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危重患者安置到抢教室,备齐抢救物品,必要时设专人护理,井做好护理记录。

二.做好病情危重程度、镇静程度、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压疮、营养、心理等风险评估。

三.做好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体温监测等。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清醒患者深呼吸或协助翻身拍背,以助分泌物咳出。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五.加强临床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一)维持清洁眼部护理:眼脸不能闭合者,应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二)协助活动肢体良肢位摆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

(三)补充营养和水分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四)维持排泄功能协助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导尿。

(五)保持导管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严密观察引流液量、色、性质。

(六)确保患者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患者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对抽搐患者避免外界刺激:准确执行医嘱,保证医疗安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六.心理护理
(一)操作前向患者和家属做简单、清晰解释。

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病人充分的信赖和安全感。

(二)建立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对因人工气道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使用写字板,图片、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沟通。

(三)让患者表达感受并了解自己的治疗。

(四)采取“治疗性触摸”,提供给患者支持。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心里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片等。

3.呼吸道准备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全麻手术需进食,水6~8h,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5.其他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术前 1 天予漱口液漱口。

(2)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胡须。

(3)询问过敏史,遵医嘱作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试阳性者,应在病历中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更改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于手术前晚于给予口服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6)术日晨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②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于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③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带入手术室。

(二)术后的一般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术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护士要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

4.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5.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水肿,止血等对症治疗。

6.并发症观察①感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体温上升到 38.5,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②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若发现渗血不止,应及时报告处理。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第一篇:耳鼻喉科护理常规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章耳鼻咽喉手术一般护理常规(—)术前准备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并交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2 根据并病情给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

保持口、鼻、咽部及外耳道清洁,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滴鼻液或滴耳液及漱口液。

教会病人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5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准备皮肤、剪鼻毛、洗澡、更衣、理发等。

耳部手术者应剃去耳周6CM毛发。

植皮者常规准备供皮区皮肤。

6 上颌窦术前一日应给予上颌窦穿刺冲洗。

7 术前取下活动假牙或牙托。

8术日根据病情给少食或禁食。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准备各种用物。

(二)术后护理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护理。

2 根据病情取舒适卧位。

3口腔进路手术者,进流质;非口腔进路者,进半流或软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疑有颅内并发症者应检查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5、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应注意有无面瘫、眩晕、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

6、注意观察伤口出现情况:(1)、鼻咽部手术者局部行冷敷,嘱病人如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便观察失血情况及避免刺激胃部引起不适。

(2)、伤口有敷料者应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渗血,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7、鼻腔有填塞物者,应防止松动、脱落,可用湿纱布盖于口部,以防口干。

8、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应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嘱病人避免打喷嚏,勿用力擤鼻或做剧烈运动,并给予麻黄素液滴鼻,防止出血和感染。

9、做好口腔护理,给漱口液漱口。

10、喉部手术者应卧床休息,少说话,气管切开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吸痰,翻身,防止并发症。

第二章乳突根治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2、按耳鼻喉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向病人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面瘫等,以取得合作。

3、4、5、注意观察有无发人发热、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耳源性并发症。

按医嘱给抗生素滴耳液。

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洗耳。

术晨少食,全麻者禁食。

耳鼻喉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一、等离子射频治疗仪下行鼻甲消融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同耳鼻咽喉科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

2.常规专科检查项目要齐全,包括鼻窦CT等。

3.备皮范围:剪双侧鼻毛,男性患者剃胡须。

4.保持口腔清洁。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6.教会患者控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指压人中、舌尖抵住上腭、深吸气。

(二)术后护理1.同耳鼻咽喉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卧位与休息局麻患者取半卧位、全麻6小时后取半卧位,以减轻鼻部充血。

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引起鼻腔出血。

3.嘱患者将口中的分泌物吐于一次性塑料盒内,以观察出血情况。

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以防鼻腔填塞物脱出,引起出血。

4.术后宜进温凉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馄饨、烂面条、蒸鸡蛋等),勿食辛辣刺激、硬性食物,防止咀嚼时牵拉伤口引起出血、疼痛。

