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遥感得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遥感得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得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得探测。狭义上指就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得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得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得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得信息特征、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与记录、信息得处理与信息得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得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得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得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得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得特点(4)数据得综合性与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得信息(5)经济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具有很高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得电磁波还就是很有限,仅就是其中得几个波段。3、遥感得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得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得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得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与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得发展与支持就是遥感发展得又一进展与方向

5、根据您所学得知识,例举遥感在您所学专业领域中得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得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得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得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得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得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得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得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得应用(5)遥感在其她方面得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得应用b:在历史遗迹、

考古调查方面得应用c:军事上得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得天空呈现蓝色就是由瑞利散射引起得,云雾呈白色主要受无选择性散射影

响。

3、任何物体都就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就是辐射能量得测定。__地表反射_得太阳辐射

成为遥感记录得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

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得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地表_反射__得太阳辐

射成为遥感记录得主要辐射能量。大气得_散射_就是太阳辐射衰减得主要原因。

7、地物得反射波谱曲线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得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红 ,0、58处为黄、

0、51处为绿、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什么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性?(p1516)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得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得电场又激发涡旋磁场,就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就是电磁波。1、横波;2、在真空以光速传播;3、满足f?λ=c E= h?f 式中E为能量,单位:J;h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f为频率;为波长;c为光速,c=3*108m/s。4、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2、什么就是电磁波谱?遥感常用得电磁波谱有哪些?各有什么样得应用?(p15)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电磁波谱

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应用:γ射线:波长小于106um,来自太阳辐射得射线完全被高空大气层所吸收,不能用于遥感,来自放射性矿物得射线可以被低空探测器所探测,就是一个有远景得遥感波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1030、38um波长得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得感觉,就是遥感技术应用中得重要波

段。红外线:波长范围:0、761000u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与超远红外。微波:波长范围: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得影响。X射线:波长范围:106103um,X射线既可诊断疾病,同时也会使接受检查者承受辐射得危害。

3、什么上绝对黑体?黑体辐射有什么规律?P44作业4。(p20)

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得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规律:绝对黑体得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得四次方成正比;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得波长λmax*T=b b为常数,b=2、898*103m*k

4、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得福射出射度M=6、284×107W/m2;求太阳得有效温度与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λmax。(p23)

5、什么就是大气窗口?大气窗口得光谱段主要有哪些?有何应用?(p3132)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与散射得,透过率较高得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得光谱波段主要有 0、31、3um,即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段。这一波段就是摄影成像得最佳波段,也就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得常用波段;1、51、8与2、03、5um,即近、中红外波段。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3、55、5um,即中红外波段。探测海面温度,获取昼夜云图。814u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得能量,适于夜间成像。0、82、5um,即微波段。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如测试雷达。

6、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对遥感有什么影响?

大气散射有三种: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条件性散射。

瑞利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得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得原子与分子,如二氧化氮、臭氧与氧分子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得四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与辐射得波长相当时发生得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得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得二次方成反比;无条件性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得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影响:造成遥感图像得质量下降。

7、什么就是反射波谱?健康植被得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植被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得一般规律。(p39)

地物得反射光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得变化率。

主要分为三段: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中红外波段

第三章

一、填空:

1、颜色得性质由明度、色调、饱与度来描述。

2、红光与绿光等量相加合成黄光 ,等量得绿光与蓝光相加合成__青光__,等量得红光与

__蓝光__合成品红。颜料得合成就是减色法合成。

3、所有颜色都就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_反射_而对其它波长__吸收__得结果。

4、颜色立体中间垂直轴代表__明度___,中间水平圆周代表_ 色调_____,圆周上得半径大小

代表饱与度。

二、简答及综合题

1、理解孟赛尔(Munsell)颜色立体。(p86)

