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组装之焊接

合集下载

PCB板的焊接基础知识

PCB板的焊接基础知识

PCB板的焊接基础知识1. PCB板焊接的原理和目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焊接是将电子元器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过程,主要通过焊接使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的导线连接,以实现电路的功能。

焊接的目的是确保元器件和导线之间的稳固连接,以提供可靠的电气连接和机械支撑。

PCB板焊接是电子制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PCB板焊接的方法PCB板焊接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工焊接和自动化焊接两种。

2.1 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是在组装线性较小的电子产品时常用的焊接方法。

它需要操作者手动将焊锡融化并涂抹在元器件引脚和导线之间,然后利用焊接铁将焊锡熔化与引脚和导线连接。

手工焊接的优点是灵活性高,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维修,但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2.2 自动化焊接自动化焊接是利用专用设备进行焊接的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常见的自动化焊接方法包括波峰焊接、表面贴装技术(SMT)、无铅焊接等。

2.2.1 波峰焊接波峰焊接是一种通过波峰焊机将已经涂上焊锡膏的PCB板放置在预热的熔锡浪花中,使焊锡融化并与元器件引脚和导线连接的方法。

波峰焊接的优点是快速、高效,适用于中大型电子产品的生产,但需要提前进行工程设计和调试。

2.2.2 表面贴装技术(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是利用贴装机将元器件直接贴装在PCB板的表面上,并通过熔锡融化与导线焊接的方法。

SMT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高集成度、小型化的电子产品。

2.2.3 无铅焊接无铅焊接是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焊接技术。

传统的焊锡中常含有有毒物质铅,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无铅焊接是使用无铅焊锡替代传统焊锡,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无铅焊接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流行的焊接方法。

3. PCB板焊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PCB板焊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温度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焊板变形、元器件损坏,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焊接质量。

电路板焊接组装工艺要求

电路板焊接组装工艺要求

电路板焊接组装工艺要求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其焊接组装工艺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焊接组装工艺要求,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路板焊接组装工艺的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焊接工艺要求1. 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对于焊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焊接材料包括焊锡、焊膏和焊丝等。

在选择焊接材料时,需要考虑到焊接的工作温度、环境条件和产品要求等因素,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2. 焊接设备的要求:焊接设备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焊接设备需要具备稳定的电源和温度控制系统,以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焊接设备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焊接技术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性。

3. 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温度、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等因素,需要根据产品要求和焊接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4. 焊接工艺的流程控制:焊接工艺的流程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焊接工艺的流程包括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过程的控制和焊接后的检验工作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5. 焊接质量的检验要求:焊接质量的检验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焊接质量的检验包括焊接接头的外观检查、焊接接头的电气测试和焊接接头的可靠性测试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二、焊接组装工艺的注意事项1. 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温度的控制,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

2. 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压力的控制,避免因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焊接接头的质量不稳定。

3. 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时间的控制,避免因焊接时间过长或过短导致焊接接头的质量不稳定。

4. 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材料的选择,避免因焊接材料的选择不当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

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电路板焊接工艺1、焊接的必要条件1.1清洁金属表面如欲焊接的金属表面有氧化膜或各种脏污存在时,则会形成焊接时之障碍物,溶锡不易沾到表面上。

因此必须要将之除去。

氧化膜可用松香除去,而像油脂之类的脏污,则要需用溶剂来去除。

1.2适当的温度当加热过的焊接金属的温度比溶锡的溶点低时,则焊锡不会溶得好,也不能顺利地沾染到金属之表面。

所以当加热温度过低时,则沾染性及扩散性都会变不佳,而无法得到良好的焊接结果。

因此绝对需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之内加热。

1.3适当的锡量如无法配合焊接部位的大小供给适量的溶锡的话,就会产生焊接强度不够的问题。

2、电烙铁的使用2.1电烙铁的握取方法2.2烙铁的保养方法1)烙铁头每天送电前先将发热体内杂质清出,以防烙铁头与发热体或套筒卡死,并随时锁紧烙铁头以确保其在适当位置。

