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哪些方法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杨澜的教子经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
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
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辅导,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
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
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
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
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
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
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
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
带他们去朋友家时,她让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
即便是孩子生气时,她也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说出来。
还有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
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地报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予回应和赞赏。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时,不妨看看名人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1、李苦禅教子故事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李燕是他的儿子。
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
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
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
““””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
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
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
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
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
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
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
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来挖掘“顽皮孩子”的创造潜能

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来挖掘“顽皮孩子”的创造潜能【摘要】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会遇到一些贪玩爱闹的孩子,给教师的教育工作中带来了不少难题。
本文借鉴了陶行知先生的相关理论,通过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珍视孩子的提问、支持孩子的探索实践、重视孩子的游戏四个方面来进行了孩子创造潜能挖掘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挖掘;孩子;创造潜能一、确立“乖孩子”并不一定是“好孩子”的观念幼儿教师平时的工作繁忙,心里难免会有些烦躁。
因此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认为,那种乖乖型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是“乖孩子”,也是今后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好孩子”。
我们的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要有创新,仅仅“乖”是不行的,在我们的意识中要确立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观念。
二、确立发展孩子的创造潜能并不等同放任自流的观念有的教师认为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就是让他们展露创新。
实际上,完全让幼儿自发地学习,缺乏教师的参与、指导,不仅不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反而会让幼儿盲目地探索,从而导致其丧失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要做的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刻意去教孩子如何创造,因为创造是教不出的,而重在培育、重在引导。
三、确立“标新立异”并不等于是创造思维活跃的观念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刻意地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让孩子要讲出与众不同的答案。
如:音乐活动中,教师播放了一段优美的乐曲后,让孩子依次说说听后的感觉,教师反复强调要和别的孩子说得不一样。
轮到一名“调皮孩子”了,他站起来想了想,说了一句很不雅的话:“我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像癞蛤蟆吃***。
”全班幼儿哄堂大笑,教师很尴尬。
这样的回答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的确,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训练孩子的创造能力,需要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
但是过分强调“存异”,而忽视了“求同”,可能会将孩子引入“创新的歧途”。
“顽皮孩子”天生就具有创造性,他们把最原始最天真的想法表露出来,这样是创造力最好的发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最大化地发挥“顽皮孩子”的创造潜能:一、保护“顽皮孩子”的好奇心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1.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曾经写过一封《诫子书》给自己的儿子,告诫他要勤学、修身、明志、致远。
3. 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要求孩子们要诚实、勤奋、自律、有责任感。
他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这些伟人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强调了品德、道德、自律、勤奋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家长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名人育儿】扑捉孩子的“敏感区”

【名人育儿】扑捉孩子的“敏感区”经教育学家研究证实,凡属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数在5岁开始就对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
这时候,如果捕捉及时,对孩子的成才是有很大帮助的。
帕斯卡以其“帕斯卡定理”而闻名,被称为“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智者”,是一位数学天才,他被父亲敏锐的目光吸引到了孩子的敏感区域。
帕斯卡7岁时,父亲给他制定了学习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他必须先学历史、哲学,然后再学数学等其它课程。
为此,他父亲把历史、哲学以外的书籍都收起来藏到帕斯卡看不见的地方。
有一天,帕斯卡父亲到孩子房间,看见帕斯卡趴在地上用炭专心地画着图形,注视了好一会儿,便高声问道:“你在干什么?”帕斯卡很自信地回答:“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例,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
”父亲大吃一惊,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儿子没有学过数学,却知道了欧几里德几何定理,惊喜得热泪都流了出来。
他认为,儿子已有数学方面的爱好,就不应该扼杀。
他打破自己原来的计划,重新为儿子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拿出了数学方面的书籍给儿子看,引导儿子学数学。
儿子如获至宝,一头钻进数学王国里。
1636年,年仅16岁的帕斯卡发表了《圆锥曲线论》。
这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大哲学家笛卡儿对超过当时数学水平的这篇论文产生怀疑,亲自测试了帕斯卡后,笛卡尔在事实面前承认了帕斯卡的才能。
帕斯卡一举成名,以后在数学、物理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像帕斯卡父亲这样能够捕捉住孩子的敏感区并加以引导,促进孩子成才的事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并不少见,而是一种规律。
肖邦的父母是音乐爱好者,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
起初,他的父母不想让他的儿子发展音乐。
但当他看到小肖邦听不见音乐时,他哭了,并请妹妹在他4岁时教他钢琴。
家长们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应该抓住这一敏感领域进行教育和培训。
因此,肖邦4岁时,他被正式允许向老师学习钢琴。
小肖邦学习非常认真,全身心投入音乐。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教育孩子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都需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世界上的名人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也很多。
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看看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
关系到儿女个人的事,他总是给他们以极大的自主权;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则一定要管。
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使他们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譬如,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
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又如,冬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就在背后:“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儿子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儿女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指出“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
后来,经过努力,叶至善考入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
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刚进中学就留级,叶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难过得哭了。
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他的学习,她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
他知道儿子不愿意死记硬背,特别是国文和英语,考试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考试不及格情有可原。
名人保持童心的例子