5.鼻腔填塞者经口呼吸,易致口咽干燥,口唇干裂,可用湿纱布盖于口唇或涂润滑油,鼓励患者多饮水,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6.药物治疗的观察按医嘱给予抗生素、维生素、止血等药物,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反应并做好记录。

(三)出院健康指导1.饮食: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勿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适当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3.养成良好看习惯,不挖鼻,不用力擤鼻涕,避免挤压鼻腔。

4.鼻窦炎的病人正确掌握鼻腔冲洗的方法。

5.定期复查:复查前与医生联系好,按时到医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二、鼻出血等离子射频治疗仪止血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同耳鼻咽喉科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

2.完善相关检查。

3.备皮范围剪双侧鼻毛,男性患者剃胡须。

4.嘱患者戒烟酒,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6.教会患者控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指压人中、舌尖抵住上腭、深吸气。

(二)术后护理1.同耳鼻咽喉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了解病史、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准备好所需设备和药物。

- 需要预先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 术前指导患者禁食禁饮,并停止使用某些药物,以减少手术风险。

-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术中护理
- 协助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

-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干净和无菌,并监测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 协助患者安全入睡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饱和度等。

- 注意术中患者体位的合理调整,保持呼吸道通畅。

- 根据需要,并发现及时报告患者意外反应或突发情况。

术后护理
- 确保患者平稳苏醒,并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

- 提供必要的教育与指导,包括术后的饮食、活动和用药等方面。

- 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注意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 监测患者的排尿情况,保持排尿通畅,以防尿潴留等问题的发生。

- 在医嘱下,给予患者恰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

-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以上为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寻求医患团队的帮助和指导。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调整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人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及使用方法。

3、介绍住院制度及作息时间。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舌苔脉象。

2、新病人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天。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正常后连测3天。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直至正常后3天。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手术病人术前一日,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7、手术后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测3天。

8、手术当日上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

9、手术当日、术后3天,至少每日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0、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至少每日测4次。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3日内无大便或大便次数多者,及时通知医师。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脉、耳部症状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保持伤口敷料保清洁、干燥,发现浸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十、遵医嘱正确使用内服外治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或家属做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鼻息肉鼻息肉是常见鼻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特别是前筛区。

单侧或双侧发病。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2)饮食与休息:禁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受凉。

(3)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备皮,遵医嘱术前半小时用药。

(二)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改善呼吸。

(2)保持口腔清洁:用朵贝氏液每日含漱数次。

嘱病人多饮水,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3)面部肿胀明显者,早期(术后24h内)给予冷敷,可止痛止血。

后期(术后2~4h)热敷,可促进吸收。

伤口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4)鼻腔纱条抽净后,应按时滴药,避免用力擤鼻。

(5)进食半流质或普食。

(6)术后嘱病人勿打喷嚏,必要时深呼吸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鼻骨骨折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

(一)术前护理(1)体位:取半卧位,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及便于吐出分泌物。

如有头昏或虚脱者。

则改平卧位。

(2)观察鼻出血的情况,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4)饮食护理:进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二)术后护理(1)同鼻部术后常规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术后如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勿触动鼻部,勿用力擤鼻,尽量避免打喷嚏,以免鼻腔填塞砂条松动或脱出。

从后鼻孔脱出的填塞纱条,可沿软胯缘剪断,切勿随意拉出。

鼻腔填充纱条一般于术后20~48h取出。

取出后24h内应安静休息,勿擤鼻涕,可用1%麻黄碱或薄荷油滴鼻,每日3~4次。

前庭囊肿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上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

(一)囊肿小无症状者,可暂观察。

(二)面部畸形或有反复感染史者,应予切除。

术前、术后护理与鼻息肉护理常规相同。

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心里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片等。

3.呼吸道准备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全麻手术需进食,水6~8h,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5.其他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术前1天予漱口液漱口。

(2)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胡须。

(3)询问过敏史,遵医嘱作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试阳性者,应在病历中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更改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于手术前晚于给予口服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6)术日晨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②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于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③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带入手术室。

(二)术后的一般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术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护士要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

4.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5.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水肿,止血等对症治疗。

6.并发症观察①感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体温上升到38.5,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②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若发现渗血不止,应及时报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心里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片等。

3.呼吸道准备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全麻手术需进食,水6~8h,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5.其他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术前1天予漱口液漱口。

