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与整理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古文常见实词汇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古文常见实词汇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古文常见实词汇编高中语文古文常见实词汇编18.审①详细,周密,仔细。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促织》②觉察,清楚,明白。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③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④果真,确实。

甚如是,某诚爱焉(王安石《答李参书》9.甚①表示程度,很,非常。

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可爱者甚藩《爱莲说》②厉害,过分,严重。

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胜过,超过。

过甚其词、日甚一日。

④代词,什么,怎么。

水东流,甚时休《六州歌头镇长淮》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10.生①生长。

生石罅《登泰山记》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秋水》②天生,生来,出生,生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秋声赋》③产生,发生。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④活着,生存。

存者且偷生《石壕吏》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⑤生活,生命。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⑥生的,与“熟"相对。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⑦生气,生机。

遏其生气《病梅馆记》⑧生平,一生。

穷予一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病梅馆记》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忠毅公逸事》⑨对读书人的称呼,有时也指弟子或门徒。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⑩通“性”,本性,天性。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⑾生小:幼年。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1.胜①胜利,战胜,取胜。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子喻山水》②胜过,超过。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③优美的,好的;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以览观江流之胜《黄州快哉亭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④(shēng)能承受,禁得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A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过秦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过秦论》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齐桓晋文之事》爱而不见(隐藏)——《静女》暗愚者暗于成事(昏昧,愚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隐秘)——白居易《琵琶行》银汉迢迢暗度(悄悄)——《鹊桥仙》案必穷极案治(查办)每移案(长方形的桌子)——《项脊轩志》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论语十二章》。

安与项伯有故(怎么)——《鸿门宴》而今安在哉(哪里)——《赤壁赋》B拔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过蒙拔擢(提拔)————《陈情表》拔三川之地(攻占,攻取)——《谏逐客书》白不知东方之既白(明亮)便可白公姥(禀告)白单于(告诉)——《苏武传》被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促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屈原列传》妆成每被秋娘妒。

(表被动)——《琵琶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屈原列传》北赢得仓皇北顾(败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追亡逐北(败逃)——《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在北方)——《过秦论》报使者报王(答复,回复)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回报)——《过秦论》而报养刘之日短也(报答)——《陈情表》欲略上报(报答)——《答司马谏议书》本其本欲舒(根)——《种树郭橐驼传》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伶官传序》比比肩而立(并列)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项脊轩志》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侍坐》宰严限追比。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毕六王毕(结束)——《阿房宫赋》群咸毕至(全部)——《兰亭集序》靡不毕见(全都)——《屈原列传》鄙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曹刿论战》兵斯用兵之效也(军事行动,名词)——《六国论》非兵不利(兵器,名词)——《六国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六国论》收天下之兵(武器,兵器)——《过秦论》草木皆兵(士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军队)——《过秦论》病病偻(名作动,患病)——《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困苦)——《种树郭橐驼传》违己交病(痛苦)——《归去来兮辞》本必固其根本(根本)人穷则反本(根本、基础)——《屈原列传》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伶官传序》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原来、本来)——《琵琶行并序》薄日薄西山(迫近)——《陈情表》门衰祚薄(微薄,少)——《陈情表》不宜妄自菲薄(轻视)——《出师表》薄言掇之(助词,无义)——《芣苢》C草元嘉草草(轻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草创未就(起草)——《报任安书》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归去来兮辞》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过秦论》操大王来何操(拿)——《鸿门宴》所操(持)之术多异故也。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梳理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梳理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梳理高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有很大帮助。

本文将根据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对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进行梳理和解释。

1、乃“乃”在文言文中常常作为副词使用,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存在承接或转折关系。

例如:“豫让乃佯败逃逸,欲以尝赵襄子。

”其中的“乃”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为“于是、就”。

2、盖“盖”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推测、猜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大概、也许”。

例如:“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中的“盖”表示推测,可翻译为“大概”。

3、故“故”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原因、缘故,可翻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丘擅设祠唐朝,此盛德也,胡不法哉?’君曰:‘礼,丘何敢设礼,吾犹宗也。

’”其中,“故”表示原因,可翻译为“因为”。

4、相“相”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互相、彼此之间的关系。

例如:“木雕巨象口中镶嵌巨大宝石,毛象牙出土时仍相接如新。

”其中的“相”表示彼此之间的关系,可翻译为“相互、彼此”。

5、非“非”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否定、不对。

例如:“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其道异矣。

”其中的“非”表示否定,可翻译为“不、不对”。

6、顾“顾”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反而、却。

例如:“顾自以为身残之后,妻子背之而去。

”其中的“顾”表示反而,可翻译为“却、反而”。

7、焉“焉”在文言文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其中的“焉”表示疑问代词,可翻译为“什么、怎么”。

