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基于ZIGBEE和STM32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时间:基于ZIGBEE和STM32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ings)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传感网络的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话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拥有的特性和作用,使得它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测等领域。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照明系统仅以照明为目的。
传统的照明系统中主要的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
其中手动控制方式简单、有效,但是过于依赖人工操作,并且控制相对分散,不能有效管理;自动控制方式主要是由时钟元件、光电元件或两者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性,管理相对集中,实现了照明控制的自动化,但却不能对照明系统进行调光控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无线化、网络化、智能化、节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品质的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充分发挥LED灯具在智能建筑中的节能优势,本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和STM32的智能照明系统,从而实现了LED灯的能量优化。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本设计将系统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系统主要由终端节点、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组成。
终端节点主要负责消息的传输和允许其他节点通过它接入到网络中;协调器节点则主要负责网络的建立、维持和管理以及整个网络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显示等。
在这三个节点当中协调器节点是整个网络的核心。
本设计主要实现如下功能:1)采用带调光模块的LED灯具,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实现灯光亮度自动调节,利用室内灯光与自然光的相互补偿使室内照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状态;2)采用照度采集节点,可以实时地采集并监控室内照度;3)加入掉电自锁功能即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再次来电所有灯具处于关闭状态;4)加入部分情景模式,在不同的室内环境需求时可以很方便地对灯光环境进行选择如家人一起看电视时的影院模式,看书写字时的学习模式等。
太原理工大学13级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for i = 1 : nb
yy((i-1)/delta_T+1:i/delta_T) = y(N
figure;
subplot(4,1,1)
plot(data0*0.7),title('基带信号,4096维二进制序列,对应向量是data0');
subplot(4,1,2)
for j=1:nb/2
qch(2*((j-1)/delta_T+1):2*(j/delta_T))=qdata(j);
end
for jj=1:N/T
b(jj)=(1/sqrt(2))*sin(2*pi*fc*t(jj));
end
qdata1=qch.*b;%偶数位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得到另一路的调制信号
else in(i) = 0;
end
if qstl(2*(p/nb)*(i-1)+(1*(p/nb))) >= 0
qn(i) = 1;
else qn(i) = 0;
end
end
%%%%%%%%%%%%%%%%%并串转换
for i = 1 : nb/2
y(2*i-1) = in(i);
y(2*i) = qn(i);
3、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8 64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程序代码
%日期2013.1.14
%功能QPSK的调制解调,基带信号点数t(限偶数),基波频率w0可设置
clear all;
nb=32; %传输的比特数
T=1; %基带信号宽度,也就是基波频率
st = idata1 - qdata1;
【优质】无线通信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X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 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 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 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 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 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 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无线电波为媒介,使得信息可以在无线环境中传递。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无线信号传输、信号调制与解调以及信号传输中的噪声。
二、无线信号传输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是关键环节。
我们使用了一对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电源,并调整频率使其匹配。
然后,我们通过发射器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示波器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开放空间中,信号的传输效果最好,而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信号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三、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形式,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调频调制,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到调频信号的频谱特征,发现调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而调幅调制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相应的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解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失真,尤其是在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四、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在无线通信中,噪声是无法避免的。
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干扰,降低通信质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噪声发生器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噪声环境。
实验结果显示,噪声的强度越大,信号的质量越差。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发生变化,导致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如增加信号的功率或使用编码技术。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了解到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和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无线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环节,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无线收发模块、示波器、计算机等。
三、实验原理(一)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通信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来实现信息传递的。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决定了其传播特性和适用场景。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从接收到的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
(三)编码解码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如纠错编码、压缩编码等。
在接收端,再进行相应的解码操作。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无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
