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遗产和湖南非文化遗产课件
世界文化遗产之湖南篇

❖ 崀山,位于湖南省新宁县,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 有发育,是中国丹霞地貌峰景区中丰度和品位具代表性 和最优美的景区,以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计,居全国第 一,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誉为 “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张家界地貌
❖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 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 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它 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 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 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 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 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构造溶蚀地貌
❖
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 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 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 溶痕、溶斗、溶沟、石芽、石林、穿洞、洼地、落水洞、 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溶窝、溶槽、石 膜、埋藏石芽、漏斗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 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 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 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 剥蚀构造地貌
❖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 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 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 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 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 河谷地貌
❖ 河谷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 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 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 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介绍湖南的ppt课件教程

富有吸引力的宣传口号。
视觉识别系统
02
统一湖南旅游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志、字体、色彩等元
素,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形象大使
03
邀请知名人士或明星担任湖南旅游形象大使,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
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
线路主题
根据湖南旅游资源特色,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如自然风光 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等。
湖南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 资源,如张家界 山水、溶洞、森林等景观类型多
样。
湖南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包 括历史古迹、文化名城、民族风
情等。
02
湖南经济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特点
01
02
03
农业基础稳固
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 产基地,农业产值占比较 高,特色农产品丰富。
旅游大数据应用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 游客行为和需求,为旅 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 等提供决策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湖南民俗风情及民间 艺术
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
湖南世居少数民族
主要包括苗族、土家族、侗族 、瑶族等,各民族在湖南的分 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
点。
苗族风情
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鼓 舞等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体现 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土家族风情
土家族的哭嫁歌、摆手舞、毛 古斯舞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 情感。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 防科技大学等985/211高 校。
学科优势
涵盖理、工、农、文、管 、法、医、教育、艺术等 九大学科门类,部分学科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研成果
