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优质】无线通信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X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 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 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 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 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 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 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通。
本实验旨在研究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实验设备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终端设备。
实验环境为一个室内空间,包括有障碍物和无障碍物的区域,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
二、实验步骤1. 设备设置将无线路由器连接到电源,并通过网线将其与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纤猫)连接。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并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如WPA2)。
2. 终端连接打开多台无线终端设备,搜索并选择目标无线网络。
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终端设备将成功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3. 信号强度测试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使用信号强度测试工具(如无线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强度。
记录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4. 速度测试使用速度测试工具(如Speedtest)测量无线局域网的上传和下载速度。
在不同位置和时间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评估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5. 干扰测试在实验环境中引入干扰源(如其他无线设备或电磁干扰源),观察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记录干扰对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6. 安全性测试使用网络安全工具(如Wireshark)监控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分析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访问或数据泄露风险。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信号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在无障碍物的开放区域,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
而在有障碍物的区域,如墙壁或家具的遮挡下,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在设计无线局域网时,应合理规划设备的放置位置,避免信号受阻。
2. 速度测试结果显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和网络负载有关。
无线通信实验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姓名:陈犇学号:152210704111专业: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2018年11月目录背景:无线信道模型概述 (3)第一章多径和多普勒效应 (3)一. 实验目的 (3)二. 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步骤 (4)背景:无线信道模型概述当设计一个无线通信链路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以下三个重要的问题:1.衰落和功率损耗2.信号失真3.时变一个完整的信道模型应该提供SINR的量数,信号散射和时变参数。
为了清楚这三个问题,把无线信道模型分为三个部分:1.传输损耗:信号频率,时变环境2.频率相关信道冲击响应或者传输函数:多个频率,时变环境3.时变信道冲击响应或传输函数第一章多径和多普勒效应一. 实验目的1)理解时域和频域中的多径信道效应2)理解时域和频域的多普勒效应3)理解时域和频域中的多径和多普勒效应二. 实验原理多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
比如电磁波沿不同的两条路径传播,而两条路径的长度正好相差半个波长,那么两路信号到达终点时正好相互抵消了(波峰与波谷重合)。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 );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三. 实验步骤(一) 多径信道效应:时变(无多普勒效应)在无线通信中,一个从发送端的信号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
无线系统调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无线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调试方法。
通过搭建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对无线模块进行配置、调试,并分析无线通信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解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本实验采用蓝牙通信技术,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三、实验器材1. 无线发射模块:HC-05蓝牙模块2. 无线接收模块:HC-05蓝牙模块3. 电脑4. 串口通信软件(如PuTTY)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两个HC-05蓝牙模块分别连接到电脑的串口,并使用连线将两个模块的TX和RX引脚交叉连接。
2. 配置无线模块使用串口通信软件打开两个蓝牙模块的串口,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校验位为无。
3. 发送数据在一个蓝牙模块的串口输入数据,按回车键发送,另一端应能接收到发送的数据。
4. 调试如果在通信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延迟等问题,进行以下调试:(1)检查模块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两个模块的TX和RX引脚正确交叉连接。
(2)检查串口通信软件的设置是否正确,确保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与模块设置一致。
(3)检查电脑的串口驱动是否安装正确,可以使用“设备管理器”查看串口设备。
(4)检查蓝牙模块的固件是否更新到最新版本,可以使用HC-05蓝牙模块的烧录工具进行固件升级。
5. 分析问题根据调试结果,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搭建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在实验过程中,成功搭建了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实现了两个蓝牙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
2. 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以下问题:(1)数据丢失:通过检查模块连接、串口设置和电脑串口驱动,发现数据丢失是由于模块连接不稳定造成的。
通过重新连接模块,问题得到解决。
(2)延迟:通过检查串口设置和电脑串口驱动,发现延迟是由于串口通信速度设置过快造成的。
无线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组建和优化。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电脑、测试仪器等。
2. 实验软件:无线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网络配置软件等。
3. 实验场地:无线移动通信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 无线移动通信原理(1)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信。
(2)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2)编码技术:将原始信息进行编码,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多址技术:在无线信道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实现多用户通信。
4)同步技术:确保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提高通信质量。
5)功率控制技术:根据信道质量调整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2. 无线移动通信设备配置(1)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连接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与电脑连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参数配置1)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信道、频率、功率等无线参数。
3)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QoS(服务质量)参数。
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建(1)组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设备1)配置无线接入点(AP)和基站(BS)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AP和BS的无线参数,如信道、频率、功率等。
