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之父总结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赫尔巴特
--
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
• 1806年以前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815 年~1867年1月18日称为“德意志联邦”,1867年 ~1918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内忧外患 • 邦国林立,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 拿破仑1806年占领德国后,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 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成为德国境内唯一可以结
束德国混乱局面的邦国。 • 1867年普鲁士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
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 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 全民教育,国家支持教育(-柏- 林洪堡大学)
作者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 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 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 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 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841年因中风逝 于德国哥廷根。 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是主要 的,他本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世界观问题 是次要的 。政治立场不能成为或者说不能完全成 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
•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 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 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
--
--
该怎样评价赫尔巴特呢?
•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 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 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 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 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 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_一、爸爸汇总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杜威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实验教育学之父:梅伊曼义务教育之父、免费学校创始人:加尔文初等义务教育之父:马丁路德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二、词源1、教育最早连用——孟子最早分别解释——许慎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培根2、道德最早提出——荀子《劝学篇》最早分开解释——老子《道德经》3、班级最早提出班级一词——埃拉斯谟斯(伊拉斯谟)班级授课制最早萌芽——昆体良——分班教学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1905废科举,兴学堂之后4、课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孔颖达(与当今课程意义想去甚远)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与当代课程意义比较接近)斯宾塞——首次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三、终身教育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著作——耶克斯利《终身教育》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概念化系统化的标志——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最终形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2)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3)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5)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五、有关“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首要的工作职责)(4)班主任最经常性的工作:开展德育工作(5)班主任的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六、“双基”、“三基”、“两基”、“两基本一进入”(1)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三基:读、写、算(3)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川省教师省考《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面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3、(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8、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卢梭的《爱弥儿》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验教育学B. 文化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学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20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_____。
A : 主动性研究B : 反思性研究C : 合作性研究D : 社会文化研究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布鲁纳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2、单选题在我国,16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_____A : 限制行为能力人B : 无行为能力人C : 完全行为能力人D : 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我国民法规定 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同时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据此,答案为 C。
3、单选题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_____。
A : 直接奖励B : 直接强化C : 替代性强化D : 替代性惩罚.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班杜拉认为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本题考查的是替代性强化。
4、单选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遵循的原则不包括_____A : 禁止批评B : 追求数量C : 注重质量D : 推迟评判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运用头脑风暴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所有方案禁止批评,延迟评价,评价必须在所有的想法出来之后再进行;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提倡自由奔放的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提倡对他人的设想进行组合和重建以求改善。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图形笔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图形笔记1教育的起源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一览表关于孔子的重点:《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课内外结合、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一览表立的学科,他提出了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3、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4、中国近代教育思想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4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5教育生产力水平6教育与科学技术7教育与文化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0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2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14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 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务教育。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 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最全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思想)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思想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神话起源说:朱熹4、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5、心理起源说:孟禄6、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7、杜威: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8、孔子:《论语》,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以致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内发论的代表。
10、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11、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12、道家:回归自然,复归13、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14、柏拉图:《理想国》1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17、培根:《论科学的价值》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泛智”19、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学论”20、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21、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22、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2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育性教学,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2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从做中学。
2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科学解释。
26、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27、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28、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29、凯洛夫:《教育学》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1、赞科夫:《教学与发展》32、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一)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近代社会与近代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终身化、全民化、多元化、民主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现代化;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世界上最早的教学专著《学记》先秦;第一部研究教学方法的书《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诞生)1632,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第一歩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专著《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确立)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杨贤江《教育史ABC》中国第一部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形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个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发展得促进(消极)作用;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维科主义;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教育目的功能:定向、调控、激励、评价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客观依据理论基础: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分工制,大工业生产,共产主义,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结合;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把社会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发展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通用8篇)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通用8篇)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第1篇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我们后人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主要贡献包括确定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并且著有《普通教育学》一书,《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自此完成了教育学的科学化与体系化。
不仅如此,赫尔巴特早年间还曾到瑞士佩斯泰洛奇学校进行学习,最后接任了哥尼斯堡大学康德的哲学教师工作,自此,教育学得以大发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第2篇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在莱比锡大学创办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是标志着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自此,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冯特也被公认为世界心理学之父!不仅如此,其下门徒众多,比如卡特尔、斯皮尔曼、霍尔、铁钦纳,都是独挡一面的心理学大家,而冯特也有一位中国学生,就是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曾经也师从于冯特,而心理学的火种也就这样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去了!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第3篇神话起源说:这是所有宗教都持有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简单来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来自于神,是神创造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服务于神,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观点。
所以说该理论的地位是有关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沛西•能、利托尔诺。
该观点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比如说动物的趋利避害,刚出生的小鹿小狗学习走路等。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该观点认为教育是来自于动物的本能,和人没有关系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这是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教育的本质是不同的,我们刚刚复习过,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但该观点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问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是,一定要选生物起源说,虽然说神话起源说更早,但它并不是一种系统提出的学说,所以不能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父”人物总结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⑥教育目的:宗教目的——永生;现实目的——学问、德性、虔信的人。
名言:1、“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直观
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
1.《普通教育学》;
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
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
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教育目的: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名言:“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平的教育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相统一。
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
1.迷箱实验;
2.尝试-错误说;
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痕迹消退说;
5.共同要素说。
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目标评价模式。
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3.普雷马克原理。
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名言:
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智商之父
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
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00
北大之父
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慈爱儿童之父——裴斯泰洛奇
①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③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
名言:“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的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
”——强调知识与知识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