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合集下载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间节点。

回望一百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变化是显著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女性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较为低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逐渐提升。

而女部字的演变,则是一个微观的缩影,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

女部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部首,其作用是表示与女性有关的词语。

在演变的过程中,女部字经历了从妇到女的转变,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女部字的演变,探讨女性地位的变化。

一、妇到女:女性地位的嬗变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被称为“妇女”。

而在汉字中,女性相关的词汇多以“妇”字作为部首。

例如,“妇人”、“妇科”等。

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开始追求平等的权利,女性地位开始逐渐提升。

此时,《新华字典》中女部字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新华字典》第二版(1971年)将女部字的解释改为“女性”,不再使用“妇”。

这一变化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嬗变,女性不再仅仅被视为家庭中的“妇女”,而是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角色。

女性可以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贡献的创造。

此外,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女性也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女性职业的广泛发展女部字的嬗变,也反映了女性职业的发展。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的作用,此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女性职业发展的变化,即女性所从事的职业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所从事的职业范围越来越广泛。

如今,女性可以担任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等各种职业。

在艺术方面,女性在音乐、绘画、服装设计等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

女性的职业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也切实地减弱了家务劳动对女性的困扰。

三、公益事业与女性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需要,女性的地位逐渐走向平等,而对于女性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女性在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领域所表现出的能力与任务也越来越重要,成为社会人人敬重的角色。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从汉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摘要:汉字除了具有书写语言,表达概念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表达复杂文化意蕴的本质特征。

从汉字的形体构造上,我们可以窥见先民造字的理据。

一直有观点认为某些汉字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这些字集中反映在女旁字上,我们通过对女旁字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汉字;女性;地位;变化早在50年代,就有人写信给当时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出有些汉字是“含有侮辱妇女意义的遗物”,主张“彻底消除今后文字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80年代中期有人发表类似的观点,认为某些汉字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

根据汉字特殊的造字理据及具有的表达文化意蕴的本质特征,我们通过对女旁字的分析,可以探讨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一、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高的社会地位在夏商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女性具有生育子女的能力,在“种的繁衍”上的巨大贡献,曾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例女甲骨文的女是端庄正坐的女性形象,表明女性地位的尊崇。

又如“好”字无论甲金篆楷,其结构皆从女从子会意,即表示妇女应以多生善哺子女为好,其字形结构酷似双手搂抱婴儿哺乳的母亲形象,它极其生动形象地袒呈着华夏先民对女性在“人的生产”“种的繁衍”这一巨大功能上无限崇拜的文化心态。

如:“姓”本身即女部字,说明姓氏本源于女性。

甲骨文中不少“姓”氏字如“姜、姬、姚、姒、”。

《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其中“人所生”即“母所生”。

即是说,在先民的观念中,“姓”是因母而得,与父无关。

同时,在世系方面,我们也可以从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舜姓姚……等知道五帝时期女性享有较为崇高的社会地位。

二、父系氏族时期——女性地位由尊到卑的转折点自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优越地位便开始跌落。

早先在母系社会中以妇女为中心的婚姻,逐渐让位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关系。

农业大力发展,生产工具发明,男性的力量使得他们在劳作中占主要地位,掌控经济大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则被非社会性的、繁重的家务所替代。

从甲骨文看中国古代女性地位

从甲骨文看中国古代女性地位

从甲骨文看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甲骨文虽然只是一种占卜文字,但它却如同一部史书,真实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和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纵观历史,女性在人类社会之初曾是风光无限,母系社会时期,女性有着绝对的权威,男人那时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这从“姓”字可以看出来。

甲骨文中的“姓”字,左边是一个“女”字,右边是一个表示草木萌芽生长的“生”,表示母系氏族社会由一个女性所繁衍的后代。

上古时期,个人以及氏族的姓都源自女性血缘,如“姜、姬、嬴、姚”等古老的姓。

夏王朝开始,社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经济形势逐渐让位于以农耕、畜牧为主的经济形式,氏族、部落的结构逐渐消亡,男性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华夏民族由王权母系制向王权父系制转变。