在高性能计算、轨道交通 、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 列重要科研成果。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传承与发展从简到繁: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一、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的背景和意义1.1 前言湖南作为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xx年发布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该名录的发布,标志着湖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相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意义此次名录的发布,旨在保护和传承湖南省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的具体内容2.1 已包含的项目在该名录中,包含了包括湘剧、花鼓灯、土家芦笙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民俗、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领域,丰富多彩,展现了湖南省独特的文化底蕴。
2.2 传承发展情况对于这些被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加大了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通过举办展览、比赛、演出等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传统文化,更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参与进来,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3.1 保护与传承作为湖南省的一名文化爱好者,我对于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的发布感到十分欣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瑰宝。
能够有这样的名录出台,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对年轻一代的启发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参与进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传承,才能够在当下得到发展,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四、总结与回顾4.1 保护工作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苗族第一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湖南文化信息网》报道,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共74个。
其中,苗族只有9个半。
现抄录于下:一、“民间文学”类,两个(也是此类的唯一两个):1、苗族古老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2、苗族歌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二、“音乐”类,一个:湘西苗族民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三、“戏剧”类,一个:苗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四、“‘手工技艺”类,一个:湘西苗族服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杂技与竞技”类,一个:苗族武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六、“民俗”类,四个:1、苗族椎牛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苗族赶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3、苗族“四·八”姑娘节(邵阳市绥宁县)4、苗侗芦笙节(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看来,湖南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省级的尚不多。
不是没有,而是尚未很好地挖掘与推荐。
根据了解,尚有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深深地埋没于湖南的大山深处,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推荐。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88名)(排名不分先后)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编码 01-001 彭武庚男 1942.6 龙山县靛房镇百型村土家族挖土锣鼓歌Ⅰ-1 01-002 彭祖秀女 1938.6 古丈县断龙山乡报吾列村土家族哭嫁歌Ⅰ-201-003 彭万姣女 1933.11 龙山县靛房镇永明村1组Ⅰ-3 01-004 杨光万男 1937.12 保靖县涂乍乡马路村三组土家族山歌Ⅰ-4 01-005 向云淼男 1929.9 永顺县芙蓉镇发树村土家族梯玛神歌Ⅰ-5 01-006 彭继龙男 1949.11 龙山县内溪乡双坪村一组Ⅰ-6 01-007张艳女1968.7花坦县麻栗场镇登高村4组民族歌谣Ⅰ-701-008 石喜富男 1947.9 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陇城村四组侗族芦笙Ⅱ-101-009 杨枝光男 1954.4 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坪寨村四组Ⅱ-201-010 杨天福男 1942.1 宁乡县玉潭镇玉兰步行街73号麻山锣鼓Ⅱ-3 01-011 莫柏槐男 1964.6 湘潭县文化体育旅游局青山唢呐Ⅱ-4 01-012 刘运凡男 1953.1 沅陵县凉水井镇洞溪村沅陵山歌Ⅱ-5 01-013 黄休香女 1964.8沅陵县龙兴居委会西二中巷402号Ⅱ-6 01-014向佐绒女1958.6 张家界市群众艺术馆桑植民歌Ⅱ-701-015 陈金钟男 1935.8 桑植县文化局Ⅱ-8 01-016 米庆松男1957.9 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人民政府茶山号子Ⅱ-901-017 张官坤男 1933保靖县迁陵镇后街坡酉子船工号子Ⅱ-1001-018 夏安邦男 1948.12 安乡县城关镇东后街65号安乡硪歌Ⅱ-1101-019 俞宽美男 1940.5 安乡县安凝乡团洲村三组Ⅱ-1201-020 戴作林男 1957.2 澧县城关中学澧州夯歌Ⅱ-13 01-021 李桃英女 1941.3 嘉禾县城关镇政府一宿舍嘉禾民歌伴嫁歌Ⅱ-14 01-022 戴碧生男 1949.12 隆回县虎行山瑶族乡草原村四组花瑶呜哇山歌Ⅱ-1501-023 陈世达男1940.3 Ⅱ-16 01-024 吴腊保女 1962.12 吉首市寨阳乡排乃村湘西苗族民歌Ⅱ-1701-025 陈千均男 1943.1 吉首市丹青镇吉鱼村Ⅱ-18 01-026 严三秀女 1954 龙山县靛房镇百型村二组土家族咚咚喹Ⅱ-1901-027田隆信男1941.6龙山县政协(县委机关大院)Ⅱ-20 01-028 陈本龙男 1956.9 石门县壶瓶山镇泥沙居委会土家族跳丧舞Ⅲ-101-029 刘远正男 1947.6 石门县壶瓶山镇管山村12组Ⅲ-201-030 刘清元男 1940.3 桃源县黄甲铺乡中街桃源瑜伽焰口手势Ⅲ-3 01-031 彭南京男 1941.6 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土家族毛古斯Ⅲ-4 01-032 秦太林男 1929.6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和平岗村罗家坡组张家界高花灯Ⅲ-5 