(2)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胡须。

(3)询问过敏史,遵医嘱作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试阳性者,应在病历中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更改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于手术前晚于给予口服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6)术日晨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②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于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③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带入手术室。

(二)术后的一般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术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护士要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

4.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5.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水肿,止血等对症治疗。

6.并发症观察①感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体温上升到38.5,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②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若发现渗血不止,应及时报告处理。

③呼吸困难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性质。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同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二.鼻出血护理常规(一)定义鼻出又称鼻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出血的部位多见于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鼻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如:鼻外伤,鼻中隔偏曲,血液病等。

轻者涕中带血,量多时可导致休克,反复出血可继发贫血。

(二)护理措施1.按耳鼻喉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神志,意识,体温,呼吸,血压。

(2)观察患者鼻腔出血的性质,颜色,评估出血量。

(3)观察患者鼻腔填塞物有无松动,脱落,交待患者不要随意取出鼻腔填塞物。

3. 心理护理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因恐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而加重出血。

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

4.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如:吸引器,鼻内窥镜及光源,止血油沙条,止血药,升压药,备血等。

5.体位与活动护理:半卧位休息,头抬高10~15度,头偏向出血侧,有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血块引起窒息。

填塞止血后应协助患者取半坐位,如患者虚弱为防止休克可给予平卧位。

减少下床活动,防止鼻腔再次出血。

活动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冷敷,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或输血,补充血容量,注意保暖。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3h用漱口液漱口1次。

嘱患者切勿将血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7.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清淡、温凉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如:豆制品、木耳、西红柿等。

8.预防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9.皮肤护理及时清洁面部血迹,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三)健康指导1.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出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打喷嚏诱发出血。

3.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时监测血压。

4.不用力擤鼻,以免诱发鼻出血。

三.鼻中隔偏曲护理常规(一)定义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二)术前护理措施1.同耳鼻咽喉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常规专科检查鼻窦CT(水平位+冠状位)、皮肤过敏试验、鼻阻力、鼻腔分泌物细胞涂片(EC、 MC).3.备皮范围剪双侧鼻毛、男性患者剃胡须。

4.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简单病情、手术、麻醉方法和过程,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及其处理对策,和可能出现的渗血,以及渗血较多时的应对措施。

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5.遵医嘱用药(1)抗生素:从术前1周开始服用,主要为了减轻炎症,为手术做好准备。

(2)类固醇类药物:从术前1周开始口服并局部使用喷鼻剂,以收缩肿胀的黏膜,抗炎,消肿,利于鼻腔通气和引流。

(三)术前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预防感冒,放松心情,术前晚保证充足和睡眠。

2.饮食(1)全麻手术患者,术前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前禁食10h,禁饮4h。

(2)局麻手术患者,术前可少量进食,以免术中呕吐。

3.局麻患者术前30分钟打术前针后勿离开病房,防止晕倒。

4.交待手术患者将眼镜、活动假牙、贵重物品交于家属保管,以免丢失。

5.术前排空大、小便,穿好员服,在病历等待手术。

6.有牙齿松动的患者应告知医生松动牙齿的位置及数量,以免术中引起牙齿脱落。

(四)术后护理措施1.按耳鼻喉科患者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去枕平卧6h,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误吸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勤巡视病房,嘱患者术后出现头痛或鼻腔少量渗血均为正常现象,可用冰袋冷敷前额,以减轻症状。

观察患者鼻腔渗血情况,若出血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师。

5.术后6H患者应半卧位休息,减少伤口水肿,充血,有利于鼻腔分泌物,渗血流出,勿咽下,免吞入胃里,引起胃部不适。

用舌顶上腭或做深呼吸可以尽量避免打喷嚏,咳嗽,以免牵拉伤口。

6.患者应术后鼻腔填塞,张口呼吸,口腔黏膜干燥,并有血性分泌物经口腔吐出,故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协助患者清洁口腔6次/日。

7.术后6H可进食温凉开水,如有不适,可进食清淡,易消化,温凉半流质饮食,如:芝麻糊、稀饭等。

8.告知患者鼻腔填塞纱条将于24~48H间断取出,勿自行抽出纱条,以免引起出血。

9.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10.遵医嘱给予抗炎,抗水肿,促分泌物排出治疗,并观察用药后效果。

