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遗传特点-专题

合集下载

蜜蜂遗传育种学

蜜蜂遗传育种学

1卵裂: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过程,但也同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的卵内物质的重新分配。

调整型卵:卵裂早期的卵对以后的发育有—定的调整能力,一部分分裂球如被射线杀死仍无损于正常胚胎的形成。

定型卵:卵裂早期的卵经过分化中心的作用后,各部分便决定了将来在胚胎中所形成的器官与组织,它们如有损伤,胚后期的昆虫中将出现缺陷。

胚盘命运图:表示胚盘原始细胞将形成成虫22个结构的位置的图,用于表达蜂胚盘表面的细胞位置和随其后发育的结果的直接关系。

父女交配:用一只雄蜂精液的一部分给亲本蜂王受精,待其产下受精卵是培育蜂王,在用其另一部分为子一代蜂王授精。

母子交配:处女王产下的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雄蜂,与亲本蜂王交配的近交育种方法。

姨甥交配(姑侄):处女王与姐妹蜂王产生的雄蜂交配的近交育种方式。

兄妹交配:同一只蜂王产生的处女王与雄蜂间交配的近交育种方法。

主题父本:用作父本的近交系蜂群。

背景父本:用作父本的与近交系无亲缘关系的其他种系的蜂群。

嵌和精液:分别采集主题父本和背景父雄蜂的精液,并按1:2的比例将这两种精液混合均匀。

嵌和蜂群:利用保存的近交系蜂王作亲本,分别培育出主题处女王和雄蜂,用背景父本蜂群培育雄蜂,将嵌和精液按常规剂量给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蜂王产卵后使其独立发展成大群,这样组成的蜂群既成为嵌和蜂群。

近交系数:某一个个体由于近交而造成相同等位基因的比率,是度量某蜜蜂系谱中某个个体交配的程度。

嵌和育种:根据蜂群中蜂王与蜜蜂的亲缘关系,以及各小家系蜜蜂在蜂群内的数量变动情况等特点,而设计的一种蜂群培育方法。

个体选择:完全根据个体本身某一数量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来进行选择。

家系内选择:根据个体表型与家系均值的差进行选择。

合并选择:一种组合了个体表现型值与家系均值而进行的选择。

后裔测定:根据子女资料估计亲本个体育种值(相同等位基因的比率)。

蜂种鉴定:通过对每一品种的固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力进行鉴定,再经过生物统计分析,准确将各个品种或品系区别开来的一项工作。

蜂群的遗传差异

蜂群的遗传差异

处 女 王 和 已交 配 蜂 王 的信 息 素不 同 , 些信 息 这 素可 以调节 蜂群及 工蜂 的行 为 。 i a Rc r 首次 证 明 h d等 蜂 王 受 精 的 精 子 量 显 著 影 响 蜂 王 的 信 息 素 及 蜂 王—— 工蜂 的相互 作 用 。 多雄授精 (0只雄 蜂 ) 王 1 蜂 比单 雄授 精 蜂王 吸 引更 多 的侍 卫蜂 , 并且 它 们 的上
腭腺 提取 物更能 吸 引工蜂 。
蜂 群 中亚 家 系 问 的遗 传 差 异 可 以提 高 蜂 群 的 适应 性 和生 产 力 。首先 , 传 差异 可 能增 加 工蜂 的 遗 行 为多样 性 ,从 而使 蜂 群 更有 效 地适 应 生存 环 境 ; 其次 , 遗传 差异 降低 了二倍 体雄蜂 的产 生 。此 外 , 遗
有考 察其 对蜂群 有益 微生 物 的影 响 。除含花 粉的补 充 物之 外 , 蜜蜂 人 工饲 料 的成 分 与蜜 蜂 采集 的食 物 营养 成分 有所不 同。蜜蜂 人工饲 料通 常含有 抗微生 物 制剂 , 以避免 饲料 腐败 , 延长货 架 寿命 。蜜 蜂吃进 这 种饲 料 可能 会影 响 其 消化 系统 中的微 生 物群 体 。
必 需 的 , 们 也许 对 蜂群 长期 健 康需 要 的微 生 物群 它 体 没有促 进作 用 。
六、 结论 有 机酸 ,例源自如 甲酸 和 草酸 通 常用 于 防治 瓦 螨 。 在 搬 运 蜂 群 去授 粉 之 前 或 是 早 春 为 了刺 激 蜂 群 繁 殖 饲 喂高果糖 玉米糖 浆 。甲酸和草 酸有 强抗真 菌 活
5 国外养蜂科技 4
中国蜂业
A IU T R O C I A PC L U E F H N
2 1 年第 6 卷 第 5期 00 l

