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技术要点概要
饲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和应用技术讲义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维生素发现于80年前 维生素是动物维持健康、生长、繁殖和生产所必需 的有机微量养分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各自不可 替代 通常情况下动物不能合成或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
必须 由日粮提供
尚未发现维生素的替代物
6
a nutreco company
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肉鸡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2.8
3.6
muscle
B2 mg/kg red
5.6
6.2
muscle
7
a nutreco company
应激水平对肉鸡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Effect of Stress Level on Broiler Meat Quality
Parameter
Low Stress
High Stress
Wt Gain, g
动物的维生素需要量
基础需要量
无临床缺乏症
No Clinical deficiencies
生产需要量
正常生长和生产性能
Normal growth and performance
最大酶活性和免疫反应
Maximum enzyme activity and immune response
最大生长和生产性能
34
a nutreco company
维生素的最佳经济添加量示意图(AWT,2002 )
需要量转化为实际供给量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osage-performance curve”
a nutreco company 生产性能,健康指标,经济回报(%)
经济性能过剩
100
94 %
90
88 %
99 % 100 %
预混料生产工艺文件

预混料生产工艺文件预混料是一种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破碎、加工制成的特种饲料,完全满足了畜牧养殖的需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首先,预混料的原料应该被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进行分类存放。
这些原料包括粗蛋白质原料、粗纤维原料、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每种原料都要经过质检,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接下来,根据配方比例,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饲料原料进行加工。
这些原料经过清理、破碎、筛选等工序,使其达到一定的颗粒度和均匀度。
破碎可以提高原料的可溶性和可稳定性,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
然后,将加工好的饲料原料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每一种饲料原料的比例,确保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均匀分布。
混合过程应该充分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混合完成后,预混料需要经过一定的喷雾处理。
喷雾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预混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在喷雾处理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对畜牧养殖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最后,将处理好的预混料进行包装和存储。
包装过程需要严格控制预混料的含水率,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损失。
包装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潮性,以防止预混料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预混料生产工艺的关键是控制原料的质量和比例,以及混合的均匀度。
这可以通过严格的质检和工艺控制来实现。
同时,喷雾处理和包装过程也是确保预混料质量和保存期限的重要环节。
总的来说,预混料生产工艺要求精细、科学、严谨。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预混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畜牧养殖的需求。
预混料作为一种特种饲料,对于提高畜牧养殖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饲料加工工艺第五章 预混合饲料加工

本章主要内容:
预混饲料的基本概念 载体与稀释剂 原料的前处理技术 预混料加工工艺
本章重点与难点:
载体与稀释剂的区别 不同预混料工艺上的差别 预混料质量应考虑哪些方面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1
§ 5— 1
概
述
一、 什么是预混合饲料?
一种或多种微量成分的加有稀释剂或载体的均
粕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作为稀释剂。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16
