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近况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近况曾晓虹【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0)003【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乌梅丸;糖尿病;并发症;综述【作者】曾晓虹【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4乌梅丸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治疗厥阴病之主方。
该方集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有酸甘苦辛四种药性,兼具辛开苦降、清上温下、寒热并用、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主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
近年来本方已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近年来乌梅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糖尿病,属中国医学“消渴”范畴,病位主要为肺脾肾,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
随着对消渴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们发现阴虚燥热理论已经不能解释消渴的全部临床表现。
久病消渴,则变证百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病机复杂,难以用传统三消理论来辨证治疗。
关于消渴与厥阴之论,医圣张仲景有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提出了消渴的发生与厥阴肝经有关[1],为后代医家辨证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基础。
清代黄元御认为“而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2]。
郑钦安则认为“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3]。
当代许多医家也对从厥阴论治消渴有深入的研究。
刘力红[4]主张“糖尿病应从厥阴立论”,认为糖其味为“甘”,在五行中属“土”,五脏中属“脾”,人体内血液似水,五行中属“水”,血中糖多(水中土多),究其根本,却是木少土失固摄,涌入水中,病之源头在厥阴上。
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看,以木克土,酸胜甘,故以入厥阴之主方乌梅丸立论治疗消渴病,有其理论依据。
汪蕾[5]同样持消渴病“糖甘属土从脾”的观点,认为以肝木克脾土,恢复肝的正常功能,则脾的功能亦正常,厥阴之病除,消渴亦除。
张冠杰等[6]报道路波从临床实践出发,认为消渴的病机为四经传变,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而以厥阴为关键,主张以主方乌梅丸减味治疗消渴病。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乌梅丸的组成包括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具有温脏安蛔、调和阴阳的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此外,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乌梅丸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妇科疾病中,乌梅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症状。
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以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同时,在治疗痛经、带下病等方面,乌梅丸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乌梅丸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消渴”范畴。
乌梅丸能够滋阴清热、温阳补虚,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特别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乌梅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肝气郁结、阳气不足等问题。
乌梅丸能够疏肝解郁,温补阳气,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失眠等病症,乌梅丸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在皮肤科疾病中,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
乌梅丸能够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当然,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并非局限于上述疾病,其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同时,对于乌梅丸的作用机制,现代医学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

案例 :2 1 0 0年 5月 8 E,患者时某,女性 ,4 l 2岁 ; 自述 5年前因饮冷后 出现左 小腹疼 痛 , 外敷 热水袋得 以缓 解 ,后经常 出现左小腹疼痛 ,因不甚疼 ,而未放在心上 。 1 年前无 明显诱 因出现剧烈疼 痛 ,于市 医院检查双 肾,输 尿管 , 膀胱 , ,胆 , , 肝 脾 胰超声未见异常 ,生化 :肝功 , 肾功 ,血糖 ,血脂 ,血 离子等检查未见异常 ,市医院以” 腹 痛待 查” 收入 院 ,经对症 治疗十余 E而缓解 出院 ,本 次 l 因怒 出现左小腹剧烈疼痛 ,伴 心烦 ,胃中反 酸水,口苦 , 腹部触诊 :腹软 ,未见 包块 , 凉,双足 凉,脉沉。求治 脐 中医,辨证为上热下寒的乌梅丸证 。方药为 :细辛 5 , g 桂枝 1g 2 ,黄连 3 ,当归 18 g 2 ,淡 附子 9 ,人参 9 ,干 g g 姜 9 ,大黄 9 ,白芍 28 g 8 0 ,炙甘草 lg O 。水煎服 3剂 ,二 诊疼痛明显缓 解,腹疼痛明显减轻 ,无心烦及 头疼症状, 情绪 乐观 , 建议续服 中药,诊脉右尺 滑,本人认 为右尺 虽 滑 ,但寒热错 杂未尽 除,遂将上方制成丸剂 ,每服 9 , g 日2次 ,1 5天后停 药,随访 2年未出现左小腹疼痛 。
疼痛 , 汗出,四肢 发冷,恶心 ,舌 苔黄 ,脉弦 紧,平素 伴
双下肢 凉。超声示:胆道蛔 虫证 ,患者及 家属要 求保 守治 疗 ;西医诊 断: 胆道 蛔虫证 ,给予止痛对症治疗。中医辨 证为 :上热下寒的乌梅 丸证 ,方药为乌梅 3g 0 ,细辛 5 , g 桂枝 1g 2 ,黄连 6 ,当归 1g g 2 ,淡附片 9 ,人参 9 ,川 g g 椒 66 ,黄柏 6 。水煎服 ,每 日一剂 ,连服 5剂 ;配合 g g 西药驱 虫剂。二诊 自 述仅有 2 d轻微疼痛 ,且持续仅 几分 钟 ,双 下肢 凉缓 解,将上方做 丸荆 ,每服 9 , 日 次 口 g 二 服 ,近一个月复诊 , 自述无疼痛 ,双足不 凉。停 药,2 个 月查超声示:蛔 虫死于胆道 内。本 方重用乌梅既能滋肝 ,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伤寒六经病病理发展过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乃是一种从浅入深的疾病发展,古人称“三阳易治,三阴难疗”。
由此,笔者认为厥阴病大多由少阴病传入,也就是一种继发性疾病。
古人云:两阳和明,名为阳明。
两阴交尽,名为厥阴。
两阴是指少阴和太阴,两阴交尽到极限,方有厥阴。
厥者,阴之极也。
由此可见,厥阴乃阴之大成,于三阴中阴气最盛。
《吕氏春秋·博志》有云:“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由于厥阴为阴之极,由此可见,从病理发展角度来看厥阴是病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厥阴是阴极阳始的开端。
古人云:阴之极乃阳之始也。
从而可以得出厥阴病至关重要的客观规律即物极必反,阴寒到达极限就会衰败。
厥阴经属于肝脏,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即厥阴阴寒之中潜藏少阳之阳气。
少阳者,小阳也。
由上已知,厥阴藏少阳相火,古人论火有龙雷之名,肾火者龙火也,又心火为君火,故肝肾之火又称之为相火。
站在阴阳的角度,君火属阳,相火属阴,厥阴寒盛,相火郁而不得发,致少阴阴虚之时,龙雷火郁而作发。
不同于三阳病的是,厥阴病中有死证即阴盛阳亡。
由于厥阴属肝,喜条达,其生理作用为疏泄,厥阴、阳明属和,故厥阴病亦可影响中土,中土即手、足阳明经,所以厥阴篇中有吐、哕、呕、下利等胃肠系统疾病。
至于厥阴治法,寒证多用四逆汤之类,热证多用黄芩、黄连之品,而具代表性的寒热错杂证则寒热兼治,施方如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原文“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概况了其两大功效。
该方酸苦甘辛兼备,寒温并用,既可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笔者临床运用治疗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获效甚佳。
现举验案4则如下。
1 典型病案 1.1 病案1——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女性,51岁,2019年4月8日初诊,主诉停经1年余。
现症见:潮热汗出,面烘热,手掌心热,双足冷,大便溏泄,夜尿两次,舌红苔薄腻,脉细。
乌梅丸临床新用治疗进展述评

乌梅丸临床新用治疗进展述评
郑春叶;雒晓东;孙玉芝;吴薇;王文同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4(011)011
【摘要】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等组成。
