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程序设计-实验7
宏指令及子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五:宏指令及子程序设计实验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李倩(33)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0808宏指令及子程序设计实验5.5.1 实验目的1、熟悉宏指令、宏定义、宏调用以及宏展开的概念;掌握宏指令的定义与调用的方法。
2、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调用以及调用程序与子程序之间参数的传递方法。
3、了解宏指令与子程序的异同以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5.5.2 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宏指令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2、复习过子程序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3、根据“2.5.3 实验内容”中给出的流程图和程序框架编写源程序,以便上机调试。
4、从“2.5.4 实验习题”中任选一道题目,编写源程序,以便上机调试。
5.5.3 实验内容从键盘输入10个无符号十进制数(小于256),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并存放在NUM字节型变量中,找出其中的最大数,并将找出的最大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要求:①在屏幕上显示字符串提示信息的功能由宏指令DSTRING实现;②将键盘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由子程序DTOB实现;③在N个无符号字节型二进制数中找出最大数的功能由子程序FMAX实现;④将一个无符号字节型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并在屏幕上显示的功能由子程序BTOAD实现。
程序运行结果如右图所示。
1、编程指导(1)显示提示信息的宏指令DSTRING的编写宏指令通常用于在程序中需要反复使用但所需指令条数又不是很多的情形;而对于需要经常使用且需要较多指令才能完成的功能通常通过子程序调用来实现。
这是因为,从执行速度上看,由于子程序调用涉及到保护断点的操作,因此,子程序调用比宏调用执行时间相对要稍长一些;但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大小方面考虑,子程序调用生成的文件要小一些。
读者在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两者的利弊,以便进行合理选择。
下面给出实现提示信息显示的宏指令的定义:DSTRING MACRO STRINGPUSH DXPUSH AXMOV DX,OFFSET STRINGMOV AH,09HINT 21HPOP AXPOP DXENDM请读者注意,宏指令应该先定义,后调用。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子程序设计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子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子程序的设计方法和调用方式。
3. 学会使用子程序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实验内容:一、实验背景子程序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它可以将一段具有独立功能的代码封装起来,方便在其他程序中调用。
使用子程序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模块化程度。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编程语言:C++三、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新的C++项目,命名为“子程序设计”。
2. 在项目中创建一个头文件“Subroutine.h”,用于声明子程序。
3. 在头文件中声明两个子程序:`Add` 和 `Subtract`。
4. 在头文件中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Result`。
5. 在源文件“Subroutine.cpp”中实现头文件中声明的子程序。
6. 在主函数中调用子程序,并输出结果。
7. 编译并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四、实验代码1. 头文件“Subroutine.h”:```cpp#ifndef SUBROUTINE_H#define SUBROUTINE_Hvoid Add(int a, int b);void Subtract(int a, int b); int Result;#endif // SUBROUTINE_H```2. 源文件“Subroutine.cpp”:```cpp#include "Subroutine.h"void Add(int a, int b) {Result = a + b;}void Subtract(int a, int b) { Result = a - b;}```3. 主函数“main.cpp”:```cpp#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ubroutine.h"int main() {int a = 10;int b = 5;Add(a, b);std::cout << "Add: " << Result << std::endl;Subtract(a, b);std::cout << "Subtract: " << Result << std::endl;return 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编译并运行程序,输出结果如下:```Add: 15Subtract: 5```2. 分析:(1)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在头文件中声明了两个子程序 `Add` 和 `Subtract`,它们分别用于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与差。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汇编子程序实验设计

5 8 ・
Co mp u t e r Er a No. 2 2 01 3
“ 汇 编语言与 微机原理’ ’ 课 程教学中 汇编子 程序实 验设计
赵 永标 。张 其林 ,詹 彬 ,康长 青
( 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 襄阳 4 4 1 0 5 3 )
摘 要 :“ 汇编语 言与微 机原理” 是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专业 的必修基 础课 程。在教 学中汇编语 言子程序 实验设计普遍存