2.吸湿性与结块性 添加剂中大部分品种对水分敏感,若载体容易吸湿, 则易使预混料变质。而且还会影响原料的流动性,使配料 精度与混合质量下降。可以加抗结块剂。 3.流动性 流动性太差,不易混合均匀;流动性太好,容易分级。 通常与粒度有关。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20
§ 5— 3
预混原料的前处理
一、微量元素的前处理
(一)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性 1.微量元素与微量成分 微量成分是指在配合饲料中含量低于 0.25%的单一添加剂 原料,如维生素、微量矿物质、氨基酸、抗生撒、抗氧化剂、 防霉剂、酶制剂等。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21
微量元素是指用量极少的矿物质元素,所以也称为微量 元素。主要种类包括:铁、铜、锌、锰、钴、碘、硒等。常 用品种如下: FeSO4· 7H2O、CuSO4· 5H2O、ZnSO4· 7H2O、MnSO4· H2O CoCl2· 6H2O(CoSO4· 7H2O)、NaI(KI、KIO3)、 Na2SeO3· 5H2O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22
2.微量元素的特性 1 ) 饲料 级 原 料含有一定的杂质 ,主要是水分 (结晶水、游离水)、无害杂质、影响生物学效价及 使用性能的有害杂质和有毒杂质。 2 )部分原料性质稳定,而部分原料不稳定。如 对湿度、温度、PH值、水溶度、贮藏时间、氧化或还 原化合物。
饲料厂预混料车间生产程序及要点

饲料厂预混料车间生产程序及要点1.目的:为了规范预混料生产操作,使整个过程(原料入库、储存、领取、称量、混和、打包、成品发放)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职责:2.1 预混料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2.2车间原料保管员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并对小料称重过程负有监督责任。
2.3车间成品保管员负责包装袋、标签,预混料成品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
同时对预混料包装质量负有监督责任。
2.4品管部负责原料、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2.5采购部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工作。
3.工作程序及操作要点3.1原料入库3.1.1 原料进厂后由采购部开据原料购进通知单,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单后应根据原料性质、数量,在短时间内合理安排好垛位并引导货车过磅进库3.1.2 品管员应对进厂原料实施检查并出具检验报告。
(1)包装应完好,粒度大小基本一致,色泽均一,无异味、霉变、吸湿及结块等现象。
(2)标识应完整(如下项目):产品名称、适用阶段、主要成分、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添加比例、使用说明、生产日期、(3)产品有效成份应满足合同要求(4)生产厂商应具有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5)产品应具有生产合格证及有效期3.1.3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到品管员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后方可安排卸货。
如检验结果未满足合同或原料标准要求,车间原料保管员应立即通知采购部处理3.2储存3.2.1所有微量原料应储存于独立的,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库房中。
为保证微量原料在储存中其有效成分活性,库房应满足避光、通风、恒温(25度以下)等条件。
3.2.2注意掌握预混料的贮藏时间和条件,保持其新鲜。
未开袋的预混料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并且要分类保管;开袋后应尽快用完,切勿长时存放。
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封,避免潮湿,否则会导致有效成份含量降低。
保管员应每天不定时对微量原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预混料加工技术4

对含水量略偏高的原料,可采用破碎→加干燥载体(水<8%,l:l比
例)→粉碎的工艺处理;对高浓度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采取后一
种工艺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均匀度。但若含水量太高,必须先干
燥去除水分。
2
➢(2)日粮中添加量极少的原料,粒度要求极细(参见第一章第
五节),在预混料中的比例也很小,需进行细粉化和稀释处 理。可采取以下工艺处理:
重分离,一般需包装。
14
五、预混料厂的防止污染及设备清洗
物料的污染主要是有残留物在机内而引起的。防止污染的主 要途径为:
❖①对量小、浓度高的单一微量成分,可采用人工输送或专
线输送,气力输送,不宜几种物料用同一台输送机;
❖②混合后尽量减少输送,一般直接计量打包; ❖③凡有药物、某些微量组分稀释混合经过的设备(如料仓、
加量小的排到近输送机出口端,而量大者、常量组分等在输送机远
端。这样可减少微量组分的残留。而后面量大的常量组分的输送还
能起到清洗作用。
9
三、混合
混合是保证预混料质量的关键之一。其特点为:对预混料的混合 均匀度要求高,一般要求变异系数小于5%;混合机残留要小,应 小于100g/t,以减少微量组分的污染;混合过程中一般要求添加 油脂以减少粉尘、消除静电荷,增加承载力;混合时间较长等。 主要有稀释混合和承载混合。 在预混合饲料厂通常有预混合和主混合两种形式。
证运输贮存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稳定。
