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合集下载

我国力争10年全面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

我国力争10年全面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

主管
船舶 是油类 与 化学 品 的运输 工具 ,其技 术状 况 在
很 大 程度 上 关 系 到污 染 事 故 的 发 生 。MA P L7 /8 R O 37 公 约 、 C规则 、 C I B B H规 则和 IM 规则 对油 船 、散化 船 S
规 定 了适 航 、 适装 性 的标 准 。 主管部 门应 严格按 规则要 求对 油船 与散 化船 的技术 条件 进行 检验 ,以鉴定 船舶
我 国力 争 1 O年 全 面 实 现 内 河
船 型 #o 化 g准 -
1 ,交通 运输部 召 开推 进船 型标 准化 工作 领导小 组 第一 次会 3前
议 , 定 今 后~ 段时 期 的基本 思路 。 争 再通 过 1 拟 力 0年 的 努 力 . 成 以 形
特 别 重 大 临 界 风 险
(级 ) I
特 别 重 大 临 界 风 险
( I级 )
船舶 实施 强制 引航 和特 别护 航 ;强制 船东 和装 卸作业 过提 高人员 操作 和管 理 素质 ,提高 船舶 和码 头安 全技 术条件 , 优化 装卸 作业 工艺 , 强交 通组 织 和恶劣 天气 加 的预警 等途径 , 来预 防和控 制污染 事故 的发生 。
技术状 况 与规则 的符 合性 : 过安全 检查 手段 . 船舶 通 对
技术状 况 的保持 进行 监督 检查 ; 通过 对 油船 、 散化 船进 港、 过境 和装货 出港 前 申报 审核 , 审定船 舶适 装条件 。 油类 与化 学 品货 主 , 租用运 输船 舶 时 , 租用 管 在 应
措施 , 强对污 染事故 的 防控 , 加 已成 当务 之急 。
作者 : 维. 陈 上海外高桥 海事处 危险品和防污染管理 参考 文献

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着力提升内河航运综合效益

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着力提升内河航运综合效益
步被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步认 识 与 开 发 。从 近 百 年 的航 运 发展 史 来看 ,
与铁路 、 路及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相 比 , 公 内河 航 运 适
合 于 大 宗 货 物 和 大 件货 物 运 输 ,显 示 出船 舶 运 载 能 力
大 、 输成本低 、 源消耗低 、 运 能 占用 土 地 面 积 少 、 环 境 对
3 % ,船 舶 平 均 航 速 增 加 6 %以 上 ,航 次 周 转 率 增 长 5 0
3 %左 右 , 上 事故 下 降 4 %左 右 , 建 船 舶 平 均 吨位 0 水 0 新
提 高 了 7 %。 至 2 0 5 截 0 6年 6月 , 江及 三峡 库 区共新 建 川
39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京杭 运河 是 “ 南粮 北 运 ” 北煤 “
得 了一定 的成 绩 。 别 是 2 0 特 0 3年 后 , 通部 先 后在 京 杭 交 运 河 和 三峡 库 区实施 船 型 标准 化 示 范工 程 , 合 效益 显 综 我 国水运 资 源 十分丰 富 ,大 江大 河 横贯 东 著 。迄 今 为止 , 已开 发 l 2类 6 6型标 准 船 型及 主 尺度 系
降. 经济 效 益 普遍 上 升 , 声 、 气 、 噪 空 水体 污 染 显著 降 低 。
西 、 接 南北 , 连 具有 得 天独 厚 的 区位 优 势 , 出 其
海 口贴 近 国际 主要 环球航 线 , 世界 上 集 “ 是 黄金
据 统计 , 船 型 标 准 化 示 范 工 程 启 动 前 相 比 , 与 京杭 运 河 苏北 船 闸通 过 量增 加 2 %,货 物 通过 量 提 高 4 %左 右 , 5 0
科技与管理
标准 船 型 1 0 0 9艘 , 中 干散 货船 3 0艘 、 其 6 化学 品船

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十年之功

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十年之功

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十年之功作者:李明月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03期2011年12月,交通运输部以第94号文下达《关于公布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有关规定的公告》。

2012年2月,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便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西海事局、广东海事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有关规定的通告》。

两个公告称,2012年4月1日起,西江干线所有新建船舶须全面执行“主尺度系列”。

船舶标准化,正式在珠江流域的西江干线展开。

这也意味着从本世纪之初起步于京杭大运河、长江干线的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走向纵深。

十年推进不懈怠就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了船型标准化的简型和选型工作,并成立了船型标准化委员会。

之后又经过10年的船型简统选优和船型标准制订工作。

自2001年开始,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进入全面推进期。

2001年,原交通部在印发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及其干流全面推进船型标准化、系列化。