关键词 :汇编语言 ;子程序 ;宏 ;中断 ;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8 2 2 8 ( 2 0 1 3 ) 0 2 — 5 8 — 0 2
Ex p e r i me n t a l d e s i g n o f a s s e mb l y s u b — r o u t i n e s i n “ a s s e mb l y l a n g u a g e a n d mi c r o c o mp u t e r p r i n c i p l e ’ ’
Z h a o Y o n g b i a o ,Z h a n g Qi l i n ,Z h a n Bi n ,Ka n g C h a n g q i n g
( S c h o o l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A r t a n d S c i e n c e , X i a n g y a n g , H u b e i 4 4 1 0 5 3 ,C h i n a )
程序设计实践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实践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 程序设计实践______实验项目_______子程序设计实验仪器_______PC _____系别_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____专业______软件工程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B软工0701/2007011801学生姓名_____ XX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2009-3-26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XX______________.实验二子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参数传递的方法;2.学习和掌握递归调用;3.了解goto语句的使用;4.了解降低嵌套深度的方法;5.了解复杂度的度量。
二、实验要求1.通过编程实现,学习和理解参数传递和递归调用的使用。
2.使用goto语句编写程序,用非goto语句改写程序;3.了解减少嵌套层次和度量复杂度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1. 参数传递(1)创建控制台应用程序项目(CLR)。
定义函数swap,swap函数有两个整型形参x,y,swap的功能为交换x和y的值,并依次显示出交换后的x,y的值。
主函数定义两个整型变量a,b,并赋不同的初值,依次显示a和b的值,调用swap 函数,a,b作为实参,再在主函数中依次显示a和b的值。
(值传递)编写并运行以上程序,分析运行结果,思考值传递中是否会改变实参的值。
(2)创建控制台应用程序项目,修改(1)中程序,使swap函数的参数为两个指向整型的指针,swap函数中交换指针所指向的内容;主函数中调用swap函数,交换整型变量a和b的值。
编写并运行修改后的程序,比较与(1)中程序运行结果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3)创建控制台应用程序项目,修改(1)中程序,采用引用方式传递函数的参数。
编写并运行修改后的程序,比较与(1)、(2)中程序运行结果的异同以及(2)、(3)程序中改写的难易程度。
int swap1(int x,int y){int temp;temp=x;x=y;y=temp;return 0;} //实参传递函数int swap2(int &x,int &y){int temp;temp=x;x=y;y=temp;return 0;}//形参传递函数int swap3(int *x,int *y){int temp;temp=*x;*x=*y;*y=temp;return 0;}//指针传递函数int main(){int a,b;Console::WriteLine ("plesae input a and b interger:");a=Int32::Parse(Console::ReadLine());b=Int32::Parse(Console::ReadLine());Console::WriteLine ("实参传递函数交换a和b:");Console::WriteLine ("起始a和b:"+a+" "+b);swap1(a,b);Console::WriteLine ("交换后a和b:"+a+" "+b);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形参传递函数交换a和b:");Console::WriteLine ("起始a和b:"+a+" "+b);swap2(a,b);Console::WriteLine ("交换后a和b:"+a+" "+b);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指针传递函数交换a和b:");Console::WriteLine ("起始a和b:"+a+" "+b);swap3(&a,&b);Console::WriteLine ("交换后a和b:"+a+" "+b);Console::WriteLine ( "%%%%%%%%%%%%%%%%%" );Console::ReadLine();return 0;}2.递归调用.使用递归时,请注意如下原则:a.确认递归能够停止(子程序中至少含有一条非递归的路径);b.把递归限制在一个子程序内;c.留心栈空间;使用递归前,先考虑可否用其他方式编写程序,可能效果更好。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范文精简处理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范文精简处理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目的、流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的详细描述和总结。
以下是一份精简处理的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范文,共计1245字。
#实验报告名称:子程序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子程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掌握子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3.实践并提高对程序模块化设计的理解和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计算机-C语言编程环境##三、实验方法与流程1.根据实验要求,在C语言编程环境中编写一个独立的子程序;2.使用该子程序计算并输出指定的结果;3.程序编写完成后,编译并运行该程序,观察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四、实验内容1. 设计一个名为`sum`的子程序,接受一个整型数组和数组长度作为参数,计算数组元素之和,并返回该和;2.编写主程序,使用该子程序求解一个整型数组的元素之和;3.输出求和结果,观察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
首先,定义一个整型数组`arr`,其中包含5个元素:{1, 2, 3, 4, 5}。
然后,将该数组和数组长度传递给`sum`子程序进行求和操作。
经过运行,我们得到的结果是15,与我们预期的结果一致。