孟赛尔颜色立体就是用颜色立体模型来表示颜色系统,称为孟塞尔颜色主体,在孟赛尔颜色立体中,中央轴代表无彩色得明度等级,顶部白为10,底部黑为0,从0至10共分10个明度级,在其水平剖面上就是色调,沿顺时针方向分为红,红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10种色调,每两种色调间各分为5个等级。颜色离开中央轴得水平距离代表饱与度得变化,又称蒙赛尔彩度,表示同样明度值时饱与度得情况。中性色(黑灰色)为0,离开中轴越远数值越大。不同得明度、色调与饱与度构成了颜色得不同彩色。任何颜色在蒙赛尔系统中都可以用三个坐标值:明度、色调与饱与度表示,每一组坐标又可制成标准颜色颜色样品以供有关参考对比。

2、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p87,p90)

3、理解色度图,色度图表现了什么?(p88)

4、什么就是标准假彩色合成?什么就是真彩色合成?(p121)

在TM影像得7个波段中,当4(近红外),3(红),2(绿)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得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得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得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成。

5、什么就是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第五章

一、填空:

1、数字量与模拟量得本质区别:数字量就是数字图像, 模拟量就是光学图像。

2、大气影响得粗略校正方法主要有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

3、图像数字化包括_采样_与_ 量化两个过程,

4、图像中出现某些变化过大得区域,或出现不该有得亮点(“噪声”)时,采用平滑得方法可

以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得“噪声”点。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得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与平滑图像得目得。此种处理方法叫做:均值平滑。

二、简答及综合题

1、数字图像得概念?(p95)

数字图像指能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与使用得图像。

2、什么就是图像直方图?直方图得意义?

3、辐射畸变:地物目标得光谱反射率得差异在实际测量时,受到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等其她因素得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辐射畸变。

4、造成遥感图像辐射畸变得因素有哪些?(p98)

①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得无差②大气对辐射得影响③太阳高度及地形引起得辐射失真

5、几何畸变:当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时,即说明遥感影像发生了几何畸变。

6、遥感影像产生几何畸变得原因?(p103)

①、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得影响②、地形起伏得影响③、地球表面曲率得影响④、大气折射得影响⑤、地球自转得影响

7、密度分割得概念?(p120)

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得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这种方法又叫密度分割,即按图像得密度分层,每一层所包含得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

8、控制点得选取得原则?(p112)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清晰得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海岸线弯曲处,湖泊边缘,飞机场,轮廓边缘等。特征变化大得地区应多选些,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此外,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得大面积区域(如沙漠),可用求延长线交叉点得办法来弥补,但应尽可能避免这样做,以免造成人为得误差。

9、平滑及锐化得图像计算。P133作业10、作业11。

10、KL变换及意义?(p124)

第六章

1、遥感图像计算分类得主要依据就是: 遥感图像像素得相似度。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什么就是监督分类?什么就是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得“学习过程”与把待分像元带入判别函数得判别过程。

非监督分类就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得差别为依据得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得图像分类,就是以集群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得方法。根据待分类样本特征参数得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来进行分类。而不需事先知道类别特征

2、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得优缺点?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得根本区别点在于就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得类别知识。

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得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击按行分类。因此,训练场地得选择就是监督分类得关键。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有时这些不易做到,这就是监督分类得不足之处。

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得先验知识,它根据地物得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精度。严格来说分类结果得好坏需要经过实际调查来检验。

监督分类

优点:

1、可充分利用分类地区得先验知识,预先确定分类得类别;

2、可控制训练样本得选择,

3、可通过反复检验训练样本,以提高分类精度,避免分类中得严重错误

4、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组得重新归类。

缺点:

1、人为主观因素较强;

2、训练样本得选取与评估需花费较多得人力时间;

3、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所定义得类别,从而影响分类结果。

非监督分类

优点:

1、无需对分类区有较多得了解,仅需一定得知识来解释分类出现得集群组;

2、人为误差减少,需输入得初始参数较少;

3、可形成范围很小但有独特光谱特征得集群,所分得类别比监督分类得类别更均质;

4、独特得覆盖量小得类别均能够被识别

缺点:

