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复习资料副本 (1)
文献检索复习资料

1.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生物体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2.信息的功能:a.信息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b.信息是一切知识的来源c.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和结果d.信息是决策的依据e.信息是一切有效管理的前提f.信息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南3.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a.知识和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b.人类社会发展的三要素的物质、能源、信息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c.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基础。
d.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e.信息产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4.信息检索的概念广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
(1)信息存储过程,即搜集、筛选、整理、积累现有信息,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形成检索工具或系统。
(2)信息检索过程,即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或系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5.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询。
6.信息检索的意义与作用①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②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③减少投入,减少消费,提高效率。
④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⑤减少语言障碍,最大限度地获得有用信息。
⑥促进国民信息素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7.检索效果: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检索者检索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理想的检索结果是无遗漏、无误差地检索出检索者所需的所有文献。
评价标准判定一个检索系统的优劣,主要从质量、费用和时间三方面来衡量。
因此,对信息检索的效果评价,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8. 质量标准主要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是衡量检索系统性能和检索效果的标准,一般包括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等四项指标。
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判定检索效果的主要标准,而后两者相对来说要次要些。
信息检索_复习资料

信息检索_复习资料第1章文献信息概论 (1)1.1 信息时代与信息文化课 (1)1.2 文献信息的基本概念 (2)1.2.1.1信息的定义 (2)1.2.2 文献的级别和载体类型 (2)1.2.3 印刷型文献的出版类型 (3)1.4、国内文献信息系统包括: (6)1.4.4 文献信息的学科分布规律 (6)第2章信息检索原理 (6)2.1.1信息检索的定义和类型 (6)1.信息检索的定义 (6)1.2.3文献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 (6)2.2.1信息检索的一般原理 (6)2.2.3 检索语言 (7)2.2. 信息检索系统 (8)2.2.1 书目检索系统的内容组成 (8) 2.2.2印刷型信息检索系统的类型 (8) 2.3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9)2.3.1文献信息检索方法的类型 (10) 2.5 信息检索语言 (10)2.5.2分类检索语言 (11)2.6 著者检索原理 (12)2.6.1 著者索引的排序方式 (12)第三章事实数据检索与参考工具概述 (13) 3.2事实与数据检索概述 (13)3.2参考工具书概述 (13)3.3综合性参考工具举要 (16)第四章图书报刊文献检索原理 (19)第一节书目及其作用和类型 (19)第二节查近现代图书和报刊的出版 (20)4.1 计算机情报检索概述 (25)4.1.2 计算机情报检索的必备条件 (25)4.1.3计算机情报检索与手工检索的比较 (25)4.2 文献信息数据库原理 (25)4.2.1 数据库的定义和类型 (26)4.2.2 数据库构成: (26)4.3.5 检索策略构成和调整方法 (27)第4章(国内外网络全文数据库) (29)4、2电子图书和书目数据库 (29)第1章文献信息概论1.1 信息时代与信息文化课文献课是知识时代培养学生终身所需的信息意识与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科学方法课。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日益变得重要:1、文献信息数量激增。
(完整版)信息检索考试重点

新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二)
1、什么是检索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检索工具是用来存储、报道和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属于二次文献。 主要作用:报导作用、累计作用、查询作用、选择作用。 2、目录、题录、索引、文摘、文献指南各有那种类型? 答:目录可以分为国家目录、馆藏目录、联合目录、出版社与书商目录和专题目录。 题录的类型一般都是用代号表示。 索引类型可分为篇目索引和内容索引 文摘按其内容的详简程度可以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按其适用对象可以分为一 般性文摘和倾向性文摘;按内容性质可以分为综合性文摘和专业性文摘。 文献指南主要介绍该科学和专题的主要文献类型。 3、什么是参考工具书?它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参考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材料,按一定方式加以 编排,专供人们解释疑惑的特定类型的出版物。 作用:查字词、查事项、查人物、查机构、查产品、查物名、查地名、查年代、查数据。 4、字典和词典、百科全书、年鉴、名录、图录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字典类型一般分为两种:○1 详解词典○2 专门词典。 词典从语种文别角度分为:○1 单语言辞典○2 多语言辞典。 从词量规模角度:○1 大型词典○2 中型词典○3 小型词典。 从收录内容角度:○1 百科全书○2 语文词典○3 专门词典。 百科全书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概括人类一切门类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和应用科学等所有门类知识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另一类是指内容只收内容某一学科或某个 门类、某个专业的知识信息的专科性百科全书。 年鉴类型分为综合性年鉴、专业性年鉴、统计性年鉴。 名录类型分为人名录、地名录、物名录、机构名录。 图录类型分为地图录、科学技术用图集、历史图谱、文物图谱及人物图录。 (三)