2)在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用力挑或挤压被焊接之物体,不可用磨擦方式焊接,如此并无助于热传导,且有损伤烙铁头。

3)不可用粗糙面之物体磨擦烙铁头。

4)不可使用含氯或酸之助焊剂。

5)不可加任何化合物于沾锡面。

6)当天工作完后,不焊接时将烙铁头擦搽干净重新沾上新锡于尖端部份,并將之存放在烙铁架上以及将电源关闭。

2.3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1)新买的烙铁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给它蘸上一层锡(给烙铁通电,然后在烙铁加热到一定的时候就用锡条靠近烙铁头),使用久了的烙铁将烙铁头部锉亮,然后通电加热升温,并将烙铁头蘸上一点松香,待松香冒烟时在上锡,使在烙铁头表面先镀上一层锡。

2)电烙铁通电后温度高达250摄氏度以上,不用时应放在烙铁架上,但较长时间不用时应切断电源,防止高温“烧死”烙铁头(被氧化)。

要防止电烙铁烫坏其他元器件,尤其是电源线,若其绝缘层被烙铁烧坏而不注意便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不要把电烙铁猛力敲打,以免震断电烙铁内部电热丝或引线而产生故障。

4)电烙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在烙铁头部留有锡垢,在烙铁加热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湿布轻檫。

如有出现凹坑或氧化块,应用细纹锉刀修复或者直接更换烙铁头。

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实习报告

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实习报告

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实习报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实习报告篇1一、观看“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录像总结通过观看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录像,我初步了解了pcb板的制作工艺以及表贴焊技术工艺流程:pcb版制作基本步骤:用软件化电路图,打印菲林纸,曝光电路板,显影,腐蚀,打孔,连接跳线。

制版布局要求整体美观均衡,疏密有序,走线合理,防止相互干扰,尽量减少过线孔,减少并行线条密度等。

表贴焊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焊接技术,其基本步骤:解冻、搅拌焊锡膏,焊膏印制,贴片,再流焊机焊接。

通过观看此次录像,我初步了解了pcb板的制作方法以及表贴焊技术工艺流程,为以后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基础。

一、无线电四厂实习体会二、pcb制作工艺流程总结pcb制作工艺流程:1用软件画电路图2打印菲林纸3曝光电路板4显影5腐蚀6打孔7连接跳线在符合产品电气以及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整体美观,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走线要有合理的走向,不得相互交融,防止相互干扰。

最好的走向是按直线,避免环形走线。

2.线条要尽量宽,尽量减少过线孔,减少并行的线条密度。

三、手工焊接实习总结操作步骤:1、准备焊接:准备焊锡丝和烙铁。

2、加热焊件:烙铁接触焊接点,使焊件均匀受热。

3、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

4、移开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5、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操作要点:1、焊件表面处理:手工烙铁焊接中遇到的焊件往往都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去除焊接面上的锈迹、油污、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

手工操作中常用机械刮磨和酒精、丙酮来擦洗等简单易行的方法。

2、预焊:将要锡焊的元件引线的焊接部位预先用焊锡湿润,是不可缺少的操作。

3、不要用过量的焊剂:合适的焊接剂应该是松香水仅能浸湿的将要形成的焊点,不要让松香水透过印刷版流到元件面或插孔里。

如何焊接电路板

如何焊接电路板

如何焊接电路板我现在开始焊接电路板,我在焊接的过程中有很多心得,下面的一些技巧都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

在焊接的过程中,我明白了焊接的原理,即是:焊锡借助于助焊剂的作用,经过加热熔化成液态,进入被焊金属的缝隙,在焊接物的表面,形成金属合金使两种金属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金属合金就是焊锡中锡铅的原子进入被焊金属的晶格中生成的,因两种金属原子的壳层相互扩散,依靠原子间的内聚力使两种金属永久地牢固结合在一起。

