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培训教案

合集下载

实施效率高的碎石回填施工方案

实施效率高的碎石回填施工方案

实施效率高的碎石回填施工方案1.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提高碎石回填的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基础、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的碎石回填作业。

2. 材料选择2.1 碎石要求- 粒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粒径范围。

一般而言,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基础层厚度的1/3。

- 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等。

- 物理性能:要求碎石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级配,以保证回填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2 其他材料- 粘结剂: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粘结剂,如水泥、石灰等,以提高碎石间的粘结力和整体稳定性。

3. 施工准备3.1 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 熟悉图纸:施工前应详细阅读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

- 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交底会议,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

3.2 现场准备- 场地清理:清除回填区域内的杂物和松散土壤,确保场地平整。

- 排水设施: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防止回填过程中和完成后出现积水。

3.3 施工设备- 选用适宜的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确保碎石能够高效运输和卸载。

- 振动夯实设备:准备振动夯实机等施工设备,确保回填体的密实度。

4. 施工流程4.1 碎石运输与堆放- 运输:采用专业运输车辆,确保碎石在运输过程中不流失和污染环境。

- 堆放:碎石应按照施工顺序和计划进行堆放,避免临时占用过多场地和影响其他工程进度。

4.2 碎石铺设- 分层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碎石分层铺设,每层厚度应适宜,便于振动夯实。

- 级配控制:确保每层碎石的级配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级配不当导致的施工问题。

4.3 振动夯实- 密实度要求:根据工程需要,采用振动夯实机对碎石层进行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 夯实遍数:根据实验数据和工程经验确定合适的夯实遍数,避免过度夯实导致的能量浪费和结构损伤。

2.建设用卵石、碎石

2.建设用卵石、碎石

4.5.2.3 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 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 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 确到1g。
4.5.3 结果计算与评定 4.5.3.1 泥块含量按式(2)计算,精确至0.1%: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4.6.2.2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 称取按表12规 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然后按 表13规定的粒级按4.3条规定进行筛分。
4.6.2.3按表13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 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 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 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 粒。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
防止大于75μ m颗粒流失。
4.4.2.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 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4.2.4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 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 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 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 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 并倒人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 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4.5.2 试验步骤
4.5.2.1按4.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 表11规定的2倍数量,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 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 备用。
4.5.2.2 称取按表9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 到1g。将试样倒人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 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 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 在2.36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 目测清澈为止。

混凝土企业试验员上岗培训试题(含答案)

混凝土企业试验员上岗培训试题(含答案)

混凝土企业试验员上岗培训试题一、填空题(10分):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

动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

3、抗水渗透试验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渗水高度法和逐级加压法。

4、矿渣粉在做烧失量试验时,须校正灼烧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的误差。

5、用贯入阻力仪测试混凝土凝结时间时,共有承压面积为100mm2、50mm2和20mm2的三种测针。

二、选择题(25分):1、水泥是粉状A无机胶凝材料。

A、水硬性B、气硬性C、热固性D、热塑性2、水泥强度等级中,“R”表示D。

A、缓凝型B、速凝型C、膨胀型D、早强型3、C30 表示商品混凝土的C应大于或等于30MPa,且小于35MPa。

A、立方体抗压强度B、轴心抗压强度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D、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4、当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B,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商品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A、沉降缝B、变形缝C、温度缝D、后浇缝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所用的溶液为B酚酞酒精溶液。

A、0.5%B、1%C、2%D、3%6、水泥胶砂抗压试验得出的压力平均值为90KN,其抗压强度为:A。

A、56.3MPaB、400KPaC、56.3KPaD、400MPa7、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称为B。

A、普通混凝B、轻质混凝土C、重混凝土8、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所掺加的外加剂为B。

A、缓凝剂B、引气剂C、减水剂D、早强剂9、粗、细骨料中的A过高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为什么不选C)?A、针片状B、含水率C、含泥量?D、压碎值10、机制砂检测指标中的MB值是用于判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C m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

A、0.15B、0.30C、0.075D、1.1811、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参数D。

国家ⅱ类骨料标准

国家ⅱ类骨料标准

国家ⅱ类骨料标准国家Ⅱ类骨料标准是指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标准的Ⅱ类骨料。

该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卵石、碎石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一、分类根据卵石、碎石的尺寸和粒径分布,将其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骨料。

其中,Ⅱ类骨料是指粒径在5~25mm之间的骨料,其粒径分布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标准的要求。

二、技术要求国家Ⅱ类骨料标准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质:Ⅱ类骨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2.化学性质:Ⅱ类骨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3.粒径分布:Ⅱ类骨料的粒径分布应符合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标准的要求,以保证其作为混凝土骨料的适宜性。

4.表面质量:Ⅱ类骨料的表面应洁净、无杂质、无裂纹、无局部破损等缺陷。

5.其他要求:Ⅱ类骨料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其他要求,如密度、吸水率等。

三、试验方法国家Ⅱ类骨料标准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按照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标准的要求,选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试验。

