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 海洋地理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一、海洋地理。

1. 海洋和海岸带。

- 海洋概况。

-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海洋平均深度约3800米。

-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

- 海岸带。

- 定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包括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区域。

- 类型: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如我国辽东半岛南端、山东半岛等)、砂质海岸(海滩宽阔平坦,多沙堤、沙坝,如北戴河海滨)、淤泥质海岸(坡度平缓,海岸带宽阔,如江苏北部沿海)、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2. 海洋开发。

- 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 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反渗透法是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海水中的淡水通过半透膜而盐分被截留。

-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 盐类资源:海盐是重要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通过盐田法晒制。

我国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如长芦盐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 其他化学资源:溴(从海水中提取,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镁(从海水中提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等。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渔业资源:分布受大陆架(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等因素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传统的捕捞业和现代的海水增养殖业。

-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 1.1 地球上的海和洋(共2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 1.1 地球上的海和洋(共25张PPT)
第一节 地球上的海与洋
渤海 黄海
日本海
东海

太平 洋

通常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
一、海与洋的区分
1.海洋、海、洋的概念 (1)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2)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 (3)海是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 2.海、洋的区分 (1)洋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小,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和 潮汐系统,以及强大的洋流系统。 (2)海则靠近大陆,深度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 质,潮汐现象明显,没有独立的海流系统。
世界上著名的海峡

海 峡
示意图

亚 洲
六 甲 海



亚木
洲兹


●名师精讲●
位置
国家
重要性
马来半岛—苏 门答腊岛之 间;沟通南海 —安达曼海
马来西亚、 太平洋—印度洋航 印度尼西 运的咽喉要道,被称 亚、新加坡 为“海上生命线”
伊朗—阿拉伯 半岛(阿曼)之 间;沟通波斯 湾—阿拉伯海
伊朗、阿曼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 海的咽喉,波斯湾沿 岸石油出口的要道, 世界著名的“石油海 峡”
解析:先判断五处海峡的名称,根据纬度和轮廓,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 为马六甲海峡,③为英吉利海峡,④为曼德海峡,⑤为土耳其海峡,即可得出 答案。
答案:(1)D (2)D
拓展延伸
掌握重要海峡分布的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或分区地图观察其位置、轮廓、延伸方向。 如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与 100°E 的交点附近,为西北—东南方向延伸。 北面为马来半岛,南面为苏门答腊岛。 2.运用政区图观察其所在国家或邻近国家及沟通的海域。 3.运用气候分布图,比较几个重要海峡所属的气候类型。 4.可以运用洋流分布图、板块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来掌握 重要海峡的空间位置,比较不同海峡所在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如直布罗陀 海峡与英吉利海峡的差异,马六甲海峡与曼德海峡的差异。 5.以一条远洋航线为线索,串联起多个重要的海峡或运河,形成有序的 记忆,如上海经地中海到汉堡的航线,沿线经过了台湾海峡等 5 个重要海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全套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了解四大洋的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它们之间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XXX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1.四大洋的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不同类型的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 89% 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比较大无独立的系统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3.海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

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XXX—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修2 海洋地理1.读世界板块(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处和b处都位于板块边界,分析其海底地貌有何不同?(2)图中海域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有哪些?(3)比较b处和c处海底岩石新老关系,并说明原因。

(4)A国不断加大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力度,其主要的利用方式有哪些?对该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解析第(1)题,a处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应为海沟;b处位于板块张裂处,应为大洋中脊。

第(2)题,图中海域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海水扰动产生的风暴潮等、海底岩石圈震动形成的地震引起的海啸等、大气扰动形成的巨浪等。

第(3)题,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可知,离大洋中脊越近年龄越少。

第(4)题,明确A国是指日本,夺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海洋捕劳、发展海水并业等。

答案(1)a处为海沟,b处为大洋中脊(2)巨浪、海啸、风暴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冰等。

(列举2种即可)(3)c处海底岩石老于b处海底岩石。

原因:海底岩石在大洋中脊形成,在海沟消亡,b处海底比c处海底更靠近大洋中脊。

(4)利用方式:填海造陆;发展海洋交通;海洋捕捞;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发展海洋化学工业。

意义:缓解人地矛盾;拓展生存空间;增加资源获取方式。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种海岸类型景观图(如右图)。

