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第三章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3h)

合集下载

维生素预混料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维生素预混料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维生素因其在畜禽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从而成为现代饲料工业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必须补充的饲料添加剂,且用量大,进口多,价格昂贵。

一般来说,影响单一维生素制剂稳定性和效价的因素相对较少,并且研究也较为深入。

但目前生产中大量应用的是由多种维生素制剂加上载体或稀释剂制成的匀质混合物,即多种维生素预混料产品(简称维生素预混料)。

具有不同理化特性和生物效价的各种维生素相混合后情况就比较复杂。

由于受配方的影响,其质量控制有较大的难度。

为此,必须在下述几个关键环节中进行严格把关,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配方设计总体上讲,维生素预混料的配方设计要比微量元素预混料或日粮中能量、蛋白、氨基酸的平衡设计等复杂得多。

对此,首先必须正确掌握各类畜禽维生素的需要量,并据此制定出适宜的添加水平。

应当注意,我国畜禽饲养标准及美国NRC饲养标准中列出的维生素需要均为最低需要量,是在试验条件下,以发生缺乏症标准制定的。

考虑到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损失以及其它各种影响维生素效价的因素,推荐添加量时应当在畜禽最低需要量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

但目前维生素的添加值往往有些偏高,按其添加固然对畜禽健康和体内储存有一定好处,但在经济上不一定合算。

为此,必须根据畜禽健康状况、生产水平、饲料组成、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及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参考科技工作者及畜禽育种公司等的推荐量,灵活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宜的维生素添加水平。

根据我国当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配方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及蛋白水平,中等水平添加量(超量约10%左右)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要注意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

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氯化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V A、VK3、V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

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VB1、VB2、V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

第三章 预混料配制

第三章    预混料配制

第五节
预混料产品生产
1、尽可能地保护微量成分的活性; 2、生产工艺要简短高效;
生 产 的 基 本 原 则
3、配料精度高,误差小;
4、混合均匀度要求高;
5、包装要求高; 6、防腐蚀; 7、生产技术水平要高; 8、劳动保护要求高。
9、经济管理要严。
预混料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
专门预混料生产厂
预混料生产车间




准配 为方 依设 据计 应 以 饲 养 标
正 确 使 用 饲 料 添 加 剂
性注 意 添 加 剂 间 的 配 伍
第二节
原 则
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
• 一、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设计
1、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 2、硒的限量添加。 1、根据饲养标准确定微量元素用量;
一 步般 骤方 法 和
2、微量元素的原料选择;
粉碎工艺
配料工艺
混合工、粉碎粒度检测;
2、混合均度检验;
3、各元素含量检测。
设计复合预混料配方应注意的问题
• 1、防止和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保证预混料的稳定性和有 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 2、抗生素与药物添加问题。 • 3、微量组分的稳定性及各种微量组分间的关系。
复合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和步聚
• 现以肉鸡的复合预混料配方设计为例: (一)确定各组分的添加量
1、计算出每吨肉鸡配合饲料中各种维生素的添加量; 2、计算出每吨配合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应添加量; 3、其它添加组分的确定。
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制技术一添加剂原料的前处理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制方法配制法i法1载体与油脂混合2添加微量元素添性组分及工艺添加剂配制法ii法1载体与微量元素活性组分同时混合2再加入油脂和抗氧化剂等并混合10至15分钟第三节维生素预混料配制原则