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并且通过观看视频,更加了解焊接的步骤以及七种错误的焊接方法,步骤为:用斜口钳将铜丝截成等长度的小段,并加工成弯钩,插入过孔;将烙铁头清理干净;用电烙铁与焊锡丝将加工好的弯钩焊接在新的电路板上:a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拿电烙铁。

b把电烙铁以45度左右夹角与焊盘接触,加热焊盘。

c待焊盘达到温度时,同样从与焊板成45度左右夹角方向送焊锡丝。

d待焊锡丝熔化一定量时,迅速撤离焊锡丝。

e最后撤离电烙铁,撤离时沿铜丝竖直向上或沿与电路板的夹角45度角方向。

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焊接的时间不能太久,大概心里默数1,2即可,然后再撤离焊锡丝,再撤离电烙铁,在撤离电烙铁时,也一样心里默数1、2即可;焊锡要适量,少了可能虚焊。

在焊的过程中,出现虚焊或则焊接不好,要把焊锡焊掉,重新再焊。

在吧焊锡焊掉的过程中,左手拿这吸锡器,右手拿着电烙铁,先把电烙铁以45度左右夹角与焊盘接触,加热焊锡,再将吸锡器靠近焊锡,按下吸锡器的按钮,就可以吧焊锡焊掉,重复多次,就可清除焊盘上的焊锡,注意不要将焊盘加热太久,以免把焊盘的铜给焊掉。

焊接电路板的图片:PCB板设计的作业—P62 第15题一、焊接操作要领1、焊前准1.1、物料:含直接用料和辅料,留意焊接元件有否极性要求,元件脚有否氧化、油污等。

焊接时,对焊接温度,时间有否特别要求;1.2、工/器具:视焊接元件而定,应有锡线座、元件盒、焊枪、焊台、镊子、剪钳等。

如有防静电要求,应注意采用防静电工/器具,同时操作员应戴好防静电手腕带;2、实施焊接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头,烙铁头要保持洁净;步骤:烙铁头对准焊点→烙铁接触焊点→加焊锡→移开焊锡丝→拿开电烙铁具体如下:○1加热焊件(同时加热元件脚和焊盘)○2熔化焊锡: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锡线置于焊点,焊锡开始溶化并润湿焊点;○3在焊点加入适当的焊锡后,移开锡线;○4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以大致45°的角度移开烙铁;以上过程对一般焊点在大约2~3秒钟完成,应注意在焊锡尚未完全凝固以前不要晃动接元件,以免造成虚焊。

电路板板焊接工艺和流程

电路板板焊接工艺和流程

电路板板焊接工艺和流程1.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1.1PCB板焊接工艺流程介绍PCB板焊接过程中需手工插件、手工焊接、修理和检验。

1.2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按清单归类元器件—插件—焊接—剪脚—检查—修整。

2.PCB板焊接的工艺要求2.1元器件加工处理的工艺要求2.1.1元器件在插装之前,必须对元器件的可焊接性进行处理,若可焊性差的要先对元器件引脚镀锡。

2.1.2元器件引脚整形后,其引脚间距要求与PCB板对应的焊盘孔间距一致。

2.1.3元器件引脚加工的形状应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和焊接后的机械强度。

2.2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工艺要求2.2.1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顺序是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装后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

2.2.2元器件插装后,其标志应向着易于认读的方向,并尽可能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

2.2.3有极性的元器件极性应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安装,不能错装。

2.2.4元器件在PCB板上的插装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不允许一边高,一边低;也不允许引脚一边长,一边短。

2.3PCB板焊点的工艺要求2.3.1焊点的机械强度要足够2.3.2焊接可靠,保证导电性能2.3.3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3.PCB板焊接过程的静电防护3.1静电防护原理3.1.1对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防止静电积累,采取措施使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1.2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累应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

3.2静电防护方法3.2.1泄漏与接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

采用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

3.2.2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用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常使用的防静电器材4.电子元器件的插装电子元器件插装要求做到整齐、美观、稳固。