01-033 曾龙祥男 1938.9 茶陵县文化馆客家火龙Ⅲ-6 01-034 李洪发男 1957.1 汝城县土桥镇土村广安所汝城香火龙Ⅲ-701-035 范忠茂男 1949.2 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Ⅲ-8 01-036 赵明华男 1943.5 江华县大圩镇文明村一组江华瑶族长鼓舞Ⅲ-9 01-037杨秀早男1950.4 吉首市双塘镇周家寨社区湘西阳戏Ⅳ-101-038符奇男男1956.6张家界阳戏剧团张家界阳戏Ⅳ-2 01-039郑大成男1937.7平江县灯戏剧团宿舍平江灯戏Ⅳ-3 01-040石成业男1918.3花坦县麻栗场镇花寨村苗戏Ⅳ-401-041吴尚德男1938.12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盘寨村7组侗戏Ⅳ-501-042杜美霜女1965.3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剧团常德花鼓戏Ⅳ-6 01-043杨建娥女1945.5常德市武陵区杨家牌59号Ⅳ-7 01-044刘忠明男1973.6邵阳市花鼓戏剧团邵阳花鼓戏Ⅳ-8 01-045江中华男1965.5衡阳市祁剧团祁剧Ⅳ-9 01-046刘登雄男1961.3邵阳市东风路175号Ⅳ-10 01-047王冬林男1946衡山县福田乡云岭2组衡山影子戏Ⅳ-11 01-048欧阳新年男1948.1衡山县萱洲镇居委会衡山影子戏Ⅳ-1201-049曾金贵男1938.3长沙市天心区青山祠社区42号长沙湘剧Ⅳ-1301-050曹汝龙男1949.7长沙市天心区青山祠社区42号Ⅳ-1401-051谢忠义男1947.9桂阳县桂阳湘剧团衡阳湘剧Ⅳ-1501-052宁曾伟雄男1967.9攸县贾山乡黄泥冲村陈家场组攸县贾山皮影Ⅳ-1601-053雷子文男1943.7郴州市人民西路36号昆曲Ⅳ-17 01-054邓星艾男1940.7武冈市洞河路11号武冈丝弦Ⅴ-1 01-055彭延坤男1937.5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弹词Ⅴ-201-056金行文男1946.11临澧县安福镇滨河西区九澧渔鼓Ⅴ-3 01-057颜昌春男1951.10临澧县望城乡Ⅴ-401-058石志运男1959.4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下都天村侗族琵琶歌Ⅴ-501-059吴永春男1968.2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平日村6组Ⅴ-601-060陈范兴男1952.8汨罗市长乐镇人民政府汩罗市长乐镇故事会Ⅵ-101-061石仕贞男1928花垣县麻粟场镇金牛村苗族武术Ⅵ-2 01-062李洪辉男1960炎陵县十都镇晓东村炎陵县三人龙Ⅵ-3 01-063姜盛文男1946沅陵县渔家巷16号沅陵传统龙舟赛Ⅵ-401-064张吉斌男1973沅陵县沅陵镇凤凰山居委会Ⅵ-501-065聂方俊男1933凤凰县沱江镇团鱼脑69号凤凰纸扎Ⅶ-1 01-066龙米谷男1948.10凤凰县山江镇黄毛坪2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Ⅷ-101-067麻茂庭男1953凤凰县山江镇黄毛坪3组Ⅷ-201-068陈继武男1970.10浏阳市才常路146号菊花石雕Ⅷ-3 01-069曹明珠男1949.11浏阳市明珠艺林馆Ⅷ-401-070钟自奇男1956.12浏阳市乐信烟花集协团有限公司浏阳花炮制作工艺Ⅷ-501-071黄蔚德男1951.10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Ⅷ-601-072肖体贵男1948.5会同县林城镇黄泥井365号竹编技艺Ⅷ-701-073李盛国男1944.1会同县铅笔厂竹编技艺Ⅷ-801-074曾庆国男1945.8中方县龙井村竹编技艺(中方斗笠)Ⅷ-901-075邓兴隆男1949泸溪县第二中学踏虎凿花Ⅷ-1001-076刘大炮男1939凤凰县文星街20号蓝印花布印染技艺Ⅷ-1101-077蒋振西男1949邵阳县五峰铺镇Ⅷ-12 01-078蒋良寿男1951邵阳县五峰铺邵阳街89号Ⅷ-1301-079邓文科男1930.10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醴陵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Ⅷ-1401-080陈杨龙男1941.5Ⅷ-1501-081粟田梅女1964.8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枫香村二组侗锦制造技艺Ⅷ-1601-082吴念姬女1962.3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城东村4组Ⅷ-1701-083 盘贡兴男 1921.11 资兴市团结瑶族乡二封村瑶族还盘王愿Ⅹ-1 01-084 滕召云男1942.4 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乾州春会Ⅹ-2 01-085 谢科团男 1964.11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老里村苗侗芦笙节Ⅹ-3 01-086 田年均男 1965.8 麻阳县高村镇漫小村一组盘瓠祭Ⅹ-4 01-087 何静华女 1938.10 江永县永明路41号女书习俗Ⅹ-501-088胡美月女1963.3江永县上江圩镇夏湾村3组Ⅹ-6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单项114项合并后8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 1 土家族摆手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龙山县 2 侗款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3 盘王大歌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4 盘瓠与辛女传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 5 桩巴龙传说常德市石门县 6 宋玉传说常德市临澧县 7 二酉藏书洞传说怀化市沅陵县 8 梅王传说益阳市安化县 9 炎帝传说株洲市炎陵县 10 柳毅传书传说岳阳市君山区 11 屈原传说岳阳市汨罗市 12 杨幺的民间故事常德市汉寿县二、民间音乐13苏区歌谣株洲市炎陵县14炎陵客家山歌株洲市炎陵县15平江民歌岳阳市平江县16桂阳瑶歌郴州市桂阳县17侗族喉路歌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18石马江劳动号子邵阳市新邵县19湘西土家族民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浏阳文庙祭孔古乐长沙市浏阳市三、民间舞蹈21龙舞(湘西苗族接龙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花垣县(城步吊龙舞)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雪峰断颈龙舞)怀化市洪江市(芷江孽龙舞)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衡南七巧龙舞)衡阳市衡南县(洞井龙舞)长沙市雨花区22蚕灯舞怀化市溆浦县23串春珠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24湘西土家族铜铃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25苗族绺巾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26七江炭花舞邵阳市隆回县27桑植白族仗鼓舞张家界市桑植县四、传统戏剧28