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与遗传变异分析

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与遗传变异分析

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与遗传变异分析蜜蜂是非常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植物的繁殖和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蜜蜂的基因组结构以及遗传变异对其功能和适应性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基因组解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

一、蜜蜂基因组解析的意义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不仅有助于揭示蜜蜂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功能,还可以为蜜蜂的选育和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基因组解析,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蜜蜂的遗传育种基础,挖掘有价值的经济性状相关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进程。

二、蜜蜂基因组解析的方法目前,蜜蜂基因组解析主要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从而更好地解析蜜蜂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功能。

此外,还可以应用其他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挖掘。

三、蜜蜂基因组结构的特点通过基因组解析,科学家们发现蜜蜂基因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蜜蜂基因组相对较小,大小约为250Mb,仅为人类基因组的1/8左右。

其次,蜜蜂基因组中具有大量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这些基因家族参与调控蜜蜂的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社会行为等重要生物过程。

此外,蜜蜂基因组中还存在一些特定的基因家族和基因座,与蜜蜂特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有关。

四、蜜蜂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蜜蜂的基因变异对其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遗传变异分析,发现蜜蜂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多样性。

这些遗传变异可以使蜜蜂在不同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去。

此外,还发现一些与蜜蜂疾病抵抗力相关的基因变异和表达差异,为蜜蜂的疾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蜜蜂基因组解析的应用前景蜜蜂基因组解析的结果将为蜜蜂的育种和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育种方面,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基因组解析结果,选育具有高产、优质和抗病性等经济性状的新品种。

在疾病防治方面,基因组解析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蜜蜂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抵抗机制,从而开展更加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

蜜蜂的繁殖方式与种群遗传特征

蜜蜂的繁殖方式与种群遗传特征

蜜蜂的繁殖方式与种群遗传特征蜜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繁殖方式和种群遗传特征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蜜蜂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种群的遗传特征。

一、蜜蜂的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通过交配来实现。

蜜蜂的交配行为是在空中进行的,雄性蜜蜂(称为雄蜂或公蜂)会追逐并与雌性蜜蜂(称为雌蜂或工蜂)交配。

交配完成后,雄蜂会死亡,而雌蜂则会保留精子用于未来产卵。

这种繁殖方式有助于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产卵来实现。

蜜蜂女王是唯一能够产卵的个体,她每年产卵数量可达几万到几十万。

每一个蜜蜂蛋都孵化为幼虫,然后通过蜜蜂的完整生命周期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蜜蜂。

无性繁殖的好处是可以保持种群的数量稳定,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资源。

二、蜜蜂的种群遗传特征蜜蜂的种群遗传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多样性:蜜蜂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非常丰富。

这是因为蜜蜂在交配时会与不同的雄蜂交配,从而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有助于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抵抗力。

2. 突变:蜜蜂种群中的个体在基因组水平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异,这被称为突变。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产生,从而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 适应性:蜜蜂种群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这是由于蜜蜂的基因多样性和突变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比如,在寒冷地区,蜜蜂会形成更大的蜂巢,以减少寒冷对种群的影响。

4. 群体效应:蜜蜂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作关系,这被称为群体效应。

蜜蜂群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个体的贡献和协作程度。

群体效应有助于保持种群的稳定和繁衍。

综上所述,蜜蜂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通过产卵来维持种群的数量稳定。

蜜蜂种群的遗传特征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突变、适应性和群体效应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蜜蜂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存活下去。

蜜蜂的繁殖方式和种群的遗传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和保护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蜜蜂的生殖与遗传传递

蜜蜂的生殖与遗传传递

蜜蜂的生殖与遗传传递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其生殖与遗传传递过程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蜜蜂的生殖方式、蜜蜂的遗传特点以及遗传传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蜜蜂的生殖方式蜜蜂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雄性生殖和雌性生殖两种。