同时应方便焊接和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

4.1元器件分类按电路图或清单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插排线、座,导线,紧固件等归类。

电路板组装及焊接实训报告

电路板组装及焊接实训报告

电路板组装及焊接实训报告引言:电路板组装及焊接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板的组装和焊接直接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路板组装及焊接的基本原理、实训过程及结果,并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电路板组装原理电路板组装是将电子元器件按照电路设计图纸上的布局要求精确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过程。

组装过程包括元器件的选取、定位、固定和连接等步骤。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元器件的极性、引脚的排列等因素,以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电路板焊接原理电路板焊接是将电子元器件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或焊接线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焊接方式包括手工焊接和机器焊接两种。

手工焊接需要操作人员使用焊锡丝和焊锡炉等工具,将焊锡熔化后涂抹在焊盘上,使焊锡与焊盘和引脚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

机器焊接则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完成焊接过程,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三、实训过程本次实训以手工焊接为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包括根据电路设计图纸准备所需的元器件和工具,检查焊接设备和材料的工作状态。

2. 元器件安装:根据电路设计图纸将元器件按照正确的方向和位置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使用夹具或胶水固定元器件。

3. 焊接操作:根据元器件的引脚和焊盘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用焊锡丝和焊锡炉进行焊接。

注意控制焊锡丝的长度和焊锡的温度,以免烧坏元器件。

4. 检查和修复:焊接完成后,使用万用表或测试仪器对焊接点和电气连通性进行检查。

如发现焊接不良或连通性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5. 清洁和保养: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渣清理干净,并对焊接设备和工具进行保养,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正常工作。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电路板组装和焊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焊接温度控制不准确、焊锡丝长度不合适等。

但通过及时的调整和修正,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焊接效果。

五、技术分析和总结1. 组装时要注意元器件的极性和引脚排列,避免出现错位或反向安装的情况。

电子产品工艺之装配焊接技术

电子产品工艺之装配焊接技术

电子产品工艺之装配焊接技术1、⑴试简述表面安装技术的产生背景。

答:从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器件应用于实际电子整机产品,并在电路中逐步替代传统的电子管开始,到60年代中期,人们针对电子产品普遍存在笨、重、厚、大,速度慢、功能少、性能不稳固等问题,不断地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迫切希望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厂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克服这些弊端。

工业发达国家的电子行业企业为了具有新的竞争实力,使自己的产品能够适合用户的需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成了基本共识——务必对当时的电子产品在PCB 的通孔基板上插装电子元器件的方式进行革命。

为此,各国纷纷组织人力、物力与财力,对电子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攻关。

通过一段艰难的搜索研制过程,表面安装技术应运而生了。

⑵试简述表面安装技术的进展简史。

答:表面安装技术是由组件电路的制造技术进展起来的。

早在1957年,美国就制成被称之片状元件(Chip Components)的微型电子组件,这种电子组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飞利浦公司开发研究表面安装技术(SMT)获得成功,引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极大重视;美国很快就将SMT使用在IBM 360电子计算机内,稍后,宇航与工业电子设备也开始使用SMT;1977年6月,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厚度为12.7mm(0.5英寸)、取名叫“Paper”的超薄型收音机,引起轰动效应,当时,松下公司把其中所用的片状电路组件以“混合微电子电路(HIC,Hybrid Microcircuits)”命名;70年代末,SMT大量进入民用消费类电子产品,并开始有片状电路组件的商品供应市场。

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产品制造的需要,SMT作为一种新型装配技术在微电子组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称之为电子工业的装配革命,标志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进入第四代,同时导致电子装配设备的第三次自动化高潮。