1、对其结果需进行大量分析及后处理,才能得到可靠分类结果;

2、存在同物异谱及异物同谱现象,使集群组与类别得匹配难度大;

3、不同图像间得光谱集群组无法保持其连续性,难以对比。

第七章

1、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受到严重得有机污染,浮游生物得浓度高时,与背景水体得差异可以在

近红外波段影像上被识别。水体受到热污染时,与周围水体有明显温差,可以在热红外波段影像上被识别。

2、TM影像共有7个波段,用于探测浅水水下特征,最好用蓝光波段。用于测定生物量与作

物长势,区分植物类型最好用近红外波段。

3、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得反射率没有明显得峰值与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__高__,

有机质含量越高与含水量越高反射率_低__,此外土壤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二、简答及综合题

1、水体得光谱特征就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识别?(P237)

水体得光谱特征:传感器所接受得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与天空反射光

不同水体得水面性质、水中悬浮物得性质与数量、水深与水底特性得不同,传感器上接收得反射光谱特性存在差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了基础

2、健康植被得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植被遥感得主要内容?

健康植物得反射光谱特征: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内容:(1)植被得光谱特征 (2)不同植物类型得区分 (3)植物生长状况得解译

(4)大面积农作物得遥感估产 (5)遥感植被解译得应用

3、何为高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得主要区别?

高光谱遥感就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得简称。它就是在电磁波谱得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得光谱连续得影像数据得技术。

区别:高光谱遥感得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得波段来接受信息; 每个波段宽度金小玉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得完整得光谱曲线;光谱得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热红外得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而一般得常规遥感不具备这些特点,常规遥感得传感器多数只有几个,十几个波段;每个波段宽度大于100nm;更重要得就是这些波段在电磁波谱上不连续。

武汉大学遥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专业试题

2 0 0 1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5*2 ) 遥感平台p24 大气窗口p10 间接解译标志 特征平台 太阳同步轨道p33 二、判断正误(5*2) 1、所有的物体都是黑体 2、所有的几何分辨率与像素分辨率是一致的 3、冬天的影像有利于土壤分析 4、所有的微波传感器都是主动式传感器 5、按照某种方式确定类别中心初值,通过迭代搜索各类别均值向量的自动分类方法是监督分类 三、写岀成像数学模型表达式(2*8) -(Y)的方式写岀下列传感器影像中任二种影像的构像方程式 p100 1、试按(x) f 凶,(y) f (Z)(Z) 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CCD线阵推扫式传感器连续航带缝隙摄影机 侧视雷达 2、试写出遥感平台上传感器所接收的电磁波能量的表达式,用字母或文字学出均可,并作解释 四、简述题(6*8 ) 1、黑体是什么,为什么要讨论黑体? 2、陆地卫星4号、5号与原来陆地卫星1-3号有什么不同?p36 3、试叙地物波谱特性曲线量测工作的意义 4、植被指数变换(又称生物量指标变换)为什么在卫星影像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5、等效中心投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引入这样一个概念? 6、线形拉伸与直方图均衡的影像增强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综述题(1*16 ) 1、试叙目前空间遥感技术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4*2 ) 1、反射光谱特性曲线p17 2、波谱响应曲线p169 3、全景畸变课件p264 4、仿射变形 5、空间分辨率 6、光谱分辨率 7、距离分辨率 8、方位分辨率 9、特征空间