雄性生殖由雄蜂完成,雌性生殖由雌蜂完成。

1. 雄性生殖雄性蜜蜂通过卵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蜜蜂王后产卵后,将卵分为两类,一类变成雌蜂,另一类则成为雄蜂。

雄蜂的端精腺发育不完全,只能产生精子而无法产生卵子。

雄蜂成长后通过交配与雌蜂交配,完成一代新蜜蜂的繁殖过程。

2. 雌性生殖雌性蜜蜂通过卵生殖与有性生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繁殖。

蜜蜂王后产卵后,将卵变成雌蜂。

雌蜂可选择性地将卵受精或者不受精,从而产生工蜂或者蜂王,实现一代新蜜蜂的繁殖。

二、蜜蜂的遗传特点蜜蜂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多样性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主要源于蜜蜂的交配方式。

蜜蜂王后交配时,只与少量雄蜂交配,导致了蜜蜂种群的基因池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

2. 显性遗传蜜蜂的许多性状呈现出显性遗传的特点。

这意味着一种显性基因就能决定性状的表现,比如黄蜂基因决定了蜜蜂外观的黄色。

3. 杂合优势蜜蜂的杂合优势是指蜜蜂种群中的杂种对某些性状表现得更为优越。

这种优势主要源于蜜蜂的杂交方式,通过两个不同群体的融合,产生的后代常常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基因共享蜜蜂作为社会性昆虫,其种群内基因共享的特点极为明显。

蜜蜂王后的后代由同一个父亲与不同母亲交配产生,这意味着蜜蜂个体之间基因的共享程度高,亲属关系密切。

三、遗传传递蜜蜂的遗传传递主要通过交配和后代的生殖实现。

1. 交配蜜蜂的交配通常发生在飞行中,雌蜂与雄蜂通过交配器官进行交配。

交配后,雄蜂会死亡,而雌蜂则将精子储存在体内,以备日后产卵时使用。

2. 后代的生殖蜜蜂后代的生殖主要由蜂王和工蜂完成。

蜜蜂王后通过产卵的方式,将新的卵变成雌蜂或雄蜂。

而工蜂则通过分泌王浆来饲养幼蜂,确保下一代的生殖能够顺利进行。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与遗传结构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与遗传结构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与遗传结构蜜蜂是昆虫中的重要一类,在农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和遗传结构是对蜜蜂种群进化和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蜜蜂群体的适应性、繁殖模式、遗传健康和人类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蜜蜂的遗传学与遗传结构。

一、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衡量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和抗逆能力的重要指标。

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使蜜蜂面临抗病能力下降、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蜜蜂群体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保护蜜蜂遗传多样性是维持蜜蜂种群健康的关键。

二、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主要是通过交配形成新的王后和工蜂,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分蜂形成新的蜂群。

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密切相关。

性繁殖有助于基因的重新组合和基因的多样性,而无性繁殖则保持了原始蜜蜂种群的遗传结构。

因此,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共同作用,维持了蜜蜂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三、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蜜蜂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这是由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选择等因素引起的。

遗传变异对蜜蜂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抗击病害和适应性养殖。

因此,深入了解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对于优化蜜蜂养殖和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蜜蜂的遗传健康研究蜜蜂的遗传健康是指蜜蜂种群中的基因质量和基因结构保持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遗传健康研究覆盖了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等方面。

通过对蜜蜂遗传健康的研究,可以了解蜜蜂种群的遗传质量、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蜜蜂种群的遗传健康。

五、人类农业与蜜蜂种群遗传学的关系蜜蜂在人类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花粉传粉和授粉过程中。

蜜蜂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影响着蜜蜂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进而影响着蜜蜂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

