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

合集下载

儿 时 游 戏

儿 时 游 戏

儿时游戏1、滚铁环铁环有两种,一种是旧木桶上拆下来的铁箍,一种是粗铁丝弯成的圈,铁圈是可以再套上小环的,跑起来哗啦啦响。

铁箍较宽,适用于将秫秸折个长三角形,握住长角,用短边推着跑。

铁圈较细,适用长柄的铁钩驱动前进。

在故乡的黄泥路与青石巷里,我们不知疲倦地奔跑,铁环滚动时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不但响彻我们童年的每一个晨昏,甚至到今天,身陷红尘深处的我们,透过都市的喧嚣,仍能依稀分辨出那种纯粹的动人的声音。

2、洋火枪那个年代,这东西绝对算得上是宝贝。

其制造过程相当复杂,科技含量相当高。

单材料就需有:自行车链条一截,自行车辐条一根,自习车内胎一截(好象洋火枪是自习车的副产品,大家都恨不得认个修洋车的做干爹),粗铁丝一段,带皮绑丝若干,火柴若干。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先将铁丝弯成枪形,什么驳壳枪、格洛克、勃朗宁、五四式、六四式、七四式……甚至冲锋枪,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随便造型,然后将枪架用绑丝固定。

第二步,勾机和撞针需要特别磨制,精确度较高。

第三步,拆开自行车链条,一扣一扣套在枪架上,用皮筋固定,上边的一孔自然连接成枪管。

第四步,将自习车辐条的铜冒取下,锉尖尾端,砸进链条的前两个环,作为装火药的锅。

第五步,将自行车内胎一圈圈剪开,挂在枪筒和撞针上,作为动力。

有人比较讲究,会用各色的绑丝缠绕枪身,甚至撕了他姐姐的袄,给枪把系上红绸。

一把纯手工的洋火枪就这样诞生了。

江诗丹顿的大师们耗费数月的时间手工制作出一块名表不过如此。

3、打尜(ga)是那时最激烈的游戏之一,常常由于大人的参与而变得异常壮观。

尜,就是两头削尖的一截短木,用木棒敲击一端,待尜跃起,再抡棒击出,类似于垒球比赛中的打垒。

只要击中,就可以连击,如果尜不能跃起,或者跃起后未能击中,就会错过一次机会。

游戏的双方从同一地点出发,大家轮流击尜,打的远一方的为胜。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从一个村庄出发,穿过窄巷,绕过院墙,跨过沟渠,越过麦田,一直打到另一个村庄。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周永刚邮箱:zhouyg1985@)说明: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儿时的105种游戏,古老的游戏可以培养人们很多的能力,希望他们不要失传,罕达罕乡三合村的人应该都知道。

其它地方的人有些游戏就不知道了,有些游戏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如有不清楚可联系作者,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原作者1.打瓦:白菜片,一公斤,二公斤,三脚尖,立瓦,五哑巴,六蹄跟,七猪嘎,老八撅尾巴,老九蹲监狱,老十点灯亮了,十一拧,十二跳,十三前罗锅,十四后罗锅…2.捏耳:3.放猪(赶猪):0).每个人,找一个木棒1).挖一个坑,做为猪圈2).找一个轻一些的物体做为猪3).大家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首先去赶猪进圈,找一个人用木棍放在猪后面,然后用脚踢出去4).其余人在猪圈旁边挖小坑,做为自己的家,用棍子占住自己的家,赶猪的人用棍子去把猪赶进猪圈,其余人用木棒把猪往出赶,同时,又不能丢了自己的家,否则自己找不家,就变成赶猪的人了,如果猪被赶进圈,赶猪的人就把猪踢出去,找其余人去赶猪4.打口袋(打沙包):(打皮球,不用站两边通过只要传球可以任意传递,与打沙包类似)分为两伙,一伙撇口袋一伙躲,击中减一条命,接住的话加一条命。

