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技术与规划高级培训班--3g核心网规划(ppt 74)
3G核心网规划培训教材

R99/R4 SGSN
Gn GGSN
R5 PCF
CSCF
GPRS
SGSN
Gn GGSN
Iu-PS
Gb
SGSN
Go Gi
Gn GGSN
Gb
Gb
BSS
BSS
RNC
BSS
• R99/R4坚持分组域架构 (jià ɡòu)动摇
UMTS MSC
新建方案
ALI
TC
通用分组交换
TDM
ALI
平台
SWITCH
TC
绿色表示新建方案硬件
业务处理及控制
EC
SRC
DT
第十九页,共74页。
晋级(jìn jí)方案设备改动较大
•硬件局部(júbù): •添加基于ATM交流平台局部(júbù)的网络互通单元 •添加话音编码器TC〔该局部(júbù)是3G MSC中本钱比例最高的 局部(júbù),约占30%〕 •局部(júbù)中继单元〔用于与2G MSC传输,新建不需求〕
GSM-NMS 网管模块
WCDMA-NMS 网管模块
网络管理
从传统(chuántǒng)电路交流向分组数据交流转变,构成以IP core为基 础的电信网络新框架;
MSC Server
HSS
CSCF
IMS域
MGCP
边缘接入
MGW
BICC/SIP
MAP
SIP
IP Core
SIP
SIP
GMSC Server
SIP/BICC
MGCP
MGW
3G核心网规划

• 2)叠加方案。对现有 )叠加方案。对现有GSM网络的 网络的MSC不 网络的 不
做任何改动,新建基于 做任何改动,新建基于R99核心网络的 核心网络的 MSC,并向下兼容 协议; ,并向下兼容GSM协议;同时以 协议 同时以GSM 演进为辅, 演进为辅,即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升级原 GSM网络的 网络的MSC节点以支持系统。 节点以支持系统。 网络的 节点以支持系统 • 表4-1对上述两种方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 对上述两种方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 较。
(二)CS域规划 域规划
• CS域的规划包括移动本地网规划、移动长途汇接 域的规划包括移动本地网规划、 域的规划包括移动本地网规划 网规划和移动信令网规划。 网规划和移动信令网规划。R99核心网络是现有 核心网络是现有 GSM/GPRS核心网络的演进,其中核心网 域 核心网络的演进, 核心网络的演进 其中核心网CS域 网的设备基本相同, 核心网CS域的规 与GSM网的设备基本相同,R99核心网 域的规 网的设备基本相同 核心网 划主要是MSC、HLR,GMSC,TMSC等设备的 划主要是 、 , , 等设备的 规划建设。 核心网在CS域中 规划建设。而R4核心网在 域中,通过引入基 核心网在 域中, 于软交换架构和分层结构将呼叫控制与承载层分 同时信令和语音都可基于TDM、ATM或IP方 离,同时信令和语音都可基于 、 或 方 式承载,这些变化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式承载,这些变化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除了上述的整体规划原则外,还需要明确下面 除了上述的整体规划原则外, 的几项基本原则。 的几项基本原则。
• 1)网元设置原则:包括电路域网元(MSC、 )网元设置原则:包括电路域网元( 、 GMSC、MGW、MSC服务器和 服务器和HLR)、分组域网 )、分组域网 、 、 服务器和 )、 元(SGSN、GGSN、CG、DNS等)和业务提供层 、 、 、 等 网元( 网元(SMSC、SCP等)的网元设置门限、扩容门 、 等 的网元设置门限、 同种网元间的备份关系; 限、同种网元间的备份关系;GMSC服务器和 服务器和 GMGW的起设条件 的起设条件
3G培训教材(202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27
。
软件无线电技术Biblioteka 03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波形的收发,实现多种通信标准的兼容和
灵活配置。
9
与其他通信技术比较
与2G比较
3G网络在数据传输速度、业务类 型丰富度、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
相比2G有显著提升。
与4G比较
4G网络在数据传输速度、网络延 迟、移动性管理等方面相比3G有 进一步优化,但3G网络在语音通 信和低速数据传输方面仍有一定
核心网(CN)
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核心网络,包 括电路交换域(CS域)和分组交换域 (PS域)。
2024/1/27
8
关键技术解析
2024/1/27
码分多址(CDMA)技术
01
3G网络采用CDMA技术,通过扩频码区分不同用户,实现多用
户同时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02
3G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以IP为基础,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是评估数据 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3G网络中,误码率受到无 线信道干扰、设备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8
05
3G在各行各业中应用推广
Chapter
2024/1/27
19
医疗行业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远程医疗
通过3G网络,医生可以远程诊断和治疗患者,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 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远程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2024/1/27
发展历程
从1990年代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TU)开始研究 制定3G标准。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认 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 ,欧洲WCDMA,中国TD-SCDMA。2009年1月7 日,我国正式发放3张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 入3G时代。
3G技术与规划高级培训班-3G业务和终端