因此,人类农业与蜜蜂种群遗传学密切相关。

蜜蜂饲养蜜蜂家族遗传特性考核试卷

蜜蜂饲养蜜蜂家族遗传特性考核试卷
A.蜂王的寿命
B.工蜂的分工
C.雄蜂的数量
D.花粉的颜色
5.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哪个基因与蜜蜂的寿命相关?()
A. Insulin-like receptor gene
B. Antioxidant enzyme gene
C. Mitochondrial DNA
D. All of the above
6.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蜜蜂遗传特性的环境因素?()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蜂王和工蜂的遗传差异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决定,蜂王具有产卵能力,而工蜂则负责蜂群的其他工作。这些差异由蜂群内的社会结构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2.遗传多样性对蜜蜂生存至关重要,它影响蜜蜂的抗病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蜂群的繁殖力。影响因素包括近亲繁殖、遗传流、环境变化和饲养管理。
3.请解释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的杂合子优势和纯合子劣势,并给出一个实际例证说明杂合子优势在蜜蜂饲养中的应用。
4.讨论在蜜蜂饲养中,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列举并解释至少两种遗传改良的方法。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D
6. D
7. A
8. C
D.随机交配
13.蜜蜂家族遗传特性考核中,关于蜂王和工蜂的遗传差异,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蜂王和工蜂有完全不同的基因组成
B.蜂王和工蜂的差异仅由一个基因控制
C.蜂王和工蜂的差异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
D.蜂王和工蜂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14.在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哪个染色体决定蜜蜂的性别?()
A.第一个染色体对
2.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决定蜂王产卵能力的基因位于______上。()

蜜蜂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蜜蜂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蜜蜂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是人类需求的最重要的传粉工具之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食物和药品。

蜜蜂的行为对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蜜蜂的行为有着很强的遗传基础,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

一、嗅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是具有优秀嗅觉的昆虫,其嗅觉能力对于向其他蜜蜂传递信息和寻找花粉和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嗅觉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嗅觉行为受到了若干基因的控制,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基因是Amel\_Or11,它编码的蛋白质可以与外界的气味分子结合,并激活神经元传递信息。

该基因最早在蜜蜂嗅觉感应细胞中被发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基因还参与了蜜蜂识别人类脸孔和身份的行为中。

二、社会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一个蜂巢中可能会有超过5万只蜜蜂,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分工对于蜂巢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社会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社会行为主要由若干信号传导通路和神经端粒因子控制。

在所有的神经端粒因子中,EBF基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研究表明,EBF基因在蜂群的分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缺失会导致蜂群中工蜂的巢内工作与寿命缩短。

三、免疫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暴露于各种各样的病原体风险中,其中很多是与其精密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的。

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免疫系统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系统对于各种非特异性的病原体有着很强的抵抗性,其遗传基础主要是一类称为AMP的抗菌肽分子的编码基因。

适应性免疫系统参与了蜜蜂身体的抗体产生和记忆机制,其遗传基础主要是HLA基因家族。

四、代谢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的代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同工蜂在蜂巢内的任务不同,所以代谢也不尽相同。

代谢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代谢主要与糖和蜜处理有关,这些代谢通路的变化也与蜜蜂的行为和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代谢途径中的糖分解酶和糖酵解酶都是影响蜜蜂代谢的关键基因,其变异和表达调控也对蜜蜂的生产和繁殖有着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的遗传特点●知识点精讲透析蜜蜂属于昆虫类膜翅目、蜜蜂科。

自然界里的蜜蜂,常喜好在树洞、土洞、谷仓等处筑巢群居生活。

蜜蜂一般身体短小体约8—20㎜,黄褐色或黑褐色,全身生有密毛,头胸等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咀嚼式口器,后足有花粉刷和花粉筐,膜翅两对,前大后小,腹部近似椭圆,腹末有螯针。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过着母系氏族式的生活,群体数量约为2—5万个,但蜂王只有一个,雄蜂少数,一般有几十至几千不等,大多数是工蜂。

种类不同则其职能也不同。

蜂王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他负责产卵繁殖后代,统治家族;雄蜂也具有生育能力,其唯一职责就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是不具生育能力的雌蜂,但职能最全,采粉酿蜜、防御攻击、筑巢卫生、饲喂幼虫等。

蜜蜂在交配时,蜂王飞出巢穴,全部的雄蜂倾巢而出随后追逐,即为婚飞。

在飞行比赛中一举夺魁的雄蜂享有交配权,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这是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而含笑死去。

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浑浑噩噩,饱食终日,日子久了终会被众工蜂驱逐出巢而死去。