比如“娶”字,甲骨文字形为左边一个女,右边靠上一只手,意思即是抓住了一个女子。

但“娶”的本字为“取”,“娶”是后起字,本义是军战取耳,引申为凡用武力抢夺之词,“娶”反映的是抢婚的旧俗。

父系氏族早期,男人们因为地位提高,就想把女性从娘家娶到自己家来,而女性又想维持自己的权威,双方相持不下,于是出现了抢婚。

女性的这时的权威虽然遭到了破坏,但也并不甘心,还有各种反抗行为,男人于是就想法让女人安定下来,甲骨文中的“妥”字就很生动地反映了这个情节。

甲骨文中的“妥”字形是下面一个女,上面一只手按住女的头,目的是使之安定。

女人最终顺从,这从“委”字可以看出来。

甲骨文的“委”字为一边一个女子,一边一个禾字,是说女子像禾谷垂穗一样委屈随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母系氏族被父系宗族所替代。

母系被替代之后,只好向男性妥协,从此,女性也就踏上了一条顺从、被奴隶的不归之路,而且愈演愈烈。

“女”字在甲骨文中作跪状,也就表明了女人只能顺服、曲从男人,女和奴几乎是同义词。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由尊到卑的过程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分析和考证进一步验证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兴衰历程。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作者:龚斌安袁和平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7期内容摘要:中国妇女地位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妇女地位的演变可从汉字的形体结构中略知一二。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本文试图通过汉字形体的变化来研究我国妇女地位的演进。

关键词:汉字形体妇女地位演进纵观我国古代几千年历史,中国妇女地位经历了由女权制到女奴制最后达成男女平等的曲折过程。

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可从汉字的形体结构中略知一二。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因此,研究任何文化形态都应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

一.从汉字形体看“姓”的起源——女权制时代姓是表明个人所生家庭的符号。

那么,为什么叫“姓”呢?班固在《白虎通·姓名》中说:“姓者,生也。

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以此可见,姓和人的出生有关。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云: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许慎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以下几层意义:(1)姓是个会意字。

由女、生构成。

表示的意思是:女性所生的,也就是孩子。

(2)远古的圣王不是他父亲和他母亲生的,而是他母亲和天神发生特殊交感,怀胎生下来的,所以就叫“天子”。

(3)根据生他的那个女性或出生之地来确定姓(也就是说了随母姓),所以“姓”才从女生,并读“生”声。

(4)父系社会有了天子,天子常因臣子有功勋,也根据其祖姓赐他姓本姓,使他得到大家的光宠。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姓是母系社会产物,因为用母亲的族徽来表示哪个母亲生的孩子,所以“姓”才用女、生会意。

