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配方及配制技术教学大纲
《饲料配制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饲料配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46115学时/学分:24/1.5一、实验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介绍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制技术等内容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揭示饲料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形成饲料合理配制的原理和方法,最终到达确保动物健康、改善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
要求学生:(1 )熟悉不同动物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喂特点及使用考前须知等。
(2)熟悉动物饲养标准,掌握不同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3 )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那么。
(4 )熟练掌握全价配合饲料配制的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5 )熟练掌握浓缩料配制的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6 )熟练掌握预混料配制的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7)熟悉饲料配制的加工工艺。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制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二、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三、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一仔猪全价配合饲料配制1. 了解仔猪饲养标准及营养需要特点。
2.学会合理应用仔猪常用饲料原料。
3.掌握仔猪全价料配方设计的原那么、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实验二蛋鸡全价配合饲料配制1. 了解蛋鸡饲养标准及营养需要特点。
2.学会合理应用蛋鸡常用饲料原料。
3.掌握蛋鸡全价料配方设计的原那么、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实验三肉牛饲料配制1. 了解肉牛饲养标准及营养需要特点。
2.学会合理应用肉牛常用饲料原料。
3.掌握肉牛饲料配制的原那么、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实验四奶牛饲料配制1. 了解奶牛饲养标准及营养需要特点。
2.学会合理应用奶牛常用饲料原料。
3.掌握奶牛饲料配制的原那么、方法步骤、技巧及考前须知等。
实验五浓缩饲料配制1. 了解浓缩料与全价料之间的关系。
2.掌握浓缩料配方设计的原那么、方法步骤、技巧、考前须知及浓缩料使用方法等。
实给六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1. 了解不同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情况及特点。
11饲料配方及配合饲料

18
三.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二)经济性和市场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安全性与合法性原则 (五)逐级预混原则
19
四. 饲料配方设计的总体构思
1.配方设计对象 动物种类; 生理阶段; 生产性能。 2.配方用途 生长; 生产; 维持; 观赏。 3.配合饲料产品形态 粉料; 颗粒饲料(挤压, 塑压, 破碎, 其他);膨化颗粒。
36
交叉法( 2种以上饲料组分的配合)
②2种以上饲料组分的配合 [例题]:用玉米、高粱、小麦麸、豆粕、棉籽粕、菜 籽粕和矿物质饲料(骨粉和食盐)为体重35~60kg 的生长育肥猪配成含粗蛋白质为16%的混合饲料。 (食盐为0.3%)。
37
交叉法( 2种以上饲料组分的配合)
根据经验和养分含量把以上饲料分成比例已定好
30
七.全价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
1. 配方计算的精度 配方设计,不是粗略的概算,应按照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的 科技水平,数学运算的数字规律,生产实践中可行的原则, 科学、准确计算及数字舍入。 基于动物营养需要对营养素的定量表示精度,一些指标如 AA也可精确到以百分数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两位,一些 微量饲料成分在配合饲料的用量也可以低到0.01~0.05%。 饲料工业常用衡器一般都可以准确估计称量到以kg为单位 的小数点后面两位,因此,配方设计的配合比例表示精度 宜精确到以百分数为单位小数点后面两位。
31
七.全价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
2.基本方法 1)交叉法(Cross method) 又称四边形法、四角法、方形法、对角线法或图 解法。在饲料种类不多及营养指标少的情况下, 采用此法。
32
交叉法
具体方法: 第一步:划一方形方框,并把选定的营养素需要标准数据放 在方框内两对角的交叉点上; 第二步:在方框左边两角外侧分别写上两种饲料中相应营 养素的含量; 第三步:对角线交叉点上的数与左边角外侧的数相减(大数 减小数),减后的结果数写在相应对角线的另一角外侧; 第四步:将右边两角外侧的数相加后分别去除这二个角外 侧的数,结果便是对应于左边角外侧数据代表饲料的配合 比例。
饲料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组织与方法
【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本教研室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成立教学小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1.备课: 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要求,认真备课,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时间,书写教案等,根据情况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4.自学与辅导: 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教学内容的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时应以启发诱导万式解答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 1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坚持创新、注重实践、提高素质、整体优化、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需求、特定的限制”,以生产和原料相关、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教授饲料生产技术,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饲料生产技术基本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饲料生产技术教是畜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关于生产畜禽饲料的经营组织和农业技术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饲料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饲料生产技术与各学科,特别是饲料学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充分正确认识和理解畜禽消化特点与饲料原料特点,才能进行正确的生产饲料、使用饲料与市场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饲料生产的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达到具有合理组织、安排、指导饲料生产的能力,并能根据各地资源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经营与饲料的多层次加工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饲料生产进一步发展。