预混料配制技术1

预混料配制技术1
(l) 高浓度的维生素AD 和ADE 微粉或微胶囊预混料;
(2) 复合B 族维生素( 或复合维生素B) : 含有几种或全部 B 族维生素,但通常不含氯化胆碱;
(3) 复合维生素或称多种维生素(简称“多维”):即含 有多种或全部维生素。如畜( 或禽)多维。日粮中添加量为 0.01%~0.5%,一般不应含氯化胆碱和维生素C 。 在我 国,日粮中添加量多为0.02%~0.5% 的产品。
预混料配制技术
预混合饲料生产的意义及分类
一、概述
预混合饲料(Premix):“由一种或多种微量活性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 并加有载体或稀释剂的均匀混合物”,再加到配合饲料中,这种混合物 称之为预混合饲料。又称为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预混料、添加剂预 配料或预拌剂等。 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01%~5%。 ➢ 国外以0.01%~0.5%添加量产品为多, ➢ 我国以0.05%~2%的添加量产品最为普遍。 ➢ 预混料不能直接饲喂。 添加剂预混料配方是指根据生产用途不同对各种有关原料进行选择、定 量、组合与配比等工作。
2.1.2 定制性预混料 按照饲料厂或饲养用户提出的配方 或要求,配制的各种预混料,一般浓度较低,可直接用 于生产配合饲料或其他用途。 (个性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 2.1.3 厂内二次预混料 较大的配合饲料厂按照某配方要 求,将各种商品微量添加剂或高浓度预混料配制成为较 稀的预混料,然后直接参加本厂配合饲料的生产。多为 微量组分较全的综合性预混料。
极 量:为常用量的最高极限,或最高允许量。 中毒量:可导致动物中毒的剂量。选择:在进行不同添加物的配方设计时应选 择其适宜的添加量,如抑菌促生长剂应选用其达到促生长 目的量段,该量段远低于其治疗剂量。
二、预混合饲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动物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VK3含量测定

动物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VK3含量测定

瘩液 0 . 6 m l 。按供试溶 液制备方法处理后,进样。对照品为
样 品份 号
峰 面积
峰 面积
平均 值
回收 率
( 应在 9 5 9 6 — 1 0 5 % )
同级 回 收率 ( 应在 9 5 % 一 l 0 5 % )
参照 G B / T 1 8 8 7 2 - 2 0 0 2‘ 饲 料 中 维生 素 K 3的 测 定 高效 液
甲萘 醌 对 照 品 溶 液 :精 确 吸 取 甲萘 醌 标 准 储 备溶 液
l m l , 甲醇 稀 释 并 定 容 至 2 0 0 m l ,浓 度 约 为 5 u g / m l ,临 用现