10、特征选择 11、混淆矩阵 12、生物量指标 13、IKONOS 14、ZY ——1 二、简答题(4*18 ) 1、全面具体叙述LANDSAT TM 影像与RADARSAT 影像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 2、列出中心投影影像、线阵CCD 推扫影像、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构像方程。作图说明地形起伏引起这几种影像像点位移的规律 3、叙述最大似然法分类原理及存在的缺点 4、叙述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8*3 ) 1、光谱反射率 2、辐射温度 3、大气窗口 4、太阳同步轨道 5、近极地轨道 6、成像光谱仪 7、INSAR 8、IKONOS 9、空间分辨率 10、光谱分辨率 11、线性拉伸 12、高通滤波 13、直方图均衡 14、重采样 15、双线性内插 16、特征选择 17、判别边界 18、监督法分类 二、问答题(1到4题每题20分第5题16分) 1、叙述光谱反射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区别和联系 2、叙述卫星遥感图像多项式拟合法精纠正处理的原理和步骤 3、叙述用30 米分辨率的TM4 、3、2 多光谱影像与同一地区10 米分辨率的SPOT 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的原理和步骤 4、叙述最小距离法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原理和步骤 5、叙述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8*3 ) 1、光谱反射率 2 、发射率3、重复周期(卫星)4、卫星姿态5、辐射校正6、高光谱影像 7、ERS-1 8 Quick bird 9、ERDAS 10、光谱分辨率11、边缘增强12、多源影像融合 13、影像灰度直方图14 、重采样15、双三次卷积16、欧式距离17、混淆矩阵18、非监督分类 二、问答题(第1、2、3、5每题20分第4题16分) 1、全面具体叙述LADSAT TM 影像与RADARSAT 影像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 2、叙述ISODATA 法非监督分类的原理和步骤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 数线 830-遥感概论课程介绍 本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全面讲解,按照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逐步引入。同时也注意反映遥感领域的新近科研成果,将新近成果与应用相结合。其主要内容有: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书后附有国内外遥感数据源及遥感软件商网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校地学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相关信息类专业教材或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第一章遥感概述 1.1遥感概念 1.2遥感技术系统 一、遥感过程 二、传感器及遥感平台 三、遥感探测的特点 四、遥感的分类 五、遥感卫星地面站 1.3遥感技术的简史与发展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三、遥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4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 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二、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 01哲学50509090330↓ 02经济学55559090360 03法学50↓50↓9090350 04教育学5050180330↓ 05文学55559090350 06历史学5050180335↑ 07理学45459090300 08工学45459090300 09医学5050180↑300 12管理学50↓50↓9090350↓ 13艺术学45459090330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 02经济类专业学位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 务、保险、资产评估) 50509090340 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 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 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 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 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 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 1251工商管理 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 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 1253会计12060225↑全日制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遥感 2.地物光谱特性曲线 3.光谱分辨率 4.标准假彩色图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30890.html,ndsat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散射与吸收,散射会降低遥感图象的质量。 ? 2 遥感图象的解译是从遥感图象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遥感图象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目视解译,这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 3 随着悬浮泥沙含量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 4 植被的光谱曲线最大反射值在绿波段,因此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植被为绿色的。? 5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 6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发射第一颗,已连续31年为人类提供陆地卫星图象,共发射了7颗,产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 ?7 TM1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能力,能判读出水下地形; ?8 TM123波段分别赋予RGB三个颜色通道合成的彩色图象就是真彩色合成. ?9 陆地卫星成象时的地面采样大小,在图象上就称为象元,是构成图象的最小成象单元。 ?10 TM1、TM2、TM3、TM4、TM5、TM7波段的图象象元大小为20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2.电磁波谱中近红外波长范围是。 3.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他的的分辨率 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30890.html,ndsat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对地面的采样大小分别是:MSS4-7为, ETM1-ETM5、ETM7为,ETM6 ,ETM-PAN 波段为。 5.数字图象的计算机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和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航空象片判读的方法有那些? 2.分析彩红外航片上建筑物的信息提取方法? 3.植被的光谱特性曲线的特点(可用图示说明)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部分学校遥感试题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一.问答题(共4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叙述光谱反射特征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联系和区别。 2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线阵CCD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构象方程。作图说明地形起伏引起这几种影像像点唯一的规律。 3 叙述用30M分辨率的TM4、3、2多光谱影像与同一地区10米分辨率的SPOT全色影象进行融合的原理和步骤。 4 解释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各举一例说明目前民用遥感卫星及所载传感器这四种分辨率所能达到的成度。 南京大学97年考研试题 南京大学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遥感学:(注意:答题要字迹工整,用字规范,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切忌冗长。) 一、绘出对地遥感的流程图,并对其中图像数据处理部分作较详细的说明。(15分)。 二、与陆地遥感相比较,海洋遥感有那些特点?近年来,国际上有那些海洋遥感计划,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5分) 三、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试论述之(15分)。 四、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和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所收集的遥感数据有那些特点,(与Landsat和NOAA比较)它们已在那些方面得到应用。(15分) 五、Eos(对地观测系统)是一项跨世纪的遥感计划,试述其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10分) 六、对下述各小题作简要解释(每小题2分共30分) 1、混合像元 2、DTM 3、航天飞机 4、模式识别 5、ARC/INFO 6、判读标志 7、GPS 8、长二捆 9、监督分类 10、光谱标志 11、大气窗口 12、Landsat TM 6 的地面分辨率 13、Landsat 5 的倾角与高度 14、列出国内两种遥感期刊 15、我国已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几颗?回收几颗? 南京大学98年考研试题 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遥感学:(要求: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工整。) 一、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请说明这两种卫星的轨道特征,主要遥感器及其功能。与正在运行的同类卫星相比较,有何特点?(15分) 二、简要说明遥感图像人工目视判读的原理和方法。(15) 三、陆地卫星4/5数据是目前利用得最多的遥感数据,请简要说明TM各波段的光谱特性及其适用领域。(1 5分) 四、试比较黑白全色航空相片与黑白红外扫描图像的异同。(15分) 五、应用航空像片判读成果进行制图时应注意那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15分) 六、举例说明地表光谱特性的时间和空间效应。(15分) 七、试绘出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土地分类的流程图。(10分) 此题即教材P189表5-15的一部分,很简单。 南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遥感学: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武汉大学11年遥感专业真题