交配后的蜂王开始生育,产下受精的卵和未受精的卵,受精卵发育因食物、环境不同导致的蜜蜂种类也不同。

生活在王台(由工蜂制造的特殊蜂房)中的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在工蜂们的精心照料下,喂以大量高营养的蜂王浆5—6天,待其发育成成虫时就成了新的蜂王,最后由其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出另立新群;而另一些生活在一般蜂房的,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工蜂们只会饲喂2—3天的量少质差王浆,主要靠花粉、花蜜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了一生勤劳不止,默默耕耘的工蜂。

而那些没有受精的卵将来就发育成雄蜂(孤雌生殖)。

可见,蜜蜂的性别分化不仅与染色体数有关,而且与环境也有关。

基因型决定只是潜在的可能性,必须通过环境作用,才能形成我们习见的表现型。

我们知道:动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那么蜜蜂又是怎样进行减数分裂的呢?蜂王(2n=32)体细胞有16对同源染色体,它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与一般二倍体生物一样,通过减数分裂生成卵细胞,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16条,减少了一半。

雄蜂是一个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那它又是怎样通过减数分裂生成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的呢?原来:雄蜂精子的形成是通过假减数分裂形成的。

过程如下图:可见1个精原细胞(n=16)经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精子(n=16),而不是4个精子。

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前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可见,雄蜂精子的形成是减数分裂但又与减数分裂稍有不同。

蜜蜂是一种益虫。

它不但能够帮助作物授粉增产,而且还可以产出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产品:蜂蜜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它除作为营养品外,还具有抗菌作用;蜂王含有蛋白质、脂肪、转化糖、维生素、激素、酶等成分,对人体具有增加体重,促进食欲,平衡血压,提高代谢机能;蜂蜡有益气、补中、止痛、生肌等功效外,还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蜂毒还能治疗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炎等几十种病症;近年来还发现蜂胶具有广谱性抗菌特性,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对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也有疗效。

经以上简要介绍,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习题解析,加深和巩固对蜜蜂相关知识的理解。

●典例分析例1、蜜蜂的性别不单受到染色体倍数的控制,还会受到的控制。

答案:环境例2、蜜蜂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家”,它们筑造的六角形蜂巢规范的令人瞠目结舌,在力学结构上其承受力使人难以想象:1㎏蜂巢仅能承受起22㎏的蜂蜜!蜜蜂的这种筑巢行为属于。

【解析】蜜蜂的采蜜行为虽然很复杂,但仍然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构成的先天性行为,因此它应该属于动物本能。

答案:动物本能例3、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6只蜜蜂放进一个玻璃瓶里,然后将玻璃瓶瓶口打开颠倒放置。

蜜蜂朝着太阳光亮的方向,不断地向上撞击玻璃瓶底,直到精疲力尽死去。

蜜蜂这种趋光性是。

答案:应激性例4、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

蜂王的主要作用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粉酿蜜、建造蜂巢、饲养幼虫,防御敌害等。

(1)、一个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生活在一起,这在生物学上称为,其性别特点是雌性于雄性。

(2)、受精卵有的发育成为具生育能力的雌性蜂王,也有的发育成为不具生育能力的雌性工蜂,这一事实说明。

(3)、蜜蜂是一群严格的社会性昆虫,蜂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虽然它们的职能各不相同,却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之为;在许多孵化幼虫中,存在多只将要孵化的新蜂王(即“王储”),但常发现最先孵化出来的那只蜂王随后将其余的即将孵化的“王储”杀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解析】(1)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母系氏族式群居生活的动物,一般雌性多于雄性,它们生活于同一地方,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同种个体总和,属于种群。

(2)蜜蜂的发育与众不同,生活在王台中的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吃的是高营养的蜂王浆就会发育成新的蜂王;而生活在一般蜂房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主要食用一些花粉、花蜜则发育成工蜂。

没有受精的卵将直接发育成雄蜂。

(3)社会性昆虫往往成千上百只地生活在一起,在群体内部分工合作共同维系群体的生活安危而进行着种内互助。

但仍然存在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而发生种内斗争。

答案:(1)种群(2)受精卵的发育主要受环境—食物营养的影响(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例5、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显性。

