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观察到的现象:
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有很大的,很容易就花粉。
1.实验结论:认识到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粘性很大,很容易就粘上花粉。
2.植物开花后,只有传粉后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目的: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实验器材: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实验步骤:
观察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首先看到的是子叶,数一数有几片。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两个小灯泡都比较。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目的: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生长
日期:
地点:
实验人员: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因素。

实验材料:
- 植物种子
- 土壤
- 容器
- 水源
- 剪刀
- 尺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容器,将其洗净并消毒。

2. 准备适量的土壤,放入容器中。

3. 播种植物种子,按照种子说明书上的推荐密度进行播种。

4. 给土壤浇透水,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水。

5. 将容器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保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6.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植物的高度和叶子的数量。

7. 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植物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或者出现开花等特征。

实验结果:
-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 植物的高度和叶子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 植物在土壤浇透的情况下,生长速度更快。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充足的土壤水分。

这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缺乏这些条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实验反思: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到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因素。

我们也意识到了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对于观察结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土壤的种类、施肥等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6年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6年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分组和演示)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分组和演示)
2、把量筒洗干净。
3、把面团放入量筒内,在量筒内放上温度计,并记录量筒内温度的变化。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量筒内发面的“成长”高度。
实验现象
量筒内温度的逐渐升高。
量筒内发面的高度逐渐增加,生成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当温度适宜时,生面团中酵母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同时酵母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使温度升高。
记录人:
4、将撕好的叶片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片、姜片、香叶、花椒,继续装至8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再倒入2-3匙白酒,放入7、8个小尖椒,盖好坛盖。
5、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实验现象
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发现酸味、辣味均有。
实验结论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产生乳酸。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比例及创造一定条件,乳酸菌发酵使泡菜形成。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电动玩具大拆装
实验材料
电动玩具、拆装工具、电池


方法Leabharlann 和过程1、如果是没有损坏的玩具,要尽量避免损坏玩具的零部件。
实验结论
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接通电源,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一块发面
实验材料
盆、面粉、500毫升量筒、酵母粉、开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册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册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单全册
制作太阳系模型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征
彩色纸、胶水、剪刀、铅笔、尺子、牛皮纸等
1、根据比例制作出太阳、八大行星和矮行星的大小。

2、用彩色纸制作出各个行星的颜色和特征。

3、用牛皮纸制作出行星的环和卫星。

实验步骤:
4、按照行星的轨道顺序,用铅笔在底板上标出各个行星的位置。

5、用胶水将各个行星和太阳粘贴在底板上,并按照轨道顺序排列好。

实验结果:
制作出了一个完整的太阳系模型,学生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征。

实验成绩:
实验教师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姓名日期
探究指南针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指南针的原理。

实验器材包括:塑料盆、水、条形磁铁、泡沫塑料、大头针、旋转支架、绳子和木板。

首先,我们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放在水盆里,等待静止后观察。

我们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接下来,我们将条形磁铁放在旋转支架上,等待静止后观察。

同样,我们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最后,我们用细绳把条形磁铁捆紧挂好,等待静止后观察。

同样,磁铁的两极能指向北方。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指南针的指针是由磁铁制成的,因为磁铁的两级能指向北方,所以指南针的指针也能指向北方。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额外的实验,取出指南针里的指针,探究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指南针的指针也是由磁铁制成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指南针的原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年级
学生
人数

实验
时间
月 日
上午 节
下午 节
实验
名称
认识金属
实验
目的
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仪器
器材
铁、铜、铝等金属片,砂纸、玻璃杯、热水、空饮料罐、电池、导线,小锤




1、用小锤敲打铁、铜、铝等金属片,记录发生的现象 2、把铁、铜、铝等金属片放进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班 级
年级
学生
人数

实验
时间
月 日
上午 节
下午 节
实验
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实验
目的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仪器
器材
支注射器、水




用两个注射器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 向下压活塞,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注射器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
结果
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实验
结果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教师
批注
实验
成绩
1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年级
学生
人数

实验
时间
月日
上午 节
下午 节
实验
名称
植物的叶
实验
目的
认识叶的基本特征
仪器
器材
各种树的落叶、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5、斜面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1、把小车挂在测力计下垂直提起。

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2、用短木板搭成一个斜面,再用测力计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3、通过比较可以知道: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小车垂直提起省力。

4、用长木板搭成一个高度不变、坡度变小的斜面。

再用测力计沿斜面把小车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实验的要小。

这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6、杠杆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在杠杆尺一边挂重物,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

测量用多少力。

量出重物到支点的距离及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7、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中。

2、先把代表重物的钩码挂在定滑轮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一个一个地加挂钩码,直到平衡。

这是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分别是多少?实验现象: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8、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2、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中,一端挂在支架上,另一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3将用手拉的一端挂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观察用多少力?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9、齿轮的作用实验实验实验仪器:齿轮实验步骤: 1、组装齿轮。

2、转动齿轮,有什么发现?实验结论:齿轮具有传递动力、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的作用。

五年级实验报告单六年级学生实验报告单1、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2、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改变。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距离与重点距支点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3、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4、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5、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6、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7、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8、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9、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