4 试 样 溶 液 制 备
根据样品 中甲萘醌含量 , 称取样品若干 ( 折 合 甲萘 醌约 6 0 0 u g ) ,于 l O O m l棕 色 容 量 瓶 中 , 准确加入 2 5 m l 三 氯 甲烷 ,
饲料 中 V K 3的含 量 测 定 ,并进 行 了基 本 的 方法 验证 ,证 明本
相色潜法' 制定了本方法用 于我 司生产 的水产动物用顶混合
方法完全适用于水产动物用 预混合饲科中 y K 3 的含量测定.
5 色谱条件
A G I L E N T L C 1 2 0 0 高效 液 相 色 谱 仪 A G I L E N T C 1 8 1 5 0 . 4 6 m m 5 u m 色 谱 柱
流 动 相
柱 温 流速
法参 考 G B / T 1 8 8 7 2 — 2 O 0 2‘ 饲 料 中维 生 索 K 3的 测 定 高效 液相 色 谱法 》 , 用 三 氯 甲烷 氨 溶 液 提 取 维 生 素 K 3并转 化为 游 离 甲 萘醌 ,蒸 干 三 氯 甲烷 ,残 渣 用 甲醇 溶解 。用 高效 液 相 色 谱测 定 ,维 生 紊 K 3经 反 相 C 1 8柱 分 离 ,紫 外 检 测 器 检 测 ,外标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制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制
(g)/t
6000000IU 600000ICU 5000IU 1000mg 1000mg 3000mg
2.222 7.500 20.00 1.031 1.00 3.061
原料 维生素B12 烟酸 泛酸 胆碱 抗氧化剂 合计
规格 96% 99.5% 92% 50% 98%
营养需要 建议用 规定量/kg 量/kg饲 饲粮 粮 0.003mg 10.0mg 2.2mg 500mg 0.005mg 12mg 3mg 500mg
将主要设计步骤及计算方法列于下表
原料 维生素A 维生素D3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规格 270万IU/g 8万ICU/g 280万IU/g 97% 99% 98% 营养需要规 定量/kg饲 粮 4000IU 500IU 5IU 0.5mg 0.8mg 2.2mg 建议用 量/kg饲 粮 6000IU 600ICU 5IU 1mg 1mg 3mg 饲粮中添加 饲粮中用 原料量 量/t
3、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油脂或配合饲料中脂肪含量的0.02%以下;
4、抗坏血酸及钠盐、生育酚、卵磷酯:
用量无限制;
Ó Ð æ ´ Û ¼ Û ¼
Ð º § ¬ Á ¿ ô Â Á Ê ñ ¸ ñ /´ ¸ æ Á ô Â Ê
选择维生素原料时的标尺:
成本/保存量单位=价格/千克/(%活性×%保 存量) 例如:两种Vc源,它们的有效含量、经过制 粒、保存3个月后的存留率、价格依次为: 80%,65%;20%,35%;165元/kg,220元 /kg。 Vc1=165÷(80%×20%)=1031.25元/保存量单 位 Vc2=220÷(65%×35%)=967.032元/保存量单 位
较微量元素预混料难度大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h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h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1、温度 温度15~25℃时,某些较不稳定的维生素受到损害;温度 在30 ℃以上时, 大部分维生素都会受到破坏。 脂溶性维生素比水溶性维生素热稳定性好。 预混料维生素贮存稳定性低于复合多维和单项维生素。 B1 、叶酸、泛酸和维生素C的热稳定性较差。 温度破坏原因①V熔点低易受高温影响;②高温为氧化 还原反应提供能量;③高温使硫酸盐失去结晶水,造成预 混料中游离水含量增加, 导致维生素的破坏加快。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第四步:确定维生素的添加量 考虑保险系数。保险系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生 产厂家和不同类型产品中都不相同,变化范围在1%~10%。 现参考德国BASF公司提供的部分维生素保险系数计算出各 种维生素的添加量,添加量=需要量+保险量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三步:根据饲料成分表,找出基础原料中各种维生素含量 科学研究中直接测定所用原料的各维生素含量,按配方计算 出基础日粮的维生素总量。实际生产由于原料中所含各种维 生素较少,可以不考虑,只看作是安全裕量。 第四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计算维生素的最终添加量 第五步:选用合适的维生素原料 据使用目的、对象和经济效益等选用所需的适宜维生素原料。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5、金属离子 高价态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直接氧化维生素,其离子电荷 可诱导维生素的敏感键,使其更易受其他因素的破坏。 铜、锌、铁离子对V的活性影响较大。硫胺素、VC受铜 离子影响易分解失活;核黄素受铁离子影响易分解失活。 不同化合物其氧化或还原维生素能力不同, 硫酸盐易吸 潮,溶解度高,易电离,破坏性大于碳酸盐和氧化物。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利用率高, 对维生素保护性好。

各种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

各种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

第五步,选择载体并计算载体的用量
1kg维生素预混料的配方中,维生素原料用 量小,加入原料后,还不足1kg的数量即为载体 或稀释剂的用量。
第六步,写出维生素预混料配方
本例题的计算模式是,先计算出1kg维生素 预混料的配方,然后根据搅拌机的容量确定配方 总计的kg数,推算出生产配方。配方经适当修改 后,尽量减少小数点后的位数,特别是最后的预 混料生产配方,要便于使用相应的计量工具计量。
预混料中添加剂 用量(g/kg) ④ ②÷③÷1000 50 12.5 100 20 5.1 11.48 3.06 5 65.66 33.16 0.63 1.25 307.84 692.16 1000
1kg预混料 的配方(g ) ⑤ — 50 12.5 100 20 5 11.5 3 5 66 33 0.6 1.2 307.9 692.1 1000
第一步,确定产品的添加比例
确定维生素预混料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
使用量为400克/吨,即产品在全价配合饲料中
的使用比例为0.04%。
第二步,确定维生素的添加量
查阅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根据小猪的营养需 要特点,确定维生素A、D3、E、K、B1、B2、B6、 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及氯化胆碱在全价 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其中氯化胆碱不能在维生素 预混料中添加,而是直接在全价配合饲料中补充 50%的氯化胆碱粉或70%~75%的氯化胆碱油。
第一步,确定产品的添加比例
确定微量元素预混料在全价配合饲料中 添加比例为0.5%。
第二步,确定微量元素的添加量
表4-10 1kg全价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
元素名称
铜 铁 锌 添加量 (mg/kg) 10 100 110
元素名称
锰 碘 硒

