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哲学常识
关于“南水北调” 的理论思考

“南水北调”的理论思考姚敬华南水北调,21世纪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工程,在酝酿了将近50年后,终于从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世纪之初,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并付诸实施,这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看1.南水北调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
南方水资源相对充沛,而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500立方米(每年),是全国人均值的20%。
80年代以来,海河、黄河流域的干旱,已持续了20年。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前后,如果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
因此,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水资源,必将有力地推动北方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实施南水北调正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南水北调是扩大内需的需要扩大内需,就是国家采取各种手段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
投资、消费、出口构成社会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举措。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21世纪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工程。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仅中线和东线主体工程的输水线路,就长达2600多公里,工程投资约需1000亿元。
这样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有效地拉动国内投资和消费,开拓传统产业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3.南水北调要注意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市场调节即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能给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哲学基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运用: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能力方面①通过本框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应变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此外,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兼学别样”的关系,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读、议、练相结合,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经过剪辑的“辽沈战役”电影资料、录像机、投影仪、自制胶片教学过程忆旧导新1.复习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2.设疑:复杂事物内部并不只包含着一个矛盾,它的性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哪个矛盾决定的呢?3.录像:电影《辽沈战役》片断(林彪在攻锦、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决心;解放军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
(1)设疑:辽沈战役的首攻点选择在哪里?攻打锦州对辽沈战役和东北其它战场乃至全国战局有何重要意义?请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2)提问:当时东北战场存在着哪几对敌我矛盾?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是哪一对矛盾?从哲学上来看,它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体现了在复杂事物中要善于抓住重点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攻克锦州战役图辽沈战役纪念馆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6页第2自然段并找出主次矛盾的含义。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把握主次矛盾要注意以下几点:(l)前提:在复杂事物中。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哲学常识部分)

哲学常识部分前言1、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从起源看: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本质看: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促进或阻碍作用)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造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则刚好相反。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既不能否认、割断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因果联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特点: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联系:甲乙丙相互转化:甲乙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理: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高中政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ppt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工作重心动摇的条件
2)要统筹兼顾, 恰当的处理好次要 矛盾。
小结
有复 不杂 平事 衡物 性各 。个 矛 盾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具
本框题的线索体系 为了能够坚持“善于抓主 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 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的正确观点,一是要反对 不分主次,平均力量解决 各种矛盾的错误观点;二 是要反对只抓中心不顾其 他,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盾的错误观点;三是要反 对颠倒主次,把次要矛盾 当主要矛盾来解决的错误 观点。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支配地位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从属地位
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 不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
1、主次矛盾的含义
灾前 经济建设 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条件 灾中 抗洪抢险 主要矛盾已解决或基本解决,原次要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灾后
经济建设(生产自救)
2、主次矛盾的关系
1)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是 什么?试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教训说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全党全国工作重心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社会生产力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 生产力 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除非大规模的外敌 入侵
B.复杂事物的矛盾有
C.事物的矛盾有多个
D.事物的矛盾有多个
论述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 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 上,今后五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国内形势来说, “十五”期间,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 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是我们面临许多新的问 题,各方面的任务相当繁重,种种深层次的矛盾需 要解决。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把我们的事业进一 步推向前进,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高中政治哲学记忆口诀

哲学常识1)世界的客观性: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记忆:栗子枣子点燃火,要乘客为钱做鬼的客人。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记忆:医师把客人灌醉了存在脑中吃饭的苍蝇里,衣服赖物资。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实事求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记忆:乌龟做客人主动,出发求狮。
)(4)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记忆:扑克解救了被困在飓风的易建联,他的替补体验搬狮的游牧生活,不小心让鳝鱼吃了樱桃果实,踢走了活鱼子。
)(5)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记忆:乌龟是以理发为生存做客道观,以一纸赚了移动的钱,成了历史龟,在认识改造中,吃了十头狮子球,按照做客道观的乌龟办事。
)(6)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统一双方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记忆:对着张国立斗争抢排骨,吃统一面一保存就化了,濮存昕吃两份,又放了两片面,对待城前的梯子像普通的客车一样。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关键)。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注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政治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2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其分析

