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常见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播性和感染性。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应该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并避免接触患者。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为了预防肺结核,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光检查。

3. 腹泻病:腹泻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肠道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如食用污染食物、饮用污染水源等。

为了预防腹泻病,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生的或不洁食物。

4. 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如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

为了预防登革热,我们应该定期清理家中的积水,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穿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蚊虫叮咬。

5. HIV/AIDS:HIV/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它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为了预防HIV/AIDS,我们应该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与HIV 感染者的血液接触,孕妇要接受艾滋病病毒筛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禽畜等。

当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传染病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传染病学知识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学知识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学知识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学知识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的一类疾病。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

1. 流感(Influenza)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最为常见。

预防与控制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定期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口鼻眼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前后。

- 避免近距离接触:减少与发病者的近距离接触,特别是病初期。

- 遮嘴遮鼻: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病毒传播。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等。

2. 腹泻疾病(Diarrheal Diseases)腹泻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腹泻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预防与控制方法:-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尽量避免饮用未消毒的水源。

- 食品处理卫生:食用前要充分清洗蔬菜水果,并煮熟肉类海鲜等食品。

- 勤洗手:在处理食物、上厕所后,以及接触家禽牲畜后,务必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 妥善处理粪便:将粪便正确处理,避免粪便间接传播病原体。

3. 结核病(Tuberculosis)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预防与控制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 避免密闭空间:尽量避免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 强化治疗措施:感染者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按时服药。

- 提高免疫力: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提高免疫力。

4.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在肺部引起的结核病,是结核病的主要形式。

常见传染病知识

常见传染病知识

常见传染病知识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呼吸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头痛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

2.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部,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早期发现、规律治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3.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水疱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4. 肝炎:由不同的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肝脏,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饮食污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5.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传播,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性行为等。

以上是常见传染病的知识,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1 -。

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

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或昆虫媒介等途径传播给人类或动物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掌握一些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传染病。

一、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每年秋季接种一次。

-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眼等易受感染的部位之前和之后。

-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患有流感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为了预防肺结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建议在婴儿时期接种。

- 健康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肺结核的人进行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环境中。

3.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为了预防腮腺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腮腺炎疫苗: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在婴儿时期接种。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有腮腺炎的人分享食物、餐具等。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腮腺炎的人进行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环境中。

二、个人防护措施1. 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应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接触动物后、接触食物前以及咳嗽、打喷嚏后。

2.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应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过度摄入油脂和糖分。

3.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应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

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

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

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各类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下: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会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隔离治疗。

2. 流感: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

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发季节是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

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环境后洗手不彻底,经粪口途径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等。

4.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10-21天,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水痘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

麻疹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抵抗力,同时加强环境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体状况,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病原体: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

- 饮食要卫生,尽量避免食用生的、未经煮熟的食物。

- 饮用水要经过安全处理,以防止病原体感染。

- 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澡,保持环境清洁。

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和细菌。

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和细菌。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到公共场所的物品后,及时洗手。

-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 避免接触已经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人,保持距离。

- 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痢疾- 病原体: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

病原体: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 饮食要卫生,避免生的、未经煮熟的食物。

- 剧烈腹泻者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病原体: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

病原体: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

- 饮食要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 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 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夏季流感- 病原体:夏季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

病原体:夏季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

-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疫苗。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 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 注意饮食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感染风险,提高健康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染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为预防流感的传播,请大家务必养成以下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生病或咳嗽、打喷嚏后。

- 物理防护:避免与患有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佩戴医用口罩等个人防护物品。

- 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易受感染的人群。

2. 大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与普通流感相比,其传播速度和范围更广。

预防大流感的措施与流感类似,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 避免拥挤场所:尽量减少人多密集的场合,如电影院、购物中心等。

- 咳嗽礼仪:当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口捂住口鼻。

- 隔离患者:如确诊大流感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治疗。

二、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1.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样,常见的为空气飞沫传播。

以下是一些防止肺结核传播的措施:- 常通风: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中停留。

- 避免接触:减少与结核病患者直接接触,避免使用其个人物品。

- 定期检查:及时进行结核菌的皮肤试验或其他相关检查,如有必要,接种结核疫苗。

2. 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肠道致病菌引起,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方法:-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食用熟食,避免生食和未加热的食物。

- 手卫生: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20秒以上的洗手。

- 室内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三、常见寄生虫性传染病的预防1.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热带病,通过蚊虫传播。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痢疾、结核病、肺炎、艾滋病等。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保护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知识以及防治措施。

一、流感1.病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

2.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3.预防措施:打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4.治疗措施:及时休息、多喝水、适当服用退烧药、坚持备好传染病的药物等。

二、痢疾1.病因:痢疾是由于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粪口传播,主要是食物和水源污染。

3.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活用品卫生等。

4.治疗措施:及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及时治疗,饮食调理,必要时服用抗生素。

三、结核病1.病因: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预防措施: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增加体质、提高抵抗力等。

4.治疗措施:及时就医、接受抗结核治疗、重视休息与调理、饮食调理等。

四、肺炎1.病因: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3.预防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定期接种疫苗等。

4.治疗措施:及时就医、合理用药、休息养身、饮食调理等。

五、艾滋病1.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

3.预防措施:避免与感染者进行性接触、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等。

4.治疗措施:接受抗病毒治疗、加强护理、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针对上述传染病,还有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人群、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饮食卫生等。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水痘(-)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

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

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 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C0,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c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

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 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一*水疱疹一*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

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

发病「2天后出现烦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C%腮腺嵌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

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阴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

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

虽然腮腺肿胀議具特异性’但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受累。

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C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 ~ 3周有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症状体征。

2. 1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2.2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3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2.4伴翠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睪肿痛。

2.5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3.实验室检测。

3. 1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睪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c3. 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誨也可升高。

血清脂肪韵塔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3. 3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3.4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岀腮腺炎病毒转异性IgM抗体。

3 . 5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3 • 6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病例分类4. 1疑似病例:a)符合2 . 2 ;b)符合(一)和2. 1 ;c)符合(一)和2 . 3;d)符合(一)和2.4;e)符合(-)和2.5。

4. 2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为临床诊断病例a)符合2・2和2.1;b)符合2 • 2和2・3 ;c)符合2.2和2, 4;d)符合2 . 2和2・5 ;»符合(-)和2. 1和;f)符合(-)和2. 1和;g)符合(~)和和3 . 3。

4. 3实验室确诊病例:a)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4 ;b)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5 ;C)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6。

(三)预防措施。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由于症状幵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

90E以上可产生抗体。

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c由于有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

三、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乍天,病程一般为「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普通病例。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罡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堇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岀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2.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Ml: 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三)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3 •被污染的曰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眺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1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6•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奈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 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8.托幼机构应每曰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患儿要及时就医,遵医嶠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监护人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接触.四、流行性感冒(-)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天(数小时T天)典型流感常起病急,前驱期即岀现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

病程中全身症状重而体征较轻,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

查体可见结膜充血,咽喉红肿,肺部听诊可及干啰音。

病程4-7 天,但咳獄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呈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睨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 .症状体征。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械下体温M38C°)、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少数病例有食欲絃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砌而死亡;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呜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实验室检查。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零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一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4.病例分类。

4. 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一)和(二)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实验室确诊病例Ca)流感样病例并且具备(三)中的任何一项者;b)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具备(三)中的任何一项者。

(三)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沬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藪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