拿口袋击中对方所有人之后,改为对方扔己方躲。

这游戏一玩就是一身汗,小编最爱当“三伙儿”,因为可以一直玩不用撇口袋5.跳皮筋: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越往后跳皮筋儿的位置越高,有时候能从脚脖子一直跳到脑瓜顶儿。

6.老鹰捉小鸡: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个人扮演母鸡,其他人扮演小鸡躲在母鸡后面,老鹰要想法设法抓到小鸡。

这游戏的运动量不比打口袋差。

7.过家家:过家家堪称东北版的角色扮演或cosplay,小孩们互相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父母的,有充当孩子的,还有假装警察抓小偷的。

儿时游戏6篇

儿时游戏6篇

儿时游戏6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每当我读到这一句话时,就不禁想起那令人难忘快乐的游戏。

今天我们就去玩一玩“心有灵犀”的游戏吧!心有灵犀游戏开始了。

女生队派出了张怡和林贝尔,队名就叫雪糕队。

男生们派出了张烨和夏子乔,队名叫无名氏队。

雪糕队PK无名氏队,一看就是一场“死战”。

比赛开始了,老师的手机开始计时了,女生队首当迎接挑战。

没有想到雪糕队一开始就出师不利,第一个词“杯弓蛇影”就给过了,第二个词马上亮了出来,是抓耳挠腮。

我看看她们像是吃了哑巴药似的,你看我我看看你,我实在受不住了,自己也动了起来,一边抓着头皮一边抓耳朵过了一会儿,张怡终于开口说出了抓耳搔腮。

后来我的动作表达加上林贝尔的文字描述和张怡平时成语的积累来了个“三剑合璧”,雪糕队好运连连,在后面的两分钟内,我们连续猜对了六个词语。

哎呀,真是太顺利了!无名氏队上了,没有想到他们也出师不利,前两分钟基本上在原地踏步。

我一边误导夏子乔一边幸灾乐祸地想:他们这回输定了。

忽然老师拿出了心满意足这张卡片,全体男生呆如木鸡,全体女生见了都幸灾乐祸。

王老师看看张烨半天没有动作,急得直跺脚,就走过去指着张烨的心脏对夏子乔说:“夏子乔,这是什么”我这个捣蛋鬼可不是徒有虚名,扯着嗓子立刻喊到:“胸!”全班同学顿时笑开了。

比赛结束了,女生的雪糕队以八比四的优势赢了比赛。

从这场比赛中,我知道了“心有灵犀”的游戏考验的不仅仅是同学们之间的默契,还有平时成语积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获胜。

儿时游戏篇(2):童年游戏作文400字丢沙包童年游戏作文400字丢沙包一天中午,老师带领我们去操场。

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我们用手心手背来决出谁是丢沙包的人。

陈璐佳被选了出来。

游戏开始了,我们开始唱歌,陈璐佳走来走去不知道该丢给谁好,正当她在犹豫的时候,有的同学装成念经的和尚跪在地上自言自语不知道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躺在地上假装睡大觉,我也眯的眼念念有词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是陈璐佳把沙包砸在了我的头上,正在念念有词的我被砸醒了,迈开大步跑了起来,谁知陈璐佳早就坐在我的位置上了,我只好拿起沙包小心警惕地走了起来,左看看右看看,韩佳冀还躺在地上,两腿分开,悠闲地样子。

20个适合孩子玩的经典游戏

20个适合孩子玩的经典游戏

20个适合孩子玩的经典游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玩游戏,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20个适合孩子玩的经典游戏,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老狼抓人参加者选一人当老狼,其余人更在老狼身后扮演各种小动物,游戏开始,众人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边向前走,老狼背向大家答话,老狼答话时,众人停下不动。

老狼回答“天黑了”,转身追逐,众人回逃,注意灵活躲避,跑回家者算胜利。

被捉住者换下一轮做老狼。

2、编花篮3-6人参加,参加者伸出右脚,勾住前人,形成一个编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边念儿歌,边单脚往前跳,直至儿歌念完。