湖南花灯戏(嘉禾花灯戏)郴州市嘉禾县(麻阳花灯戏)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桑植花灯戏)张家界市桑植县29祁剧郴州市临武祁剧团30傩戏(临武傩戏)郴州市临武县(桑植傩戏)张家界市桑植县(梅山傩戏)娄底市冷水江市(溆浦傩戏)怀化市溆浦县31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娄底市花鼓戏剧团益阳市群众艺术馆(零陵花鼓戏)永州市零陵区花鼓戏剧团(衡州花鼓戏)衡阳市花鼓戏剧团郴州市永兴县花鼓剧团郴州市安仁县花鼓剧团郴州市资兴市花鼓剧团32邵东木偶戏邵阳市邵东县33湘剧(湘剧)娄底市涟源市湘剧院(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五、曲艺34祁阳小调永州市祁阳县35益阳弹词益阳市资阳区36祁东渔鼓衡阳市祁东县37湘西三棒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8大成拳邵阳市39张家界鬼谷神功张家界市永定区40梅山武术娄底市新化县41益阳虾子起拱益阳市赫山区七、民间美术42湘西苗族服饰绘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43浦市窨子屋建筑艺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44土家族转角楼建筑艺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45木雕(湘西木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洞口木雕)邵阳市洞口县46石雕(塔卧石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杨柳石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菊花石雕)湖南工艺美术研究所(洞口墨晶石雕)邵阳市洞口县47土家族竹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48湘西苗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凤凰县49湘西苗族挑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50泸溪傩面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51邵阳羽毛画邵阳市大祥区52民间剪纸长沙市望城县八、传统手工技艺53苗族花带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54湘西土陶制作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55竹编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保靖县56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衡阳市耒阳市57溪砚制作工艺娄底市双峰县58岳州扇制作技艺岳阳市岳阳县59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长沙市望城县60麻香糕传统手工技艺益阳市沅江市61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62武冈卤菜制作技艺邵阳市武冈市63雕花蜜饯制作技艺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64酒鬼酒酿制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5永丰辣酱制作技艺娄底市双峰县66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67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长沙市技艺68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岳阳市临湘市69杨裕兴面条制作技艺衡阳市九、传统医药70湘西苗医苗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凤凰县71孙氏正骨术邵阳市新邵县十、民俗72苗族赶秋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73苗族四月八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74古丈跳马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75苗族跳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76瑶家坐歌堂永州市新田县77擂茶习俗常德市桃源县78油茶习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79花瑶“讨僚皈”邵阳市隆回县80桑植白族游神张家界市桑植县81张家界泼水龙习俗张家界市永定区82扎故事(涟源珠梅抬故事)娄底市涟源市(宜章夜故事)郴州市宜章县83白仓高跷邵阳市邵阳县84屈子祠祭典岳阳市汨罗市。
湖南本土文化遗产历史部分

湖南本土文化遗产历史部分引言湖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本土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湖南本土文化遗产的历史部分,包括传统建筑、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等。
传统建筑湖南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古代中原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湖南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当地土族人民的居住房屋。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头和木材建造而成,结构牢固坚固。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建筑是湘绣楼,它是湖南独有的民居建筑,以其精美的湘绣装饰而闻名。
湘绣楼的外观典雅,内部装修讲究细节,展示了湖南人民的独特审美观。
艺术表演湖南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南花鼓戏。
花鼓戏是湖南的传统曲艺表演,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娴熟的歌唱和舞蹈技巧。
此外,湘剧也是湖南的重要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湘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剧中演员以舞蹈、唱腔和表情来传达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受。
传统节日湖南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大的是春节。
春节是湖南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新年。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放鞭炮和品尝传统美食等。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以及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