SMT的进展历经了三个阶段:Ⅰ第一阶段(1970~1975年)这一阶段把小型化的片状元件应用在混合电路(我国称之厚膜电路)的生产制造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路板组装之焊接一、前言电子工业必须用到的焊锡焊接(Soldering )可简称为“焊接”,其操作温度不超过400 C(焊点强度也稍嫌不足) 者,中国国家标准(CNS称为之“软焊”,以有别于温度较高的“硬焊”(Brazing,如含银铜的焊料)。

至于温度更高(800 C以上)机械用途之Welding,则称为熔接。

由于部份零件与电路板之有机底材不耐高温,故多年来电子组装工业一向选择此种焊锡焊接为标准作业程序。

由于焊接制程所呈现的焊锡性(Solderability )与焊点强度(Joi nt stre ngth )均将影响到整体组装品的品质与可靠度,是业者们在焊接方面所长期追求与面对的最重要事项。

二、焊接之一般原则本文将介绍波焊(Wave Soldering)、熔焊(Reflow S oldering )及手焊(Hand Soldering) 三种制程及应注意之重点,其等共同适用之原则可先行归纳如下: 2.1空板烘烤除湿(Baking) 为了避免电路板吸水而造成高温焊接时的爆板、溅锡、吹孔、焊点空洞等困扰起见,已长期储存的板子(最好为2 0C,RH30%)应先行烘烤,以除去可能吸入的水份。

其作业温度与时间之匹配如下:(若劣化程度较轻者,其时间尚可减半)。

温度「C) 时间(hrs. ) 12 0C 3 . 5-7 小时100C 8 — 16 小时80C 18-48小时内焊完,以避免再度吸水续增困扰。

2.2预热(Preheating) 当电路板及待焊之诸多零件,在进入高温区(2 2 0 C以上)与熔融焊锡遭遇之前,整体组装板必须先行预热,其功用如下:(1)可赶走助焊剂中的挥发性的成份,减少后续输送式快速量产焊接中的溅锡,或PTH孔中填锡的空洞,或锡膏填充点中的气洞等。

(2)提升板体与零件的温度,减少瞬间进入高温所造成热应力(ThermalStress)的各种危害,并可改善液态融锡进孔的能力。

(3)增加助焊剂的活性与能力,使更易于清除待焊表面的氧化物与污物,增加其焊锡性,此点对于〃背风区〃等死角处尤其重要。

2.3助焊剂(F lux) 清洁的金属表面其所具有的自由能(Free Energy),必定大于氧化与脏污的表面。

自由能较大的待焊表面其焊锡性也自然会好。

助焊剂的主要功能即在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洁,是一种化学反应。

现将其重点整理如下:(1)化学性:可将待焊金属表面进行化学清洁,并再以其强烈的还原性保护(即覆盖)已完成清洁的表面,使在高温空气环境的短时间内不再生锈,此种能耐称之为助焊剂活性(F lux Activity)。

(2)传热性:助焊剂还可协助热量的传递与分布,使不同区域的热量能更均匀的分布。

(3)物理性:可将氧化物或其它反应后无用的残渣,排开到待焊区以外的空间去,以增强其待焊区之焊锡性。

(4)腐蚀性:能够清除氧化物的化学活性,当然也会对金属产生腐蚀的效果,就焊后产品的长期可靠度而言,不免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危害。

故一般配方都刻意使其在高温中才展现活性,而处于一般常温环境中则尽量维持其安定的隋性。

不过当湿度增加时,则还是难保不出问题。

故电子工业一向都采用较温和活性之Flux 为主旨,尤其在放弃溶剂清洁制程后 (水洗反而更会造成死角处的腐蚀),业界早己倾向No Clean既简化制程又节省成本之〃免洗〃制程了。