3、地雷爆炸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

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

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

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

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4、滚铁环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

比一比谁滚的时间最长谁就赢了。

5、跑框游戏的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幼儿为守框者,一组为跑框者。

守框者依图站好位置,集中注意力守侯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阻拦跑框者闯入自己的管辖区内(如甲在甲框内,乙在乙框内,丙在丙框内……),跑框者必须乘其不备,灵活躲闪才能闯框,若被守框者触及,则算输。

跑框者必须闯过所有的关才算胜利。

6、炒黄豆四人参加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

猜拳双方相对而立,边原地跳边说“锤子、剪刀、布”,当说到“布”时,双方用脚做出想做的动作(“锤子”为两腿并拢,“剪刀”为两腿一前一后,“布”为两腿想两侧张开),以动作决出胜负,胜者一方的走步人向前跨一大步。

游戏反复进行,直至走步入到达终点,先到终点为胜方。

7、石头、剪子、布四人参加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

105种80年代生人儿时的游戏(周永刚邮箱:zhouyg1985@)说明:花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儿时的105种游戏,古老的游戏可以培养人们很多的能力,希望他们不要失传,罕达罕乡三合村的人应该都知道。

其它地方的人有些游戏就不知道了,有些游戏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如有不清楚可联系作者,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原作者1.打瓦:白菜片,一公斤,二公斤,三脚尖,立瓦,五哑巴,六蹄跟,七猪嘎,老八撅尾巴,老九蹲监狱,老十点灯亮了,十一拧,十二跳,十三前罗锅,十四后罗锅…2.捏耳:3.放猪(赶猪):0).每个人,找一个木棒1).挖一个坑,做为猪圈2).找一个轻一些的物体做为猪3).大家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首先去赶猪进圈,找一个人用木棍放在猪后面,然后用脚踢出去4).其余人在猪圈旁边挖小坑,做为自己的家,用棍子占住自己的家,赶猪的人用棍子去把猪赶进猪圈,其余人用木棒把猪往出赶,同时,又不能丢了自己的家,否则自己找不家,就变成赶猪的人了,如果猪被赶进圈,赶猪的人就把猪踢出去,找其余人去赶猪4.打口袋(打沙包):(打皮球,不用站两边通过只要传球可以任意传递,与打沙包类似)分为两伙,一伙撇口袋一伙躲,击中减一条命,接住的话加一条命。

拿口袋击中对方所有人之后,改为对方扔己方躲。

这游戏一玩就是一身汗,小编最爱当“三伙儿”,因为可以一直玩不用撇口袋5.跳皮筋: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越往后跳皮筋儿的位置越高,有时候能从脚脖子一直跳到脑瓜顶儿。

6.老鹰捉小鸡:一个人扮演老鹰,一个人扮演母鸡,其他人扮演小鸡躲在母鸡后面,老鹰要想法设法抓到小鸡。

这游戏的运动量不比打口袋差。

7.过家家:过家家堪称东北版的角色扮演或cosplay,小孩们互相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父母的,有充当孩子的,还有假装警察抓小偷的。