3)配置AP和BS之间的互联,确保网络互联互通。
4.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优化(1)信道优化根据信道质量,调整AP和BS的信道、频率、功率等参数,提高通信质量。
(2)功率控制优化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AP和BS的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摘要: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即双相频移键控,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值的转换方式之一。
利用偏离相位的复数波浪组合来表现信息键控移相方式的一种。
本实验将简要介绍BPSK调制方式的特点,调制解调方法,以及在Matlab中在AWGN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在载波相位调制中,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寄寓在载波相位中,于二进制相位调制而言,两个载波的相位即θ =0和θ =π,用以代表二进制“1”和“0”,而载波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基于MATLAB 的Monte Carlo仿真可用于分析BPSK调制在AWGN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把高速的信息分割到多个正交子载波上并进行低速传送;由于子载波互相交叠和正交,它们可以独立并行传送信息符号而不互相干扰,同时保持较高频谱利用率。
OFDM系统一方面提高了对时域脉冲噪声的鲁棒性;另一方面,基于块传输技术的OFDM技术在每个OFDM信息符号之间加上保护间隔(Time Interval Guard, TGI ),只要保护间隔的长度大于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CIR)的最大时延扩展,系统的所有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在通过信道之后就能够得到保持。
OFDM 这种基于块传输的正交多载波传送方式使它具有抗符号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信道均衡从复杂的时域处理转化到简单易行的频域处理。
在OFDM系统中,系统可以根据子载波的工作环境在子载波间灵活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自适应功率分配技术等,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传输性能。
[关键词] BPSK;QPSK;OFDM;16QAM; MATLAB; 载波;误码率一引言1. 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使用了基准的正弦波和相位反转的波浪,使一方为0,另一方为1,从而可以同时传送接受2值(1比特)的信息。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3.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问题。
二、实验内容1.确定实验需求,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2.建立无线局域网并进行配置;3.测试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4.分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需求: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特点和预期使用需求,确定实验中需要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的规模、范围和设备要求。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具。
3.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选定的设备和工具,按照相关操作手册,按图示连接路由器、网卡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电源接入和网线连接等操作。
4.进行配置: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包括设置网络名称、密码、IP地址等参数。
5.测试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速度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分析安全问题:通过专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包括扫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强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更新设备固件等。
8.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范围为100平方米的无线局域网,使用了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网卡。
4.分析安全问题:使用安全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弱密码漏洞和未关闭的不必要网络服务。
5.提出解决方案:将无线网络密码更改为复杂的组合,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远程管理等,定期更新设备固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am调制的一般表达式 sam(t)?[a0?m(t)]cos?ct?a0cos?ct?m(t)cos?ct式中, m(t)为基带调制信号,均值为0;a0为常数,表示叠加的直流分量2. 源代码:% 幅度调制 am 信号dt=0.001;%时间采样频谱fmax=1; %信源最高频谱fc=10; %载波中心频率t=5; %信号时长n=t/dt;t=[0:n-1]*dt;mt=sqrt(2)*cos(2*pi*fmax*t); a=2;s_am=(a+mt).*cos(2*pi*fc*t);plot(t,s_am);hold on; %画出am信号波形plot(t,a+mt,r--); %表示am包络title(am调制信号及其包络);3. 仿真结果实验三单极性不归零码的仿真1. 实验分析单极性不归零码是用0来表示无电压(也就是元电流),用1来表示恒定的正电压,所以其波形是一连串矩形一样的波。
2. 源代码:%单极性不归零码clc; clear all; close all; ts=1;n_sample=100; %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dt=ts/n_sample; %抽样时间间隔n=200; %码元数t=0:dt:(n*n_sample-1)*dt; %n*n_sample是总的抽样点数gt1=ones(1,n_sample); %nrz非归零波形d=(sign(randn(1,n))+1)/2;data=sigexpand(d,n_sample);%序列的每两个数中插入n_sample-1个0,进行扩充st1=conv(data,gt1);%调用matlab的卷积函数,把扩充后的序列与gt1函数卷积 figure(1) plot(t,[st1(1:length(t))]);gridaxis([0,20,-1.5,1.5]);ylabel(); title(单极性nrz波形);xlabel(t/s);ylabel(幅度);3. 仿真结果篇二: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 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 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 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 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三、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四、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频率稳定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频率准确度变化的最大值。
变频器所需的本振源根据需要可选用vco、dro、pll等。
a) 测试发射系统功率:按照图2连接电路。
图 2 发射机框图设信号源频率为480mhz,信号源输出功率为0dbm。
测试发射机输出功率;再逐渐增加信号输入功率,观察发射机输出功率直至达到饱和。
b) 测试发射频率稳定度:以上连接不变,设定信号源频率为480mhz,信号源输出功率仍为0dbm。
通过频谱分析仪观察2.2ghz射频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分别设置频谱分析仪span为1mhz 和100khz,可分别观察到偏离载频100khz和10khz的单边带相位噪声谱密度,判断发射信号的短期频率稳定度。
图3 测试方框图c)测试发射信号的带外谐波、杂波抑制。
以上连接不变,设定信号源频率为480mhz,信号源输出功率仍为0dbm,通过频谱分析仪观察2.2ghz射频输出信号的频谱,设置频谱分析仪span 为5ghz,此时观察频谱输出的谐波、杂波等,与主频相比较,其差值为抑制度。
(二)接收机测试接收系统或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天线接收通信对方或经中继转发的射频信号,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现代无线接收系统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结构。
超外差式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在电路构成上具有变频器和中频放大器。
图4接收机方框图a)测试接收系统增益:按照图4连接电路,在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端连接信号源,中频放大器输出端接频谱分析仪。
设定信号源频率为2.2ghz;输出功率为-60dbm。
中频放大器输出频率为480mhz,此时频谱分析仪显示幅度与-60dbm差值为接收链路总增益。
b)测试接收机灵敏度:图4连接不变。
改变信号源输出功率大小,可从-60dbm继续往小变化,在频谱分析仪上观察输出信号频谱。
当频谱分析仪rbw设为10mhz,频谱分析仪显示的频谱与频谱分析仪基底噪声差值为10db时,这时信号源输出功率幅度为接收机最小接收灵敏度。
c)测试接收机动态范围:图4连接不变。
设定信号源输出功率为接收机最小接收灵敏度,改变信号源输出功率大小,不断增加信号源输出功率,观察输出幅度变化。
当输入幅度增加,输出幅度也增加,但增加量小于1 db时,为接收机线性动态范围;当输入幅度变化,输出幅度不变化时,为接收机动态范围。
d)测试接收机噪声系数:在微波滤波器输入端连接噪声系数测试仪的噪声源,视频放大器输出端接噪声系数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