信息检索复习资料(有答案版)

1.请说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特点和功用。
(1)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通常是指原始制作,即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
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2)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情报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由文献情报工作人员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的文献。
二次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人们查找一次文献。
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各种书目数据库(3)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内容,经综合,分析和评述后形成的指南性文献。
包括综述研究和参考工具两类。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指南数据库、书目之书目2.请说明题录目录文摘的特点以及区别(1)题录是揭示和报导单篇文献外表特征的工具。
特点:以单篇文献为著录对象(2)目录是系统积累和提供图书、期刊和其它单行本的名称、收藏单位和索取号等外表特征的揭示和报导的工具。
特点:以单位出版物为著录对象,反映馆藏情况,主要揭示文献外部特征(3)文摘是以精练的语言把文献信息的重要内容、学术观点、数据及结构准确地摘录下来,并按一定的著录规则与排列方式编排起来,供读者查阅使用的一种检索工具。
特点:带摘要的题录3. 布拉德伏特文献文献分散定律和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1)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本专业文献的1/3刊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另外的2/3则分散在其他的相关期刊和边缘期刊上。
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领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2)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是:某一种期刊在第三年得到的前两年的引文数与该刊前两年的总论文数之比。
4. 请阐述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献检索复习资料(1)(1)(1)

文献检索与应用1.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信息教养、资讯素养等,是个人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
第一节文献与相关概念1.信息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
2. 知识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通过对信息的感知、获取、选择、处理和加工等思维过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 情报情报是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具有以下属性:知识性情报来源于知识,经过加工并为用户所需要的特定知识或信息。
传递性知识、信息要转化成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并为用户接受和利用。
效用性启迪思维、增进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文献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凡是以文字、图像、符号、音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并保存在一定的物质形态载体上的结合体,都可以称为文献。
5.文献三要素:1.知识性 2.物质性 3.记录性第二节文献的类型1.时间分类:文献分为古代典籍(简称古籍)和现代文献,古籍一般是指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的文献。
2.中医药文献的特点:1.学术价值久远,知识历久弥新2.数量庞大,版本众多3.数量庞杂,著录方式多样4.内容相互关系,交叉重复,分化不足5.文字古奥,简错佚漏多6.文种不断增加,交流传播速度加快3.按文献级别划分零次文献主要指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或者未正式出版的文献。
如书信、手稿、笔记、实验记录、设计草图等。
一次文献作者以本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写成的原始文献,包括专著,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二次文献又称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并按一定规则编排而成的文献,包括目录、索引(题录)、文摘及相应数据库。
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的指引下对检索到的一次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而成的文献,包括综述研究类文献,参考工具等一次文献是科技工作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二次文献是有效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三次文献来源于一次文献,高于一次文献,是高度浓缩的再生文献,更具参考意义。
信息检索复习资料 - 副本

1、了解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四个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P1-8掌握情报和文献的定义,情报的属性、文献的四个要素,及广义理解何为情报、文献P5-7信息:信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它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类感知理解而客观存在的。