材料二地球表面8%的海岸带提供了全球28%的生物生产,集中了全球50%的人口,是人类经济活动最频敏的区域。

(1)此图为何种海岸类型?(2) 此种海岸在我国哪些地区分布最广?(3)此种海岸类型,最适宜发展何种人文活动?并说明理由。

(4)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解析根据景观图中的海岸线弯曲基本确定此海岸类型为基岩海岸,然后围绕这一海岸类型进行分析其开发利用方式分析。

答案(1)基岩海岸(2)在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杭州湾以北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

此外,台湾岛和海南岛也多基岩海岸。

(3)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常形成天然良港;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2 海洋地理 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共15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2 海洋地理 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共15张ppt)

2020/6/26
9
知识海洋 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描述,在南北方向上(随纬度变化)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描述方法:极值+递变!
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赤道和两极)递减。
2020/6/26
10
知识海洋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读图分析,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高的原因。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因而盐度最高。
1、赤道地区虽然蒸发旺盛,但受赤道低气压 带的影响,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旺盛,且受 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量小于蒸发 量,故盐度高于赤道地区。
2、北半球50°-60°范内陆地面积广大,有 大量淡水注入海洋,而南半球此纬度范围为 一片海洋,盐度高。
2020/6/26
2020/6/26
7
思考
读图3.3、图3.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北太平洋表层水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 2.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为什么? 3.南、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温线分布有什么不同?解释原因。 4.在中低纬海区,东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西部沿岸等温线向高纬 凸出。为什么?
2020/6/26
1
学习目标
0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0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2020/6/26
2
新课导入 海水有哪些主要性质?为什么要研究了解这些性质?
海水的性质包括温度、盐度、密度、颜色和 透明度、成分组成等多种物理化学性质。
主要研究哪些性质?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读图分析,赤道附近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 赤道附近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 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优质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优质课件(共24张PPT)

曲折
众多 全部在北 半球
一二三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1.3 四大洋的分布 大洋分界线主要是海、海峡或某一条经线。对四大洋分布的内 容,重在掌握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主要特点,而对分界线作一般了 解即可。
一二三
三、海、海峡、海湾 1.海的分类:按照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1)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面以大陆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 或群岛与大洋分开。 (2)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 (3)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2.海峡、海湾的概念 (1)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 (2)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1 2 3 4 5-6 7
4世界第一、二大洋的分界线为( ) A.白令海峡 B.纽芬兰岛60°W C.通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通过好望角的20°E经线 解析:世界第一、二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和大西洋,其分界线为通过 合恩角的68°W经线。 答案:C
读图,完成第5~6题。
1 2 3 4 5-6 7
1 2 3 4 5-6 7
1关于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洋内洋流系统强大,但由于洋面复杂,因此理化性质不稳定 B.有稳定的潮汐系统 C.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 D.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 解析:大洋内洋流系统强大,洋面较均一,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 答案:A
1 2 3 4 5-6 7
一二三
二、四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一二三
四大洋概况比较:
项目
太平洋
水温、水深
温度最高 深度最大
轮廓形状 近于椭圆形
海岸线 东直西曲
岛屿
最多
半球位置
既跨东西半球,又 跨南北半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疑难剖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
海洋能源
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 海洋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优点:①可再生, 总蕴藏量大;②清洁,不污染环境,可综合利 用。缺点:①时空变化大;②开发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海洋交通和通讯,围海填海造陆,海底储藏
考点一
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剖析
1.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
淤泥质 海岸 宽度大、 平原河流携 坡度小、 带颗粒较细 海岸线 物质的堆积 平直 作用 低洼, 红树林 植物与 泥沼相 结合 生物堆积作 用 滩涂 养殖 抵御风浪侵 蚀、保护沿 海湿地和生 物多样性 保护海岸、 抵抗海浪侵 蚀
淤泥
红树 红树林植 林海 生 物与泥沼 岸 物 海 岸 珊瑚 珊瑚虫的 礁海 遗骸和分 岸 泌物
特殊海区
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 洋流 过海区水温较低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m 以下水温差别不大,经常保持低 太阳辐射 温状态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缓升(逆温现象) 地热作用
考点二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疑难剖析
(2)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对同一海区而言: 最高温 最低温 影响因素
考点三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疑难剖析
海 平 面 上 升
大量温 室气体 排放, 导致全 球气候 变暖
剧风暴潮,淹没 沿海低地,渔业 资源受损,破坏 珊瑚礁、红树 林、海岸沼泽和 湿地等环境,海 水入侵、水质恶 化、地下水水位 上升
坡度大
弧形分布
深度大
成 因
大陆板块 受挤压上 拱隆起形 成
地幔物质的 洋壳在地 板块俯冲 对流向两侧 幔物质对 带动洋底 推开,海底 流上升的 下倾、陷 落形成 不断扩张形 顶托作用 成 下形成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考点二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疑难剖析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空间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 平 分 布 垂 直 分 布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相当海区 总趋势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 处水温较低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日变化
北半球 年变化 南半球
14~15 时 8月 2月
日出前后
2月 8月 太阳辐射、海水 热力性质
考点二
2.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疑难剖析
(1)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盐度随纬度 的变化图示
海域 盐度
太阳辐射 气温
赤道附近海区 低
强 高
副热带海区 高
较强 较高
副极地海区 低
弱 低
考点二
蒸发量 气压带 气流
选修部分
选修2
海洋地理
考点一
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剖析
1.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
地貌 特点 形成 原因 利用 方式
类型 组成
坚硬 基岩 的岩 海岸 石 沙子 砂质 和砾 海岸 石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 岬湾相间, 伸入海的边缘,在 港湾、 海岸线曲 海浪的侵蚀和岩石 折 崩塌作用下形成 旅游
河流的堆积作用和 向海洋缓 海水的冲刷与搬运 慢倾斜 作用 海滨 浴场
海洋空间
考点三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 也能通过食物链 富集作用损害人 类自身 坏海岸湿地环境 和生态系统;海 洋生物多样性减 少,海洋生物资 源减少,珍稀物 种濒临灭绝;海 洋生态环境不断 恶化海岸带赤潮 分布 大型港口 、工业城 市及河口 附近 典例 日本“ 水俣病 ”;石 油污染
降水量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较大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大 蒸发量<降水量
疑难剖析
大 下沉