端午节活动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传统文化体验。
结论湖南的本土文化遗产历史丰富多样,包括传统建筑、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本土文化遗产。
湖南历史文化PPT课件

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 天机独运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是指
A武夷山B衡山C峨眉山
B
以前的的南岳是指() A岱山B霍山C南山 B
恒山如行 泰山如坐 华山如立 嵩山如卧
独唯 如有 飞南
岳
-魏源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陶渊明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 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 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 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 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 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 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 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 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 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 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 斑”。
-
两岸泊舟无数,宿醉未醒的船夫从晨曦中的吊脚楼边匆匆跳到船头, 妖冶泼辣的女子在楼头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匪抢了媳妇的小裁缝 垂着泪锁纽扣。”(沈从文《边城》)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 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描写的是“湖” 和“楼”是
凤凰之美.美在山清水秀.美在人杰地灵. 美在天人合一.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凤凰蕴育着一代代既勤劳.勇敢.朴实又 富有灵气的凤凰人.不管是苗族人.土家 族人或是汉族人.他们吃苦耐劳.勇于进 取.崇文尚武.人才辈出.其中佼佼者有抗 英名将郑国鸿.民国第一位内阁总理熊 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
湖南非遗

南县地花鼓
它从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以其朴实粗 犷的动作、明快高亢的音乐、活泼自如的表演,浓郁的生活气息, 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江华瑶族长鼓舞
长鼓舞是表现瑶族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每当 春节或庆贺丰收、建新房,或在祭祀“盘王”以及其它 一些祭祀礼仪中,都要表演长鼓舞。表演的内容多为体 现劳动生产和建造房屋的动作,表现的动作粗细并蓄, 有着朴实的美感。
湖南非遗调研
汇报人:视传1502 周妍君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
A B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湘剧
湘剧,湖南地方大戏剧种。流传于湘、资二水的湘中、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湖南杖头术偶戏,遍布全省,在不同的地区称为“木脑壳
湘东地域以及江西西部的广阔地区。它拥有一千余出传
统剧目,及近百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拥有高腔、弹 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和丰富的打击乐谱和过场音 乐;它有着严谨的戏剧表演程式;服饰、脸谱,独具有 湖湘地方的特色。
戏剧: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主要有:昆曲、高腔、湘剧、 巴陵戏、荆河戏、目连戏(辰 河目连戏)、傩戏、木偶戏 (邵阳布袋戏)、湘剧、衡阳 湘剧、祁剧、花鼓戏、阳戏、 皮影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平 江花灯戏、祁剧目连戏、苗戏、 侗戏、傩戏“杠菩萨”等。
其中以湖南昆剧为例
湖南昆曲
湖南昆曲,又称湘昆,湖南的地方大戏 剧种之一,乃湖南昆曲的简称,与我国 昆曲尊魏良辅为祖。这位活跃在明代嘉 靖年间的民间音乐家,吸收海外腔、余
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2、3批)

苗族团圆鼓舞 瑶族伞舞
20 21 四、 1
2 3
桑植跳丧舞 醴陵市星子灯
传统戏剧 湘剧
(长沙湘剧) (衡阳湘剧)
(湘剧) (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
(茶陵湘剧) 祁剧
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临湘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
侗款 盘王大歌 盘瓠与辛女传说 桩巴龙传说 宋玉传说 二酉藏书洞传说 梅王传说 炎帝传说 柳毅传书传说 屈原传说 杨幺的民间故事 善卷传说 苗族傩歌 苗族杨家将故事 舜帝与娥皇女英的传说(九嶷山)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 蚩尤传说 传统音乐 湘西苗族民歌 土家族咚咚喹 酉水船工号子 澧州夯歌 安乡硪歌 华容夹叶点子 洞庭渔歌 嘉禾伴嫁歌 花瑶呜哇山歌 青山唢呐 茶山号子 侗族芦笙 沅陵山歌 麻山锣鼓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一 1
麻香糕传统手工技艺 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
武冈卤菜制作技艺 雕花蜜饯制作技艺 酒鬼酒酿制技艺 永丰辣酱制作技艺 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 杨裕兴面条制作技艺 长沙玉和醋传统酿醋技艺 玲珑茶制作技艺
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非遗保护中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 郴州市资兴市 邵阳市新宁县
郴州市宜章县非遗保护中心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永州市宁远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邵阳市绥宁县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长沙市 郴州市安仁县 衡阳市耒阳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澧水船工号子