因此,可以判断子程序设计正确,并成功实现了数组元素之和的计算功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独立的子程序,在主程序中调用该子程序计算了一个整型数组的元素之和。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子程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子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并提高了对程序模块化设计的理解和能力。
这对于今后的软件开发和编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子程序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将功能模块化,我们可以方便地组织和管理程序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子程序设计及其正确使用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靠性。
因此,我会继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子程序设计技巧,并应用于未来的编程工作中。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实验五实验报告概要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子程序设计实验实验五子程序设计实验(设计性实验)一、实验要求和目的1.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结构;2.熟悉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方法;3.熟悉利用汇编语言子程序参数传递方法;4.熟悉汇编语言字符串处理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5.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字符串的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方法;6.掌握数制转换程序实现方法。
二、软硬件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windows;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A)子程序知识要点:1、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语句;过程名PROC [near/far] 过程体RET过程名ENDP2.子程序结构形式一个完整的子程序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1. )子程序的说明部分在设计了程序时,要建立子程序的文档说明,使用户能清楚此子程序的功能和调用方法.说明时,应含如下内容:.子程序名:命名时要名中见意..子程序的功能:说明子程序完成的任务;.子程序入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所需参数及存放位置;.子程序出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结果的参数及存放位置;.子程序所占用的寄存器和工作单元;.子程序调用示例;2、)掌握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在汇编语言中,子程序的调用用CALL,返回用RET指令来完成。
.段内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指令与子程序同在一个段内。
因此只修改IP;.段间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与子程序分别在不同的段,因此在返回时,需同时修改CS:IP。
3.)子程序的现场保护与恢复保护现场:在子程序设计时,CPU内部寄存器内容的保护和恢复。
一般利用堆栈实现现场保护和恢复的格式:过程名PROC[NEAR/FAR]PUSH AXPUSH BX..PUSH DX...POP DX...POP AXRET过程名ENDP4.子程序的参数传递方法1.寄存器传递参数这种方式是最基本的参数传递方式。
2.存储器单元传(变量)递参数这种方法是在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前,将入口参数存放到约定的存储单元中;子程序运行时到约定存储位置读取参数;子程序执行结束后将结果也放在约定存储单元中。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子程序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程序代码片段,能够被主程序调用执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编写子程序来加深对子程序设计的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子程序进行程序的模块化设计。
2.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将掌握以下技能:- 理解子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子程序的定义和调用- 理解子程序的参数传递方式- 学会使用子程序进行程序的模块化设计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涉及三个任务,分别是:1. 编写一个计算两个数之和的子程序2. 编写一个计算阶乘的子程序3. 编写一个计算圆形面积的子程序4. 实验步骤4.1 编写计算两个数之和的子程序首先,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子程序用来计算两个数之和。
以下是该子程序的代码示例:pythondef add_numbers(num1, num2):sum = num1 + num2return sum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add_numbers`的子程序,该程序接收两个参数`num1`和`num2`,计算它们的和并返回结果。
4.2 编写计算阶乘的子程序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子程序用来计算一个数的阶乘。
以下是该子程序的代码示例:pythondef factorial(n):if n <= 1:return 1else:return n factorial(n-1)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factorial`的子程序,该程序接收一个参数`n`,计算`n`的阶乘并返回结果。
我们使用递归的方式实现了阶乘的计算。
4.3 编写计算圆形面积的子程序最后,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子程序用来计算圆形的面积。