从“姓”可以推测,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经历过母系氏族制。

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居支配地位。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二 . 系 氏 族 社 会 。奴 隶 社 父
会— — 女 奴 制 时代
过程 。我 国古 代妇女地 位的演 变
可从 汉 字 的 形 体 结 构 中略 知 一 : 。语 言文字是 一个 民族的精 神 象征 ,也 可 以说 是 一个 民族 的面 孔和灵 魂 。没 有汉字也 就不会 有
本 姓 ,使他 得到大家 的光宠 。 由
此 可以得 出这样 的结 论 :姓 是母 系社 会产物 ,因为用母 亲 的族 徽 来 表示哪个母 亲生 的孩子 ,所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从父 系氏族社会 开始 ,妇女 的地位开 始慢慢降低 ,到奴 隶社 会 ,妇 女 基 本 处 于 社 会 的 最 底
“ ”才用女 、生会 意。 姓
从 “ ” 可 以推 测 ,在 遥 远 姓
个女性或 出生之地 来确定姓 ( 也
就 是 说 了随 母 姓 ),所 以 “ ” 姓
以上从 女旁 的姓氏 和从 女旁
的人名 足以佐证 在原始社 会和母
非 子》: “ 天饥 岁荒 ,嫁妻 卖 子
女性所 生 的 ,也就是孩 子 () 2 远古 的圣王不 足他父 亲和他母 亲
“ ”与 “ ” 同音 。 《 文》: 嫁 购 说
“ ,市也 。 “ 贾 ” 市”就 是买 卖 。 “ ” 则 为 重 金 收买 。在 先 秦 , 购
生 的 ,而是他 母亲 和天神发 生特
殊 交感 ,怀 胎生下来 的 ,所 以就 叫 “ 子” () 根据生他 的那 天 。 3
母 亲 生 活 ,只 知 道 哪 个 女 子 是 他
生有关 。许慎 《 说文解 字 ・ 女音
厶 :
这 一社会 现象 出发 来考虑 这个 问
题 ,就不 会感到奇 怪 了。所谓买 卖婚 ,就 是视 女 子为 金 钱财 货 , 取妻纳妾 ,必 以钱 财易之 ;如有 不 时 之 需 ,又 可将 妻 妾 转 卖 他 人 ,把钱财再 换回来 。 结婚 ,对男子来 说是 “ ” 娶 , 对女 子来 说 是 “ ” 宁波方 言 嫁 。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在汉字中的反映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在汉字中的反映
为 女 奴 的 四 个 阶段 的 变 迁。
关 键 词 :汉 字 ;女 性 ; 变迁
汉字是表意体 系文字 的代表之一 ,它的表意性质从一定层 面上反映 了汉字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记载和传承功能。我们通过追 溯汉字产生 历史 ,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和意义的关 系 , 可 以看到诸 多包 括性别观念 的文化信息。在中国漫长 的社会发展历史 中 , 从最初 的母 系氏族社会进 入到父权制时代 ,女性地位从社会的核心与主导地位逐渐演 变为男性 的 附庸 ,从高高在上 的 “ 女神”一步一步 地沦为受人驱使 的 “ 女奴 ” 。汉 字作为汉民族文化 的重要载体 ,它的构型与意义真实地反 映了中国古代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通过对具体汉字的文化分析 ,可 以窥 见中国古代
