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2004-2014北京高考真题教师版
高考断句真题汇编(有答案详解)

断句高考真题【题1】(2017江苏)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
靖康之祸,官书散失。
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
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
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
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答案】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题2】(2016浙江)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题3】(2016天津)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答案】A 【解析】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文言断句高三语文主章节教师王艳

2020/5/14
断句口诀: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 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 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020/5/14
三、对策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掌握实词、虚 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例如: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 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
2020/5/14
(三)、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 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 断句。
2020/5/14
例1: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 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 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 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04海淀二模)
2020/5/14
再有,可以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这其实还属于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
(1) 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 概: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 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2020/5/14
例如: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 正色曰魏公(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 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指政府官署。 唐朝京城长安各官署在南城,故称“南衙”)群官面折 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 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
高中文言断句技巧及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8页。
共1 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C.樯桅毗连议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变换莫测脉络融会贯通B.竣工仗义直言姆指荒谬绝伦C.影牒旁征博引辞书沓无音讯D.禆益湮没无闻坐落矫揉造作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 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食品是交给奶奶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高考文言文断句

全国课标Ⅱ卷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而是时青宫旧奈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岛帝狗马鹰兔 不抵不亲万几文每退辆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角抵:jué dǐ]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5、C
考情分析
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首次把断句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 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 2004--2014年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 文断句,要求只断开,不标点。随着国家对 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高考明显加强了对文 言文断句能力的考查。 2014年全国课标卷首次出现了文言文断 句试题, 停顿处用“/”断开,不加标点, 且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3分,能力层级为 理解B 。
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 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
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结: 1、找名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据顶真,定句逗。 4、据排偶,定句逗。 5、依总分,定句读。 6、对话引文定句读。 7.固定句式定句读。 8、察反复,定句读。
断句原则: 依据文本,
根据句意,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仲隰(xī)朋从于桓公而 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 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 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3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 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 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 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高考北京卷十年文言文断句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 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 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 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 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取材于《中论· 修本》)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 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 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 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翻译:天下太平之时,做好事的人得福, 做坏事的人得祸;到乱世之秋,做好事的人 不得福,做坏事的人也受不到惩处,这是改 变的命运。有智慧的人不因为改变的命运就 怀疑正常的道义,所以沿袭福分自来的方法, 防止灾祸的到来。遇不遇太平之时不在于我, 而在于它的时机。做善事回报凶恶叫做命运, 做恶事回报吉利叫做侥幸,能够守住自己的 志节罢了。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
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 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 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说明: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依总分,抓结构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 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 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 不美。”(取材于《韩非子· 说林上》2008年北京 高考)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 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 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文言断句高三语文主章节教师王艳培训课件