此时与组装板永远共处之助焊剂,当然在活性上还要更进一步减弱才不致带来后患。

三、手焊(Hand Soldering) 当大批量自动机焊后,发现局部少数不良焊点时,或对高温敏感的组件等,仍将动用到老式的手焊工艺加以补救。

广义的手焊除了锡焊外,尚另有银焊与熔接等。

早期美国海军对此种手工作业非常讲究,曾订有许多标准作业程序(SOP )以及考试、认证、发照等严谨制度。

其对实做手艺的尊重,丝毫不亚于对理论学术的崇尚。

3. 1焊枪(Soldering Gun)手焊此为最基本的焊接方式,其首要工具之焊枪亦俗称为烙铁。

其中的发热体与烙铁头(tip )可针对焊锡丝(Soldering Wire) 与待加工件(Workpiece )提供足够的热量,使其得以进行高温的焊接动作。

由于加热过程中焊枪之变压器也会附带产生节外生枝的电磁波,故焊枪还须具备良好的隔绝(Isola tion)功能,以避免对PCB板面敏感的IC组件造成〃电性压力〃(Electric Overstress; EOS)或"静电释放"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等伤害。

焊枪选择应注意的项目颇多,如烙铁头形状须适合加工的类型,温度控制(±5C)的灵敏度、热量传导的快速性、待工温度(Idle Temp.)中作业前回复温度(Recovery Temp.)之够快够高够稳,操作的方便性、维修的容易度等均为参考事项。

3.2焊锡丝(Solder Wire) 系将各种锡铅重量比率所组成的合金,再另外加入夹心在内的固体助焊剂焊芯,而抽拉制成的金属条丝状焊料,可用以焊连与填充而成为具有机械强度的焊点(Solder Joint)者称之。

其中的助焊剂要注意是否具有腐蚀性,焊后残渣的绝缘电阻(Insulation Resistance, 一般人随口而出的"绝缘阻抗"是不正确的说法)是否够高,以免造成后续组装板电性绝缘不良的问题。

甚至将来还会要求〃免洗〃(No Clean )之助焊剂,其评估方法可采IPC—TM—650中2. 6. 3节的〃湿气与绝缘电阻〃进行取舍。

有时发现焊丝中助焊剂的效力不足时,也可另行外加液态助焊剂以助其作用,但要小心注意此等液态助焊剂的后续离子污染性。

3 . 3焊枪手焊过程及要点(1)以清洁无锈的铬铁头与焊丝,同时接触到待焊位置,使熔锡能迅速出现附着与填充作用,之后需将烙铁头多余的锡珠锡碎等,采用水湿的海棉予以清除。

(2)熔入适量的锡丝焊料并使均匀分散,且不宜太多。

其中之助焊剂可提供清洁与传热的双重作用。

(3)烙铁头须连续接触焊位,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直到焊锡已均匀散布为止。

(4)完工后,移走焊枪时要小心,避免不当动作造成固化前焊点的扰动,进而对焊点之强度产生损伤。

(5)当待加工的PCB为单面零件组装,而其待焊点面积既大且多者,可先将其无零件之另一面板贴在某种热盘上进行预热;如此将可加快作业速与减少局部板面的过热伤害,此种预热也可采用特殊的小型热风机进行。

(6)烙铁头(tip )为传热及运补锡料的工具,对于待加工区域应具备最大的接触面积,以减少传热的时间耗损。

又为强化输送焊锡原料的效率,与表面必须维持良好的焊锡性,以及不可造成各种残渣的堆积起见,一旦烙铁头出现氧化或过度污染时则须加以更换。

(7)小零件或细腿处的手焊作业,为了避免过热的伤害起见,可另外加设临时性散热配件,如金属之鳄鱼夹等。

四、浸焊(Immersion Solderin此为最早出现的简单做法,系针对焊点较简单的大批量焊接法(Mass Soldering),目前一些小工厂或实验做法仍在使用。

系将安插完毕的板子,水平装在框架中直接接触熔融锡面,而达到全面同时焊妥的做法。

其助焊剂涂布、预热、浸焊与清洁等连续流程,可采手动或自动输送化,则视情况而定,但多半是针对PTH插孔焊接而实施浸焊。

SMD之贴装零件则应先行点胶固定才可实施,锡膏定位者则有脱落的麻烦。

五、波焊(Wave Soldering) 系利用已熔融之液锡在马达帮浦驱动之下,向上扬起的单波或双波,对斜向上升输送而来的板子,从下向上压迫使液锡进孔,或对点胶定位SMD组件的空脚处,进行填锡形成焊点,称为波焊,大陆术语称为〃波峰焊〃。