知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人们通过信息对自然、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情报:情报是指为一定目的而收集和传递的有特定效用的知识。
情报的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文献: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
文献的四个要素:知识或信息内容、记录符号、物质载体、记录手段广义理解何为情报、文献:文献具有记录、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作用,是知识、信息和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
四者关系:信息包含知识;知识包含情报和文献;文献和情报相互交叉,相互转化。
如:感觉到天气的冷暖(信息)知道是气候的变化引起了冷和热(知识)收听天气预报得知气温变化了(文献)为了研究果树的生长规律而收集的气象资料(知识)2、文献信息资源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的划分类型P13-14手写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机读型文献文献信息资源按加工深度不同的划分类型P19-20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的或问进入社会焦炉的最原始文献。
如:私人笔记、手稿、个人信件、工程图纸、实验记录、原始单据等一次文献:指作者根据本人的实践、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并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
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专著等。
二次文献:指将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提炼、浓缩、、加工、整理,并按一定的科学方法组织编排、编辑出版的文献。
如:目录、题录、文摘等。
三次文献: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检索、收集,并对其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对比、综合、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文献。
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资料(整理2016.1)

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INTERNET(因特网):Internet:因特网。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一个网络,它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采用TCP/IP协议。
2、SCI: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首字母。
SCI是一个引文数据库,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
3、报刊:报刊是指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是属于连续出版物,它具有统一的题名,定期或不定期以连续分册形式出版,有卷期或年月标识,并且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期则围绕某一学科和某些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篇文献资料编辑而成。
4、标准文献。
广义的标准文献包括标准的原始文件及检索工具书等。
狭义的标准文献仅指带有标准号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
5、超文本:超文本是在普通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链接功能的一种文本。
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页面上有特殊颜色或有下划线的文字时,就会出现新的解释或访问更多的信息。
6、分类途径:是指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分类体系查找文献信息的途径。
一般说来,一种检索工具的编制都须按学科建立自己的分类体系,其收录的文献按分类目录中的排序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的结果可将同一学科的文献集中,便于按学科查找文献。
7、技术档案:指生产、设计、建设、科研等专业部门,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图书、照片、数据等原始记录文献,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任务说明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实验计划等,具有保密性和内部使用的特点。
8、检索语言:又称为情报语言、情报存储和检索语言、信息组织语言等。
它是根据检索的需要而创作的人工语言,把信息的存储和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联系起来,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实现交流的语言。
9、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业务,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
《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资料

《信息检索与应用》复习资料1.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在检索过程中,当两个检索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为“或”时,检索结果中()。