3G技术与规划高级培训班-3G业务和终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
为了适应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培训班开始提供3G技术和规划的高级培训。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种培训班的重点内容之一,即3G业务和终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3G业务的基本概念。
3G业务是指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各种通信业务,例如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
在培训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理解和解释各种3G业务的特点和功能,并了解用户对这些业务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此外,学员还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3G业务,包括业务流程、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开发。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3G终端技术。
3G终端是指能够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
在培训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理解和解释各种3G终端的特点和功能,并了解市场上不同终端的优势和劣势。
此外,学员还将学习如何选择和配置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3G终端,并了解终端和网络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在学习3G业务和终端的过程中,培训班将会有一系列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项目,学员将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技能。
例如,学员可以设计和实施一个3G业务应用,或者测试和优化一个3G终端的性能。
在实践过程中,学员将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熟悉3G技术和规划的实际应用。
此外,培训班还将提供一些行业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这些案例和经验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3G业务和终端技术。
学员将学习从成功案例中获得启示,并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与行业专家和从业者的交流,学员将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3G技术和规划高级培训班的3G业务和终端模块将使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3G业务的特点和功能,学会如何设计和实施3G业务,以及如何选择和配置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3G终端。
通过实践项目和行业案例分析,学员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扩展职业发展的选择。
某公司3G系统培训课件(PPT 200页)

主要内容
• 3G系统基本原理 • 3G频谱分配及牌照划分 • WCDMA系统介绍 • 虹信公司3G直放站介绍 • 3G直放站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3G直放站监控功能选项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 • 3G系统与2G系统的共存建设
3G系统基本原理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历史回顾: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了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以随时随地的大容量蜂窝移动通 信系统。1987年,中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商用, AMPS也曾被引入中国。
三大标准的比较(2)
虽然cdma2000、WCDMA和TD-SCDMA 同属3G的主流技术标准,但是仍然可以 将其分为两类:cdma2000、WCDMA并 作一类,TD-SCDMA则和前两者分开讨 论。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技术 上cdma2000和WCDMA是FDD的标准, 而TD-SCDMA则是一个TDD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提出
• 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
1985年提 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 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 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 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 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 统
• 信道带宽:5Mhz,码片速率3.8Mcps • 语音编码:AMR • 信道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 • 调制方式:上行QPSK,下行BPSK • 发射分集方式:TSTD/STTD/FBTD • 功率控制:上下行闭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控 • 基站同步方式:同步和异步
新塔通讯联通3G培训