名人保持童心的例子
1. 乔布斯,那个创造了苹果传奇的男人,他对创新的执着不就像孩子对新玩具的渴望吗!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才能不断推出改变世界的产品。
2. 金庸先生难道不是吗?他在武侠的世界里尽情驰骋,想象力简直比孩子还丰富,构建出了那么多精彩绝伦的江湖故事。
3. 宫崎骏呀,他的动漫充满了童真童趣,不正说明他自己就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吗,不然怎能创作出那些温暖我们的作品呢?
4. 周星驰,他的电影总是那么无厘头搞笑,像极了孩子调皮捣蛋时的样子,这不就是童心在作祟嘛!
5. 杨丽萍,对舞蹈的热爱如同孩子热爱糖果,她在舞蹈中展现出的那种纯粹,可不是童心的体现嘛!
6. 莫言,他写的故事有着别样的奇思妙想,这难道不是童心带来的灵感吗,让他能从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7. 爱因斯坦,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像个好奇的孩子,对未知充满探索欲,这颗童心推动着他不断突破科学的边界。
8. 刘国梁,在赛场上指挥时的激情澎湃,不正像孩子对游戏的投入吗,他的童心让他对乒乓球始终保持着热爱。
我觉得名人保持童心真的太重要了,正是因为有了童心,他们才能有那些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也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回忆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教子
白求恩的故事---保护好奇心
白求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个性就非常倔强,他无法忍受传统常规的束缚,乐于发现新鲜的事物,他总是醉心于探索,迫求行动上的探险。
有一次,白求恩居然被警察带回家,当时的他才有6岁,别瞧他年纪小,胆子可大得很,因为他喜欢四处漫游,居然从自己的家漫游到多伦多市去探险,结果迷了路,幸好被警察发现后,把他送回了家。
母亲为他:“你为什么要四处跑?”小白求恩不仅没有丝毫恐惧反而兴奋地对妈妈说:“我想探索迷路的滋味,它果然很有趣,”妈妈听了之后,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劝他以后出门,一定不要走得那么远。
白求恩9岁那年,求知欲更是与日俱增,凡事要亲自去探个究竟。
一天下午,母亲闻到一股血腥味,他发现原来白求恩正蹲在楼顶非常仔细的在解剖一条牛腿,牛血弄到哪儿都是。
“你在干什么呢?”母亲诧异的问。
白求恩一边继续“工作”着,一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必须先把牛肉去掉,然后才能看到牛腿骨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标本。
”
白求恩10岁的时候,他看到父亲自由自在的横渡又深又宽的乔治亚海湾,心里十分羡慕,他也想下水探个究竟。
第二天,他果真跳到海里,学父亲那样游泳。
课时,他当时根本就不会游泳,不一会就往下沉。
幸好被父亲及时发现。
急忙把他从水里救起,才幸免一劫。
看着儿子如此胆大妄为,父亲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了他,但母亲比父亲更了解白求恩,她对父亲说:“应该让他探索他所感兴趣的一切,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
父亲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于是改变了态度,从此也支持白求恩的探索精神。
点评
有时候孩子的举动让大人不理解,很厌烦,便粗暴地呵斥和制止。
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为父母,应该主动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行为特点。
分清哪些行为是创造性的,哪些又是无聊和报复性的,这对孩子良好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