《预混料配制》课件

《预混料配制》课件

质量评估
定期对预混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分析产品的稳 定性、均匀性等指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的预混料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05 预混料的安全与环保
CHAPTER
安全生产管理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预混料配制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和设 备安全。
01
抗氧化剂
防止饲料氧化变质,保持营养成分 的稳定性。
调味剂
改善饲料口感,提高动物采食量。
03
02
防霉剂
抑制霉菌生长,延长饲料保存期。
药物添加剂
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生长和 提高生产性能。
04
Hale Waihona Puke 03 预混料的配制技术CHAPTER
配方的设计
营养需求
根据动物生长阶段、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计算所需的各种营养成 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预混料配制
目录
CONTENTS
• 预混料配制简介 • 预混料配制的原料 • 预混料的配制技术 • 预混料的质量控制 • 预混料的安全与环保 • 预混料的市场与发展趋势
01 预混料配制简介
CHAPTER
预混料的概念
预混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一种饲料,其中至少有80%是载体或稀 释剂,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防腐剂等则以微量添加的形 式存在。
预混料通常以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形式存在,以便于混合和储存。
预混料配制的目的
提供全面的营养
预混料可以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 物质,确保动物获得全面的营养 。
提高饲料利用率
通过添加某些添加剂,如酶制剂 、酸化剂等,可以提高动物对饲 料的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饲料 的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2、载体选择 粒度:承载能力取决于粒度。粒度应达要求:a.载体与被承载 组分的粒度比为1:4~1:8,即承载量不能超过载体自重;b. 载体与主体饲料的粒度比为3:1~6:1。载体粒度一般在80 ~ 30筛目之间,即0 .177 ~ 0.59mm之间。 容重:容重不同会产生分层,平衡容重差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要求载体容重微量组分容重相近, 生产复合预混料要求载体 容重为各微量组分容重的平均值。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第四步:确定维生素的添加量 考虑保险系数。保险系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生 产厂家和不同类型产品中都不相同,变化范围在1%~10%。 现参考德国BASF公司提供的部分维生素保险系数计算出各 种维生素的添加量,添加量=需要量+保险量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1、载体种类 小麦粗粉:承载能力好,注意选择粒度和控制水分。 麦麸:含丰富微量元素,价格便宜,承载性能较好,但难粉 碎,粒度大,易吸水。 米糠:砻糠或脱脂米糠,脱脂米糠是有机载体中最好的载体。 大豆粕:选择热处理合适、脲酶活性合格,且注意粒度和水 分。表面光滑, 承载性能较差。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二步:确定各种维生素的添加量 (2)考虑饲料及商品添加剂中维生素生物学效价及稳定性。 某些饲料中所含的维生素本身就很高,因而不需要添加很多。 商品维生素添加剂的生物学效价又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遭 到损坏,所以添加时要以实测效价为准。 (3)应考虑环境条件,尤其是各种应激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如在高温应激条件下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提高。 (4)考虑饲料原料间的配伍性。基础饲料各营养素之间的配 伍性直接影响维生素效价。
第三章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Vitamin Additive Premix
本章目的: 本章要求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及特点,领会影