8、若“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比喻、类比。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其中的“若”表示比喻,可翻译为“像、如同”。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梳理。

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作品有很大帮助。

当然,这些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记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六篇)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六篇)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1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

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

今臣__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一、内容提要本篇文档旨在总结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本文主要涵盖了高中阶段常见的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并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了分类归纳。

二、重点字词归纳1. 常见实词(1)兵:武器;士兵;战争。

(2)走:逃跑;逃离;逃离人或事。

(3)故:事故;缘故;老朋友。

(4)焉:语气助词,无实意;于何处;他。

(5)谢:道歉;告知;感谢。

(6)亡:丢失;逃走;无。

(7)固:本来;固然;坚固。

(8)以:因为;用;认为。

(9)之:代词;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语气助词。

(10)为:被;替;做。

2. 常见虚词(1)以:和,跟;由于;以致于。

(2)其:他的;其中的;多么。

(3)于:在……里面;从……来;对……来说。

(4)而:并且;但是;而且。

(5)为:是;是……的原因;表示被动。

3. 特殊实词(1)则:就;那么;如果。

(2)乃:竟然;是。

(3)所:……的地方。

(4)夫:那。

4. 特殊虚词(1)也:用于陈述或疑问句,表判断或肯定回答。

(2)乎: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感叹。

(3)其:表示选择或推测,相当于“或者……或者……”。

(4)且: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三、文体分类归纳1. 记叙类文章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多,如“兵”、“走”、“故”、“焉”、“谢”、“亡”、“固”等,需要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倒装句、省略句、比喻句等。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围郑”一句,“围”为使动用法,“郑”为代词,“晋侯、秦伯”为并列关系,“退”为动词作名词。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议论类文章议论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少,但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以”、“之”、“于”、“所”、“且”等。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论证方法和逻辑表达方式,如对比论证、归纳论证、因果论证等。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3.折辇下除(台阶)——《苏武传》

1.怀宾身当战伐(面对)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如)——《六国论》
3.一夫当关(把守)——《蜀道难》

1.则指道以明之(引导)
2.就有道而正焉。(道德,德行)——《论语十二章》
3.行军用兵之道。(方法)——《过秦论》
4.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志向,理想)——《报任安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彰显)(美好的)——《大学》
3.名实已明。(明了,清楚)——《答司马谏议书》
4.明于治乱。(懂得)——《屈原列传》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光明)——《登泰山记》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伶官传序》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石钟山记》

1.武灵王平昼闲居(平素、家居)
2.居为奇货。(积储)——《聊斋志异·促织》
3.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登泰山记》
4.居则曰。(平素、家居)——《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1.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大声)
2.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过秦论》
3.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拒绝)——《答司马谏议书》


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不是)
2.觉今是而昨非(错误)——《归去来兮辞》
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劝学》