2.解题技巧:抓关键词 或 中心问题
①带着问题读材料,按顺序逐句分析题目材料(同时不能忽略整体思想),抓关 键词(有效信息)或中心问题,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 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②再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顺序检查和排列原理;
抓关键词解哲学题
1.“根据……针对……
由…..决定”
——此类语言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 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精神、路线、方针、政策、道德、法律、法规、观念、思 想……的影响或作用”,”发现……, ……研究成功”
——此类语言哲理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题型五: “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价值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或者 “有哪些哲学道理”、
“ 找出……的哲学依据”
1. 题型特点:
没有板快知识范围界定和材料内容限定,只是要求用哲理、哲学常识、哲学 知识分析。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 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哲学问答题常见题型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 值观) 对上 述材料进 行分析 或者 “ 找出……的哲学依据”
题型二:“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
或者 “运用所学的××原理说明……的意义”
题型四: “如何做到×××(原理)的”
方法论要求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331、〖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运用: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能力方面:通过本框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此外,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兼学别样”的关系,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重点解决办法】1、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即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从内容来看,学生理解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并不会感到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则既很重要,又很复杂。
从实践来看,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代青年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引导青年学生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这个重点问题;应注意两点:第一,紧扣《程标准》;第二,突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主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的内容较多,《程标准》只是在"理解"层次规定:结合实例,讲授二者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教材主要是通过对两个事例的分析来讲述的,道理并不难懂。
但应注意,两个事例论述的是"相互转化"的两种情形。
要仔细研究教材叙述该问题的那段文字的理论观点,并进一步研究教材对事例进行分析的那段文字的关键词语。
这样,就会明了这里说的两种情形是什么意思。
"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次矛盾的关系
• 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主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 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 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 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建设、抗洪救灾
等工作之间经历的变化 ,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
如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
认识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从理论上看,(主次矛盾原理、方法论)。我国现 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决定了我 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 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 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 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 B、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C、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主要矛盾
• D、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ABCD
• 下列体现主、次矛盾的区别的是( ) • A. 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
一样的 • B.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 C.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是复杂事物发展过
• A、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 B、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AD • C、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 D、普遍联系的原理
• 200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应农 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此,从哲学上分析正确的 是:
• A、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一切从实际 出发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复习提问:
• 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在矛盾特殊性中还有两种特殊性情 形,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 方面
• (1)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 在辽沈战役中.当时都存在哪些矛盾?
• (2)在这次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作出 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的作战方针?
原理:
客观条件发生 灾前
经济建设
变化,产生了
新的条件
主要矛盾已解 灾中
抗洪抢险
决或基本解决,
原次要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灾后
经济建设 (生产自救)
3、方法论意义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 (1)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 牵牛要牵牛鼻子 2. 好钢要有在刀刃上 3.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4. 眉毛胡子一把抓 5. 十个指头按跳蚤
•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 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4、反对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 均衡论;又要克服只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 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 次要矛盾的一点论。还要反对颠倒主次,把次 要矛盾当主要矛盾来解决的错误观点。
•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主观符合客观。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属于战略决策,是精神范畴的东西。国内的 主要矛盾属于社会存在,是客观性的东西。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反映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国内的主要矛 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依据。
• 从实践上讲,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 把经济搞好了,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巩固社会主 义制度;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经受各种国际竞争的 挑战和考验。
程中的矛盾
A
• 毛泽东说:“弹钢琴…………要互相配 合”。毛泽东这段话所包含的哲理是
• A、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 B、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
盾的次要方面 • C、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 • D、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
矛盾双方的统一
ACD
• (3)在辽沈战役中,如果主攻长春、沈 阳,结果会怎么样?
1、主次矛盾的含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平衡性:
地位不平衡性: 支配地位 从属地位
起决定作用
作用不平衡性:
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小结:
• 识记主次矛盾的含义 • 理解主次矛盾的关系 • 运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 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 进步
• 主要矛盾是 ①首先出现的矛盾②最大的矛盾③急需 解决的矛盾④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 矛盾⑤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⑥在事物发 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⑦对事物 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⑧规定或 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 从历史上看,以前我们有过没有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教训,忽视发展生产力。
• 从现实上看,近十几年来,由于我们毫不动摇 地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而保证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进行,并旦 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 所以邓小平同志讲,发展就是硬道理。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D B.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C.坚持两手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三讲”核心是讲政治,讲政治的首要问题 是讲理想、讲信念。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 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主心骨,没有凝聚力, 就没有一切。同时,讲理想信念是讲学习的 根本目的,又是讲正气的具体体现。这一认 识坚持了
A.①④⑥
B.②⑤⑦ C.③④⑧
D
D.⑥⑦⑧
• 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 的。但是,如果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认为 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事业就会自然而然 的上去了,那就不对了。这主要是因为:
A.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指导现代化建设是不能成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