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文言文300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祥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翻译

一、实词1. 食(shí):吃。

例句:“今夜食无粮,明日行无路。

”(今晚吃不到粮食,明天走不了路。

)2. 行(xíng):走、行走。

例句:“子路行,见长者。

”(子路行走,见到长者。

)3. 愿(yuàn):希望、愿意。

例句:“吾愿为汝游。

”(我愿意为你游玩。

)4. 时(shí):时候、时间。

例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日暮时分,苍山遥远,天寒地冻,白屋贫寒。

)5. 人(rén):人、人们。

例句:“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我听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6. 天(tiān):天空、自然界。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空运行不息,君子自强不息。

)7. 地(dì):土地、地面。

例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 山(shān):山岭、山脉。

例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泰山不排斥土壤,所以能成就其伟大。

)9. 水(shuǐ):水、河流。

例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不舍昼夜。

)10. 鸟(niǎo):鸟儿、鸟类。

例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佳节倍加思念亲人。

)二、虚词1. 而(ér):表示转折、递进。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2. 以(yǐ):表示目的、原因。

例句:“吾以吾之剑,试之石上。

”(我用我的剑,在石头上试试。

)3. 于(yú):表示在、于。

例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哎,女子啊,不要与男子沉溺。

)4. 之(zhī):表示代词、助词。

例句:“今之世,天下大乱。

”(现在的世界,天下大乱。

)5. 于(yú):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例句:“于今为烈。

”(现在比以前更激烈。

)6. 是(shì):表示判断、肯定。

例句:“此乃天命也。

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大全

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大全

1. 实词里的“山”呀,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像一座稳稳矗立在大地上的巨人。

我和小伙伴出去游玩,看到眼前巍峨的高山,我说这“山”字,就把眼前这庞然大物给表示出来了,你说直观不直观?2. 虚词中的“之”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个灵活的小纽带。

我读文言文故事的时候,有句“吾欲观之”,这“之”字就把“观”这个动作和要观的对象连起来了,像根绳子把两者拴一块儿,你能体会到它的巧妙作用吗?3. 实词“马”呢,那就是能跑能跳的活物呀。

我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那些骑士骑着马飞奔,这“马”字一出现,脑海里就立马浮现出骏马奔腾的画面,像真有匹马在眼前撒欢儿似的,你难道想象不出那场景吗?4. 虚词“而”像个神奇的小桥梁。

我读《论语》里的句子“温故而知新”,这个“而”字把“温故”和“知新”这两件事儿给衔接起来了,就如同架起了一座桥,让意思顺顺当当过渡,你感受到它的妙处了吗?5. 实词“水”,那是生活里常见的东西,像一条流动的绸带。

我去溪边玩水,看着那潺潺的溪水,这“水”字不就精准地说出了眼前这流淌的玩意儿嘛,就像画家把看到的景象用一个字定格了,你觉得是不是这样?6. 虚词“乎”有点像个好奇的小问号。

我读文言文的对话,像“不亦乐乎”,这“乎”字一出来,就好像在问你,是不是很快乐呀,那种疑问的感觉立马就有了,你能想象它在那发问的样子吗?7. 实词“花”,那可是五颜六色、漂漂亮亮的呀。

我在花园里赏花,看到各种绽放的花朵,这“花”字就把它们都概括了,像个大口袋把所有美丽的花儿都装进去了,你不觉得这实词很厉害吗?8. 虚词“也”呢,常常像个肯定的小印章。

我读古人写的文章,像“此乃良策也”,这“也”字一落,就好像在用力盖章说,对呀,这就是好办法,给前面的话做了个稳稳当当的肯定,你明白它的作用了吗?9. 实词“人”,那就是咱们身边形形色色的同类呀。

我在集市上看到人来人往,这“人”字把大家都指代了,像个大网把所有人都网罗进去,你能想象要是没这个字,得多难描述咱们自己呀?10. 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就是这么奇妙,实词像构建大厦的砖石,实实在在地把事物呈现出来,虚词呢,像大厦里的黏合剂、小装饰,让语句更通顺、表意更丰富。

