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 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幸福的方法》是一本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的书籍。
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家庭,通过平凡的生活,感受到了幸福的真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追逐着名利和金钱,却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幸福的方法。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在家里照顾孩子,烧饭做菜,过着平凡而忙碌的生活。
然而,她却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感觉。
她喜欢在阳台上晒太阳,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喜欢和丈夫一起散步。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却让她感到幸福和满足。
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并不是奢华的享受,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家庭和朋友,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就能够找到幸福的感觉。
除了家庭,书中还讲述了一些其他的幸福故事。
有人通过帮助他人找到了幸福,有人通过追求自己的梦想找到了幸福,有人通过和朋友分享快乐找到了幸福。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幸福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常常忽略了家人和朋友,却不知道他们才是我的幸福源泉。
通过这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幸福的方法。
我决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多和朋友分享快乐,多关心他人,这样我相信我一定会过得更加幸福。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它让我明白了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就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幸福就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什么是幸福,然后从学习、工作、婚姻三方面说明要如何实现幸福,并用冥想的方式提出关于幸福的本质思考,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书中打动我的地方很多,现在摘取两段阐述一下。
1、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且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2、永远不要浪费从困境中学习的机会。
一直以来教育和舆论传递给我们脑海中的幸福的外衣是这样的:快乐、好运、喜悦、满足、富有、多金等等,似乎这些象征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描绘代表了成功,代表了权威。
而我们也往往用这种眼光和词汇去评判别人的幸福与不幸。
一天看到这么一段话:年少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是纯度那么高的事物,以至于一点瑕疵都能让我们放弃。
可是渐渐的,你会发现,那些之所以长久的感情,并不是完美如玉,而是见到了对方最丑陋的一面过后,仍然愿意伸手拥抱的。
曾经,眼里容不下沙子,期待把老公或者合作伙伴打造成我期待的样子,经过现实的打击,经过岁月的沉淀,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如此的不完美,也有那么多的局限性,也有脱缰和丑陋的一面,然后,不再苛求对方和自己,从此,与这个世界的种种达成和解。
爱情如此,我们对待幸福,何尝不是也这么的苛刻。
不允许我们的生活中有与美好的体验相悖的事情,一旦出现了,恓慌、焦虑、抓狂、各种不适应,顿时乱了阵脚。
而你如果看了下面的逻辑,会不会破涕而笑?1、你觉得你的生活有烦恼吗?——没有——那你担心啥?!!2、你觉得你生活里有烦恼吗?——有——你能解决这些烦恼吗?——能——那你担心啥?!!3、你觉得你生活里有烦恼吗?——有——你能解决这些烦恼吗?——不能——那你担心啥?!!所以,经常有朋友们跟我说起她的纠结时,我都问她们:你现在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既然不能,何苦做无用功。
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太多的事情,让我来不及过多纠结,只能精力放在想办法如何实现上。
事情的发生一般比较急,如果你浪费时间纠结,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感情因素上,自然会乱了自己的阵脚,有纠结的功夫,可能办法也想出来了。
《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幸福的方法。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情感体验。
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和获取方式可能各有不同。
在我看来,幸福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来实现的状态。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方法。
首先,要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无论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支持,还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幸福,都值得我们去感恩。
当我们学会感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其次,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让我们更有勇气和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此外,要珍惜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追逐未来的幸福,而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珍惜,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不要总是为了未来的幸福而忽略了当下的幸福,要学会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最后,要有目标和追求。
人生需要有一些梦想和目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当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候,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
而且,当我们实现了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总的来说,幸福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实现的。
学会感恩、保持积极的心态、珍惜当下、有目标和追求,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方法。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鲁迅的幸福的家庭读书笔记

鲁迅的《幸福的家庭》读书笔记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幸福的家庭》中,我深感其对家庭、婚姻和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鲁迅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家庭问题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对现代家庭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小说通过主人公李逸远教授的视角,揭示了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教授希望在创作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但生活的琐事、家庭的责任以及社会的期望却成为他追求内心自由的束缚。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难题。