位 ,甚至是 全部,女 性变为男 性 的附庸。父权社 会 奠定 了女性 的 “ 女 奴”时代 。父权社会漫长的时间长河 中留下了许多考证女性 “ 女奴” 社 会 地 位 的汉 字 。例 奴 :“ 奴 ”从女从又 ,在 甲骨文 里 ,“ 又” 的形体表 示的 “ 手” 的 意思 ,“ 奴 ” 的本义是 用手抓住了女人 。 “ 奴 ”字 的小 篆字形体是 一女 子双手被反绑 地跪坐着 ,由此可以看出此女是俘虏 。在父系 氏族社会 时 期 ,由于生产力低下 ,各部落之间战争后 ,战胜 的一方往往将 战败方 的 男俘灭杀 , 仅保 留女俘 ,并 让女俘为他 们传宗接代 ,生儿育女 。因此 , 女性是最早 的奴隶 ,故而 ,男性俘虏成 为奴隶 的时间耍 比女性俘 虏成为 奴隶的时间晚许多 。古代女子 自称 “ 奴 家”或 “ 奴” ,就是 源于此。这 种称谓一直延用到 明清时代 。 妇 :在 甲骨文 中 “ 妇”多用 “ 帚” 表示 ,“ 帚” 字的甲骨 文字形体 意义即扫地用 的扫帚 ,以 “ 帚” 指称 “ 妇” ,是语 词的 同源 ,而不是单 纯因声相近的假借 。因为 “ 洒扫”是女 子嫁 到夫家后 的主要劳 动之一 , 于是就用洒 扫用具 “ 帚”来指称 “ 妇” 。其后为使其意 义更 明确 ,才 添 加义符 “ 女” ,以便 与 “ 扫帚 ” 之 义 区 分 ,故 而 “帚 ” 的古 今 字 为 “ 妇” 。古时婚嫁时 ,女家谦称 “ 供洒 扫” 、“ 奉箕帚” ,就反映 了 “ 妇” 字的本义从 女持帚 ,也映射 出妇女在家庭 中的底下地位 。 姻: “ 姻 ” 的古 字 是 “ 因” ,为 区别 义项 , “ 因 ” 字添 加 义符 “ 女” 。 女性在婚姻 和家庭生活 中地位底下 ,《 说文解字》 对 “ 姻” 的训 解则反映了社会对这一现象 的认可。 《 说文 ・ 女部 》 :“ 姻 ,婿家也 。女 之所因 ,故 日姻 。从女从 因,因亦声。 ” 女子是 没有独 立人格 的 ,只有 “ 因 ( 依靠 ) ”男 子,这一解释代表了封建社会 对女性 的认识 : 媳 :“ 媳 ”则是 “ 息” 的今字 ,“ 息妇” 一词在宋 代用来 指妻子或 儿媳 。《 词源》 以 “ 子妇”释 “ 息妇” ,在此 “ 息” 采用 了 “ 子息 ” 的 义项。“ 子息” 的义项是 “ 繁殖” 义项的引 申义 。《 汉书 ・ 高惠高后文 景功臣表》 :“ 流 民既归 ,户 口亦 息。 ”其中 “ 息 ”就 是 “ 繁 殖 ”义 。 “ 息妇 ”被 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 在汉字中这样 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了。 在汉字中,“ 女” 字大量用作 部首 ,且很多 “ 女” 旁汉字都 含有贬 义 ,表示 消 极 或否 定 的 意 义,如 妨、奴 、奸 、婪 、妄、妓 、嫌、嫉 、 孬 、妾 、 婊 、妖、娼 、妒 、姘 、嫖 、婢 、嫡 ,等等 。这些 字都把 厌恶 、 邪恶和女性 联系起来 ,歧视之意昭然若 揭。而 “ 男” 字则很少 作为偏旁 部首出现 另外 , 据 调查 ,《 汉语大 字典 ( 缩印本 ) 》 中上下结 构的 “ 父 ”部 字 、“ 女” 部字 和 “ 母 ” 部字 ,可 以发现 : “ 父 ” 部字 中 8 7 .5 % 的 “ 父”在上 ;“ 女” 、“ 母 ”与其他构件构成的字中 ,“ 女”、“ 母 ”在上 的 百分 比依次是 2 .5 3 %和 O % 。 汉字构型时性别歧视产生的表层原因是女性 主体 意识的丧失 ;而造 成其主体意识丧失 的原 因则是女性经济地位的丧失 ,这是汉 字构型性别 歧视产生的深层原 因。保持女性主体意识和经济独立是 当下构建和谐社 会 中应 该 注 意 的现 实 问题 。 ( 作 者 单 位 :湖北 大 学 ) 参 考 文 献 [ 1 ] 郭超英 ,孙艳丽.从 “ 女神” 到 “ 女奴 化 时 代 的 “ 女 奴 ”地 位 等到原始社会末期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产效率