➢6.1.1 包装量 剂及预混料的包装量多为小包装。一般根据应用时的
一次用量或几次用量,不宜过大,以防开包后有效成分的损失;另 外,以一次用量作为包装量包装,即使分离,对配料不会有影响, 而且配料方便。
▪ 一般添加量小,浓度高的预混料添加剂包装量有5g、10~500kg 不等;复合预混料一般按1t或500kg、100kg配合饲料中添加量包 装为好。多为500g、1kg、1.5kg、5~10kg不等,供大型饲料厂 用的可用25kg 包装。
预混料配方技术

预混料配方技术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它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预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预混料是由同一类的多种添加剂或不同类的多种添加剂按一定配比制作而成的匀质混和物,由于添加剂的成分在预混料中占的比例很小,大多以毫克/千克或克/千克计算。
奶牛常用的预混料添加剂比例有1%-5%,是由多维素、微量元素、常量矿物元素、部分蛋白质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与载体混合而成。
1.维生素预处理:奶牛常用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高产奶牛还需添加烟酸、硫胺素和维生素B12等。
由于维生素的添加量很小,一般先用少量载体将维生素进行预稀释,再与大量原料混合,这样能保证维生素的混合均匀。
2.微量元素预处理:奶牛常用的微量元素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添加,有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亚硒酸钠、碘化钾和氯化钴等。
有些无机盐易吸水结块,所以用时须先进行粉碎处理,碘化钾和氯化钴在预混料中用量极微,为便于混合均匀,通常将二者准确称量,然后各以1:15~1:20的比例溶解于水,再分别按照1:500的比例喷洒在石粉等载体,吸收剂上进行预混合。
奶牛对硒的需要量也极微,而亚硒酸钠为剧毒物质,特别是亲水性强,极易溶于水。
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一般是将亚硒酸钠加入81.4℃r热水中,经过5分钟完全溶解后制成10公斤水溶液,然后喷洒在搅拌机内的砻糠粉上,混合均匀,制成硒稀释剂,再与其它原料混合使用。
3.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载体是能够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添加成分的微粒。
微量成分被载体所承载后,其本身的物理特性某些发生改变或不再表现出来,而所得“混合物”的有关物理特性(如流动性、粒度等)基本取决于载体的特性。
通常对载体的基本要求是:①载体本身为非活性物质,对所承载的微量成分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不损害其活性;②对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有良好的混合性;③化学稳定性好,不具有药理活性;④价格低廉。
2012-02:第二章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制作技术概述(4h)

燥。石灰石粉或硫酸钠等无机物要在无水状态下使用。
四、其他
5、吸附剂
作用是把液态化合物变为固态化合物。如使用液态氯化胆
碱时都要预先用吸附剂吸附。 不论使用哪种类型的混合机,都能在混合机内壁上和螺旋 片上形成结垢或结块,必须及时清除干净。 以卧式混合机较好。为改善液体流动性,需一定温度。有 特制的带有暖套的混合机。 常用吸附剂:脱脂小麦胚粉、玉米胚粉,玉米芯碎片、粗
指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 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 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 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
的饲料。
二、基本概念
2、日粮(ration): 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 总量 3、饲粮(diet): 按日粮百分比配合成的混合饲料 4、饲料配方(feed formula):
于牢固结合, 减缩体积,改善容重,改善预配料的流散性。
消除静电荷的有效物体,是不饱和的植物油。植物油也是 很好的粘着剂。 最好采用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以便活性成分 能在最后的全价配合饲料中分布均匀一致。
四、其他
2、亲水性 亲水性与水溶性和吸湿性关系密切。要求活性成分要具备 水溶性,尤其微量元素,水溶性高意味吸收快,利用性高。 但易分解或吸湿性高,使稳定性受损,预混料制作困难。 水溶性低的使其粒度细,水溶性高者使其粒度较粗。 亲水性强的化合物可以从潮湿大气中吸收很多水分,使原
第二章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制作技术概述
Overview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Feed Additive Premix
本章目的: 本章要求了解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制作工艺要点,熟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

三、微量元素添加方法和注意事项
1、微量元素的添加方法 (1)首先从饲养标准中査阅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2)测定或査阅基础日粮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3)确定微量元素的添加量 添加量=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需要量-基础日粮中相应含量。这种 方法科学、经济,但实际测定较麻烦。 添加量=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需要量,即忽略了基础日粮中的微 量元素含量。