2.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重量,以确定其密度。

3.采用压碎值仪进行压碎试验,以确定其强度。

4.采用筛分仪进行粒径分布试验,以确定其粒径分布情况。

5.采用水浸泡法进行吸水率试验,以确定其吸水率情况。

6.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表面质量和其他缺陷情况。

7.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综合评价Ⅱ类骨料的质量情况。

四、检验规则国家Ⅱ类骨料标准的检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出厂检验:每批Ⅱ类骨料都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密度、压碎值、粒径分布等指标。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2.型式检验: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产生产;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2011版)

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2011版)

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2011版)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 1 页共 10 页1.0 编制目的为了在砂浆、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卵石和碎石,保证建筑用砂、石的质量,确保对原材料性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一致性,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0 依据标准3.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3.2 《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3.3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3.4 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4.0 检测程序4.1 颗粒级配4.1.1 仪器设备a)方孔砂筛:孔径为0.075 mm、0.15 mm、0.3 mm、0.6 mm、1.18 mm、2.36 mm、4.75 mm、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b)方孔石筛:孔径为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5 mm、53.0 mm、63.0 mm、7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c)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d)天平:称量1000 g,感量1 g;称量10 kg,感量1 g各一台;e)振筛机;f)浅盘和硬、软毛刷等;4.1.2 试验步骤4.1.2.1 天然砂或人工砂颗粒级配试验的试验步骤:4.1.2.1.1 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 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 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GB_T_14685-2010_建设用卵石、碎石解析

GB_T_14685-2010_建设用卵石、碎石解析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卵石、碎石的术语和 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除水工建筑物) (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 石、碎石。(其他工程用卵石和碎石也可 参照本标准执行。)(第二处修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技术要求
6.8吸水率(第二处增加) 6.9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 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 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6.10含水率(第三处增加)和堆积密度(第 九处修改) • 报告其实测值。
7.试验方法
7.1试样 7.1.1取样方法 7.1.2取样数量:吸水率、放射性和含水率 7.1.3试样处理 7.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7.3颗粒级配 •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 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7.4含泥量:2倍(略大于) 3h以上(1~3h)
8 检验规则
8.1.2型式检验(第十三处修改) • 卵石、碎石的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6.1~6.7 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碱集料反应、吸水率根 据需要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 检验: 1)新产品投产时; 2)原材料产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 3)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4)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5)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Ⅰ类
泥块含量 0
Ⅱ类
<0.5
Ⅲ改)
Ⅰ类
Ⅱ类
<15
Ⅲ类
<25
针、片状含量

gb-t-14684--建设用砂培训讲学

gb-t-14684--建设用砂培训讲学
3.2机制砂: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 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 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i、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但不包括软质、风化岩石的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名称
矿物种类及含量(%)
石英 钾长石 斜长石 方解石 白云石 粘土矿物
钙质河卵石粉 4.0 2.3

58.6 35.1

硅质石粉 60.9 —



39.1
钙质山砂石粉 3.2 0.3 0.4
81
15.1

3.术语和定义
•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和MB值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即 决定人工砂MB值大小的不是其中石粉含量,主要 和石粉的矿物成分有关。
4.分类与规格
删除内容:
用途: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 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 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 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5.一般要求(增加内容)
5.1用矿山尾矿、工业废渣生产的机制砂有害 物质应符合6.3的规定外,并应符合我国 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对人体、 生物、环境及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 影响。
6.2.1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均改为≤,原来为<)
6.2.2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 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增加了MB 值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石粉含量 <3.0
<5.0
<7.0

_建设用卵石_碎石_新老标准对比说明_丁百湛

_建设用卵石_碎石_新老标准对比说明_丁百湛
2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主要 修改内容
新老标准对比发现, 新标准主要做了 8 处修改,
详见表 1。
3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主要 增加内容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在做了 8 处 修改的同时,还增加了 3 条要求,详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 碎石》新增了一般要求,主要是对石子的环保和安全 方面提出了要求。 同时,在老标准已有吸水率、含水率 和堆积密度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相应的技 术要求,便于检测评定。
土梁上等的阻力系数。 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缺乏试 验资料,文中通过弹性模量和开洞后抗侧刚度的削弱 对砖砌体的阻力系数进行折减得到粉煤灰加气混凝 土的阻力系数有一定的根据,但仍需通过试验和工程 实例得到验证。
2 适用范围扩大
适用于建设工程(除水工建筑物)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3
碎石定义里 增 加 了 矿 山 废 石 天然岩石、卵石或矿山碎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 天然岩石、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原料不仅指天然岩石、卵石。 于4.75mm的岩石颗粒。
粒 径 大 于 4.75mm 的 岩 石 颗 粒 。
制 在 0.15MPa 以 内 , 内 纵 墙 主 拉 应 力 可 控 制 在 0.20MPa 以内。 可达到基本不裂或裂缝较小。
裂缝 2:以算例 2 为例,墙长 6m 及 6m 以内,角上 主 拉 应 力 0.04MPa 以内;墙长 12m 时,角上主拉应力 0.079MPa~0.082MPa,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即能满足不裂 要求。 墙长 6m 及以下,墙长中部竖向截面上平均拉应 力为 0.05MPa~0.051MPa,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即能满足 不裂要求。 墙长 12m 时, 墙的中部的平均拉应力达 0.23~0.24MPa,可在墙长中部预留一竖缝,即将 12m 长 墙分割成为两个 6m 长墙,其应力状态与6m 跨墙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