儿时游戏

儿时游戏

1.迈大步(弓步走)迈大步是一项锻练身体的好游戏。

画两条相距数十米的平行线,甲乙双方从同一地出发,双方分别向前各跨一大步,一人一步,谁也不许多跨,由于相互的严格监督,一般耍不了滑。

最后比看谁首先到达终点。

别看游戏很简单,并不剧烈,也没什么危险,对身体的好处却不少。

首先练爆发力,这是体育运动必须的基本功;其次是拉抻韧带,也是基本功;再就是也练了腿部的力量,这更是基本功了。

有了良好的基本功,以后练什么都是好样的。

2.顶牛牛者,小朋友也。

两个小孩相对站立,二人双手手掌在头上相对而握。

一声开始,二人同时集中手、臂、腰、腿全部的力量向前推。

力求将对方推得倒退规定的距离。

由于小孩们都差不多大,力气也相差无几。

要想轻易地赢取对方并不容易。

加之小孩的臂力相对较小,二人推着推着可能就会动用头顶这个重武器形成真正的顶牛之势。

其情其景犹如两头小牛争斗,尤其在他们双方僵持不下时,那场面叫一个热闹。

观战的小朋友掌声雷动,欢呼震天。

大人们笑得前仰后翻。

此游戏适合在土地或铺有地垫的地面上进行。

由于尽力向前推容易滑倒膝盖着地,硬地或可伤及膝盖。

其他部位不会受伤。

3.瞎子逮瘸子瞎子逮瘸子,如只二个人玩,当然是一个当瞎子,另一个作瘸子。

将一人的眼蒙上成了瞎子,另一人用左手扳右脚扮作瘸子。

瘸子嘴里喊着:“我在这儿呐,这儿呐!”,边喊边用一条腿跳跃着不停移动和躲闪。

一旦瘸子被瞎子抓住,瘸子和瞎子角色互换继续玩。

如果是多人玩,仍只有一个当瞎子,其他人都扮作瘸子。

瞎子通过耳朵辨别声音来判断抓哪个瘸子,由于他可用两条腿运动,速度当然要快一些,短时间内抓到一个瘸子并不费事,世上无难事,只要不放弃。

4.拉力拉力由俩人比赛。

二人右手紧握对方右手,右脚对右脚面对面跨步站立。

一声开始,二人左拉右拽前推后搡,不仅要用力更要会使巧劲儿,想法设法使对方的脚挪离原位。

双方不论哪只脚只要挪动即输掉了比赛。

5.跳房子玩法(1)站在起跳处,将小石块丢进数字1的格子里,丢进去就可以开始跳。

儿时游戏有哪些

儿时游戏有哪些

儿时游戏有哪些1 丢沙包“沙包”即装满沙子的小布袋,丢沙包可以训练身体的敏捷性及反应能力。

丢沙包至少要三个人玩,先在地上画一圆圈,两人在圈外两端一定距离互相丢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闪,但脚不能出圆圈。

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出圈成为丢沙包的人,丢沙包的那人则替换为圈中的人。

2 丢手绢若干个小朋友席地围坐成圆圈,另一人手拿一张手绢从小朋友的背后经过,并悄悄地丢在其中一人的背后然后跑开。

待背后有手绢的人发现后,立即拾起手绢去追赶丢手绢的人。

待丢手绢的人回到追赶之人空出的位子坐下后,追赶之人就变成了丢手絹的人,于是又开始下一轮的丢手绢了。

丢手绢,丢手绢,丢在小朋友们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3 抽陀螺别看现在仍在抽陀螺的大多是老年人,当年抽陀螺的可全是小孩哦。

抽陀螺也可以进行比赛,即双方各自将自己的陀螺抽向对方的陀螺,如将对方的陀螺撞倒即获胜。

当年我们挥舞绳鞭抽起陀螺,听见鞭声“叭叭”直响,看见陀螺“嗡嗡”旋转,心中的那个高兴劲就甭提啦!4 斗鸡“斗鸡”又称“撞拐或“脚力”,可分成两拨人对抗或者仅二人单挑。

游戏时一只脚靠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然后用单脚蹦跳着冲向对方,可用膝盖撞击对方身体任何部位,也可用膝盖上抬或下压对方的腿。

比赛时必须单脚着地,某一方双脚着地即输。

此游戏十分耗体力,偶尔也会受些小伤,因此只有男孩子爱玩。

5 东南西北先将白纸按一定的方法折好,然后在看得见的四个外侧面分别写上“东、南、西、北”四个字,而看不见的内侧八个面则分别写上反面或正面的字句,例如“傻瓜”或“好儿童”等等。