现有一只褐色雄蜂与一只黑色蜂王交配,则F1的体色将是()A.全部是黑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褐色︰黑色=3︰1D.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解析】因蜜蜂的体色是褐色对黑色显性,所以设褐色雄蜂的基因型为A,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也是A;黑色蜂王的基因型是aa,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

则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所以受精卵发育的蜂王和工蜂体色都应当是褐色,而未受精的卵发育的雄蜂得体色是黑色。

详见下面图解答案:D例6、(’97上海)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了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aabb×ABB. AaBb×AbC. AAbb×aBD. AABB×ab【解析】F2雄蜂的基因型就是F1雌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由AB、Ab、aB、ab可知F1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

将F2雌蜂的基因型除去卵细胞的基因型,可以得出精子基因型和F1雄蜂的基因型为ab。

由此可知亲本雌蜂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从而可以推断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由F1雌蜂为AaBb,除去ab剩AB,可知亲本雄蜂的基因型为AB。

详见下面图解答案:A例7、在蜜蜂群体中,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雄蜂为单倍体,其配子染色体为N。

研究发现工蜂的下列行为受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的。

行为一:能咬开蜂室盖(h)不能咬开蜂室盖(H)行为二: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r)不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R)(1)上述工蜂的行为性状中,对蜂群生存最有利的行为组合是,其基因型为。

(2)某试验是由基因型分别为HHRR、HhRr、HhRR和HHRr的四种蜂王和基因型为hr 的雄蜂,要获得具有对蜂群生存最有利行为组合基因型的工蜂,请在上述蜂王中选出一种选育程序,作出遗传图解并加以简要说明。

【解析】(1)为了整个蜂群更好地清洁安全生活,显然需要能咬开蜂室盖、移出蜂室中死掉幼虫的行为工蜂,及时清除死虫,是幼虫健康发育而不会窒息死亡。

(2)现已知雄蜂基因型为hr和四种蜂王基因型,要获得能咬开蜂室盖、移出蜂室中死掉幼虫的行为工蜂(hhrr),蜂王必须含有hr基因,所以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蜂王。

答案:(1)能咬开蜂室盖、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hhrr(2)根据子一代的行为性状就可以挑选出所需要的hhrr基因型的工蜂。

例8、蜜蜂的腹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

湖南怀化职院的李道生在一野生的蜂群中发现少数具有长毛、深沟的雄蜂。

由他带领的研究小组以此培育出的工蜂全部是长毛、深沟“富蜜型”的蜂群。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少数雄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是通过产生的。

(2)、请你根据李道声研究小组的培育方案完成后续步骤。

(已知长毛、深沟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其基因分别用A、a,B、b来表示)P 非富蜜型×富蜜型↓F1 非富蜜型【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动物的行为类型、自由组合定律、新种培育等多个知识点。

(1)从所给的材料“自然野生的蜂群中发现少数具有长毛、深沟的雄蜂”的提示中可知,其性状来源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

(2)从题中所给的F1代表现型可知:非富蜜型性状为显性,富蜜型性状为隐性,且雄蜂为单倍体,故亲代基因型为:♀非富蜜型(AABB)、♂富蜜型(ab)。

F1代♀非富蜜型(AaBb)、♂非富蜜型(AB),由F1代的雌、雄交配得到的F2代,然后以F2代的♀非富蜜型与♂富蜜型的交配,从代F3代中选出♀富蜜型与♂富蜜型(ab)交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雄蜂当年死亡。

答案;(1)基因突变(2)动物本能(3)总之,在解答有关蜜蜂知识的习题时,我们要抓住蜜蜂知识的关键:受精卵发育成蜂王(♀,2n=32,能生育)和工蜂(♀,n=16,不能生育),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n=16,能生育)。

抓住这个关键,解题时就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例9(2005年北京卷)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

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P:“非卫生”蜂的蜂王× “卫生”蜂的雄蜂↓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少)F1 “非卫生”蜂↓测交:_____________ × _________的雄蜂↓测交后代:“非卫生”蜂新类型Ⅰ新类型Ⅱ“卫生”蜂(25%)(25%)(25%)(25%)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_______________ (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