该方寒热并用、气血平调、邪正兼顾,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为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之主方。
该方与其它寒热并用剂的最大区别是“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
吴鞠通曾对乌梅丸进行探
【总页数】2页(P954-955)
【作者】郑春叶;雒晓东;孙玉芝;吴薇;王文同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乌梅丸临床新用
2.乌梅丸临床新用
3.乌梅丸临床新用
4.乌梅丸的临床新用
5.乌梅丸方证分析及临床新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1. 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主要由乌梅为主要原料制成。
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乌梅丸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治疗各种疾病,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2. 乌梅丸的主要功效•健脾开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止血生肌: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伤口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适用于外伤出血、溃烂等皮肤病变。
•化痰止咳:乌梅丸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痰饮等肺脏疾病。
•润肠通便: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缓解便秘,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
•凉血解毒:乌梅丸可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
3. 乌梅丸的适应症乌梅丸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消化不良:乌梅丸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外伤出血:乌梅丸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如刀伤、擦伤等。
•咳嗽痰多:乌梅丸对于改善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便秘: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热毒症状:乌梅丸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疗效。
4. 乌梅丸的用法和注意事项4.1 用法口服,每次3-5丸,每日2-3次。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请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过剂量。
5. 乌梅丸的副作用乌梅丸一般情况下副作用较少,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6. 结语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健脾开胃、止血生肌、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凉血解毒等功效。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umei Wan苏锦华(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辽宁阜新,123000)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17-02【摘要】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功效为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
现代临床多用于胆道蛔虫证、痢疾、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患。
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施治,对口疮、不寐此类常见而缠绵难愈之病,颇有成效。
【关键词】乌梅丸;口疮;不寐;医案【Abstract】Wumei Wan (乌梅丸) was recorded in Shanghan Lun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The efficacy of the prime prescribe is Anhui Zhitong (安蛔止痛), mainly applicated to the Huijue symptom (蛔厥证), aslo jiuxie jiuli (久泻久痢), and adopted to treat the ascariasis of the biliary tract, dysentery, enteriti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other diseases in the modern clinical practice. Wumei Wan was applicated differently to oral ulcer, insomnia, such as common and lingering difficult diseases, with quite effects in the clinic.【Keywords】Wumei Wan; Oral ulcer; Insomnia; Medical case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58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功效为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一首经典的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乌梅丸的方剂组成及功效分析乌梅丸中,乌梅味酸,能敛肝柔肝,安蛔止痛,为君药。
细辛、蜀椒、干姜、桂枝、附子辛热之品,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寒之药,清热燥湿,共为臣药。
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正祛邪,为佐药。
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肝脾,安蛔止痛。
二、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乌梅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乌梅丸能清热利胆、和胃止痛,对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乌梅丸可降低胆囊壁厚度,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肠道的敏感性,改善肠道动力紊乱,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三、乌梅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有关。
乌梅丸具有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的作用,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乌梅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等途径,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乌梅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目的探究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100例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西医组(5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50例,应用常规西药+经方乌梅丸治疗)。
研究对比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疗效及血糖水平。
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相比西医组(70.00%)明显更高(P <0.05);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12±0.61)mmol/L]、餐后2 h血糖[(7.01±0.42)mmol/L]相比西醫组明显更低(P<0.05)。
结论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