先让对方悬着看得见的外侧某一方位,然后再打开所选方位看不见的内侧,对方究竟是“傻瓜”或“好儿童”呢……答案马上就揭晓啦!此游戏虽简单,但因揭晓的答案不好预测,玩耍时也充满了欢笑和乐趣。

6 滚铁环滚铁环也是许多小朋友爱玩的游戏。

此游戏看似简单,实则要玩好也十分不易, 既要用铁钩控制好铁环的走向,使其听从指挥能走直线也能转弯,又要在跑动中掌握好平衡使其不倒, 还要比谁跑得快。

儿时小游戏

儿时小游戏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小石头或其他类似物
规则说明: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 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跳房 子玩法各异,但比较经典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跳四格房,一种是跳10格房。四格房是一个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而10格房的最后两格比较大。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最好是偶数。
场地要求:需要较大的空地,地形复杂亦可,一般需要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柱状物体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分成两组,一组逃,一组追。双方各有一个安全区,一般以一棵树或者一根电线杆作为中心柱, 以此为圆心划一圆,能让全组人站入即可。追捕组不能进入逃跑组安全区抓人,逃跑组可进入追捕组安全区救人。 逃跑者被捕后被带至追捕组安全区看管,被捕者必须以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中心柱(一般就是手),未被抓住的 逃跑者接触到被捕人员即算营救成功,多人被抓可以手牵手(相互之间有接触)组成一条人链(当然其中还得有 一个与中心柱接触),营救人员与人链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则整队获救。当逃跑组所有人员都被捕则游戏结束或者 双方角色互换。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逃跑组必须有人离开安全区,过时追捕组可以在逃跑组安全区外倒计时,倒 计时结束如果逃跑组还无人在安全区外则双方角色互换。
运动对抗
0 1
三个字
0 2
丢手绢
0 3
抓小鸡
0 4
打雪仗
0 5
拔河
0 6
打毽子
打游击 丢沙包
跳远踩脚 追逃
跑圈
推步
打泥炮
人数要求:3人以上,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需要较大的空地,较为平坦为好,更加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你现在还玩撞拐吗?一、橡皮筋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小姑娘跳的多开心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

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经常跳橡皮筋,不仅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骨盆的生长发育,发展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跳橡皮筋运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况且还可用废弃的轮胎内带取而代之。

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

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

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

小学生每天跳橡皮筋五分钟,并非难事,天长日久反觉有趣,若有音乐伴奏,其效果更佳。

二、跳房子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

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小朋友们在玩跳房子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

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

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

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

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也有的地区跳房子时,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后再跳,其他人或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或踢过,不准入境。

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当投瓦片时投错地点或瓦片压在线上,跳格时脚不小心踏在线上或瓦片被踢出格外或压线,均算失败,由对方跳。

江苏各地称跳房子为踢瓦,活动方式与各地基本相同,不同点是:一方将所有格子跳完后,就可以“盖屋”。

“盖屋”要求跳格子的人背向“城”(格子),将瓦片从头顶向“城内”丢,丢进“城内”就算“盖屋”成功,再踢时,可以在“盖屋”的格内休息(双足可以落地)。

所有的格子都盖完了的人算优胜。

三、丢沙包“丢沙包”曾经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极受男孩子欢迎,也有不怕痛的女孩子参与,但大多数只有做观众的份。

沙包丢到你就算输了丢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

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

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

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

圈内的人没有沙包,赤手空拳,还要遭到不断飞来的沙包袭击。

他们跳跃躲避,宁可让沙包击中身体,也不愿意让沙包击中脚部。

沙包虽然不大,但圈外的人为了准头,并不吝惜力气,打在身上也很痛。

不过,孩子们玩得兴起,那点痛也算不了什么。

在这种玩法中,谁坚强到最后,便谁了不起。

但圈中人纷纷淘汰出局,最后只剩下一个,遂成了众矣之的,沙包纷袭如雨,左支右绌,任由他如何灵敏,终究要被击中脚部。

还有一种玩法也很常见,同样是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圆圈,通过抓阄之类的方法,选出一个“犯人”,投入圈中。