武汉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术型学位) (满分150)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8题) 斯奈尔—玻尔兹曼定律;线阵扫描成像;地球同步卫星;D-inSAR;多光谱影像;遥感反演;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遥感影像定标。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5题) 1、用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对地球资源卫星进行姿态测量,同样也可以用红外姿态测量 仪对月球卫星进行姿态测量。 2、地球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和形状是由六个参数来确定,其中卫星轨道倾角是 决定卫星轨道形状的参数。 3、生物量指标变换表示了植被对近红外和红光的反射特点,从变换后的图像中很容易 得到植被的信息。 4、相同地物在影像上聚类,不同物体的聚类中心之间存在差别的特性是基于统计法遥 感影像分类的基础。 5、同轨立体和异轨立体的构像方程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个是在相同轨道上获得立 体像对,另一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获取立体像对。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 1、下面分类算法中不是用距离作为判别条件的方法是: A、ISODATA分类 B、最大似然法 C、最小距离法 D、K-均值聚类法 2、下列哪种传感器的成像空间分辨率理论上不受卫星高度影响的是: A、MSS B、HRV C、SAR D、TM 3、我国具有高光谱成像能力的卫星是: A、中-巴资源卫星1号 B、风云卫星2号 C、环境卫星1号 D、气象卫星2号 4、下面哪种卫星传感器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几何形变与其他传感器不同? A、RADARSAT B、ERS C、COSMO D、MODIS 5、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的散射很强的波段的是: A、近红外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紫外波段 D、热红外波段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6题) 1、下图是对某水域不同深度进行光谱测量得到的光谱曲线,试根据所得到的结果,简述本区域水体的光谱特点(注,图中最上面的曲线表示为在水面观测的光谱曲线,然后依次分别在深度10cm、25cm、35cm、50cm、65cm、75cm、85cm、100cm、125cm、150cm所得到的结果)。 2、简述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匹配存在哪些特点? 3、以HIS方法为例,简述SPOT影像与TM影像融合的主要步骤。 4、试分析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说明空间传感器所接收的能量组成。 5、简述机载热红外扫描仪图像的几何和辐射特点。 6、以最大似然分类为例,简述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步骤,并提出你认为提高