1.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2.苍山负雪(覆盖)——《登秦山记》
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六国论》
4.见犯乃死,重负国(对不起)——《苏武传》
5.使负栋之柱(承受)——《阿房宫赋》
4.宰严限追比。(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 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2019年 语文《考试说明》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古时盛放牛羊等祭品的 礼器,指置肉祭祀
祭祀是应当做的合乎大义之事
应该,必然,当然 虚化,表估计,大概
合理的事和办法 合适,适当,适宜
上下横合起来为 二,中间是一简鱼 形,即提两条鱼
两次
第二次
金文中加入“止” (趾),表到访之 意。
往,到
屋和船皆为人所造
制造,建造 创造
制定
虚构,捏 造
造化(天地、大自然)
然后,方才,已经 于是 从前,先前
却,又, 竟然
只, 仅,才
人拄着棍一只脚站立
罕见、奇异、少有的
单数
以……为奇,惊 异,感到不一般
异乎寻常的 人、事、物
不足整数,零 数
美好,美妙
珍贵的
优异、卓越、杰 出的
爬到高处取鸟窝
变化,变更 迁移,迁都 迁灭:灭亡
从所处的位置移 动,转移,搬动
向上移动
调动,提升
甩开双臂大步疾行; “止”,人脚
奔跑,逃跑
步:徐行曰步,慢步 行:走,行走 趋:疾行曰趋,向前行走 走:下面一只脚,疾趋曰 走,跑 奔:下面三只脚,疾跑
奔向,投奔 前往,走向,到
供驱使的人, 仆人,自谦
走动,往来
赠遗钱财,贝为货币;“台” (怡)声,表示赠者受敬,受赠者
受惠,双方皆悦
赠给,送给
遗留
至,箭到达地面,泛指到达;脚,代 表人行走。即人到达之意。
情态 意向,目标 情致,情趣
竭,尽, 极致
到,送到,到达,达到 使到达,使到来
招致,招引,引来
表达,传达, 表示
取得,获得
开口吐词如矢(箭),即言词敏捷
相知,交好
知晓,了解
学问,学识
主持,执掌,管理
记住,记忆
通“智”,聪 明,有智慧
管,过问
5.名词,岸 水畔。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
6.动词,关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干系
象形字,古人用尖利的树杈为武器进行狩猎、格斗。本义,盾牌,武 器;
人在盾牌的保护下,便能往前冲;由于往前冲,像是在进犯,故而引 申出冒犯、冲犯;
往前冲,似有所求,如求得战争的胜利,故进而引申出求取之义;
因盾牌的防卫,又引申为岸、水畔之义,关涉义。
后来表示干燥义的“乾”,事物主体部分的“幹”,都简化为“干”。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理解文言实词的形义演变系统
步骤一:依据字形,理解该字的造字义,找到该字的本义; 步骤二:依据本义,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一般可分为同类引申、
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等; 步骤三:不能形成引申联系的,可考虑是否是假借义; 步骤四:形成简洁清晰的词义演变图示。
多指留下坏的东西
造成,招致
把一个容器里的酒水倒 进另一个容器里
பைடு நூலகம்
“赐”,给 予,赏赐
给予之意
改变,更改
治理 善变
轻视,看不起
双向改变,交换,替换
简慢,轻率
做起来不费事,容易
太阳从土山升起,升到祭台上 方,即山的向阳坡
与太阳有关或属性相近的事物
阳光,光明,明亮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表面上,假装
鲜明,明显,显露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 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人的左手
辅佐,帮助,后写作“佐”
字形分析——解决“一词多义”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1.本义,名词,盾牌,狩猎、格斗的武器。化干戈为玉帛。
2. 动词,涉入,冲,逼近。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 《兵车行》
3.动词,冒犯,冲犯。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
4.动词,追求,求得。子张学干禄。《论语 》/干谒
左迁:贬 官,降职
调动官职,一般指 升官
言,张口伸舌说话,提出请求时把 情况说清楚。青(情)声。
请告 请止
请示 请教
通“情”,(告 以)实情、情况
申告
请求 邀约,约请 虚化作敬辞
谒见时有所禀 告,求告
求对方做某事
求对方允许自己做 某事
从力,劝勉人使其努力 雚声,即鹳,其有逆水觅食的习
惯,故有力争上游意味
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与积累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①①诸诸葛葛诞诞以以寿寿春春叛叛,,魏魏帝帝出出征征。。芝芝率率荆荆州州文文武武以以为为先先驱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
有②罪帝而以牵芝连清他忠人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讲清道理使听从,说 服,劝说,劝告
劝勉,鼓励
人受到鼓励,奋勉,勤 勉,努力
女子跪坐,对镜梳头,使其柔顺
识别,区别
通“志”,志 气,抱负
赏识,优待
女子双手叉腰 腰在身中间
总括,概 括,总之
虚化,必 将,即将
关键之处,纲 半道阻拦 领
险要、重 要、主要的
邀请,同“邀” 相约,誓约
人腿弯曲蹲着,当站起来时发现认识, 由此产出“你、你的”的含义
这,这样;那,那些
我们,他(们)
表论断,是,就是
像,似
虚化,就, 便,即
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 的地位
亲近,袒护
尊崇,重视
人持戈(兵器)把贝 (古代)货币捣毁
区分:贼、盗、窃、偷 害良为贼;窃货曰盗
毁坏,破坏 伤害,杀害
皿中取物为盗;穴中取米 为窃 偷:趁人不备,暗中拿走
偷盗财物、杀人抢劫 或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别人财物据为己有。
强盗 敌人 残暴 邪恶的 不正派的
仇敌 狠毒
向左,左边
东面,地理位置上 以东为左
不正,邪僻
疏远,见外
左迁:贬官
虚左以待:车上的尊位 无出其右:以右为尊
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泛指 道路,(hang)
在道路上走,变音(xing)
去,离开,
走,行走

前往
虚化,将要, 姑且,又,再
“步骤驰骋,疏而 不滞”的古诗体裁
行为,品行
人的右手
右边,往右
强、大,因而古代世家大族 为“右族”、“右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