在这里,那个圈子就要表示监狱,倒是颇有画地为牢的意味。

圈中人可就惨了,圈外所有人的沙包纷纷向你掷去,他可以躲,也可以接,但沙包纷落如雨,双拳难敌四手,只听得噗噗连声,身上早被击中了十下八下。

他被打中,也是白打。

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像八臂哪吒一样,双手疯狂挥舞,希望能接住一只沙包。

只要他能接住,便能得到解放,提前出狱,否则要一直被沙包掷下去。

当圈中人出来,游戏告一段落,要重新挑选“犯人”,方。

便重新开始。

这种玩法相当野蛮,尽管十分刺激,很少有女孩子敢于参与。

当然做投手就很不错了,就怕不幸被关进牢里。

四、骑马打仗骑马打仗。

骑马打仗,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

唐朝李白也曾在《长干行》中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说的是小孩子拿竹竿当马骑,在房间里跑来跑去。

长大一些的孩子就不再骑竹马了,变成互相当马,背在背上。

大多数80后都玩过这个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

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

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

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

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

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

做一匹好马是很要学习一些战术的: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给他拉下来。

但也不是太奏效,因为对方总会有别的人保护。

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

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被干掉也只好认倒霉了。

骑马打仗。

五、踢毽子踢毽子,又叫"打鸡"。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民间传统体育娱乐项目之一,深受该地区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女孩子是非常喜欢的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我国古代妇女所喜爱。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以后,踢毽子仍为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

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

女子盘踢我交踢的冠军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盘踢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扬(成绩接近5000对),交踢冠军是南京的戴金尧(成绩140对)。

程月珍盘踢成绩是1494对,交踢是36次。

器材--古代,一般用羽毛和金属钱币做成的。

发展到现在,毽子制作的种类繁多,除延用古代的办法以外,一般的说有三种。

其一,用金属片为底,以纸剪成各种花色缨的纸毽。

其二,以各种色布条为缨,以大组扣为底做的布毽。

其三,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花毽。

场地--比较简单,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场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据参加人数和水平而定。

例如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地盛产桐油和油茶,踢毽水平高的人,站在枯饼上进行比赛或表演。

基本动作--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地区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拐、磕、蹦四种。

盘:用脚内侧交踢,俗称"盘毽子。

"拐:用肢外侧反踢,习称"打拐拐脚"。

磕:用膝盖将毽子向上弹起。

蹦:用脚尖踢毽,习称"叮叮猫打镖鸡"。

除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踢法。

竞赛--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

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

技艺高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

另有一种团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当毽落到谁面前,谁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复踢给任何人,他仍以此法踢毽给任何人,毽掉在谁面前谁为负。

六、老鹰捉小鸡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

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老鹰捉小鸡多人游戏,游戏方法为: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老鹰捉小鸡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

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

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

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

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游戏规则,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

一场游戏结束后,重新分配角色,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以石头、剪子、布定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后,老鹰和鸡妈妈,相对玩老鹰捉小鸡的萝莉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

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鸡妈妈的身体为防止老鹰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鸡妈妈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鸡妈妈身后的小鸡仔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万一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仔时,小鸡仔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不得不重新开始。

而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右手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仔后,就算老鹰捉小鸡是老鹰为赢,游戏就得从石头、剪子、布那儿重新开始。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玩起来非常简单。

选择一片平坦、空旷的地面,面积根据人的多少来决定。

选好地方后,几个人以石头、剪子、布,或者先是手心、手背等形式,分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来,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特别简单,没有更多的花哨,没有现代孩子们爱玩的游戏玩具那样复杂,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排成一队的“小鸡”们,他们之间必须要配合好,大家齐心,随着鸡妈妈那个人而动,随叫停而停,不然的话,最后面的小鸡就容易被捉到。

七、滚铁环流行年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游戏玩法:滚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

玩法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

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技术好的孩子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

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推铁环是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娱性强,还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