从汉字字形看女性地位的变化

从汉字字形看女性地位的变化

从汉字字形看女性地位的变化作者:秦浩赵兵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年第02期摘要上古先民造字时,是通过他们的视觉意象来表现身边的事物的,上古先民造字时,是通过他们的视觉意象来表现身边的事物的,我们可以通过上古汉字字形来了解中国先民们的生活本文着重分析那些代表女性在社会中不同地位的字,从而推知女性地位在上古时期经历的三个阶段:高于男性、过渡时期和位于男性之下,解读女权在上古时期衰落的过程。

关键词符号字形女性地位甲骨文和金文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88-02一、关于从字形和符号的角度探究先民生活的可能性大约在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的高潮,达到繁荣时期。

母系社会中是以母系血缘维系的,并且由母系关系传递,女性地位高于男性,儿女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这是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生育”成为繁衍部族的重要凭借,因而女性生殖崇拜就成为了必然。

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系统,大约产生与公元前3500年左右。

这个时间,却是在我国先民进入父系社会不久,还留存着大量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由于文字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成熟甲骨文的字形看出3500年前乃至更早一个时期的历史。

要研究上古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先对甲骨文中代表雄性的符号“△”和代表雌性的符号“▽”有一个了解。

由于甲骨文符号的象征性很强,因而“△”恰似男性生殖器的形状而“▽”恰似女性阴阜的造型,甲骨文中不断出现“△”和“▽”的造型,这恰好也符合原始人生殖器崇拜时代的特性。

现在西方通用的表雄性的“€M;”和表雌性的“€M9”也是脱胎于男女性征。

因而甲骨文中带有“△”和“▽”的符号的字,很有可能便与男女的区别有关。

当然,我们分析现实女性地位的字时,代表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字并不是绝对出现在代表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地位的字之前。

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是一种趋势,例如后文要论述的从“好”字到“奸”字,就是对女性的态度从褒赏到卑视的一种趋势、一个过程。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论汉字形体与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内容摘要:中国妇女地位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妇女地位的演变可从汉字的形体结构中略知一二。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本文试图通过汉字形体的变化来研究我国妇女地位的演进。

关键词:汉字形体妇女地位演进纵观我国古代几千年历史,中国妇女地位经历了由女权制到女奴制最后达成男女平等的曲折过程。

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可从汉字的形体结构中略知一二。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因此,研究任何文化形态都应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

一.从汉字形体看“姓”的起源――女权制时代姓是表明个人所生家庭的符号。

那么,为什么叫“姓”呢?班固在《白虎通?姓名》中说:“姓者,生也。

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以此可见,姓和人的出生有关。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云: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许慎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以下几层意义:(1)姓是个会意字。

由女、生构成。

表示的意思是:女性所生的,也就是孩子。

(2)远古的圣王不是他父亲和他母亲生的,而是他母亲和天神发生特殊交感,怀胎生下来的,所以就叫“天子”。

(3)根据生他的那个女性或出生之地来确定姓(也就是说了随母姓),所以“姓”才从女生,并读“生”声。

(4)父系社会有了天子,天子常因臣子有功勋,也根据其祖姓赐他姓本姓,使他得到大家的光宠。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姓是母系社会产物,因为用母亲的族徽来表示哪个母亲生的孩子,所以“姓”才用女、生会意。

从“姓”可以推测,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经历过母系氏族制。

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居支配地位。

女权制时代,氏族内部禁婚,那里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

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给一群同辈女性作丈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化
摘要:汉字除了具有书写语言,表达概念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表达复杂文化意蕴的本质特征。

从汉字的形体构造上,我们可以窥见先民造字的理据。

一直有观点认为某些汉字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这些字集中反映在女旁字上,我们通过对女旁字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汉字;女性;地位;变化
早在50年代,就有人写信给当时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出有些汉字是“含有侮辱妇女意义的遗物”,主张“彻底消除今后文字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80年代中期有人发表类似的观点,认为某些汉字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

根据汉字特殊的造字理据及具有的表达文化意蕴的本质特征,我们通过对女旁字的分析,可以探讨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一、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高的社会地位
在夏商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女性具有生育子女的能力,在“种的繁衍”上的巨大贡献,曾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例女甲骨文的女是端庄正坐的女性形象,表明女性地位的尊崇。

又如“好”字无论甲金篆楷,其结构皆从女从子会意,即表示
妇女应以多生善哺子女为好,其字形结构酷似双手搂抱婴儿哺乳的母亲形象,它极其生动形象地袒呈着华夏先民对女性在“人的生产”“种的繁衍”这一巨大功能上无限崇拜的文化心态。

如:“姓”本身即女部字,说明姓氏本源于女性。

甲骨文中不少“姓”氏字如“姜、姬、姚、姒、”。

《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其中“人所生”即“母所生”。

即是说,在先民的观念中,“姓”是因母而得,与父无关。

同时,在世系方面,我们也可以从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舜姓姚……等知道五帝时期女性享有较为崇高的社会地位。