之后,又颁布了《内河运输船型标准化管理规定》。

2003年,原交通部在京杭运河实施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组织开发了京杭运河13个系列25种标准船型,颁布了《关于公布京杭运河标准船型的公告》及《京杭运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同年7月,原交通部正式启动川江及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工程,加速标准船型的研发工作,公布了川江载货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区间客船、客渡船、油船、化学品船和干散货船标准船型技术方案和《川江及三峡库区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2006年,原交通部水运司发布《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

该《纲要》被业界认为是我国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

专家对本刊记者说,此《纲要》“汲取了前一阶段我国内河推行船型标准化的经验,更注重实际操作。

”《纲要》还提出了到2010年和2020年的船型标准化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

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效果研究

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效果研究

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效果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内河货运需求的增加,内河运输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由于内河船舶的类型、尺寸、负载能力等方面的标准化并不完善,导致了内河船舶市场乱象丛生,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安全隐患、运力不足、资源浪费等。

我国于近年来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旨在规范内河船舶的类型和尺寸,提高内河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对内河运输的影响和效果,为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内河船型标准化的背景和意义内河船型标准化是指根据内河运输的实际需求,制定统一的船舶类型和尺寸标准,以达到规范、高效、安全的内河运输目的。

在我国内河船舶市场多年来的发展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内河船型的混乱和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类型繁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满足不同内河运输需求;二是尺寸不统一,导致码头装卸不便以及资源浪费;三是安全隐患严重,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类船舶的技术设备和安全标准存在差异,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实施对于规范内河船舶市场、提高内河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情况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最新情况:自2017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开始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制定内河船舶类型和尺寸的统一标准,分别包括干货船、散货船、油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在长度、宽度、吃水等尺寸方面进行规范。

政府还加大了对内河船舶的管理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船舶进行淘汰和整治,推动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实施情况总结:从实施情况来看,内河船型标准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标准化的船舶逐渐成为内河主流,市场上淘汰了大量不符合标准的老旧船舶,内河运输市场逐渐趋于规范和稳定。

由于相关政策和标准制定的时间较短,标准化的船舶数量还较少,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标准的船舶,对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效果的相关数据: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开始至今,内河运输效率有所提高。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摘要: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是为了促进内河运输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内河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而制定的。

本文为您介绍了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相关规定和要求。

一、引言内河运输船舶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内河运输船舶行业的发展,保证船舶运输的安全和高效,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成为迫切需要的任务。

二、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运输安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了船舶的结构、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确保了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2. 优化运营效率:标准化管理可统一船舶管理规范,使得船舶运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保护环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促进了船舶绿色运输和节能减排,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

4. 提升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了船舶的服务标准,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加了用户满意度,增强了内河运输船舶行业的竞争力。

三、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1. 船舶结构标准:规定了船舶的尺寸、吨位、载货量等结构标准,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和运输能力。

2. 船舶设备标准:规定了船舶必备的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救生设备等,并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船舶维护标准:要求船舶经常性的维修保养,确保船舶的运行状况良好。

4. 船员资质要求: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船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确保船舶的安全操作和管理。

5. 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规定了船舶装载、起锚、航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

四、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为了确保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巡航和检查制度,加强对船舶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

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

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编制的目的与意义:船型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内河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技术进步,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减少船舶污染,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降低内河船舶运输成本,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制《纲要》的目的,是在总结和分析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为条件,以内河航运和港口发展需求为依据,以2020年我国内河船型基本实现标准化为目标,确定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在全国主要内河和通航水域实现船型标准化的分阶段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