武汉大学遥感概论试题

一、填空(20分) 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准假彩色合成是T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波段的合成 6、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 ________色。 7、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彩色合成时,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 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 10.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 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11.遥感数字图象复原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0分) 1、描述颜色一般从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性质来进行,黑白色只有 A 。 A 明度 B 色调 C 饱和度 2、两种基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一种补色光,红光和蓝光等量混合得到 C ,蓝光和绿光等量混 合得到 A A 青色 B 绿色 C 品红 D 黄色 3、减色法也是色彩生成的一种方法,青色是自然光(白光)中减去 A 生成的。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品红 4、陆地卫星携带的专题制图仪TM在不同的波段空间分辨率也不相同,TM3的空间分辨率为 B TM6的空间分辨率为 C A 79m B 30m C 120m D 20m 5、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 D 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 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 C 水是液体 D道路的热容比水小 6、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重返周期是 B A 16天 B 26天 C 5天 D 20天 7、下列对直方图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C A 从直方图可直观看到图象的亮度范围 B 如果直方图的包络线是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图象反差适中,亮度均匀,层次丰富 C 如果直方图峰值偏左,那么图象偏亮,需要调整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象质量 D 直方图是表示图象中各亮度值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 8、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较低的反射率。 C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D有机质含量高,反射率降低。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差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的原因。 从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可看出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远大于可见光波这 是绿色植被独有的特性,而其他地物如水、土壤等则曲线叫平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没有 太大差异,这样采用差值运算后的图像上植被的色调较亮,而其他地物色调较暗,就能把植被从其他地 物中提取出来。 问答题(10分)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复试和真题详解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是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本科和研究生出国都相对容易,且比例较高。研究生包括专业硕士学制均为两年,就业方向大概为事业单位(国家部委、地方测绘局、勘测院等)、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收入较高)。如果想继续深造,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还提供了1+4的硕博连读。整体上来说,包括个人发展、包括就业,武大大学遥感学院是学GIS特别是遥感专业值得一试的学校。 遥感学院复试具体要求: 复试和加试采用一票否决权(不合格者取消录取)。复试成绩满分为500分。初试成绩(初试总成绩/5*60%)+ 复试成绩(专业笔试*10% +能力测试*13% + 英语听说测试*8% + 综合面试*9%)= 每位考生最终成绩(满分100分) 遥感学院复试流程 1、笔试: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基础(专业综合),把初试的参考书有时间再看下,无时间可以看下宁津生的《测绘学概论》。 2、英语(包括口语和听力):实际上是在一起考试的,具体为:几个考试一组或者单个考试,老师用英语说一个题目,然后让大家发表自己的opinion,过程中可能会有自我介绍。一般也就一二十分钟。 3、面试:一般是五个老师在一起,一人负责记录,然后你进去。武大的老师一般都不会刁难人,问的问题比较宽泛。大体分为六个方向,你对专业的认识,该专业现在的热点和趋势,录取以后你的计划,怎样看待科研、大学做过什么、毕业论文是什么。 以09年学长的面试题目为例, 1、请你谈谈GIS(或者是遥感、或者是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2、请你谈谈你的研究兴趣,如果录取后的研究计划? 3、谈谈你对科学研究的态度、你的科研方法?例如当导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以后,你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与人协作,如何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所以大家只需要大大方方,把自己想法说出即可,但个人建议,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不要撒谎。复试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面试,遥感院对面试具有一票否决权,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好好准备,把老师可能提问的问题,自己先想个答案出来,而对于不知道怎样回答的问题,一则可以给老师把你所能知道的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说出来,二则就委婉的告诉他们你不会。在老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太较真。 笔试和机试真题 笔试和机试真题,如果有条件就可以找下,或者去网上买,通过看笔试和上机题,大概能明确方向。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基础基础为专业综合,一般也就是GIS,遥感,计算机,数学等