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掌握维生素载体选择和原料的 预处理,熟练掌握维生素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步 骤、加工流程与技术。熟悉包装与贮存方面的知识。 本章重点:
一、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和特点
1、种类 常用维生素共14种,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还有维生素A原,草食动物一 般不必添加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烟酰胺、泛酸、胆 碱、吡哆醇、维氰钴胺素、叶酸、生物素和抗坏血酸。成年 反刍动物日粮中不需添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只在应激等特 殊情况下在猪禽日粮中添加,而鱼类饲料一般均需添加。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三步:根据饲料成分表,找出基础原料中各种维生素含量 科学研究中直接测定所用原料的各维生素含量,按配方计算 出基础日粮的维生素总量。实际生产由于原料中所含各种维 生素较少,可以不考虑,只看作是安全裕量。 第四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计算维生素的最终添加量 第五步:选用合适的维生素原料 据使用目的、对象和经济效益等选用所需的适宜维生素原料。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步骤、加工流程 与技术 本章难点:
维生素的预处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方技术 第二节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方技术
一、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和特点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第二步:确定所配制的复合多维预混料中的维生素种类 在本例中,除了生物素和胆碱外,其余都选中。 第三步:査饲料成分表中各种维生素含量 如果是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则需要根据所用配方饲料原料 种类,累计各种饲料原料中的各种维生素含量,而如果是设 计商品性多维预混料则此歩骤常常省略。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维生素的种类 据市场需要确定是生产完全复合还是部分复合预混料。 第二步:确定各种维生素添加量 据品种(包括生理阶段、生理特点和性别等)和使用目的, 査阅饲养标准后进行确定。 (1)正确认识饲养标准。饲养标准中给出的维生素需要量是 动物的最低需要量,包括饲料中提供的维生素量和添加量, 是在试验条件下得出的数据。应在其基础上适当增加维生素 给量,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或生长效果。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2、湿度 水分来源与载体和原料及加工贮藏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 的水分。 高水分使包被的维生素基质软化,为氧、微量元素等不 利因素的破坏创造条件,且高水分还会引起许多氧化反应 和催化反应,因此国家标准中规定预混料中水分不应超过 7%。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3、光照 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叶酸等在日光照射下不稳定,极 易分解失活。 4、酸碱度 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易分解,而泛酸、叶酸则在酸性 环境中易分解。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六步:据配方特点和使用目的选用适宜的载体和稀释剂, 并计算相应的用量。 第七步:配方复核 在以上各歩骤进行完以后,对所设计的配方加以复核。 第八步:配方注释 对配方适用范围、功能作用和用法用量等加以详细注释。
五、复合多维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实例
举例:为0 ~ 3周龄肉仔鸡设计多维添加剂预混料配方。 第一步:査0~3周龄的肉仔鸡维生素需要量标准(美国全国科 学研究委员会,1994)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3、稀释剂 去胚的玉米粉、右旋糖(葡萄糖)、蔗糖、烘烤的大豆粉、 带有麸皮的粗小麦粉等。 4、稀释剂选择 含水量和吸湿性:含水应低于10%,不吸潮,不结块,流动 性好;避免使用吸湿性强的物料。 粒度:粒度比载体小,一般为0.05-0.6mm。 表面特性:表面光滑,流动性较好。