此种〃量焊〃做法已行之有年,即使目前之插装与贴装混合的板子仍然可用。

现将其重点整理如下: 5. 1助焊剂波焊联机中其液态助焊剂在板面涂布之施工,约有泡沫型、波浸型与喷洒型等三种方式,即: 5.1.1泡沫型F lux: 系将〃低压空气压缩机〃所吹出的空气,经过一种多孔性的天然石块或塑料制品与特殊滤心等(孔径约5m),使形成众多细碎的气泡,再吹入助焊剂储池中,即可向上扬涌出许多助焊剂泡沫。

当组装板通过上方裂口时,于是板子底面即能得到均匀的薄层涂布。

并在其离开前还须将多余C之斜向予以强力吹掉,以防对后续的预热与焊接带来烦恼。

并可迫使助焊剂向上涌出各PT H的孔顶与孔环,完成清洁动作。

至于助焊剂本身则应经常检测其比重,并以自动添加方式补充溶剂中挥发成份的变化。

5.1.2喷洒型Spray Fluxing: 常用于免洗低固形物(Low -剂,対早先松香Rosin型固形物较高的助焊剂则并不适宜。

由于较常出现堵塞情形,其协助喷出之气体宜采氮气,既可防火又能减低助焊剂遭到氧化的烦恼。

其喷射的原理也有数种不同的做法,如采不锈钢之网状滚筒(Rotating Drum)自液中带起液膜,再自筒内向上吹出氮气而成雾状,续以氮气向上吹出等方式进行涂布。

5.1.3波峰型Wave Flux: 直接用帮浦及喷口向上扬起液体,于狭缝控制下,可得到一种长条形的波峰,当组装板底部通过时即可进行涂布。

此法可能呈现液量过多的情形,其后续气刀(Air Knife)的吹刮动作则应更为彻底才行。

此种机型之价格较泡沫型稍贵,但却比喷洒型便宜,其中溶剂的挥发量也低于泡沫型。

5.2预热一般波焊前的预热若令朝上板面升温到65〜12 1C之间即可,其升温速率约2C/S〜4 OC/S之间。

预热不足时助焊剂之活性发挥可能未达极致,则焊锡性很难达到最佳地步。

且在挥发份尚未赶光之下,其待焊表面的助焊剂黏度仍低时,将导致焊点的缩锡(Dewetting)与锡尖(S older Icicles)等缺失。

但预热温度太高时,贝U 又可能会对固形物太低的免洗助焊剂不利,此点须与助焊剂供货商深入了解。

5.3波焊 5.3. 1锡温管理:目前锡池中焊料的合金成份仍以Sn 63/Pb37与Sn 6 0/Pb4 0者居多,故其作业温度控制以2 6 0 o±5C为宜。

但仍须考量到待焊板与零件之总体重量如何。

大型者尚可升温到2 8 0 C,小型板或对热量太敏感的产品,则可稍降到23 0C,均为权宜的做法。

且还须与输送速度及预热进行搭配,较理想的做法是针对输送速度加以变换,而对锡温则以不变为宜,因锡温会影响到融锡的流动性(Fl uidity) ,进而会冲击到焊点的品质。

且焊温升高时,铜的溶入速率也会跟着增快,非常不利于整体焊接的品质管理。

5.3.2波面接触:自组装板之底面行进接触到上涌的锡波起,到完全通过脱离融锡涌出面的接触为止,其相互密贴的时程须控制在3-6秒之间。

此种接焊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输送速度(Conveyor S peed)及波形与浸深等三者所组成的〃接触长度〃;时程太短焊锡性将未完全发挥,时程太长则会对板材或敏感零件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