以下是该子程序的代码示例:pythondef calculate_circle_area(radius):pi = 3.14159area = pi radius radiusreturn area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calculate_circle_area`的子程序,该程序接收一个参数`radius`,计算圆形的面积并返回结果。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现子程序,深入了解子程序的概念、使用方法和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能力。
2. 实验背景子程序是一个独立于主程序的独立程序段,它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并返回结果。
子程序可以被主程序调用多次,不仅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可以节省重复代码的编写和修改时间。
在实际的程序设计中,子程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算法实现、功能模块划分、错误处理等。
3. 实验内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子程序,实现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计算机随机一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用户通过输入猜测的数字,计算机根据用户的猜测给出相应的提示,直到用户猜中为止。
实验要求:- 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实现。
- 设计一个子程序,用于随机数。
- 设计一个子程序,用于接受用户输入并判断是否猜中。
- 设计一个子程序,用于给出猜测结果的提示。
4. 实验步骤4.1 设计子程序:随机数,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子程序,用于一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
可以使用 Python 的 random 模块中的 randint 函数来实现。
pythonimport randomdef generate_random_number():return random.randint(1, 100)4.2 设计子程序:接受用户输入并判断是否猜中接下来,我们设计一个子程序,用于接受用户输入的猜测数字,并判断是否猜中。
可以使用 Python 的 input 函数来接受用户输入,并使用 if 语句来判断用户猜测的数字是否与的随机数一致。
pythondef get_user_guess():guess = int(inp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ALL指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子程序的定义
3.掌握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及其调用方法
4.掌握主程序与子程序间参数的传递方法(寄存器、存储器、堆栈)
二、实验内容
1.将AX中的值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
要求:
➢主程序利用寄存器把AX的值传送给子程序。
➢在子程序中将AX中的值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
2.编写子程序,完成的功能是将DL中的2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ASCII
码。
说明:入口参数AL=待转换的2位十六进制数
出口参数DX=转换后的ASCII码,(高字节对应高位、低字节对
应低位)
举例:若AL=2AH,则DX=3241H。
0----9转换为30H----39H +30H
A---F转换为41H----4FH +30H+7H
三、程序流程图
1.
2.
是
否四.代码
1.
data segment
x dw 0
mess1 db 0dh,0ah,'input dec = $'
mess2 db 0dh,0ah,'out HEX = $'
hex db '0123456789ABCDEF'
data ends
CODE SEGMENT 'CODE'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let0: mov x,0
mov dx,offset mess1
mov ah,9
int 21h
call let1
mov ax,x
call let2
jmp let0
let1: ;键盘输入数并转换十进制数,入口参数ah,出口参数x mov ah,1
int 21h
cmp al,27
jz out1
sub al,30h
jl exit
cmp al,9
jg exit
mov ah,0
xchg ax,x
mov cx,10
mul cx
xchg ax,x
add x,ax
jmp let1
exit:ret
let2: ;显示十六进制数,入口参数ax,出口参数dl
mov dx,offset mess2
mov bx,ax
mov ah,9
int 21h
mov ch,4
mov cl,4
rept1:
rol bx,cl
mov al,bl
and ax,000fh
mov si,ax
mov dl,hex[si]
mov ah,2
int 21h
dec ch
jnz rept1
ret
out1: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
data segment
x db 12h,3ah,0b4h
count=$-offset x
a d
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CODE'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count
mov si,0
let0:
mov al,x[si]
call let2
jmp out1
let2: ;将dl中的两位十六进制数转化成对应的ASC2码,入口参
数:al,出口参数:dx
mov ch,2
mov cl,4
mov bl,al
rept1:
rol bl,cl
mov al,bl
and al,0fh
cmp al,9
jl let1
add al,37h cmp ch,1
jz let3
mov dh,al dec ch
jnz rept1
let1:
add al,30h cmp ch,1 jz let3
mov dh,al dec ch
jnz rept1
let3:
mov dl,al dec ch
jnz rept1 ret
out1:
add si,1 dec a
cmp a,0
jnz let0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结果
1.
初始状态:
调用子程序,ip=0015进栈:
利用ax给子程序传值:
子程序完毕,ip出栈:ip=0015
直接运行时:
2.
初始状态:
调用子程序,ip=0014进栈:
3a的ASC2码显示:
子程序完毕,ip出栈:ip=0014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认识汇编语言和这个集成开发环境,并对汇编语言的基本语
法更加熟悉,了解了CALL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子程序的定义,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
的调用关系及其调用方法,主程序与子程序间参数的传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