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加工流程与技术
2、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正确选择载体和稀释剂并确定其用量,在微量元素预混 料的加工工艺上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选择石粉、轻质碳酸钙、白陶土、沸石粉和碳酸钙 等化学性质稳定者。
四、复合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三步:计算所需微量元素的添加量 添加量=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需要量-基础饲粮中的相应含量。 如果基础饲粮中的含量忽略不计,则添加量=饲养标准中的 规定需要量。 确定各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还应考虑: (1)各种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价 (2)各种微量元素的最大用量 (3)各种矿物元素之间的干扰及合理比例。
商品微量元素添加剂,不是单纯的铁元素、铜元素和锰 元素等,而是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如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等。 商品用微量元素化合物一般有无机盐类和有机盐类两种, 无机盐类有硫酸盐类、碳酸盐类、氧化物或氯化物;有机 盐类有金属氨基酸络合物、金属氨基酸螯合物、式和特点
二、微量元素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1、载体的种类 沸石:是天然产的多孔硅铝矿石,在动物体内很稳定,有较 强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能。能促使胃肠道中氨基酸和其他 成分均勾缓慢地释放,从而使一些微量养分的利用率提高, 故是一种较好的载体。 海泡石:天然产的载体,吸附性大 。
二、微量元素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2、载体的选择 微量元素预混料中载体的选择和要求类似于维生素预混料中 载体的选择和要求,但又有些不同, 不同点为容重。一般要求微量元素预混料的载体容重大, 在 生产中, 先加载体及大剂量添加物, 后加微量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技术要点(一采用先进配方预混合饲料配方是生产技术的核心,是由专一预混料生产厂家的动物营养专家根据动物生长及生产各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依照国内饲料原料的基本营养含量,以“缺什么补什么、经济合理、低值高效”为原则,同时考虑外界环境及加工工艺等诸多影响因素,精心设计而成。
一方面结合需要、用户饲养水平与条件来选择恰当、适量的添加剂原料;另一方面要考虑加工的需要,对于大部分不影响安全的组分,如营养性添加剂等,掌握适量是配方技术的关键。
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及某些敏感成分(如硒、铜等的用量及用法,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否则,极易出现差错而且后果严重。
原料的配比是影响预混料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预混料中有效成分与稀释剂的比例、各种微量元素间的比例、相关活性成分间的比例等均应恰到好处。
配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当地条件、季节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有把握地调整配方,做到严谨而不失灵活,永远使预混料产品贴近国情和生产实际。
(二选用优质原料原料的品质对预混料的实际效用影响很大,优质原料的最基本要求是纯度高、不含有害有毒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活性成分含量,尤其是易被破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添加剂,应经过实际测定再决定其配合量。
微量元素化合物原料必须具备生物学效价高、物理性质稳定和有毒有害物质少等特点。
另外有些添加剂,它本身的品质和剂型对其他添加剂容易造成影响,也应特别注意。
如七水硫酸亚铁的吸湿性很强,对维生素A的破坏性也很大,而一水硫酸亚铁对维生素A的影响则很小,若加了保护剂,则影响更小,且本身活性很好。
生产预混料的厂家应选用优质原料,对原料的品质、效价等都要进行精确测定。
在选用维生素时,应注意一下两点:(1选生物学价值高的;(2按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维生素,如湿热夏季选择单硝酸硫胺比盐酸硫胺效果好。
在选择微量元素原料时,应考虑其成分的含量、粒度、结晶水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诸多因素。
药物饲料添加剂,还要注意安全性问题,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说明书和厂家提供的试验材料等,对其使用期、停药期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1.使用最佳载体和稀释剂载体是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成分的微粒,它是预混料中的非活性物质,对载体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化学稳定性强,不损害吸附物;粒度适中,与全价饲料良好的混合性;价格低廉。