2.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采用集中授课形式,严格按大纲要求与进度进行讲授。授课目的明确,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耍灵活多样,应用多媒体、幻灯和黑板等手段。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加工调制方法以、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2.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饲料学1.2 学时安排: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1.3 课程性质:为本科教学必修课程1.4 前置课程:无1.5 后续课程:畜禽营养学二、课程目标2.1 熟悉饲料的基本构成及其对宠物、家禽、畜牧业生产的影响;2.2 掌握饲料的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等基本技术;2.3 学习饲料的利用原理及饲养管理技术;2.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饲料学基础知识:饲料分类、基本组成、饲料的理化性质、饲料对动物的营养要求、饲料替代原料、饲料安全等。
3.2 饲料生产与加工技术:饲料制作、饲料原料处理、饲料加工设备、饲料添加剂等。
3.3 饲料检测及其应用:饲料检测原理、饲料检测方法、饲料检验结果分析等。
3.4 饲养管理:饲料配方设计、饲喂管理、饮水管理、空气卫生等。
3.5 实验教学:饲料处理实验、饲料质量检测实验、饲料安全性检测实验等。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表现、出勤等,占总成绩的30%;4.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5.1《饲料学》第三版,张勤宏、谢静编著;5.2 《家畜饲料营养学》第二版,黄益球、刘志远编著;5.3 《饲料检测基础》第一版,刘金朴等编著。
六、教学方法6.1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授课方式;6.2 结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6.3 大量阅读资料、课后研讨和讲解。
七、教学体系7.1 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注重实践与实验;7.2 确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7.3 将课程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学科实际性。
八、教学效果评估8.1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8.2 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将纳入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估内容。
饲料配方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饲料配方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0学分:1.5适用对象:全院学生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张子仪主编,《中国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张日俊主编,《动物饲料配方》,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冯定远主编,《配合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周安国主编,《猪鸡饲料配制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饲料配方设计》是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项修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的动物营养学知识与饲料学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即饲料中化学组成及其规律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关系结合起来用于指导实践。
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其成本占整个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
如何降低饲料成本,饲料的配方设计学应担负重要责任。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饲料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饲料安全和绿色、优质、无公害饲料及畜产品等意识,掌握各种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合理利用途径,了解饲料中存在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及去除方法,能正确评价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种不同品种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饲料的基本配置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对某一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作出正确评价。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0 1 2 3 4 5 6 7 绪论饲料成分饲料转化饲料分类饲料原料饲料卫生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配合饲料与配方设计22228248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及购买饲料配方设计软件进行讲解。
五、教学内容绪论了解饲料配方设计是动物营养学与饲料二者结合的产物,只有把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都掌握了才能合理配合饲料,用于动物饲养生产。
同时讲解现在动物营养及饲料配方发展状况。
第一章饲料成分1、基本内容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类及脂肪酸和水的概念,分类,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单糖、寡糖和多糖的作用,蛋白质、氨基酸和小肽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掌握脂肪的分类及饲用脂肪的作用。
饲料添加剂学教学大纲

饲料添加剂学教学大纲《饲料添加剂学》教学大纲课程时数:40学时,其中实验课6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执笔者:胡民强、张云琦编制时间:2004年11月一、饲料添加剂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饲料添加剂学属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分支,是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应用方法,以及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揭示饲料添加剂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形成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的原理和方法,最终达到确保动物健康、改善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效率、保障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饲料添加剂学是由于饲料工业的需要,首先是由于畜牧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他既是保障动物健康与福利、加快动物繁殖、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效率的专业知识;又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提高饲料质量和延长饲料储藏时间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保障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学习饲料添加剂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对动物营养需要的简单了解和理解,而在于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微量成分的需要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畜牧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定向地调节和控制动物的生理活动,使动物朝着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和保证动物健康的方向发展。