标签:乌梅丸;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Evalu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f Wumeiwan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NIE KunDepartment of TCM,Hulun Buir P eople’s Hospital,Hulun Buir,Inner Mongolia,02100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f wumeiwan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pplied 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combined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pplied 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f wumeiwan,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were compared and research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90.00% vs 70.00%)(P<0.05),and after treatment,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5.12±0.61)mmol/L and (7.01±0.42)mmol/L,which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f wumeiwan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type is obvious.[Key words] Wumeiwan;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type;Type 2 diabetes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还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但较多研究显示[1],糖尿病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
有数据统计[2],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糖尿病患病率的90%,且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老年群体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控制疾病进展,以药物疗法较常见。
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对50例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经方乌梅丸治疗,以探究经方乌梅丸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接受救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西医组(5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50例,应用常规西药+经方乌梅丸治疗)。
西医组50例患者年龄为52~76岁,平均(56.78±2.65)岁,男女分别为27例(54.00%)、23例(46.00%)。
中西医组50例患者年龄为53~77岁,平均(56.78±2.65)岁,男女分别为28例(56.00%)、22例(44.00%)。
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西医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即每次给予患者口服500 mg盐酸二甲双胍片,2次/d,连续治疗3个月。
中西医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经方乌梅丸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的治疗方法同西医组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经方乌梅丸(由山萸肉、白芍、乌梅、知母、连翘、地骨皮、苍术、元参、鬼箭羽、黄芩、黄连、细辛组成)治疗,2次/d,6丸/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估指标研究对比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疗效及血糖水平。
疗效[3]分为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低于8.2 mmol/L)、有效(治疗后空腹血糖低于8.2 mmol/L或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对评估指标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研究,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2.1 对比分析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疗效中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相比西医组(70.00%)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12±0.61)mmol/L]、餐后 2 h血糖[(7.01±0.42)mmol/L]相比西医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4],以往,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多给予患者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较多研究显示,患者长期大量服用上述药物,可出现肝肾功能损伤、贫血、口干、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而随着近些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中医药治疗[5]。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其中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病机为机体脾胃气虚,最终导致患者上热下寒、寒热夹杂,因此,中医认为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应以补养气血、扶助正气、健脾补肾等为原则[6]。
该文对患者使用经方乌梅丸取得了较佳的疗效,这主要是由于方中的乌梅、白芍可以酸甘化阴,滋养阴液,具有收敛生津的功效,黄连、黄芩、连翘具有清热除燥、解毒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元参、知母、地骨皮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山萸肉具有补肝肾、固虚脱的功效,全方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除燥祛湿、酸苦制甘的效果,且现代研究证明[7],乌梅、地骨皮、元参、黄连、鬼箭羽、知母等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显示,中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相比西医组(70.00%)明显更高,且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12±0.61)mmol/L]、餐后2 h血糖[(7.01±0.42)mmol/L]相比西医组明显更低,这提示在西药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经方乌梅丸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王高雷[8]在《减味乌梅丸在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乌梅丸的疗效,其以152例上热下寒证2型糖尿病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76例患者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对照组76例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治疗,通过研究其发现,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下降值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研究其认为,对患者加用乌梅丸可显著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
将王高雷的研究和该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认为对患者加用乌梅丸十分可行。
综上所述,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1] 孙晓明,金广辉.金广辉老师运用乌梅丸法治疗糖尿病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2):178-179.[2] 呂树泉,张淑芳,苏秀海,等.复荣通脉胶囊联合中药腿浴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8):1474-1476.[3] 信琪琪,刘玥,杨琳,等.中药银杏制剂与糖尿病治疗: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09-4515.[4] 李娜,刘群,李晓娟,等.中药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及BDNF信号通路的关系[J].吉林中医药,2014,34(9):865-868.[5] 戴卫波,梅全喜,李乐愚,等.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6):1122-1125.[6] 李井彬,陈广,徐丽君,等.乌梅丸及其寒热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外周组织AMP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9):724-728.[7] 赵伟鹏,姜欣,黄金昶,等.加味乌梅丸抑制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癌移植瘤的蛋白组学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3):72-78.[8] 王高雷.减味乌梅丸在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作用[D].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