载体的粒度应在0.177~0.59之间;密度要与其所承载的微量组分密度接近,复合预混料中载体密度应为各微量组分密度的平均值;在混合载体和添加剂时,加入1.5%的植物油,可提高载体的黏着性;载体的含水量应控制在8%~10%,载体不能损害所承载活性成分的活性;载体的酸碱度接近中性为好。
常用的载体有:贝壳粉、小麦麸、玉米、康粉、脱脂米糠、石粉、沸石粉、食盐等。
稀释剂是将预混料中的活性物质浓度降低,并将微量颗粒彼此分开的成分,它和载体一样属非活性物质,起着减少活性成分之间的反应、有利于活性成分稳定的作用。
对稀释剂的要求是:稀释剂的含水量应低于10%,不吸潮、不结块;粒度要求在0.05~0.6mm 之间;表面要光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pH值要求在5.5~7.5之间,不带静电荷;必须是动物可食的,无害且稳定性好。
2.原料预处理维生素易受氧、潮湿、热、光照、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其活性。
为了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所有维生素添加剂都须经过特殊的预处理,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可采用乳化技术,使之形成微粒,均匀地分散于基质中。
再采用包被技术,形成被明胶包被的微粒,制成微型胶囊。
这样处理过的微粒,能够抗机械操作、抗氧化性能好、混合性好。
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指铜、铁、锰、锌等的矿物质盐与氧化物。
这些化合物的某些物理特性,使之既符合加工工艺要求又能确保产品质量。
采用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干燥处理、添加防结块剂、涂层包被、细粒化、预粉碎等。
3.使用高精度生产设备科学的配方要靠精确的计量配料来实现,要保证严格按照配方标准准确配料,就要有先进的计量设备和合理的工艺,预混料生产对各类计量配料设备的准确度、稳定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有关设备要加强管理、定期校准。
对于添加量小又会影响安全的药物,如硒、高铜等添加物,在计量和稀释上要特别小心。
混合机是制作预混料最重要的设备,不同的预混料品种需要选择不同的混合机设备,如无重力粒子机、锥形混合机、双螺旋环带式混合机、双轴浆叶式混合机和快速无残留混合机等。
一般情况下,对混合机的要求是:混合效率高,最佳搅拌时间短;混合均匀度高;结构合理,机内残留低且易被清楚;装出料方便;密闭性能好、漏料少;防静电。
4.混合均匀饲料混合虽然只是物理过程,但是由于原料密度等特性差异明显,必须科学地选定设备、混合时间和合适的载体或稀释剂,工艺流程尽量简洁,力求混合均匀。
优质的预混料,其所有组分应是均匀分布的,任意采取一份样品化验,它的多个组分间的比例应该是与配方一致。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取样间、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
预混料的均一性差就意味着动物的实际摄入量与配方规定的供给量不符合,从而直接影响到添加效果和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不大的微量成分来说,均匀性差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的后果,所以均一性是预混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
衡量均一性的指标为混合均匀度,以变异系数表示,我国部颁标准规定变异系数应小于7%。
5.引入HACCP管理系统在肉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预混料生产中引入HACCP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分析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因素,据此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标准,然后施行切实可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立检测方法和程序,及时发现控制措施与所定的标准是否有偏差,采取得力的纠正措施,及时地调整生产加工和控制方法,并要对HACCP系统进行全面验证。
实施HACCP可以提高预混料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稀释和质量控制水平,必将推动预混料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生产中注意的问题1.以饲养标准为主要依据饲养标准是不同饲养目的下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可作为制作预混料配方的依据,在具体应用时,还有赖于动物营养学的广泛知识。
(1饲养标准上的营养需要量,应是各种组分提供的同种营养素的总和,而不是要添加的量;(2最好使用直接测定成分后的预混料原料,同时应考虑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的协同和拮抗作用;(3饲养标准中的营养需要量只是满足动物所需的最低需要量,在制作配方时应根据实际条件再加上适当的量,以保证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某营养物质的真正需要。
2.考虑工艺及加工损耗在预混料加工过程中,首先应保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准确投料;其次要根据各种组分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添加方法;最后要保证混合均匀(CV小于7%。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粉碎、制粒等,一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受到损害,因此在研制配方时,要考虑这类因素。