A. 至少包含所输入的两个关键词中的一个B. 同时包含所输入的两个关键词C. 包含第一个关键词但不包含所输入的第二个关键词D.以上都不正确2.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3.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4用户检索网页数字资源时,可以交叉跳跃式检索,而不是传统的线性文本系统,这种检索方式是下面哪种?A.全文检索 B.联机检索C.超文本检索D.多媒体检索5查找中国教育网上关于“e-class”的PDF文档,应在搜索引擎中输入:A.e-class filetype:PDF site:B.e-class filetype:PDF site:C.e-class filetype:PDF site:eduD.e-class中国教育网 PDF6.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7.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B)知识性与共享性(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8.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A)a and b and c (B)a and b or c (C)a or b or c (D)a or b and c9.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10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搜集资料②研究资料③执笔撰写④选择课题⑤明确论点⑥修改定稿A.①⑤④③②⑥ B.④①②⑤③⑥C.⑤③④②①⑥D.②④③①⑤⑥使用____ _____检索中国专利:03250961.8 苗间除草机梳苗机构密封传动箱、03202331.6多用途手扶拖拉机尾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四个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P1-8掌握情报和文献的定义,情报的属性、文献的四个要素,及广义理解何为情报、文献P5-7信息:信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它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类感知理解而客观存在的。
知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人们通过信息对自然、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情报:情报是指为一定目的而收集和传递的有特定效用的知识。
情报的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文献: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
文献的四个要素:知识或信息内容、记录符号、物质载体、记录手段广义理解何为情报、文献:文献具有记录、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作用,是知识、信息和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
四者关系:信息包含知识;知识包含情报和文献;文献和情报相互交叉,相互转化。
如:感觉到天气的冷暖(信息)知道是气候的变化引起了冷和热(知识)收听天气预报得知气温变化了(文献)为了研究果树的生长规律而收集的气象资料(知识)2、文献信息资源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的划分类型P13-14手写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机读型文献文献信息资源按加工深度不同的划分类型P19-20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的或问进入社会焦炉的最原始文献。
如:私人笔记、手稿、个人信件、工程图纸、实验记录、原始单据等一次文献:指作者根据本人的实践、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并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
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专著等。
二次文献:指将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提炼、浓缩、、加工、整理,并按一定的科学方法组织编排、编辑出版的文献。
如:目录、题录、文摘等。
三次文献: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检索、收集,并对其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对比、综合、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文献。
如:各种述评、综述、学科年度进展报告、百科全书、字典、年鉴、手册等。
文献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的几种划分类型,各种类型文献的二次文献项目(或指具体每种类型在数据库中的字段)、内容特点、有代表性的号码等P14-19重点: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按出版形式的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技术档案。
类型二次文献项目内容特点有代表性的号码图书专著、教科书、丛书、工具书优点:内容比较全面系统,论点较成熟可靠。
缺点:传递信息速度慢期刊学术性、技术性刊物;见索性刊物;其它类信息含量大,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水平和动态。
国际标准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型期刊学位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选题新颖、内容较专一、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引用材料广泛、阐述系统、论证详细。
但水平差异很大,质量参差不齐。
科技报告形式上:每份报告无论篇幅大小独立成册,有机构名称和统一的编号,出版发行不规则;内容上:表述严谨、叙述详尽、专深具体流通范围上:大部分科技报告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属于保密或控制发行,仅有一小部分可以公开或半公开发表,或者等到内容已无保密必要时可转为公开发表。
专利编写格式统一、出版快、内容新颖、技术性强、实用性强而且具法律效力等特点。
有代表性的号码:ISSN---国际标准刊号ISBN----国际标准书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GB----强制性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GB/Z---指导性国家标准第二章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与原理1、广义信息检索的概念P21广义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组织与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永和的特定需求查找得到所需的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全称又叫信息存储与检索。
按检索内容划分,信息检索的类型P26-27文献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检索、事实信息检索其他代码语言分子式语言、环状结构式语言等2、分类语言(分类法)的概念及其特点P33概念及其特点: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运用概念划分和归属的方法,将各种概念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而成。