2、将该信号输入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3、使用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二)调制实验1、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实验,观察调制前后信号的频谱变化。
2、调整调制参数,如调制深度、频率偏移等,分析其对调制效果的影响。
(三)编码解码实验1、采用某种纠错编码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
2、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并计算误码率,评估编码的性能。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一)无线信号发射与接收记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二)调制实验绘制调制前后信号的频谱图,对比不同调制方式下频谱的特点,以及调制参数对频谱的影响。
(三)编码解码实验记录不同编码方式下的误码率数据,分析编码的纠错能力和效率。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信号干扰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无线信号干扰,导致接收信号不稳定。
无线网络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通信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无线网络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参与,加深对无线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无线网络规划、部署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了解无线网络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二、实习单位及部门介绍实习单位为我国一家知名的通信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实习部门为无线网络技术部,负责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主要学习了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通信原理、无线网络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课程和与同事交流,我对无线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项目需求:与客户沟通,了解项目背景、覆盖范围、用户需求等信息。
(2)网络规划: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网络设备、频段、天线等,进行网络规划。
(3)设计网络拓扑:绘制网络拓扑图,明确设备连接关系。
(4)参数配置:根据网络规划,对设备进行参数配置。
3. 无线网络部署与实施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无线网络设备的部署与实施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现场勘察:对项目现场进行勘察,了解环境条件。
(2)设备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备安装。
(3)设备调试: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4. 无线网络维护与优化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无线网络维护与优化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网络监控: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发现异常情况。
(2)故障排除:根据监控信息,进行故障排除。
(3)网络优化: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性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专业技能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无线网络规划、设计、部署、实施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实验项目: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地点:逸夫楼404 教室
专业班级:软1121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 5 月16 日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一
subplot(4,2,1);
plot(data0*0.7),title('基带信号');
subplot(4,2,2);
psd(abs(fft(data0))),title('基带信号频谱'); subplot(4,2,3);
plot(st),title('调制信号');
subplot(4,2,4);
psd(abs(fft(st))),title('调制信号频谱');
subplot(4,2,5);
plot(stn),title('stn信道波形');
subplot(4,2,6);
psd(abs(fft(stn))),title('经过高斯信道信号频谱'); subplot(4,2,7);
plot(yy*0.7),title('解调后的基带信号');
subplot(4,2,8);
psd(abs(fft(yy))),title('解调后的基带信号频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附图: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二
3、编写程序验证m序列的相关性质,如平衡特性,游程分布特性,延位相加特性。
要求至少验证一条性质。
上面代码验证了平衡特性。
在m序列的一周期中,“1”的个数仅比“0”的个数多1,即“1”的个数
(N+1)/2,“0”的个数为(N-1)/2。
(N为周期)
上面代码实现的结果1的个数为8,0的个数为7.
六、讨论、心得
此次实验中应注意:X1=xor(Y1,Y4); %异或运算,是这个实验代码的难点,通过老师的提点,和在网上找资料,终于解决了这个实验。
通过本实验也掌握m 序列的产生方法和特性。
七、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三
运行后得到如下结果:
2、若发送码组为1100111,要求加上1位监督位,在接收端使用奇偶监督码中的偶数监督码进行检错。
把上面代码的随机函数改为固定的发送码1100111,得到如下代码:
clc;clear;
m=input('请输入行:');
n=input('请输入列:');
A=[1 1 0 0 1 1 1];
A
for k=1:2
sum=zeros(1,m);
l=input('请选择奇偶校验(0、偶校验1、奇校验):');
for i=1:m
for j=1:n
sum(i)=sum(i)+A(i,j);
z=sum(i);
end
if rem(z,2)==l
A(i,n+1)=0;
else
A(i,n+1)=1;
end
end
A
end
得到如下结果:
五、讨论、心得
这次实验刚开始不理解实验的意图,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之后才理解,学会了使用MATLAB实现奇偶监督码的检错模拟和分析,要注意之后老师给了两个代码中要用到的重要的函数:randint(m,n)表示随机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 rem(x,y)表示x除以y的余数,对实验的完成起到一定帮助。
六、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四
学院名称软件学院专业班级1121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高贝学号2011005541实验日期2014.5.17
实验题目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通
信技术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利用matlab simulink,熟悉matlab simulink仿真工具。
2、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熟悉2ASK的调制与解调。
二、实验内容:
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搭建ASK调制及解调的框图(使用模拟相乘法及相干解调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7 32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软件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首先进入matlab,在命令窗口输入simulink,进入simulink界面。
2、然后使用Simulink中的工具,画出如下的ASK调制及解调的框图。
3、simulink中包括很多模块,比如积分模块,传递函数模块等,simulink功能非常强大。
要想在simulink中建模,首先要建立一个空白页,然后将所需要的模块从模块库中拖入,然后对模块设置参数即可。
完成框图后,再单击File菜单中的Save命令进行保存,保存的扩展名为.mdl文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打开MATLAB使用Simulink中的工具,画出ASK调制及解调的框图,然后对模块设置参数(参数为实验指导书所要求)。
2、点击黑色三角按钮运行,双击示波器,出现如下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