武汉大学遥感原理及应用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遥感原理及应用试题答案 A :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 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 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 与距离无关。 :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 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 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 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 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 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 定量遥感的基础。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遥感概论复习题环科

《遥感概论》课程复习思考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顾名思义是遥远感知的意思。它是一种远距离的,不与物体直接接触而取得其信息的一种探测技术。 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声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技术。 狭义遥感是指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 一、遥感信息的收集系统 1、遥感传感器。(按电磁波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被动式遥感传感器、主动式遥感传感器) 2、遥感平台 二、遥感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两套处理系统组成 1、IRRS系统,即进行遥感数据接收和记录的接收系统。 2、IDPS系统,即进行图象预处理的图象数据处理系统。 三、遥感信息的分析和判读系统 1.目视判读 2.光学处理 3.数字图象处理 2.当前遥感发展的特点如何?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力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象和数据。 随着遥感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对遥感图象和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空间分辨力,光谱分辨力及时相分辨力的指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在遥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微波遥感应用领域的开拓,遥感应用成套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系统的综合研究等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动向。 (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动向。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一种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工具,是遥感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成为遥感技术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商品化转化历史进程中的又一进展,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新动向。 3.试述遥感在地学中的主要应用,并举例说明。 一、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1.遥感的引入使地理学增加了一种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2.遥感的引入为地理学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动态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基础。 3.遥感的数据源种类繁多,为当今地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4.这些数据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源。 二、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往地理学传统工作方法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以点、线逐渐过渡到区域面上的分析研究,现今由于遥感信息的应用,则可首先从面上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大大减少了实地观测的野外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财力,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 举例: A.在地质上,对研究区域构造,找金,找煤,找地下水,大型工程的稳定性评价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B.水资源方面,如青藏高原以往300年来先后历经了150多次考察,查出了500多个湖泊,而近年来利用遥感不仅对以往的湖泊面积,形状进行了修正,而且还补充了地面考察或地图上未标明的300多个湖泊 C.最近师大学等高校利用遥感和GIS监测影响我国气候的沙尘暴天气。

遥感概论作业习题含答案

《遥感概论》作业二 1. 大气的散射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别有什么特征? (1)瑞利散射 ①散射光强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在大气中太阳光的瑞利散射会导致弥漫天空辐射,这就是天空为蓝色和的太阳本身为黄色色调的原因。 ②散射光强随观察方向而变,在不同的观察方向上,散射光强不同。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最强,都比垂直方向强一倍。 ③散射光具有偏振性,其偏振程度决定于散射光与偶极矩方向的夹角。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偏振状态相同;而垂直方向的散射光为全偏振,即其平行分量为零,只存在垂直分量。 (2)米氏散射 ①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光波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这比瑞利散射大得多,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如瑞利散射那样剧烈。随着尺度参数增大,散射的总能量很快增加,并最后以振动的形式趋于一定值。 ②散射光强随角度变化出现许多极大值和极小值,当尺度参数增大时,极值的个数也增加。 ③当尺度参数增大时,前向散射与后向散射之比增大,使粒子前半球散射增大;当尺度参数减小时,米氏散射结果可以简化为瑞利散射。当尺度参数很大时,它的结果又与几何光学结果一致;而在尺度参数比较适中的范围内,只有用米氏散射才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结果。(3)无选择性散射 ①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凡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②散射体中往往包含很多散射粒子,因此每个粒子的散射光都会被其他粒子再散射。 2. 太阳辐射传播到地表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现象? 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 太阳辐射能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被大气中微粒散射和吸收而衰减。波长位于大气窗口的能量才能通过大气层,并经大气衰减后到达地表。不同波长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反射,吸收,透射,折射。太阳辐射再次通过大气层时,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的能量,再次经大气吸收,散射衰减。不仅使传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像到图像的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度。 3. 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遥感具有穿透云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②米氏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