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乌梅丸的组成包括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具有温脏安蛔、调和阴阳的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此外,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乌梅丸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妇科疾病中,乌梅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症状。
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以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同时,在治疗痛经、带下病等方面,乌梅丸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乌梅丸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消渴”范畴。
乌梅丸能够滋阴清热、温阳补虚,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特别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乌梅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肝气郁结、阳气不足等问题。
乌梅丸能够疏肝解郁,温补阳气,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失眠等病症,乌梅丸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在皮肤科疾病中,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
乌梅丸能够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当然,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并非局限于上述疾病,其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同时,对于乌梅丸的作用机制,现代医学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乌梅丸的实验研究进展

乌梅丸的实验研究进展[摘要] 乌梅丸是主治蛔厥和久利的经典方剂,因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疾病中均有良好的疗效。
实验研究表明,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细胞凋亡、修复黏膜屏障和抗氧化损伤等作用。
通过回顾近十年乌梅丸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实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及糖尿病领域。
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阐明乌梅丸多中心、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建立和评价“寒热错杂”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乌梅丸;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糖尿病;实验研究;寒热错杂[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4(c)-0052-04[Abstract] Plum pill is a classic formula of attending hatched jue and chronic diarrhea. It has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many diseases due to its formula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ation of cold and heat,combination of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Plum pill has effect of anti-inflammatory,immunoregulation,promoting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modulating intestinal flora,inhibition of cell apoptosis,repairing the mucosal barrier and anti-oxidative damage. Plum pill was mainly researched in the field of ulcerative colitis,cancer and diabetes by reviewing the experimental study in nearly a decade. Further broadening the research field,clarifying plum pill multicenter,mechanism of action of multiple targets,establishing and evaluating of animal models combined disease and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heat and cold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Plum Pill;Ulcerative Colitis;Cancer;Diabetes;Experimental Research;Intermingled heat and cold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33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伤寒六经病病理发展过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乃是一种从浅入深的疾病发展,古人称“三阳易治,三阴难疗”。
由此,笔者认为厥阴病大多由少阴病传入,也就是一种继发性疾病。
古人云:两阳和明,名为阳明。
两阴交尽,名为厥阴。
两阴是指少阴和太阴,两阴交尽到极限,方有厥阴。
厥者,阴之极也。
由此可见,厥阴乃阴之大成,于三阴中阴气最盛。
《吕氏春秋·博志》有云:“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由于厥阴为阴之极,由此可见,从病理发展角度来看厥阴是病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厥阴是阴极阳始的开端。
古人云:阴之极乃阳之始也。
从而可以得出厥阴病至关重要的客观规律即物极必反,阴寒到达极限就会衰败。
厥阴经属于肝脏,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即厥阴阴寒之中潜藏少阳之阳气。
少阳者,小阳也。
由上已知,厥阴藏少阳相火,古人论火有龙雷之名,肾火者龙火也,又心火为君火,故肝肾之火又称之为相火。
站在阴阳的角度,君火属阳,相火属阴,厥阴寒盛,相火郁而不得发,致少阴阴虚之时,龙雷火郁而作发。
不同于三阳病的是,厥阴病中有死证即阴盛阳亡。
由于厥阴属肝,喜条达,其生理作用为疏泄,厥阴、阳明属和,故厥阴病亦可影响中土,中土即手、足阳明经,所以厥阴篇中有吐、哕、呕、下利等胃肠系统疾病。
至于厥阴治法,寒证多用四逆汤之类,热证多用黄芩、黄连之品,而具代表性的寒热错杂证则寒热兼治,施方如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原文“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概况了其两大功效。
该方酸苦甘辛兼备,寒温并用,既可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笔者临床运用治疗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获效甚佳。
现举验案4则如下。
1 典型病案 1.1 病案1——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女性,51岁,2019年4月8日初诊,主诉停经1年余。
现症见:潮热汗出,面烘热,手掌心热,双足冷,大便溏泄,夜尿两次,舌红苔薄腻,脉细。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一首经典的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乌梅丸的方剂组成及功效分析乌梅丸中,乌梅味酸,能敛肝柔肝,安蛔止痛,为君药。
细辛、蜀椒、干姜、桂枝、附子辛热之品,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寒之药,清热燥湿,共为臣药。
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正祛邪,为佐药。
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肝脾,安蛔止痛。
二、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乌梅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乌梅丸能清热利胆、和胃止痛,对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乌梅丸可降低胆囊壁厚度,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肠道的敏感性,改善肠道动力紊乱,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三、乌梅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有关。