饲料添加剂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地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性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扎实的要求。
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畜牧生产实践中能够加以应用。
三、饲料添加剂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一)主要内容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基本概念2、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3、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4、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原理、配方设计和加工生产5、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料的科学应用方法6、饲料添加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7、饲料添加剂与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及环境保护(二)重点和难点1、饲料添加剂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
大学生课程设计饲料配方

大学生课程设计饲料配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饲料配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优化。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优化,能够进行饲料配方的计算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饲料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饲料配方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饲料的基本知识、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饲料配方的计算和分析等。
具体来说,将讲解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介绍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配方的组成、配方的优化等,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饲料的基本知识和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的饲料配方案例,实验法用于进行饲料配方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饲料的基本知识和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多媒体资料将提供实际的饲料配方案例,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饲料配方的计算和分析。
这些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积极性,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学期的前半段进行,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教学地点选在教室或实验室,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配方及配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饲料配方及配制技术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对学生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通过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奶牛精料补充料的配制和质量评判的方法,真正成为生产单位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本教学实践课共有7个实验,其中综合性实验2个,设计性实验5个。
实验一配方数据的采集(2学时)
介绍饲料配方的内容、种类和表达方式,熟悉饲料营养价值表和动物营养需要量表的数据查找和引用。
实验二利用示差法计算全价饲料配方(6学时)
介绍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饲料种类和参照的动物营养需要量标准,为两种不同的动物各配制一个全价饲料配方,提交的作业中要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实验三利用线形规划法在通用软件中制作全价饲料配方(6学分)
熟悉MS-Office中EXCEL的使用,介绍线形规划的原理和在EXCEL中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学生自行选择饲料种类和参照的动物营养需要量标准,建立并成功运行一个制作全价配合饲料的线形规划模型,要求提交所建立的EXCEL文件。
实验四浓缩饲料和饲料预混料配方的制作(3学时)
介绍浓缩饲料和饲料预混料的内含,在EXCEL中计算浓缩饲料和预混料配方的方法,要求学生利用EXCEL 软件建立制作浓缩饲料和饲料预混料的模型各一个,要求提交所建立的EXCEL文件。
实验五同时制作多个饲料配方(2学时)
在前面建立的模型基础之上,尝试在EXCEL的一个表单中建立多个配方模型,并运行,要求提交所建立的EXCEL文件。
实验六利用专业软件制作饲料配方(2学时)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专业饲料配方软件,掌握利用专业软件制作饲料配方的基本步骤。
实验七饲料配方诊断(2学时)
从本次或上次同学制作的配方中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配方,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就学生作业和实习中常见的错误和饲料厂家目前采用的配方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习印象。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饲料配方在饲料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配制饲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和数据资料。
理解饲料配制方法的数学原理和配方分析的基本思路。
掌握常见动物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奶牛精料补充料的配制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实践地点
本实践环节安排在校内进行,其中方法讲授和示差法配方练习在本院教学实验中心完成,计算机配方练习必要时利用信息学院等校内计算机资源完成,具体教学地点根据当年情况适时安排。
五、教学组织
历年来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在90~110人之间,本院教学实验中心教室和信息学院计算机房的机位数均能保
证学生的实习需要,随着学生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保证每人均有计算机可用,上机时间8~9小时/人,能有效保证预期的效果。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为配方作业评分,要求每个同学应用示差法和EXCEL线性规划法各配制两个不同动物的饲料配方(共4个配方),根据其原料选用、指标设置、用量比例、结果的正确率和在生产中的可行性评分。
七、说明
本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教师自编的配方程序完成。
大纲修订人:刘强庄苏
大纲审定人:周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