二、父系氏族时期——女性地位由尊到卑的转折点
自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优越地位便开始跌落。

早先在母系社会中以妇女为中心的婚姻,逐渐让位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关系。

农业大力发展,生产工具发明,男性的力量使得他们在劳作中占主要地位,掌控经济大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则被非社会性的、繁重的家务所替代。

男人们逐渐意识到,女人会生孩子并不是因为她们拥有神秘的力量,而是男女结合的一种自然现象,于是对女性的崇拜逐渐减弱。

当男性认识到自己在繁衍后代中的巨大贡献时,女性的崇高地位正在一步步瓦解。

三、封建社会时期——女性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男子欲得到某个或某些女性,常常是凭武力进行掠夺、抢劫。

夏朝,抢夺妻子与抢夺权力和财富被视为同等重要。

这在一些女部汉字上有极生动形象的反映。

例如“奴”“妥”二字金甲文皆从女从手,“说明是用手掠夺的俘虏……在氏族社会,男俘或为祭品,或为食品,女人则为婢为妾。

”(注: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209页,北京出版社,1981。

)再如“娶”,其初文本作“取”,王力先生指出:“取、娶本同一字,后人特为取妇一义造‘娶’字,并改读去声。

”(注:王力:《同源字典》,196页,商务印书馆,1982。

)“取”,金甲文从耳从手,“象手执一人耳之状,古代战争中,对敌人的战败、战死者,割耳为证用以纪功。

《周礼》‘获取,取左耳’。

”(注:康殷:《文字源流浅说》,77页,荣宝斋,1979。

)又如“婚”,其初文作“昏”。

《说文》:“昏,取妇以昏时,故曰婚。

”把娶妻的时间安排在黄昏,是趁天晚女家不备而抢夺女子为妻。

奴和女甲骨文的女是端庄正坐的女性形象,表明女性地位的尊崇,而奴字表现的是一个呗反绑着手,跪着的女性形象,体现出这只是一个被俘虏者,只是男性的战利品而已。

金文中,这个情形被一只男性的大手形象地表达出来,更突出了女性任人摆布的地位。

当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140 多个女部字作了统计,其中能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等女性文化观念者近30多字,约占20%。

它们中除极少数如“婊”等为后起字外,
其余都是由《说文》或其前的古文字楷化而成;除极个别字外,其余都属现行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者。

如“妄、妓、妖、妨、妒、姘、婪、娼、嫉、嫌、嫖、奸、婢、妥、妾、奴……。

”其中,绝大多数女部字所表示的贬意,一般人在习字用字时是容易看出来的。

如“妓、婊、娼、婢”等以“女”为偏旁,即表示它们属女性中的一类;而“妄、妨、嫉、婪”等以“女”为偏旁,则表示它们与女性心态行为有关。

几千年来,凭汉字的偏旁部首识字辨义,几乎已成为汉族人们语言文字习得机制中的一种心理定势。

这些女部字所表示的不正常,不健康心态和行为本应是男女都可能具有的,特别是“嫖”这类或主要表示男性,或与女性毫不相干的变态性行为,为何也要以“女”作形符呢?当然,这只不过是父系社会后几千年来,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歧视妇女者将一切污泥浊水无情地泼在女性身上,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视女人是祸水等等男尊女卑女性观念在汉字形体构造上的反映。

四、近代社会——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从一些表示美好意义的褒义词中可以看出妇女为争取平等地位所作出的努力,如:婉、娴、娟、媛等,这些是男女创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词,是女子优良品德的体现。

妇女作为社会一大群体,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推进社会变革和前进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早在辛亥革命及五四新
文化运动中就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新中国成了以来,男女平等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取得可喜的成绩。

男女平等已成为全民共识。

小结
尽管这些理想与追求早已成为历史,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糟粕,却也是中华文化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段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