鲁迅先生通过李逸远教授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家庭幸福的真谛并非没有矛盾和困扰,而是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而真正的幸福家庭,是那些在困难时刻能够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的家庭。
此外,《幸福的家庭》还让我思考了现代社会对家庭幸福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压力,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金钱、权力、地位等外部因素常常成为衡量家庭幸福的标尺,导致许多人迷失在追求物质满足的路上,忽略了家庭的真正价值。
通过鲁迅的这部小说,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我明白了在家庭中,沟通、理解和包容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关注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彼此的选择和决定,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幸福的家庭》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丈夫、父亲或儿子,我们都有义务为家庭的幸福付出努力。
我们应该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承担起对家人的责任,为家庭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的《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家庭幸福的启示录。
它教会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努力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拼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幸福的方法。
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
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可能千差万别。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家庭;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事业;还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不管怎样,幸福都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基础。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相信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让幸福之花在心中绽放。
其次,要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幸福的源泉。
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当我们懂得感恩的时候,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幸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
再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去追求更多的幸福。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
最后,要有爱心。
爱心是幸福的滋养剂。
当我们学会关爱他人的时候,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
这种互相关爱,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的色彩。
无论是关爱家人、朋友,还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总的来说,幸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一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让幸福之花在心中绽放。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标题:《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对“幸福”的追求和理解。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叫《幸福的方法》的书,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幸福的理解,并提供了寻找幸福的新方法。
首先,《幸福的方法》强调了幸福不是一种终点,而是一种过程。
这与我以往的观点大相径庭。
我以前总是认为,只要达到某个目标,比如事业成功、财富积累,就会获得幸福。
但是,书中明确指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幸福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你所拥有的。
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书中提到了幸福的四个象限理论,即牺牲现在的生活以期待未来的幸福(忙碌奔波型)、享受现在的快乐而不考虑未来(享乐主义型)、同时重视现在和未来的幸福(盲目奔波型)以及既珍惜现在也投资未来(幸福型)。
这个理论对我启发很大,它使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而不是只关注一个方面。
最后,我也从书中学习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
例如,通过帮助他人、感恩生活、积极面对挑战等方式,都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幸福的方法》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好书,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幸福的角度,还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做,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英文名:《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作者名:[美]泰勒·本-沙哈尔译者名:汪冰,刘骏杰前言我们从《这才是心理学》中知道,心理学涉及许许多多的领域,而现在我们来学习了解一些可能对我们帮助最大的领域,那就是积极心理学,也就是本书相关内容。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有两门非常受欢迎的公开课,一门讲积极心理学,另一门讲领导力,这本书就脱胎于他所讲述的积极心理学。
作者把获得幸福当作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既然是一门技能,那光看书肯定是没什么效果的,所以他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的反思条目与练习项目,目前也有放在每个大章节结尾处,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练习。
一、疑惑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我们每天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自己现在又是一个怎样的状态?1.1 对幸福的疑惑作者曾是一名壁球运动员,在经过5年的艰苦训练后,终于在16岁那年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
他曾经一直相信成功后的喜悦可以弥补训练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为了达成成就,之前受的苦都是理所应当的。
事实证明,获得冠军确实让作者获得了强烈的快乐,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快乐也是短暂的。
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这种成功的快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类似的体验。
