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2唐雎不辱使命测试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外交战场上的口舌争锋:小国使者唐雎,凭浩然正气威慑秦王,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资料,欢迎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篇1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2、韩傀(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5、彗星袭月( )6、天下缟素( )7、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下《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4分)(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2唐雎不辱使命测试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2唐雎不辱使命测试

唐雎不辱使命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 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 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

当秦王以“逆寡人” “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

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

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

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

经过一番慷慨陈辞,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 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

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

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故事复||述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取得胜利。

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 (1)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 同“ __________ ”,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2) 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 同“ __________ ”,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2) 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⑵怒:①天子之怒F②怀怒未发③怒而飞(《北冥有鱼》)4. 重点实词(1) 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3. 一词多义 于秦F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1)唐雎不辱.使命辱:(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F:(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I(5)大王加惠加:惠:(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尸:(7)秦王不说说I(8)且秦灭韩亡魏灭尸:(9)故不错意也意:(10)而君逆寡人者F逆:(11)岂直五百里哉岂直:直:(12)秦王怫然怒怫然:(13)臣未尝闻也尝F:(14)伏尸百万伏尸:伏:(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I布衣:(16)亦免冠徒跣徒:跣:(17)以头抢地尔H抢:(18)非士之怒也士:(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休: _______________祲: _______________(20)若士必怒必:(21)今日是也是F(22)挺剑而起挺:(23)秦王色挠挠:(24)长跪而谢之曰谢:(25)寡人谕矣谕:(26)徒以有先生也徒:5. 文言虚词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 之-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聂政之刺韩傀也④长跪而谢之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2) 以L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④徒以有先生也(3) 安陵君其许寡人「①受地于.先王—⑷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⑸何②何至于此__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⑹也②非士之怒也. ____________⑺且秦灭韩亡魏 ____________(8) 以君为长者 ____________-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___—(9) 而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_「①轻寡人与. . _____________(10) 与②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___(11) 虽千里不敢易也 ____________(12) 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13) 秦王怫然怒 ____________(14)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15) 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四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意思为:(2)仓.鹰击于殿上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增加(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3)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夺,硬拿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宽阔(跟“狭”相对),句中意为:(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且秦灭韩亡.魏原意为:灭亡,消亡,句中意为: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原意:俯伏、趴下,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5)大王加惠..加:惠:(6)秦王不说.说:(7)故不错意..也错意:(8)而君逆.寡人者逆:(9)岂直..怒怫然:..五百里哉岂直:直:(10)秦王怫然(11)臣未尝.闻也尝:(1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闻:布衣:(13)亦免冠徒跣.跣:(14)以头抢.地尔抢:(15)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发:休:浸:(16)若士必.怒必:(17)秦王色.挠色:(18)长跪而谢.之曰谢:(19)寡人谕.矣谕:5.一词多义(1)徒①亦免冠徒.跣②徒.以有先生也(2)怒①天子之怒.②怀怒.未发③怒而飞(《北冥有鱼》)(3)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④于是上乃使使..特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与①轻寡人与.②与.臣而将四矣2.虽①虽然,受地于先王②虽千里不敢易也3.而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长跪而.谢之曰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聂政之.刺韩傀也④长跪而谢之.曰5.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④徒以.有先生也6.于①受地于.先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请广于.君④仓鹰击于.殿上三、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7.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测试:10唐雎不辱使命

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测试:10唐雎不辱使命

10 *唐雎不辱使命1.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探究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其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文中“布衣”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此外“白丁”也指平民。

“士”在文中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长跪”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

1.读准字音唐雎.(jū) 徒跣.(xiǎn) 抢.地(qiānɡ)休祲.(jìn) 缟.素(ɡǎo) 怫.然(fú)色挠.(náo) 寡人谕.矣(yù) 庸.夫(yōnɡ)2.重点词语(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4)以头抢.地尔(碰,撞)(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6)挺.剑而起(拔)(7)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8)寡人谕.矣(明白,懂得)(9)长跪而谢.之曰(道歉)(10)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3.整体感知本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突出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品质,也表现秦王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形象。

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2.一词多义(1)徒(2)使(3)夫(4)以(5)于3.古今异义(1)以大易.小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2)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等与它呼应(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4.词类活用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5.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综合能力测试题(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综合能力测试题(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综合能力测试题(教学实录)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综合能力测试题(教学实录)综合能力测试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①唐雎()②怫然()③休祲()④缟素()⑤徒跣()⑥色挠()二、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1)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2)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1)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2)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唐雎不辱使命。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长跪而谢之。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6.岂直五百里哉。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8.否,非若是也()四、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1.受地于先王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降于天6.何至于此五、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1.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学校;南赵楼中学设计者;李新莲审核人;王福娥一.基础知识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1)唐雎不辱.使命()(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大王加惠..()(4)请广.于君()(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布衣..()(8)以头抢.地耳()(9)庸夫..()(10)非士.之怒()(11)休祲..()..降于天()(12)天下缟素(13)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15)寡人谕.矣()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3)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之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专诸之.刺王僚也()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翻译下列句子(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达标训练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试题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试题1(含答案)