高三语文
主讲教师:王艳
2020/6/20
2020/6/20
二、考点解析
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 项能力来考察。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 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04年北京高考11题得分统计: 难度0.61,区分度0.57。 全市84531考生,平均得分3.04分,满分15216人,占18%。0 分的4044,占5%。海淀区一类校平均分4.2分,满分1380人 (一类校共2864人),占全区考生的48.2%。以上统计数 据表明,做好这道5分的题,对我们语文 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
2020/6/20
(三)、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 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 断句。
2020/6/20
例1: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 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 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 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04海淀二模)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 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 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 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2020/6/20
例2:
2、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 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 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 野人(农民)之菽 (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 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2020/6/20
断句口诀: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含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成前2014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 8 页, 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风俗活动。
人们往常在大年夜这日,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 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祥瑞,要言不烦.(gāi ),深受人们喜欢。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准节气张贴的春联,而春联还有其余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春联的撰写,常常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特别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春联或镌(j 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此中不.....乏艺术精选。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秋稔(r ěn)冬祥.B.楹(yíng)联.C.要言不烦(gāi ).D.镌(j ùn)刻.【试题答案】 D 意蕴.齿颊留香..撰写.锒锒上口..【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分析】镌(ju 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色洋洋C.春回鞭炮声声D.春来细风缕缕【试题答案】 C【试题考点】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春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分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般配,清除A、 B 项;比较 C、D,C 项在内容上能够照顾“过年” ,词性、构造、平仄也适合;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般配,应选 C 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挨次填入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 A【试题考点】本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
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参考答案11、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2005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
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
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
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
”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
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
王予之朱方①。
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
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
”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
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身为戳,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解析人:北京五中于爱民]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选自《白居易·草堂记》) 【解析】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评分说明:①学生答卷一律用“/”。
“//”是为方便阅卷评分设计的标志。
②“//”处断句每处得1分。
“//”和“/”以外处断句,酌情减分,减完5分为止。
这道题考查文言断句,这种方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是一种“一巧拨千斤”的考查方式。
文言文断句的题目没有要求加标点,而是要求用“/”断句。
这样考查既符合文言文“句读”的特点,又降低了难度,是一种合理的命题方式。
可能是考虑到选文内容较为陌生,命题把原文分成了两段,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但是,本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考生只有读懂大意,才能按照文言文表达的习惯断句。
第一段,“甲天下山”处的断句若在“甲天下”后断似乎也可以,而且“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但是,如果这样断,下文的“山山”连用就无法说通。
实际上,第一个“山”字属于前句,第二个“山”字属于后一句;所以,断在“天下山”后才妥当。
“曰香炉”处的断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断在“香炉峰”后较顺口,但是下文的“北寺”就显得很突兀,其实这两句话的结构和内容(交代位置和名称)都较为相似,这样看来断在“香炉”后更为合理。
另外,在古诗文中一些专用名词的中心词往往不出现,如“自古图牒,未有雁荡”中的雁荡山,就只用了“雁荡”二字,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天姥山,就只用了“天姥”二字。
“曰遗爱寺”处的断句,如果把上文的两句话当成对偶句处理,断到“遗爱”后,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样一来,下文就成了“寺介峰寺间”,与上下文不搭调,因此断在“遗爱寺”后才合理。
本段中的两个“曰”字也颇具干扰性,文言文中“曰”字后常常有停顿,这时“曰”字往往译为“说”,可是这里的“曰”是“叫”的意思(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的“曰”字用法相同),断在“曰”后把动宾拆开,显然不妥。
第二段的陈述对象较为明确——“太原人曰乐天”,断句的关键是弄清句意,弄清陈述对象。
“见而爱之”处的断句较好确认,由于“而”这个承接虚词,将“见”和“爱”两个动词紧密连接在一起,“之”字是它们共同的宾语。
“恋恋不能去”处的断句,由于陈述部分动词较多,谓语动词不易确认,但虚词“因”字提示了前后两部分是顺承关系,“不能去”后的断点就较好判断。
完成这道题,考生如果单纯以某些固定程式(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曰”字后多要停顿等)作为标志,而忽略断句的主要依据是理解文意,显然不妥。
必须以读懂语句为根本,才可能断对。
2006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答案](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
[评分标准]①//为必断处,对7处得5分,对6处得4分,对5处得3分,对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
②/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救赵”后断句,“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1分。
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为5分为止。
【参考译文一】(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
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
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参考译文二·断句部分】对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就像是嘴唇对牙齿那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
今天秦国灭亡赵国,将来祸患势必降临到齐国和楚国了。
况且,救助赵国是一件高尚的义举;打败秦国的军队,又能显扬赵国的威名。
现在您不致力于这样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粮食,这样来制定国家策略,就是错误的。
【试题简析】断句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和对文意的大致的了解。
这次的断句题,考察的内容涉及了考生非常熟悉的成语“唇亡齿寒”,文段浅显,((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背景的交代浅显易懂。
再结合“唇亡齿寒”的理解。
同时结合了同学平时课内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的积累,其中,一些关键的词语的义项,如“夫”“亡”“患”“却”“务”“爱”“计”“过”在课文中都有出现,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符合“诵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考察的文言知识点主要是判断句式和句式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其中判断句如: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等。
均有明显的判断词存在,降低了学生理解与断句上的难度。
而句式的对应关系如:“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今日”“明日”对应明确。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