小 上升
大 蒸发量<降水量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蒸发量、降水量的 比较
蒸发量>降水量
备注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总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 高、低纬递减,而形成“马鞍”形曲线,赤道附近盐度 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南半球盐度分布的 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 东岸高。南北大西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均达3.72%; 南北太平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分别大于3.65%和3.55%; 印度洋最高盐度中心区的盐度大于3.6%
考点一
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剖析
2.海底地形及其形成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 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
海底地形 大陆架 从低潮线 起向海洋 方向延伸 位置 至坡度显 著增大的 地方为止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大陆过缘 大陆架 与洋盆的 向外延 过渡地带, 伸的部 分布于大 分 陆坡的前 缘
考点二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疑难剖析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盐度的影响
不同纬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稀释海水,盐度降低 使海洋盐度产生 气候 纬向变化规律 度海域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盐度升高 同纬度 洋流 海域 暖流流经海区 盐度升高
寒流流经海区
盐度降低
盐度降低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使同纬度海区盐 度产生差异 使大洋边缘盐度 低 使同纬度海区盐 度产生季节性变 化
大陆径流丰富的地区
结冰 融冰
考点三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疑难剖析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 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 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些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 菜、苜蓿等)
海水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 海洋化学资源 我国盐场主要有:长芦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歌 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海底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 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岛弧外缘, 海沟与 一般是大陆 洋中脊 坡与洋盆的 之间 分界线
大洋 中心
考点一
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剖析
4 000 m~ 6 000 m 中轴为裂 深度大,地 谷,其两 壳活动相对 侧群峰对 稳定,地形 峙,内壁 较为平坦 陡峻
水 200 m~ 深 200 m以内 4 000 m 深度浅, 坡度缓, 特 光照、营 点 养物质和 海洋生物 丰富
疑难剖析
2.海洋环境问题
原因 人类排放 海洋 的废弃物 环境 超过海洋 污染 的自净能 力 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 海洋 和生产方 生态 式,自然 破坏 环境的变 化破 保护措施
海岸带
带赤潮
制定相应的海洋 环境保护法律和 法规,约束和规 范海洋开发者的 行为;加强污染 源控制,禁止向 海洋倾倒有害废 弃物;加快沿海 城市污水处理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