其他解释性说明:标准船型:以标准形式公布的船型为标准船型。

船型标准化率:标准船型的艘数与船舶总艘数之百分比。

船舶平均吨位:船舶总运力(总吨、载重吨、客位、箱位)与船舶总艘数之比。

船龄:船舶自建造检验完成日到目前的年数。

航道与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是指实际通过量与设计通过能力之比。

目录1、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 (1)1.1 航道现状及规划 (1)1.2 运输船舶现状 (5)1.3 内河运输量现状 (7)1.4 内河航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8)1.5 内河船型标准化现状、发展阶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6 内河船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15)2、指导思想与原则 (16)2.1 指导思想 (16)2.2 原则 (16)3、内河船型标准化的规划期间与范围 (17)3.1 规划期间: (17)3.2 规划范围: (17)3.3《纲要》实施的对象: (18)4、船型标准化发展目标 (18)4.1 总体目标 (18)4.2 分阶段目标 (19)4.3 淘汰落后船型的时间表 (21)5、标准船型研究开发与认可公布 (23)5.1 标准船型形式 (23)5.2 标准船型形式的选择 (24)5.3 标准船型研究开发程序 (26)5.4 标准船型的认可及公布程序 (27)5.5 对现有船型的认定 (27)6、标准船型与技术进步 (28)6.1 推进船型标准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28)6.2 标准船型的关键与重点技术 (29)6.3 标准化船舶研究开发与船舶规范的衔接及其解决 (30)7、保障措施 (30)7.1 组织保障 (30)7.2 制度保障 (31)7.3 经济鼓励措施 (32)7.4 资金保障 (32)7.5 配套措施 (33)7.6 宣传与推介 (33)1、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以及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1.通则1.1 目的和意义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按《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内河运输船队的要求,从“安全、高效、绿色、先进”四个方面入手,在安全(包括环保)上,以现行船舶建造规范法规的要求为基础;在高效上,通过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提高船舶与船闸、升船机等通航设施的适应性和通过能力,通过能源强度指标,提高船舶的能效性能;在绿色上,通过CO2排放强度指标,实现船舶减排的目标;在先进性上,通过鼓励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能源等在船舶上的应用,鼓励技术进步。

1.2 适用范围1.2.1 新建船舶除满足适用的规范和法规的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本指标体系2.1的要求。

1.2.2 现有船舶除满足适用的规范和法规的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本指标体系2.2的要求。

1.2.3 本指标体系所指内河水域为《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即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以及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淮河、沙颖河、黑龙江、松花江和闽江等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

1.2.4 本指标体系所指内河运输船舶是指航行于内河的干散货船、化学品船、油船、液化气船、集装箱船、客滚船、滚装货船、客船、驳船、推拖船等运输船舶。

1.2.5 除另有规定外,《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相关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1.3 一般要求1.3.1 本指标体系的指标分为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

对现有船,按本指标体系2.2进行重新评估,合格者为标准船型;对新建船,满足强制性指标的为标准船型,同时为了推进节能环保绿色船型发展,鼓励自愿选择引导性指标,自愿选择的指标可作为示范标准船的推荐条件。

引导性指标为动态的,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引导性指标可转化为基础性指标,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引导性指标也可增加。

交通部关于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3.16•【文号】交水发[2004]123号•【施行日期】2004.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交通部关于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交水发[2004]12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级社,部水运所:为指导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建立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实现2003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提出的全国内河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目标,部决定编制《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编制《纲要》的目的与意义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内河船舶技术进步,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保障,降低内河船舶运输成本,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考察国外推进船型标准化的历史,欧洲主要内河用了近40年时间,美国有近50年的历史。

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船舶从建造投入营运到退役报废以及航道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内河航道等级低,地区差别很大,航道网正在形成过程中,更增加了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的难度。

因此,推进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方能收到成效。

编制《纲要》的目的,就是要在总结和分析以往我国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为条件,以船舶运输量为基础,明确船型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在全国主要内河和通航水域实现船型标准化的分阶段目标,以及实现船型标准化目标的政策与措施,将推进船型标准化作为一项长期交通产业政策,建立起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长远发展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将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总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12日在重庆举行。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称,按照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总体要求,中国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内河船舶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导致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的利用率与通过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制约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交通部2001年颁布了《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

10年间,以京杭运河、川江及三峡库区等内河水域为代表的船型标准化工作相继推进,积累了系列经验。

宋德星介绍,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后,通过政府引导,在较短时间内淘汰了大量老旧落后船和小吨位船舶,提升了航道、船闸通过能力。

2011年三峡船闸每闸次通过船舶实载货运量是2003年的3倍。

内河船舶运力结构也有明显变化,内河船舶逐步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此外,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也使内河水运更平安、绿色。

宋德星说,工程的实施使落后船舶被大量集中拆改退市,明显降低船舶密度,极大改善船舶航行秩序。

与工程实施前相比,京杭运河水上交通事故率下降51.4%。

节能船型和节能技术在新船上的应用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当前,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进入新阶段。

宋德星说,今后该工作将以“调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从之前以规范过闸船舶主尺度、淘汰老旧落后船舶和船舶防污染改造为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调整运力结构,全面提高船舶安全、环保、节能和技术经济水平。

中国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建立标准船型指标体系,减少不符合要求的新建船舶进入市场,鼓励建造技术经济性能更高的示范船;限期淘汰安全、环保性能差的水泥质船、挂桨机船、单壳液货船、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的船舶,以及不利于提高船闸效率的小吨位过闸船舶,对于其他不满足标准船型指标要求的现有船,按照自然淘汰、引导淘汰和改造成标准船三种方式分类推进,逐步实现标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