读高中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想着只要高考考好了,这些苦也就值得了,而考高分的喜悦可能在报完志愿之后就感觉不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一张漂亮的简历受过很多罪,幻想着只要找个好工作幸福就来了,最后找到工作的喜悦很快就被工作压力取代了;谈恋爱的时候,觉得只要步入婚姻殿堂就算修成正果了,结果婚后又经常为一些生活琐事烦恼。
想得到持久的幸福就这么难吗?我们总以为,达成某个目标或者实现某个愿望之后,幸福就会突然降临。
在这种观念中,我们把幸福当成了一个终点,一旦达到,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可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自从加入学前教育以来,我无缘无故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和绘本。
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喜欢编故事,喜欢在安静的夜里拿着绘本,喜欢躲在柔软的被子里,喜欢让童话的温暖浸透在梦里的地方。
机缘巧合,有幸看了——宋聚之《幸福的种子》。
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得到了一个偶像的签名。
当这本书递给我时,我的心猛地一跳。
那种感觉就像宝藏一样。
平实而温暖的书皮,精致而精致的装帧,似乎在书页打开之前就感受到了书的温暖。
《幸福的种子》辜负了我的心跳。
翻开书,我不仅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的方法。
那颗种子就是,读书。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句子,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动情的情怀,一本书就是这样。
捧着一本书,就像是一个多年坐在你面前的朋友,捧着一杯温热的绿茶,在心里表达着对这本书的感受,可谓字字珠玑。
教孩子学会阅读是为他们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纵观整本书,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我们需要的关于亲子阅读的问题:绘本对于孩子的意义,对待绘本的态度是什么,如何选择绘本,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些系统详细的知识,解决了我在这里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惑。
“绘本不是有用有益的东西,一定是有趣的”。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击中了我的心脏。
我觉得那个力叫反射。
其实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授人以渔的道理,都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去等待。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做的事情远没有那么洒脱,不是吗?我们学一首儿歌,目标往往是“背”、“读”;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目标往往是“知道故事的主要意思”、“看图讲故事”、“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我们的教案都有情感目标,但我们往往不把情感放在第一位。
是的,这样的教导在我们身边依然存在。
我不否认。
就在前几天,我非常高兴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
仔细听!听完老师的提问,我就看谁听的最认真了。
”就在前几天,我还在为孩子们听故事时的“专注”而沾沾自喜,完全忽略了孩子们紧张的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沙哈尔博士所写,基于其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没有迂腐的学院气息。
本书似乎也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观点,而是把我们所忽略的东西重新加以提醒,而且,较为通透,还有一些练习。
书的前半部分较为精粹,后半部分较为一般。
这是2016看的第一本书,希望幸福从此伴随。
读书读出自己才是真正读进去了。
想想自己,前三种幸福模型都曾经历。
曾经,幸福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小时候的无忧无虑是一种幸福;读喜欢的书,去美的地方,是一种幸福;靠自己的奋斗考上大学、研究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娶妻生女,有房有车,生活小康,是一种幸福。
努力工作,职称晋升,结交全国朋友,是一种幸福。
也曾有过不幸福甚至痛苦的时刻,求不得苦,父生病苦,招小人害苦,遇瓶颈苦……总的看来,福多于祸,乐多于苦。
因此,截至不惑之年的生命历程,总体感觉是幸福的,有目标,能奋斗,所以能不断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和意义。
但也正面临着迷茫,因为生命需要不断重新设定目标,调整方向。
遇到这本书,正好加速、加深反思。
生命要保持弹性和灵性,才会有张力。
以下为读书笔记:
达·芬奇:至繁归于至简。
其实老子早就说过大道从简。
美国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对于无知的简单,我不屑一顾;而对于超越复杂后的简单,我全力以赴。
”“超越复杂后的简单”,类似我们常说的“绚丽至极归于平淡”,都是一种人生境界。
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主张,要挖掘“真理的真实价值”,这是一种实用性。
东西方科学的差别:西方是解剖、分解,放大来研究,东方是联系,整体看问题,缩小并退后一步看问题。
亚里士多德:“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
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如果能感受到深刻价值作为行事动机,则更容易养成习惯。
四种幸福模型(汉堡模型):
一、忙碌奔波型:未来的奴隶
二、享乐主义型:现在的奴隶
三、虚无主义型:过去的奴隶
四、感悟幸福型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想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26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是幸福。
50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32
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
37所以,目标感比设定目标更为重要。
蒙田: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罗素: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改变世界。
心灵也有可能破产,你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支出,把正面情绪当做收入,支出大于收入即为破产。
整个社会也可能面临这种问题(情感大萧条)。
55我们现在正面临此问题,人们更多地实在物质方面攀比,明星很多在吸毒。
爱默生:将要直面的,与已成为过往的,较之深埋于我们内心的,皆为微末。
48
在一个惬意的环境中被动地生活所感受到的快乐,远远比不上那种有激情地投入到有价值的活动中,以及为目标而奋斗所能体验到的满足感。
——戴维·迈尔斯
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
歌德: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是你想做什么,行动吧!勇气本身就包含了智慧、奇迹和力量。
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由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推动自己行动,确定能做的—想做的—真正想做的—最想做的顺序。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是幸福的源泉。
从现有的工作找出快乐和意义。
令人痛苦的工作其实也可以让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马斯洛: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并获得报酬。
幸福革命。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