乌梅丸具有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的作用,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乌梅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等途径,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乌梅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谭俊;黄贵华;林壮燕;雷健茨;覃雁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2(6)3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病情经久难愈者较多。
近年来,《伤寒论》经典方剂
乌梅丸凭其苦辛并用、寒热并调的特点,直切UC寒热错杂之病机,通过抑制结肠上
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增加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减少抗炎细胞因子生成等发挥对UC的
治疗作用,不论单纯中药口服、灌肠还是联合西药、针灸等,均对本病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现就近年来乌梅丸治疗UC的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本病治
疗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131-134)
【作者】谭俊;黄贵华;林壮燕;雷健茨;覃雁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
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证相应的实验研究
2.乌梅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3.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分子机制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4.乌梅丸
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5.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王钰涵;靳明明;吕昌莲【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24(42)4【摘要】加减乌梅丸作为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之一,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分别从古籍文献与现代医家思想总结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腹泻、便秘便血、情志不振、纳呆乏力),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症状,降低结直肠癌总体复发率,防止肠道多发性息肉癌变等要点对加减乌梅丸在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凋亡相关因子(factor related apoptosis,Fas)蛋白、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ligand,FasL)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蛋白、氨基酸末端激酶/Wnt(Jun N-terminal kinase,JNK/Wingless/Integrated,Wnt)通路、白介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实验研究方面展开综述,期望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加减乌梅丸有关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184-188)【作者】王钰涵;靳明明;吕昌莲【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协同科研中心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353【相关文献】1.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脾肾阳虚型结直肠癌的效果研究2.芍药汤加减联合FOLFOX6方案、常规治疗对湿热蕴结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3.环丙沙星联合茯苓皮汤加减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感染临床观察4.乌梅丸治疗结直肠癌可行性探讨5.结直肠癌干细胞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关键词】乌梅丸;厥阴病;临床应用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 338 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利。
后世医家尊崇仲景,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如成无己、尤在泾。
但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
近代用于临床治疗疑难杂症者多有报导,尤其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更赞其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方。
故现就其病机、立法、方义及临床应用讨论如下。
1 历代医家对厥阴病的认识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历代医家对这条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说热证的,也有说寒证的。
说热证的有成无已,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
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
……此热在厥阴也。
”说寒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
心中热痛而消渴也。
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
阴中之阳,受迫而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饮食。
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之证。
如《医宗金鉴》说:“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
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厥阴之木气,从下起而上合于手厥阴包络,包络主火,风火相合为病。
风火相煽,消灼津液,胃津不足,引水自救,故渴而多饮;包络为心之外垣,心包火动,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木气太盛,上凌脾土,土被木克,故饥而不欲食;蛔虫禀厥阴风木所化,故吐蛔;木既克土,土气大虚,如再下之,则下利不止。
2 乌梅丸的配伍特点正如陈修园所说:“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
”其“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
”柯韵伯说:“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乌梅为厥阴主方。
二方虽不同,而寒温互用、攻补兼施之法相合者,以脏腑相连,经络相贯,风木合气,同司相火故也。
其中皆用人参,补中益气以固本逐邪,而他味俱不相袭者,因阴阳异位。
乌梅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乌梅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永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04期[关键词] 乌梅丸;呼吸系统疾病;进展[中图分类号] R9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21-02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人参、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连、黄柏10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
清·柯韵伯提出乌梅丸可用于寒热错杂病证,从而拓宽了此方的应用思路。
蔡文就[1]在谈到柯韵伯著的《伤寒来苏集》时说:“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主治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
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近年来,诸多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使乌梅丸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
现将近年来乌梅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综述如下:1 现代药理研究方中乌梅、人参具有抗过敏作用,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桂枝、细辛有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蜀椒有麻醉作用,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又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附子、人参、干姜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可对抗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的副作用,从而利于激素的撤减。