试题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天下缟.素()寡人谕.矣()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于以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西汉末年_____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连用三个事例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暗示了什么?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7.翻译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8.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这表现了唐雎什么样的性格?三、语言运用9.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是2011年7月16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录取短信,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一时之间引起社会热议:甲:的确别出心裁,收到如此有趣的录取短信,哪个考生不高兴?我想公众看了这样的短信,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学录取短信也可以这样来发!乙:我可不这么看。

大学录取通知可是一种正式通知,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丧失自身原则。

这种方式有自我造势、哗众取宠之嫌。

搞不好,学生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呢!丙:其实,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下)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

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

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

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

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

经过一番慷慨陈辞,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

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

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故事复述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

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3. 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 ____________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 ____________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2)怒:①天子之怒.F ____________②怀怒.未发 ____________③怒.而飞(《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__(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F:__________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_____(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F:___________(5)大王加惠..加:____________惠:____________(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F:_________(7)秦王不说.说F:___________(8)且秦灭.韩亡魏灭F:___________(9)故不错意.也意:____________(10)而君逆.寡人者逆F:__________(11)岂直..五百里哉岂直: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12)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____(13)臣未尝.闻也尝F:___________(14)伏尸..百万伏尸:__________伏:____________(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F:___________布衣:__________(16)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____跣:___________(17)以头抢.地尔抢:____________(18)非士.之怒也士:____________(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祲:____________(20)若士必.怒必:____________(21)今日是.也是F:___________(22)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23)秦王色挠.挠:____________(24)长跪而谢.之曰谢:____________(25)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26)徒.以有先生也徒: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__________(1)之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__________③聂政之.刺韩傀也 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曰 __________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__________②以.君为长者 __________(2)以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_________④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3)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①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4)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5)何②何.至于此 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6)也②非士之怒也. __________(7)且.秦灭韩亡魏 __________(8)以君为.长者 __________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__________(9)而②长跪而.谢之曰 __________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_________①轻寡人与. __________(10)与②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11)虽.千里不敢易也 __________(12)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13)秦王怫然.怒 __________(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15)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018贵港)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秦王向安陵君提出“以小易大”的换地想法,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满足自己非分的要求,表现出秦王的骄蛮欺诈、盛气凌人。

B. 秦王的政治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恼羞成怒,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天子之怒”引起的可怕场景。

C. 唐雎列举专诸王僚等史实,一方面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另一方面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D. 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质疑,有陈述,有判断,有斩钉截铁之决然,有柔中带刚之委婉,多种形式糅合,艺术表现力非凡。

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夕日欲.颓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内外异法也C. 臣未尝.闻也未尝.稍降辞色D. 怀怒未发.苍颜白发.2.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轻寡人与.与.儿女讲论文义B. 受地于.先王达于.汉阴C. 以君为.长者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 长跪而.谢之曰朝而.往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第1段秦王先设骗局,以大欺小,安陵君不甘示弱,以安陵是祖先的遗产为由严词拒绝,导致矛盾激化,安陵国前程险恶,后派唐雎出使秦国。

B. 第2段中唐雎面对秦王的压力,沉着冷静,从容应战,在假设与让步中带着坚定,在反诘与蔑视中含有嘲讽,在言语中激怒秦王。

C. 文中用“不说”“怫然怒”“色挠”等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连起秦王情绪的变化,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富有戏剧性。

D. 文章在人物对话中展开,自然形成对比,造成相互映衬的效果。

如在意志较量方面,以“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对垒,形象对比鲜明。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及解析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知识梳理一、1. (1)错措在意(2)仓苍青色2. (1)穿白色丧服(2)增广、扩充3. (1)①派②出使③使唤④使者⑤致使,让(2)①生气,发怒②愤怒③振奋。

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 (1)辱没、辜负(2)对……说(3)交换(4)答应(5)施予恩惠(6)虽然如此(7)同“悦”,高兴 (8)灭亡(9)意图(10)违背(11)哪里只是只是(12)愤怒的样子(13)曾经(14)横尸在地趴着,面向下俯卧(15)听说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16)裸露赤脚(17)碰,撞(18)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19)发作吉祥不祥(20)一定 (21)这样(22)拔(23)胆怯(24)道歉(25)明白,懂得(26)只,仅仅5.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代词,指唐雎(2)①介词,用②介词,把③介词,凭借④介词,因为(3)表示祈使语气(4)①介词,从②介词,到(5)①疑问代词,为什么②疑问代词,怎么(6)①表反问语气②表陈述语气(7)连词,表递进,况且(8)动词,当作(9)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但是(10)①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②连词,和(11)表假设,即使(12)表反问语气(13)……的样子(14)表疑问语气(15)表陈述语气二、1.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2.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三、A 【解析】由文中“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可知,秦王提出的换地想法为“以大易小”。

针对训练1. (2分)C 【解析】A项中“欲”,前者意思是“想要”,后者意思是“将要”。

B项中“使”,前者意思是“派”,后者意思是“让”。

C项中“尝”,意思都是“曾,曾经”。

D项中“发”,前者意思是“发作”,后者意思是“头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