初中高考常见文言文300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初中高考常见文言文300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初中1—140)二0一0年十一月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2、傲①骄傲、傲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②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③傲然自得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3、包①包取,占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4、比①并列,挨着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②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由也为之,比及三年《论语》④比拟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⑤生成,具有自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秋水》⑥勾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5、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浅陋,无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轻视,看不起管仲镂簋紘,山节藻悦,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史公治兵,往来桐城《谏太宗十思疏》②兵器,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涉世家》③兵士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过秦论》④军事、兵法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诸子喻山水》7、病①辱疾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橘逾淮为枳》②精疲力尽,困苦不堪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二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故病且怠《病梅馆记》③弊病,缺点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④疾病,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病瘘,隆然伏行《种树郭橐驼传》⑤把……弄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⑥怨恨、忧愁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黄州快战亭记》8、察①明察,识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陈情表》②观察,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③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9、彻①通达,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10、乘①坐、驾(车)公与之乘《曹刿论战》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②趁着,凭借,引申为“冒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③量词(shèng)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登泰山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④顺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⑤四的代称(古时一车四马叫“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秦晋殽之战》11、从①跟从,跟随可以一战。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详解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详解
《管子》
8.拔(bá)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拔起来,抽出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之围》
因拔刀斫[zhuó]前奏案
《鸿门宴》
提拔,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超出,高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cuì
《孟子·公孙丑上》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攻克,攻占★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赤壁赋》
吊唁yàn
秦不哀吾丧而伐fá吾同姓,秦则无礼
《秦晋崤xiáo之战》
怜悯,同情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惋惜
哀斯之墓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五人墓碑记》
2.爱(ài)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施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喜爱,疼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上报
遂suì为猾胥[奸诈小吏]报充里正役
《促织》
通“赴”,音fù,前往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名词
消息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谭嗣同》
14.暴(bào)
词性
词义
例句
出处
动词
晒,通“曝”,音pù
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
《劝学》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孟子》
冒着,音pù
量词
原数的一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kòu关以攻秦
《过秦论》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举例
在古汉语中,实词是指有具体意义,能够表示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虚词则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它们本身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而是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以下是一些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例子:
一、实词例子:
名词:人、山、水、书、马
动词:走、跑、看、写、听
形容词:美、丑、高、低、快、慢
数词:一、二、三、十、百、千
二、虚词例子:
介词:于、自、从、往、以、比
连词:且、而、或、乃、则、所以
助词:之、乎、者、也、矣、焉
叹词:唉、哦、乎、哉、矣
虚词在古文中使用频繁,但因其不表示具体意义,所以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作用。

例如,“之”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代词、动词或助词等不同的功能。

1。

常考文言实词虚词全文

常考文言实词虚词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常考的文言实词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

(《老子》)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

(《晋语》)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

(《论学•学而》)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

(萧统《文选序》)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

(《周易•乾卦》)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

(《管子•八观》)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刘向《别录》)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

(《柳宗元传》)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

(《活版》)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左传•宣公十年》)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战国策•齐策》)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

(《察今》)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

(《新唐书•杜希全传》)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

(《伦语•卫灵公》)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拜见:日往朝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

(《后汉书•刘宠传》)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

(张籍《赠道士宜师》)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

(《墨子•亲士》)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

(屈原《离骚》)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贾谊《过秦论》)④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