澧县“澧水船工号子”是澧 水流域和湘北地区民间音乐 的缩影,流传于澧水流域及 周边地区的水上劳动号子。
民间音乐
靖州苗族歌鼟
“歌鼟”原来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 即男女歌队对歌时唱的一类歌曲,它成 为“多声部苗歌”的代表。而后约定俗 成,苗民便把“歌鼟”视为“多声部苗
歌”的总称。
土家族打溜子
曲艺: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有:常德丝弦、长沙弹词、 武冈丝弦、九澧渔鼓、瑶族谈笑、 侗族琵琶歌。其中常德丝弦以唱 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 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 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 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 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 众性编创、演唱活动中常见的一
A
邵阳蓝印花布是一种集民间美 术与民间手工技艺于一体的民间 艺术。它是用防染白浆印花靛蓝
染色的双色布。
C
其工艺流程是:先用厚实的油纸雕 刻出所需要的图案花版,然后把 花版压在布料上,在花版的缕空 处刷上一种用石灰与豆浆调和的 防染浆。待晾干后将布料投蓝靛 染缸中加染,染后去灰浆,漂洗
晾干整平而成。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银饰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 多样,。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 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
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织锦,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 的木腰机,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 术品。
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技艺
民间美术: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主要有:滩头木版年画、湘
绣、挑花(花瑶挑花)、竹刻 (宝庆竹刻)等。其中滩头年画 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 画。它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 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极为 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 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 滩头所独有。滩头年画分为神像、
江华瑶族长鼓舞
长鼓舞是表现瑶族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每当 春节或庆贺丰收、建新房,或在祭祀“盘王”以及其它 一些祭祀礼仪中,都要表演长鼓舞。表演的内容多为体 现劳动生产和建造房屋的动作,表现的动作粗细并蓄, 有着朴实的美感。
民间舞蹈
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土家族摆手舞、 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江华瑶族 长鼓舞、南县地花鼓、张家界高花灯等,还包括 生活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 生产习俗舞蹈等。
为丰富。
第三部分
民间舞蹈
folk dance
民间舞蹈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是最具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 蹈的最远源头”。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 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 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具有舞蹈 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 性舞剧。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 最广,土家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 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是土家 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 曲牌繁多,表现丰富,演奏独特。
A
桑植民歌流传于桑植境内所有民歌种类的总称。 桑植民歌内容极为丰富,有山歌、情歌、小调、 花灯调、劳动号子、薅草锣鼓调子、革命民歌、 仪式歌、挽歌、嫁歌、摇篮曲、三棒鼓、渔鼓、
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
第一部分
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
民间文学
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蕴藏着传统文化 的深厚根源,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苗族古老话
土家族哭嫁歌
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老话,苗语直呼就是“古根”。
剪纸(踏虎凿花)
踏虎凿花用于服装刺绣装饰和祭祀和 婚丧喜礼的仪式装饰之中。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传统的浏阳花炮技艺,全靠手工制 作,浏阳制作烟花鞭炮,久负盛名,
素有"鞭炮之乡"誉称。
菊花石雕
湖南菊花石雕历史悠久,据今已有二 百六十多年,清乾隆年间就被作为宫
廷贡品。
传统手工艺技术
溆浦花瑶挑花
挑花是花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制 作时,花瑶妇女以靛青色土布为载体,用 挑花针通过数针法,将白色或彩色纱线挑 入其中,制作而成。
湖南非物质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
A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
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B
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 性和时间性。它的形式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
湘剧