11.遵医嘱予患者鼻腔冲洗,向患者介绍鼻腔冲洗的目的及操作方法,协助患者进行鼻腔冲洗,使患者熟练掌握正确的冲洗方法。

(五)术后健康指导1.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温度适宜,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参加锻炼,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恢复期应禁烟酒,禁辛辣刺激的食物,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新鲜水果,蔬菜,鱼,瘦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4.避免挤压,碰撞鼻部,改掉挖鼻,大力擤鼻等不良习惯。

5.冬春季外出时应戴口罩,减少花粉,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

6.遵医嘱正确做鼻腔冲洗,清理鼻腔鼻窦内的干痂,防止感染。

喷鼻药应在鼻腔冲洗后喷鼻,每日1~2次。

7.手术后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对鼻腔的剧烈刺激。

8.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进行鼻内窥镜检查,以便医生了解手术创面恢复情况,并及时对术腔进行处理。

9.2个月避免游泳。

四.鼻疖护理常规(一)定义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鼻前庭炎。

机体抵抗力低时易患本病。

(二)护理措施1.按耳鼻喉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疖肿未成熟时给予理疗,热敷或用10%鱼石脂软膏敷其表面,促其消散或成熟穿破。

3.疖肿已成熟者,可用探针蘸少许15%硝酸银腐蚀脓头,或用小刀挑破脓头,再用小镊子夹出脓头,切记挤压。

4.按医嘱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黄胺类药物,剧痛者可适当服用镇痛剂。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合并海绵窦血栓静脉炎时,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协助会诊。

7.如有糖尿病患者,应和内分泌科医生给患者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

8.教育患者戒除挖鼻,拔鼻毛的不良习惯。

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切开及挤压疖肿,避免发生并发症。

五.慢性鼻炎护理常规(一)定义慢性鼻炎为鼻粘膜及鼻粘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疾病。

临床上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两者间常为过渡型。

(二)护理措施1.按耳鼻喉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提供护理(1)鼻粘膜对减充血剂敏感者,介绍正确的滴鼻法,选用合适的滴鼻药。

(2)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者,与医生商量可选用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法,激光疗法、冷冻疗法等。

(3)对拟定手术治疗者,配合医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3.鼓励患者说出苦恼的原因,促进患者社会交往。

4.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报告新的评估发现,配合医生预防鼻窦炎和中耳炎等。

5.帮助患者及医生找出局部原因,及时治疗。

(三)健康指导禁烟,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有粉尘的环境中工作时应戴口罩,气温急剧变化时应注意降温或保暖。

六.鼻部创伤护理常规(一)定义鼻部创伤是头颈部创伤最常见类型,创伤的部位和程度与致伤的原因,力量大小方向有密切关系。

临床常见的创伤有:外鼻软组织伤,鼻骨骨折,鼻窦骨折合并眶底爆折,视神经骨折,颅底骨折合并脑损伤等。

(二)护理措施1.按耳鼻喉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饮食保持病室安静,让患者安心休养,鼻出血或有脑脊液鼻漏时应予半卧位,大出血或休克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按医嘱予以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帮助伤口愈合。

对于鼻外伤后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者,予流质饮食,必要时经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3.出血护理出血较多,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粗针头输液,可先输入平衡盐溶液,必要时应立即输全血。

4.疼痛护理指导患者掌握全身放松,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遵医嘱使用镇静或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5.鼻塞的护理促进鼻腔通气,引流通畅和嗅觉功能恢复。

如无鼻腔填塞者,可予血管收缩剂,以改善鼻塞症状。

鼻腔填塞者需经口呼吸,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必要时予湿纱布覆盖。

6.脑脊应液鼻漏的护理病情许可者予以半坐卧位,保持引流通畅,指导患者勿用不清洁物填塞鼻腔,请勿擤鼻及长时间低头取重物,保持鼻腔清洁,防止加重病情和更严重并发症发生。

如无颅底骨折,鼻腔可滴入麻黄素滴鼻液,达到收敛和消炎的作用,促进鼻腔引流通畅。

7.生命体征观察对鼻外伤严重并有休克和颅脑创伤者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