(《荀子•强国》)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

(《汉书•陈汤传》)⑥计量、计算:乘事有功则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1、哀①伤心,悲痛,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②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③伤悼(为……哀叹)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2、爱①喜欢,喜爱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②爱护,爱惜,顾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③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⑤爱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6吝啬百姓甚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3、安①安定,安逸,安适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②使……安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③哪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④怎么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⑤安慰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按①用手压或摁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鸿门宴》按剑坐于席上《群英会蒋干中计》②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④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5、案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6、拔①超越,超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因拔刀斫前奏案《鸿门宴》③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出师表》7、白①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白首不见招《咏史》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赋》②清楚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③下对上告诉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苏武传》④洁白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等等洁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⑤明白,昭雪然使君冤未白《书博鸡者事》8、败①破败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②败坏,毁坏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③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④打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⑤凋残,衰落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问者爇香于鼎,再拜……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拜送书于庭(拜:行过叩拜礼)《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谢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拜:拜领)《秦晋殽之战》③拜见,拜会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④授予名位或官职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⑤接受任命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6拜上,呈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10、报①报告,告诉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似报主知《促织》②回答,答复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④报答,酬谢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⑤报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6通“赴”,到……去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11、暴①突然屡撩之,虫暴怒《促织》②同“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③暴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凶恶,残酷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⑤暴露,显露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12、备①具备,完备,齐全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劝学》②防备,准备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崤之战》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③周到备极护爱《促织》④备有左佩刀,右备荣臭(此处为挂着)《送东阳马生序》13、被①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表示被动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③被子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④遭受,蒙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14、倍①加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②同“背”,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15、悲①哀痛,伤心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②眷顾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史记·高祖本纪》③思念,同情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④叹息,感慨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16、北①北方将军战河北,臣哉河南《鸿门宴》②特指元军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③向北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④败逃,败逃的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⑤相背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17、背①脊背,背面,反面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左忠毅公逸事》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②背上背着草屦,背筐,手长镵《左忠毅公逸事》③背离,背叛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④离开,引申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⑤背诵因使人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三国志·王粲传》18、奔①跑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②逃亡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19、本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②本来,原来予本非文人画土,甘受诟厉《病梅馆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③来源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④探求,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⑤抄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20、彼①指示代词,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②他,他们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③别人,对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21、逼①接近,迫近细赡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②强迫,威胁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2、辟①开,打开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②开垦,开辟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③同“避”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23、蔽①遮住,遮掩,掩护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②掩饰,隐藏,蒙蔽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24、毕①完,完成,结束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六王毕,四海一(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阿房宫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②使……结束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全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25、便①有利,便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沦》②(piáan)能说会道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③就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合适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6、遍①到处,普遍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②全,全部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诸子喻山水》27、表①外,与“里”相对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②表明,表白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寸心《在狱咏蝉》③给皇帝的奏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④标记,作标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察今》28、并①合并,吞并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②并行,并列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③一起,都,一并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④并且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29、伯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③古代一方的首领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④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30、薄①微薄,薄弱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②迫近,逼近,靠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③轻视,看不起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④(土地)贫瘠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⑤与“厚”相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曼》○6浅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31、泊①停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②恬静,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32、博①宽广,广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换取,讨取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33、步①行走,步行(专指不借车马徒步行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②脚步,步伐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③举足两次为一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34、栽①裁衣服,剪裁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同“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③裁决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35、苍①深绿色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②灰白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36、操①拿着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②从事,担任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③掌握,控制,操作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④操守,品德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37、草①草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②在草间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③初稿.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④结草:报恩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38、策①计策,策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②竹制的马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③拄着拐杖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39、曾①曾经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训俭示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②竟,竟然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此儿当及其曾祖《晋书》40、差①差别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萧相国世家》②差错,错误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③稍微地,比较地吴公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41、尝①品尝尝之而甘于口《荀子·荣辱》②试探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权术·心术》③副词,曾经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42、长①长(与“短”相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方首长胫《促织》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②擅长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二章》③长久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④一直,经常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⑤生长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⑥增长,成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⑦年长的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⑧列在首位的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⑨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⑩长久的,久远的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11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43、超①一跃而上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②遥远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③超过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44、朝①朝拜,朝见,上朝先轸朝,问秦囚《秦晋殽之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②使……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③朝代(朝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④早晨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苏武传》45、陈①陈列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陈述陈情表《陈情表》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③陈旧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勿击堂堂之陈《孙子兵法·军争》46、称①声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②号称,称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③称颂,赞许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④适合,符合,相称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与妻书》⑤称量度而取长,称而取重《商君书》47、诚①确实,的确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诚既勇兮又以武《国殇》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训俭示康》②真心,真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③如果,果真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8、出①出,出来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②出去,外出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③逃出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④拿出,交纳因山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产生,发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⑥出现,显露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古之圣人《〈指南录〉后序》⑦超出,超过其出人也远矣《师说》⑧出任,调任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⑨出兵,出征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⑩使……流出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49、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苏武传》②去掉,清除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③授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