当归[2]、人参[3]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当归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4],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还可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动脉高压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另外,当归对动物模型的肺间质纤维化有明显减轻作用[5]。
黄连[6]、黄柏可对抗多种细菌病毒,减少渗出,使气道保持畅通。
匡铁吉等[7]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分别具有灭杀、抑制的作用。
2 传统医学与现代理论何丰华等[8,9]认为,激素依赖型哮喘总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兼见、阴阳俱损、气血同病。
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为多见,实则以络瘀、痰阻、风伏、气滞为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综述·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马琴 杨薇 陈水龄【摘要】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临床运用广泛。
本文整理分析有关乌梅丸的病机及该方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梅丸;病机;临床运用;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Wumei pill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Ma Qin, Yang Wei, Chen Shuiling. Eye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Corresprondingauthor: Yang Wei, Email: 184950196@【Abstract】 Wumei pill from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Wumei pil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gynecology and 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Wumei pill; Path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乌梅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由乌梅、黄连、黄柏、桂枝、附子、川椒等10味药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作用,原方主要用于蛔厥、久痢。
现代对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对其临床运用有了新发展。
本文就近年来对乌梅丸的病机认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对乌梅丸病机的认识《伤寒论》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治疗蛔虫扰动、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肢厥逆的蛔厥症,为厥阴病篇之主方,可治脏厥。
病机特征是“潜藏于内,变动不居”[1]。
脏厥本质为脏寒,独阴无阳;蛔厥亦为脏寒,故病机相侔,都用乌梅丸治之。
历代医家对于乌梅丸的病机有不同认识:①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为寒热错杂,又以上热下寒为主。
《四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10.028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课题(ZZ11-040);高健生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作者单位:100040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通信作者:杨薇,Email: 184950196@qq.c om 圣心源》曰:“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
《伤寒缵论》云:“乌梅丸主胃气虚而寒热错杂之邪积于胸中,故蛔不安而时时上攻。
故仍用寒热错杂之味治之。
”《医宗金鉴》认为乌梅丸“解寒热错杂,阳明混淆之邪”。
刘渡舟运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之寒热错杂证,以调理肝胃之不和。
②根据《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分析认为乌梅丸的病机是“肝气亏虚,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2-3]。
③李士懋[4]推崇其病机为肝阳虚,认为乌梅丸是治肝阳虚致火郁的方剂,厥阴病的本质为肝阳虚致寒热错杂证。
由上可知,乌梅丸的病机主要为寒热错杂、肝气虚、肝阳虚。
在临床运用中,后世医家根据乌梅丸的病机特点,广泛用于各科疾病。
2临床应用2.1 溃疡性结肠炎:王金明[5]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观察组给予乌梅丸,均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1001·84.4%。
魏文先等[6]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口服)与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乌梅丸加减)各34例进行比较,均连续给药28 d 后,治疗组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李兰芳[7]将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加减方,治疗15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9%。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覃优[8]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与联合组各49例,对比组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莫沙比利对照联合服用,联合组运用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均治疗90 d,联合组有效率为95.92%,对比组为75.51%。
马银平等[9]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57例。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
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54/57),对照组为82.1% (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36);治疗组的H.pylori转阴率为88.2%(45/51),对照组为48.0%(2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3,P<0.001)。
提示,乌梅丸联合三联疗法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3 胃食管反流病:李丹丹等[10]研究认为,乌梅丸水煎剂可减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胸痛、泛酸、反胃症状。
周燕等[11]将1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观察组(服用雷贝拉唑联合乌梅丸汤剂)各80例,用药8周后,观察组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体部远端廓清能力。
2.4 肠易激综合征:陈雅菲[12]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乌梅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0.45%。
叶涛和陶夏平[13]对46例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
结果,治疗后1、2、4周时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8.70%(27/46)、84.78%(39/46)、97.83%(45/46),提示乌梅丸可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
2.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谢更钟等[14]运用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西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乌梅丸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刘晓瑞等[15]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的病机出发,探析乌梅丸治疗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认为乌梅丸体现了上下同治、标本兼治的思想。
杨月花等[16]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认为,乌梅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西沙比利。