❖ 三是系统容量更大,无论是话音质量还是数据传送 质量,都有大幅提高。
2
2、3G有几种标准? WCDMA有哪些突出
特点?
国际上主流的3G标准有三个:即WCDMA, 欧洲标准;CDMA2000,美国标准;TDSCDMA,中国提出的标准。今年1月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各颁发了一张3G牌照,分别是
5
5、中国联通的3G用户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用户 之间能否实现互联互通?是否支持国内和国际漫游?
❖ 三家运营商采取的3G标准虽然不同,但彼 此之间可以实现语音业务的互联互通,3G 用户与2G用户之间也可以互联互通。在国 内,3G用户在已经开通3G业务的城市,都 可以实现业务漫游,并且对基本套餐中的 语音资费采用“长市漫一体化”。在国际 上,使用3G标准的100多个国家、近260张 WCDMA网络,都支持中国联通的3G用户漫游。
❖ USIM是一种可用于3G和2G手机上的鉴权卡。 与SIM卡相比,有以下区别:一是实现双向认 证,安全性更高。SIM卡只实现网络对用户的 单向认证,USIM卡支持网络与用户间的双向 认证,因此更具保密性。二是支持基于数据 通道的JAVA,速度更快。
9
❖ 三是电话簿可输入的联系人更多。SIM卡内的 电话簿最多支持255个联系人,每个联系人只 有一个电话号码;USIM卡可支持500个联系人, 每个联系人可对应多个联系方式,如手机、 固话。支持200个电子邮件地址;四是容量更 大,SIM卡的容量是64K,USIM卡的容量是 128K;五是OTA菜单不同,SIM卡分品牌预置 菜单, USIM卡不分品牌预置菜单。
18
太平洋电脑网关于三家运营商3G业务的调查
3G无线网络规划(第二章)ppt课件

– How much:多大的业务量?
• 用户话务行为、业务密度
站址布局
设备配置
第6页
目录
• 3G无线网络规划概述
– 3G无线网络规划的目标 – 3G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 3G无线网络规划的原则
• 3G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3G无线网络建设周期 – 3G无线网络规划阶段 – 3G 无线网络规划中的重点问题
标准选择 规模与投资的匹配
新技术的引进
第10页
3G无线网络规划原则
GSM与WCDMA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状态
• 现有2G运营商应遵循与2G的协调原则
❖ 利用已有网络,做好2G、3G协调
➢ 充分利用2G的基站资源 ➢ 充分利用2G完善的覆盖 ➢ 充分利用2G网络的统计数据
❖ 2G/3G互操作原则
➢ 3G覆盖区内双模手机主要由3G网络来承载。对于语音业务,仅 支持3G到2G的单向切换。对于分组业务,支持3G与GPRS的双 向小区重选。
业务目标
容量目标
用户行为
不同城市,参数不同;不同区域,参数不同 为网络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使预规划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第17页
规划前准备
传播模型
覆盖目标
业务目标
容量目标
用户行为
• 传播模型
– 典型模型(Cost231-Hata)
L ( U ) 4 . 3 3 . 9 l r F 6 1 o . 8 3 b l H o ( 3 4 g . 2 9 a 6 . 5 l g H 4 b ) l o n d 5 a o ( H ) g C b g
– 终端
• 面向中高端客户,采取终端优惠方式 • 面向广大客户,与厂家合作,努力降低终端成本
G核心网基础讲座曾睿.ppt

10
中国重移庆动移信集动团通公信司有研限发责中心任公司规划设计院
10
电路域网元功能: MSC-Server
NO.7
SG
UTRAN
MSC Server
MSC Server
Nc
Mc
Mc
Nb
MGW
MGW
R99/GSM / PSTN
继承R99 MSC的所有电路域控制面 功能,承载面的交换功能由MGW以 多种承载方式实现;
鉴权、TMSI的使用、信息加密和信 令的完整性保护、合法监听
5 Iu接口信道管理
6 A接口信道管理
7 媒体控制功能
8 DTMF转换
9 非连续发送
10
支持用户差异化服务功 能
对于2G以及3G接入的用户差异化服 务功能
11 多信令点Leabharlann 码要求12 VLR功能用户数据管理,检索,位置登记, 移动台去活,鉴权,提供MSRN, TMSI分配等
SG
UTRAN
MSC Server
MSC Server
Nc
Mc
Mc
Nb
MGW
MGW
R99/GSM / PSTN
是R4核心网承载面的网关设备,位于 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 (UTRAN/BSS)及传统固定网 (PSTN/ISDN)的边界处;是Iu、 PSTN/PLMN接口的承载通道,以及分组 网媒体流(如RTP流)的终结点 MGW不负责任何移动用户相关的业务 逻辑处理。而是通过H.248信令,接受来 自MSC server的控制命令 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及 业务交换等功能,如GSM/UMTS各类语 音编解码器、回音消除器、IWF、接入网 与核心网侧终端媒体流的交换,会议桥、 放音收号资源等 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基于 AAL2/ATM, TDM,或基于 RTP/UDP/IP)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 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