湘剧,湖南地方大戏剧种。流传于湘、资二水的湘中、 湘东地域以及江西西部的广阔地区。它拥有一千余出传 统剧目,及近百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拥有高腔、弹 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和丰富的打击乐谱和过场音 乐;它有着严谨的戏剧表演程式;服饰、脸谱,独具有
湖湘地方的特色。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湖南杖头术偶戏,遍布全省,在不同的地区称为“木脑壳 戏”、“棒棒戏”、“矮台戏”、“低台戏”、或“观音 戏”,最早见于史籍为公元865(唐威通六年)。
蓝印花布印染技术(观看视频)
B
02 01
04 03
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具 有染而不褪,耐洗耐晒,纹形图 案愈洗愈鲜的特点。邵阳蓝印花
布属镂空印花。
D
邵阳蓝印花布的图案内容大多取 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最具 代表性的有《凤凰牡丹》、《狮 子戏珠》、《金鱼戏莲》、《吉 庆有余》、《凤鹿》,《鸳鸯戏 水》、《鹿鹤同春》、《蝶戏牡
土家族哭嫁歌是由待嫁新娘及其女亲友们演唱的抒
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叙包述了罗苗万族人象民,开天涵辟盖地、了射丰日射富月的、长社途会迁徙生的产过程、,生活内容,蕴藏着情性传歌统谣。文它化是在的特深定历厚史根时期源女,性出包嫁含时宣着泄难心 以言 是神化了的苗族史传诗。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中别实真之情情意实,义感被的誉。一为种“演中唱国形式式的,咏也叹是调新”娘。为了表达离
民间美术(观看视频)
苗画
苗画,起初只是作为苗族刺绣的花 样稿,包括服饰、被面,床帘、门 帘、堂帘、床檐、壁挂、佩饰等各 个方面,其渊源与苗族绣花一样可
追溯到苗族古老的文身习俗。20 世纪初保靖县的苗族人梁求瑞大胆 创新,改锉苗绣花样稿为描画花样 稿,受到了苗族妇女的普遍欢迎。 后经过几代苗画师的不断开拓创新, 将简单的苗画从刺绣绣稿发展成为
九芝堂是武陵人龙膺的府第,在今常德 大西门内。龙膺曾在江浙做官,喜爱昆 曲,家有歌伎班,自己编写有《蓝桥 记》、《金门记》等昆曲,传奇剧本。 此后昆班在湖南各地演出,有的还和地 方戏同台,甚至合班。
第五部分
民间美术与传统手 工艺技艺
folk art and traditional handicraft
唱,故称常德丝弦。
传统戏曲(戏剧)
侗戏
侗戏,侗族的戏曲剧种。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 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 侗剧是在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嘎锦”(叙事歌)和“嘎琵琶”
(琵琶歌)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
傩戏
辰州傩戏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傩戏,沅陵县七 甲坪镇尚有较为完整的保存。辰州巫师冲傩还愿时,必唱傩 戏。演唱的傩戏剧目可分正戏、小戏和本戏。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叙事古歌。自苗 族先民三苗、灌蔸、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都 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 户晓。
嘉山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和范喜郎的故事,是一个在国内汉民族 中传诵时间悠久、地域辽阔、感人肺腑的美丽 传说。
民间文学
第二部分
民间音乐
folk music
其中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土家族摆手舞(观看视频)
第四部分
传统戏曲
traditional opera
传统戏曲(曲艺)
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是湖南著名的曲艺品牌,发祥 于长沙,是城市曲艺的一种,它源于道 情,因用长沙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 长沙弹词是一种个体弹唱艺琴,长沙弹词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发挥着其历史补遗,警示教育、 休闲娱乐的功能,他是具有浓郁地方特 色的古老曲证。是湖湘曲苑三大演唱艺 术之一。在表演艺术上以其丰富的曲目, 以生动、形象的演唱方式,在很长的历 史时期内广泛地在人民大众中流传,被 誉为长沙历史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 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 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 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 成。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 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 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 流传于湖南各地常德丝弦演唱,演唱时 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 伴奏而称之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
丹》等。
Q:大家还记得湖南的十大文化遗产吗?
岳麓山
南岳衡山
岳阳楼
凤凰古城
马王堆汉墓
里耶古城遗址
炎帝陵
舜帝陵
韶山
浯溪摩崖石刻
谢谢观看
现在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
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 自成一派。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 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 画街,工艺发达,分工明确,相互配 套。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 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形成了一个 完善的生产系列,这在全国年画制作 中较为鲜见。传统的滩头木版年画有 四十多个品种,分为门神画像、寓意 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
种曲艺音乐形式。。
传统戏曲
戏剧: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主要有:昆曲、高腔、湘剧、 巴陵戏、荆河戏、目连戏(辰 河目连戏)、傩戏、木偶戏 (邵阳布袋戏)、湘剧、衡阳 湘剧、祁剧、花鼓戏、阳戏、 皮影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平 江花灯戏、祁剧目连戏、苗戏、 侗戏、傩戏“杠菩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