2.6 心率失常:伍建光和赖俊宇[17]将8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分为服用盐酸胺碘酮片的对照组与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联合乌梅丸的观察组进行比较,连续治疗4周,乌梅丸加减可减少冠心病室性早搏数,减轻临床症状。
彭健[18]运用乌梅丸治疗阿斯综合症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李雯等[19]通过总结验案认为,乌梅丸治疗缓慢心率失常患者有效。
2.7 哮喘:唐鸽[20]研究认为,乌梅丸联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
李小军[21]临床观察认为,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效果。
刘谦[22]将夜间哮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均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
2.8 失眠:王爱华和李国焕[23]研究认为,乌梅丸用于慢性乙肝失眠取得良好效果。
杜津莉等[24]将165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予以艾司唑仑、靳三针、靳三针联合乌梅丸组治疗。
结果,靳三针联合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组、靳三针组。
·1002·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10月第40卷第10期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8, V ol. 40, No.102.9 抑郁症:徐志男[25]将54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组予加味乌梅丸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5%。
2.10 过敏性鼻炎:何显文[26]将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中医组35例,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中医组服用乌梅丸,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3.33%,中医组为97.14%。
3小结目前,乌梅丸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系统、多部位疾病,发挥了中医整体观的治病优势。
但根据文献总结看出,乌梅丸在内科的应用报导较多,五官科、皮肤科等报道较少,且在五官科、皮肤科等应用方面主要以个案报道多见,今后是否在以个案报道为主基础上,加强其试验论证,分析其治疗眼科、皮肤科等疾病的作用,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尚待进一步探讨。
利益冲突申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马琴:酝酿和采集分析数据、起草与撰写文章;杨薇:支持性贡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进行审阅;陈水龄:采集数据参 考 文 献[1]胡镜清,江丽杰. 从病机原义解析辨证识机论治[J]. 中医杂志,2015,56(24):2098-2001,2103. DOI:10.13288/j.11-2166/r.2015.24.007.[2]王素波,杨瑞宁. 浅谈对乌梅丸病机及临床的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123. DOI:10.3877/j.issn.2095-8242.2017.11.116.[3]郝知音,班光国,芦剑锋. 乌梅丸证病机新解[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88-89. DOI:10.13424/ki.jsctcm.2015.02.033. [4]李士懋. 临证一得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71-412.[5]王金明. 用乌梅丸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11-112.[6]魏文先,翟玉云,邹颖. 乌梅丸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17,32(11):2208-2211. 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7.11.575.[7]李兰芳. 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2):180. DOI:10.15912/ki.gocm.2017.02.151. [8]覃优. 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8):884. DOI:10.3969/j.issn.1004-2814.2017.08.007. [9]马银平,靳秀芳,徐凤超,等. 乌梅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8):702-70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08.005. [10]李丹丹,袁星星,杨磊,等. 乌梅丸水煎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51-53.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7.02.024.[11]周燕,李保良,姚李吉,等. 乌梅丸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J]. 中药材,2016,39(5):1169-1172.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6.05.055.[12]陈雅菲. 乌梅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信息,2017,34(5):98-100.DOI:10.3969/j.issn.1002-2406.2017.05.028.[13]叶涛,陶夏平. 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8):689-691.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8.006.[14] 谢更钟,何艳惠,张志玲,等.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272-1276.DOI:10.16448/j.cjtcm.2017.0424.[15]刘晓瑞,黄彬洋,高泓,等. 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析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J]. 山东中医杂志,2017,36(11):932-934.DOI:10.16295/ki.0257-358x.2017.11.006.[16]杨月花,刘全中,丁靖,等.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1):12-16. DOI:10.13359/ki.gzxbtcm.2016.01.004.[17]伍建光,赖俊宇. 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212-215. DOI:10.13422/j.cnki.syfjx.2014220212.[18]彭健. 乌梅丸加减治疗阿斯综合征临床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780-1782.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31.[19]李雯,汪东东,朱翠玲. 朱翠玲运用乌梅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验案赏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7):988-989.DOI:10.16448/j.cjtcm.2017.0329.[20]唐鸽. 乌梅丸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26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41-145. DOI:10.19613/ki.1671-3141.2017.66.085.[21]李小军.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体会[J]. 山西中医,2016, 32(7):34. DOI:10.3969/j.issn.1000-7156.2016.07.017.[22]刘谦. 乌梅丸治疗夜间哮喘的临床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23]王爱华,李国焕. 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经验总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78-180. DOI:10.14164/j.11-5581/r.2017.06.091.[24]杜津莉,樊炜骏,杜洪娟. 靳三针结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8):1104-1107.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7.08.27.[25]徐志男. 加味乌梅丸汤剂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26]何显文. 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32.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9.120.(收稿日期:2018-08-22)(本文编辑:高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