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52页文档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师德的基本意蕴1、师德的基本内涵道德——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内在意识和行为品行的统一。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师德文化——关于教师职业意义的认识;对教师职业规范的把握和实践师德品—对教师职业意义、原则规范等的内在获得及外在表现(师德意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师德活动——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一定善恶观念和行为规范支配所进行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二、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1、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共同特征: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现象的共含性2、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个性与共性;区别——二者产生与发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3、认识联系与区别的意义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仅要有一般的道德(这是提高强化职业道德的基础),还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它包含着对教师专业行为的特殊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针对性、特殊性、适用性——全是围绕教育问题和教师职业体现的,是围绕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面临的关系和矛盾形成的。
2、教书育人目标要求的一致性一个教师“应该知道德行和善良的心灵比如任何学问或文字都重要,要把它的主要工作放在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它具有一种正当的心情上面……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排除不良的与邪恶的,那么,文字、科学以及教育上的其他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就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而已”。
——洛克对一个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卢梭“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劳动价值——造福人类,打造未来社会地位——光辉、神圣、崇高职业职责——教书育人态度情感——爱岗敬业、育人为乐职业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行为品质——爱生、乐学、民主、自律职业情操——严以律己,廉洁从教业务水平——严谨治学,精益求精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增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培养职业情感,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持久的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为人师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面貌;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社会风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PT课件

.
25
(四)途径与方法
1.知行合一: 行动+反思 2.创造精神: 创造性工作→自我完善的动机 3.终身学习: 活到老 学到老; 逆水行舟 不进 则退 4.自我激励: 目标; 成果; 反思; 对比 5. 慎独: 自我修养
.
26
•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且行且修行
蔡辰梅
cai772@
.
1
课程学习指导
为什么学?
值得为一个选择付出思考和行动 值得为一个职业理想付出努力和耕耘 值得为人生找到一种晴朗和丰裕的状态
.
2
怎么学?
记忆层面 思考层面 心灵层面
基本内容和维度 掌握一把尺子,丈量世间万象 心里有了,手里就有了
让灵魂中有了道义和悲悯, 你就能看清纷扰和不公
.
47
例题
对于新老师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在教学中应 该如何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请你谈谈,教师课堂 教学的目光分配应注意哪些问题?
.
48
例题:案例分析
我们班有一个林同学脾气特别不好。有一天,该同学和 其他同学发生了矛盾,我非常生气,利用中午时间把他的父 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下午,我已经上了将近5分 钟的课,林同学进来了,没有喊报告,而且嘴巴里还骂骂咧 咧的。于是,我就斥责他:“你怎么搞的,来迟了不喊报告 ,而且还发出不该发出的声音?”只见林同学歇斯底里的开 始发作了:“怎么了,我就是要迟到!我就是要打人,都怪 你把我那该死的爸爸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 我 又教育的他几句。林同学一激动,就将桌子给掀翻了,拎着 书包拔腿就跑出了教室。
教师既是主体又是工具的劳动特征教师既是主体又是工具的劳动特征15三核心内容三核心内容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觃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觃范97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7师表育人敬业核心内容的三维度四层次核心内容的三维度四层次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觃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觃范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本培训讲稿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1)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广”;“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未来教育和职业教师 未来教育和职业教师 未来教育和职业教师 21世纪的教育将具备以下特点: 世纪的教育将具备以下特点: 世纪的教育将具备以下特点 (i)教育大普及 教育大普及——普及教育低龄化、普及 普及教育低龄化、 教育大普及 普及教育低龄化 教育延伸化; 教育延伸化; (ii)教育高质量 教育高质量——教育对象必须培养成既 教育高质量 教育对象必须培养成既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材”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材”, 同时又具有全面高素质, 同时又具有全面高素质,能适应未来社会 激烈竞争的需要; 激烈竞争的需要; (iii)终身教育的兴起 终身教育的兴起——学历社会将转变 终身教育的兴起 学历社会将转变 为学习社会,学校教育将从“封闭型” 为学习社会,学校教育将从“封闭型”向 开放型”转变; “开放型”转变;
国学教师称国学教官, 国学教师称国学教官,如:大师乐、 大师乐、 乐师、师氏、保氏及大胥、小胥、 乐师、师氏、保氏及大胥、小胥、大 傅、小傅; 小傅; 乡学教师称乡学教官, 大司徒、 乡学教师称乡学教官,如:大司徒、 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父师、 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父师、 少师等。 少师等。 特征:教师已具有一定的职业性; 特征:教师已具有一定的职业性; 官教合一,教师有较高的政治、 官教合一,教师有较高的政治、经济 地位;教育具有极显明的阶级性; 地位;教育具有极显明的阶级性;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的发展: 1古代教育与教师职业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 古代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本主义社会以前 的诸社会形态)以我国教育为例 以我国教育为例。 的诸社会形态 以我国教育为例。 (1)原始社会时期:只有教师职业的雏型,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 只有教师职业的雏型, 司徒” “司徒”——司《五教》父义、母慈、兄友、 司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 弟恭、子孝; 弟恭、子孝; 秩宗” “秩宗”——行《三礼》祭天神、地祗、人 行 三礼》祭天神、地祗、 鬼; 典乐” “典乐”——演《乐教》 演 乐教》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确立坚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教师职业道 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的坚定不移的 信仰,是深刻的师德认识、炽热的师德情感和顽强的师德意志的统一,是 把师德认识转变为师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师德行为表现出明 确性和一贯性。
在明确的师德意识指导下,依靠师德信念,自觉地选择师德行为,养 成师德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师德行为和习惯同道德品质密 切相联,它们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在师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师德认 识、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师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德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进 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从知与行的关系看,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知” 的问题不解决,在行动中就好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 二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理的认识。 三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
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掌握一定的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式。第二阶段是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第四节
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 知行合一
孔子主张,在修身养性问题上要“敏与事而慎于言”。孔子还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 行之而止矣。”
锻炼坚强的师德意志,是师德修养的必然环节。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 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 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抑制外部的腐蚀、引诱和压迫,保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师德意志的修养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师德意志修养的主要内 容是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 明敏的果断、顽强的坚韧、坚定的自制等属性。
原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原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 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影响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育使命是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任,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则涵盖了教师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等。
3. 专业精神和学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培养专业精神和遵守学术规范。
专业精神是指教师要以高度认同职业和专业的精神状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积极发表研究论文,倡导学术独立性和公正性。
4.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师生关系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给予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能够理解和体谅学生的困难和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 道德榜样和自我修养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榜样。
教师应当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传递正能量。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6. 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应当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创新精神是指教师要具备教学教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极探索和应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52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特点(1)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即只体现和作用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2)人类社会的分工使长期形成的职业相对稳定,其职业道德也基本上是稳定、连续的。
(3)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多样性,不同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
1.5.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1.6.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由于教师职业性质和活动形式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自觉性。
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使之成为品行优秀的新一代。
因此,社会对师德水准要求很高。
(2)明显的示范性。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活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决定了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其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感化,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的品质。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
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处在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打交道最多、最信任的是老师,这就要求教师的师德具有高水准,在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活动特点还决定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待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气质、性格不仅对学生会产生影响,还会通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强烈的时代性。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时代的变迁雨道德发展有着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
在当今社会转型和过渡时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师德规范,而是从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地在继承和发展中弘扬和创新。
1.7.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1)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