中图法的体系结构、基本22个大类、标记符号、等级划分以及所学专业、常用学科专业的分类号等P34-35中图法的体系结构:《中图法》的主体是它的类目表,包括基本部类表、基本大类表、简表、祥表、复分表和编制说明等部分。
基本22个大类:其基本结构是将知识门类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综合性图书5个基本部类,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图书资料分类的需要,在社会科学下又展开分为9个基本大类;在自然科学下展开分成10个基本大类。
这样就构成了《中图法》22个基本大类(也称为一级类目)标记符号:数字的设置采用层累制,在分类号的每三位数字之间,用“·”隔开,使分类号清晰明了、易于辨认,另外,《中图法》还采用了一些辅助符号,例如,推荐符号用“a”、总论复分号用“—”、类目起止符号用“/”、交替类目符号用“[ ]”、组配符号用“:”、国家区分号“()”、时代区分号“=”等。
等级划分以及所学专业:以这22个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为基础,对每个大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就构成了二级类目。
以此类推,层层划分,逐级展开出三级、四级……类目。
常用学科专业的分类号:见P35页示意图。
第三章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1、检索系统的构成P58构成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要素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信息数据库作用于系统的人数据库的结构P591.字段2.记录3.文档字段(不同文献类型)--检索字段--检索途径(分类、主题、著者、题名、号码等)记录、文档2、布尔逻辑算符:类型及其应用P62类型:逻辑与(and、*)、逻辑或(or、+)、逻辑非(not、—)(1)逻辑与(乘),常用符号“and”或“*”表示, 增加限制因素,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专指性,提高查准率;(2)逻辑或(和),常用符号“or”或“+”表示,增加逻辑或的组面,可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3)逻辑非(差),常用符号“not”或“-”表示;用于排除不希望出现的检索词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执行顺序按照逻辑非→逻辑与→逻辑或的次序运算,小括号里的先运算应用:逻辑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交关系或限定关系的运算逻辑或:用于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等逻辑非:用于排除不希望出现的检索词3、截词算符P63-64、字段检索(与实习(具体数据库)结合)P65截词算符:截词检索可以节约时间和节省费用。
按截词算符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前截词、后截词、前后截词、中间截词。
按截断字符数量可分为有限截断和无限截断。
无限截断:在检索词的词干前后,加一个“?”表示在此位置上可能出现的字符数量不受限制,可查找词干相同的所有词。
有限截断:用两个“?”并在之间空一格,即“??”,表示该位置允许出现0—1个字符,用两个“?”,即“??”则表示在此位置允许出现0—2个字符,用三个“?”,即“???”则表示在此位置允许出现0—3个字符。
例如comput? ?→可在末尾插入0-1个字符;comput??→可在末尾插入0-2个字符;comput???→可插入0-3个字符。
字段检索:对于在“基本索引字段(TI、AB、DE、ID)”中的查找,用后缀方式,常用符号有“/”或“in”,如“apple?/TI”或者“apple*in TI”;对于在“辅助索引字段(AU、BN、SN、CC等或者PJ、JN或JA、LA、PY、SO等)”中的查找,用前缀方式,常用符号有“=”“>=”“<=”“>”“<”等。
如“LA=French”,“PY>=1992”。
4、检索途径(与实习结合)P691、分类途径2、主体途经3、题名途径4、著者途径5、号码途径6、其他途径5、信息检索的一般程序P70-76一般程序:分析检索要求,选择检索手段、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选择检索词,构建检索提问式,实施检索并调整检索提问式,输出检索结果。
重点:课题主题概念的分析P71、P73(1)找出信息需求的主题概念并明确其逻辑关系(2)找出隐性主题概念(3)找出核心概念,排除无关概念和重复概念课题概念的分析:当检索课题所需信息的范围较广时,应选用族性检索功能较强的分类途径,或进行全文检索;当检索课题所需范围较窄、较专深具体时,以选用特性检索功能较强的主题途径、题名途径为宜。
检索表达式的构建:检索提问式是指将选择出的检索词,用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算符、位置算符以及系统规定的其他连接符号,按检索课题的具体需要进行合理组配,形成表达具体需求的逻辑表达式。
检索效果评价P76-77查全率(R)=检出的相关信息数/数据库中相关信息总数查准率(P)=检出的相关信息数/检出信息总数查全率与查准率是一种互逆关系,当放宽检索条件,扩大检索范围以提高查全率时,往往查准率就下降;反之,增加检索条件,缩小检索范围以提高专指性、提高查准率时,往往会导致查全率下降。
提高检索效果的主要措施(提高查全率与查准率的措施)P77-78(1)提高查全率的措施:主要从扩大检索范围,增加检索网罗度入手,常用方法有:1将同义词、近义词、缩写词、各种词形代码等尽量选全,并用逻辑“或”组配检索;2选用某些上位概念词、下位概念词或相关词,并用逻辑“或”组配进行检索;3减少逻辑“与”的运算,丢掉某些不堪重要的或者太专指的概念组面;4进行截词检索,选择恰当的截词位置;5调整字段限制,在几个字段或文摘字段、任意字段甚至在全文本中进行检索;6调整位置算符,由严密变宽松,如(W)→(N);7采用族性检索功能较强的分类目录或分类号进行检索;8增加检索途径,讲主题、篇名、分类等途径联合使用;9增加检索系统和数据库。
(2)提高查准率的措施:主要从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专指性入手,常用方法有:1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选用下位概念词或专指性较强的词,减少同族近义词与相关词的使用;2增加概念组面限制,即采用逻辑“与”连接相关概念组面的检索词,以进一步限定主题概念的范围;3使用逻辑“非”算符,排除一些无关的概念;4对检索词的截词不可截得太短;5使用字段限制,将检索词限定在篇名或主题词字段中进行检索;6使用位置算符指定邻接关系,并由宽松变严密,如(N)→(W);7利用信息的外部特征限制输出的检索结果,包括限制输出的类型、语种、出版时间等。
第四章网络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1、网络基础知识: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地址P245-247TCP/IP协议:中文译为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协议定义了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在因特网上传输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