一、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和特点
2、形式和特点 商品维生素预混料中所使用的维生素添加剂不是纯的维生素, 而是维生素经过处理后的产品, 如维生素经酯化、 包被等处 理后的产品。
一、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和特点
2、形式和特点 (1)维生素A添加剂 酯化常用乙酸、丙酸和棕榈酸。酯化后仍易被破坏,需处 理:一是微型胶囊,一是吸附。 微胶囊:在乳化器中阿拉伯胶+油液状的VA酯+抗氧化剂, 乳化形成微粒;反应罐中加明胶溶液,乳化液微粒和明胶溶 液发生交联形成微粒;随后加糖衣、疏水剂,淀粉包被。 吸附:先对维生素A酯乳化,并用抗氧化剂稳定,再以干燥 的小麦麸和硅酸盐吸附。
一、维生素的种类、形式和特点
2、形式和特点 (2)维生素D添加剂 工艺与VA同,即D3经乙酸酯化,经明胶、糖和淀粉包被。稳 定性好,可单独贮存或在预混料中贮存长达一年或更长。 (3)维生素E添加剂 吸附:把油液状VE原料吸附到二氧化硅; 喷射-包被:VE油极细微粒喷射到明胶或糖等基质制成产品。 我国市场上多用的是吸附工艺。商品维生素E添加剂稳定性好, 贮存时间较长,但应注意低温贮存。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5、金属离子 高价态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直接氧化维生素,其离子电荷 可诱导维生素的敏感键,使其更易受其他因素的破坏。 铜、锌、铁离子对V的活性影响较大。硫胺素、VC受铜 离子影响易分解失活;核黄素受铁离子影响易分解失活。 不同化合物其氧化或还原维生素能力不同, 硫酸盐易吸 潮,溶解度高,易电离,破坏性大于碳酸盐和氧化物。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利用率高, 对维生素保护性好。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2、载体选择 黏着性:黏着性越好越容易把活性成分粘牢、载好。用量过 多会粘成团块。为提高黏着性可加1.5%的植物油。载体油脂 含量以6%~8%为宜。 含水量:水分能溶解和破坏活性成分,一般要求8%~10%, 不能超过12%。高于12%易吸湿返潮,发生反应, 降低生物 学效价。我国添加剂预混料质量标准要求:以有机物作载体 的预混料含水量应低于10%。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1、载体种类 有机载体,一般是含粗纤维多的物料,主要有: 玉米粉:容重与配合饲料接近,表面光滑,价格略高。不脱 胚玉米粉含油高,易氧化变质,最好使用脱胚的玉米粉。注 意加工粒度和控制含水量。 玉米淀粉:含脂肪比玉米粉少,不易变质,价格也低,是较 好的载体。 玉米芯粉:容重略小于玉米粉,表面比玉米粉粗糙,承载能 力较大。
四、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步骤
第二步:确定各种维生素的添加量 (5)考虑经济效益。在满足营养需要前提下,权衡产品生产 成本,平衡不同价格的维生素在配方中的用量。由于维生素 在加工及贮存过程中均有一定量损失,为保证在用户使用时 仍能保证剂量,在生产配方中就要有一定的增加量。 (6)检査配方中维生素的量是否超过该种维生素最高用量。 过量的维生素不仅会提高成本,而且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三、复合多维添加剂载体的选择
4、稀释剂选择 化学稳定性:稳定,pH值5.5-7.5之间。 静电吸附性小:电荷吸附导致金属腐蚀、有效性成分损失、 混合均匀度低,产品质量下降;残留量大,易污染下次混合 物。排斥后果:粉尘飞扬,损害人的皮肤、眼睛及呼吸道等; 增大物料体积,影响流动性。 本身为非活性物质,不改变添加剂的性质。 可食、无害物质: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7、氯化胆碱 具有吸湿性,引起预混料中水分增加, 从而为微量元素 和载体等因子的破坏作用创造了基本反应条件。 具有明显酸性和亲脂性,为破坏维生素也创造了条件。 因此,氯化胆碱一般不和其他维生素一起构成预混料, 而是单独添加。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8、物质间的相互影响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维 生素A受氧化而不稳定; 维生素D和维生素E 一起使用时则比较稳定; 维生素E不稳定,但可与维生素A同时使用。 泛酸钙不能与烟酸或VC放在一起使用,否则就会失活。
二、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1、温度 温度15~25℃时,某些较不稳定的维生素受到损害;温度 在30 ℃以上时, 大部分维生素都会受到破坏。 脂溶性维生素比水溶性维生素热稳定性好。 预混料维生素贮存稳定性低于复合多维和单项维生素。 B1 、叶酸、泛酸和维生素C的热稳定性较差。 温度破坏原因①V熔点低易受高温影响;②高温为氧化 还原反应提供能量;③高温使硫酸盐失去结晶水,造成预 混料中游离水含量增加, 导致维生素的破坏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