3.注意基础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在许多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原料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其对饲料中的营养因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如亚麻饼中含有抗维生素B6因子;大豆中脂肪氧化物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等。
在做配方时,应注意添加这些营养成分。
4.注重稳定性因素大多数的维生素稳定性较差,若遇金属离子更甚。
如饲料中Cu、Fe、Zn等存在的情况下贮存3个月,维生素A损失80%,维生素B6损失20%。
所以生产中存放时间不能过长,并注意密封、避光等措施。
5.微量组分的粒度及配伍问题微量组分的粒度要求决定于它们的性质以及在全价配合饲料中所占的比例,对于添加比例小而又难以分散的物料则要求粉碎得细一些,否则将影响混合的均匀度。
微量活性组分对动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但自身互相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而影响其活性。
解决配伍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将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成分分别包装,直到生产全价配合饲料时才将各种预混合饲料同时加入;提高活性组分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易被破坏的组分外包保护层;另一种是将易于影响其他组分活性物质的组分进行衍生物处理。
6.安全性与高效性微量元素大多是化学品,添加时不仅要考虑其有效量,同时还要考虑中毒量。
如铜是一种有效的微量元素,高剂量对动物有促生长作用,但在做配方时,应更多地考虑其普通用途,因特殊功效的量与中毒量很接近。
再如硒,饲料中含量极微,并且有效量与中毒量又十分接近。
复合预混料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许多中微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如维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在机体内具有相互协同作用;钙和磷只有比例合适时才能发挥高效率;铁、锌的量可影响铜的吸收效果等。
7.胆碱问题氯化胆碱是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幼畜生长发育阶段的必需品,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中,必须添加足量的胆碱以保证畜禽健康生长。
一般用50%绿化胆碱粉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它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它本身虽很稳定,但对其他添加剂活性成分的破坏性很大,对维生素A、D3、K3等都有破坏作用,故在使用时应先用麸皮、脱脂米糠、稻壳等吸附干燥处理,控制载体水分,以防胆碱吸潮。
8.兼顾天气因素不同气候条件下,动物对营养的需要有差异,应随气候适当调节营养元素的比重,使配方更为合理。
(四预混合饲料的使用1.正确认识预混料的功效在集约化规模饲养条件下,必须提供给动物全价配合饲料。
要配制一种全价配合饲料,预混料必不可少,应首先考虑日粮中粗蛋白质,必须氨基酸、能量、钙、磷、钠、氯等营养指标,再配合科学、合理的预混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提高动物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消耗及保健等作用。
要分清各种营养成分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不能过分强调预混料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只有在日粮中主要营养指标合理的前提下,预混料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2.合理选择预混料市场上销售的预混料良莠不齐,有些存在质量不合格、配方不合理等问题,在选购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拥有的饲料原料状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预混料。
若只拥有能量饲料原料,就应选择全营养浓缩料;若既有能量饲料原料,又有蛋白质原料,可选用添加量在4%~5%的复合预混料;若为饲料厂,可选用专业预混料厂生产的1%~3%的复合预混料或0.1~0.5%的高技术分类预混料。
要选用那些技术力量强、产品规格全、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周到的厂家生产的预混料产品;根据当地农副产品种类,选择适合自己拥有的基础料种类和特性的配方类型。
3.严格识别质量在购买预混料时,应首选正规大厂家的产品,并仔细验看其包装是否规范、标签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应注明如下项目:产品名称、适用阶段、主要成分、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添加比例、使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电话等。
还要对产品质量作感官判定,合格的预混料应粒度大小基本一致,色泽均一,无异味、霉变、吸湿及结块等现象。
4.明确使用对象在使用预混料时,应针对畜禽种类,不同生长阶段来选择专用的预混料,应仔细验看标签上注明的畜种和适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