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56小学教育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56小学教育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56小学教育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精编

1.终身教育

【答案】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类教育的培养,是人们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终身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带来了教育挑战和需求:①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在教育体系上,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2.活动课程

【答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特点:①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经验,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②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③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具有因人而异的弹性,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但活动课程不重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和严格而确定的目的与任务的达成。④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其教学过程不易被理性地引导,存在较大难度。⑤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与落实,极易产生偏差,学生也往往学不到预期的、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3.班级授课制。

【答案】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

4.讲授法

【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学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5.情感陶冶法。

【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6.德育途径。

【答案】德育途径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程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比如,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都是学校的德育途径。

7.学校管理。

【答案】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

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而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它具有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与创造性等显著特性。其构成要素主要是: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对象和学校管理手段。

8.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9.生活教育。

【答案】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10.教育组织形式。

【答案】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11.义务教育。

【答案】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2.观察学习。

【答案】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模仿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代表班杜拉概括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班杜拉发现,学习者观察榜样在一定情景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无需直接强化即可以得该行为方式,这就是观察学习。

13.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答案】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何种社会的需要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教育的专门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也相应地要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发展做出切实规定,形成受教育者合理的素质结构。只有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创造价值,为社会理想的实现作出贡献。

1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体。一般而言,学制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类。

15.《普通教育学》

【答案】《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德育。

【答案】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

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这四个方面。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道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培养道德素质,使得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境界。

17.课程方案(课程计划)

【答案】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安排。

18.翻转课堂

【答案】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19.教师的角色形成。

【答案】教师的角色形成:指个体逐步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及相应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予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过程。

20.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和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社会层级地位和作用。

21.分组教学

【答案】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分组教学还可以分为内部分组与外部分组两种形式。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的情况来分组教学的,外部分组则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22.六艺

【答案】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