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用中药治疗胆囊癌的老中医
胆囊癌手术后中药治疗药方都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胆囊癌,手术是治疗胆囊癌常用的方法,短期疗效快,但治疗并不彻底,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些患者会在术后寻求中医药的治疗。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治疗疾病的药方也有很多,那胆囊癌手术后中药治疗药方都有哪些呢?中医治疗胆囊癌不同于西医的只关注瘤体是否缩小、癌细胞是否被消灭等问题,中医治疗讲究以人为本,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患者的体力也逐渐恢复,不适症状得到缓解,生存质量也有所提高。
胆囊癌患者通过手术虽然能直接切除肿块,但也会导致患者正气受损,免疫力下降,而且手术并不彻底,患者体内仍有余邪存在,因此术后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一方面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机体,促进机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一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确实积累了很多能够治癌的药方,但中医并非汤药在起作用,也不是自行按方取药就能服用,袁希福老中医说:“中医治癌的精髓是辩证论治。
胆囊癌是元气亏虚、邪毒入侵,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内气滞、痰凝、血瘀、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了肿块。
”在治疗时,中医会根据每位肿瘤病人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表现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不同的对症治疗。
抓住病人不同的虚、热、寒、实证型,制定出个体化对症药方,一人一方,才能使这种胆囊癌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应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切勿盲目使用药方、偏方。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胆囊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
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
88岁“草药名医”独创治癌药方

88岁“草药名医”独创治癌药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湖北省肿瘤医院88岁的老中医陈延昌,从医63年,平均每天为40多位肿瘤患者望闻问切,至今每周5天坚持在门诊坐诊。
在他的从医生涯里,他40余年来摸索出一套专治癌症的中草药药方,帮助十余万患者延续生命,并毫不保留地把治癌药方传授给年轻医生,患者和朋友都称他为“草药名医”。
陈延昌说,小时候曾目睹父亲染肺结核无法医治而痛苦早亡,因此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1964年,他被调至湖北中医附院肿瘤科,随后参与筹建湖北省肿瘤医院。
就这样,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成为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陈延昌开的药方80%以上都是中草药,价格低廉,一个疗程千余元,医保患者服用1年仅需几千元,不会对患者造成过重的负担。
对晚期患者来说,他的草药方剂无疑是生命里的最后一米阳光。
今年88岁患者杨冬升,1979年5月被诊断为中晚期胃癌,连续服用了陈老的中草药11年,现已存活36年。
杨冬升的女儿在2004年被诊断为胃癌,也是连续服用陈老的中草药,存活至今。
像杨冬升父女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他们抱着最后试一试的态度,在长期服用陈老的中草药之后,都获得了良好的生存期,一部分病人甚至康复如初。
陈延昌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一开始,他以癌种分类找寻其中的治疗规律,但由于毫无经验可借鉴,只能通过每一个病人服药后的效果,不断地调整药方。
直至2005年,他花了整整40余年,涉及10万名病患,调整了数十万次药方,才摸索出一套中草药治癌的规律。
陈延昌独创的中草药方,治疗包括肺癌、胃癌、肠癌、肝癌等15种常见肿瘤,而且他毫无保留地把这些秘方传授给科室的年轻医生。
如今,年近九旬的陈延昌每周坚持5天在门诊坐诊,每天四五十个号让他的体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他心里,病人是他这辈子放不下的牵挂。
(转自:凤凰网)。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方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费园 1 祁琪 2 刘鲁明 2
【摘要】摘要介绍刘鲁明教授运⽤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教授认为,中晚期胆囊癌的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郁积肝胆,兼有脾虚证,清胰化积⽅加味功擅清热解毒,扶正化积,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胆囊癌患者的⽣存质量,稳定瘤灶,延缓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明显。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8(037)001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清胰化积⽅加味;胆囊癌;名医经验
临床研究
刘鲁明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研究⼯作30余年,在多种中晚期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的治疗上经验丰富,在改善患者⽣活质量﹑延长患者⽣存期⽅⾯疗效颇佳,现将其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胆囊癌据其症当属中医“积聚”﹑“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
《难经·三⼗五难》云:“胆者,肝之腑”,胆附于肝,与肝同居右胁下,肝胆互为表⾥,同司疏泄,胆汁⽣成后,在肝⽓的疏泄作⽤下注⼊肠中,以助脾胃消化。
现代⼈⽣活节奏快,精神压⼒⼤,饮⾷不规律,平素恣⾷肥腻﹑醇酒厚味,肥则滞阳⽣热,酒能伤阴化热,热邪蕴遏成毒,热毒内攻于胆,导致胆毒结聚不散;或忧思郁怒,导致肝⽓郁滞,横犯脾胃,纳运失职,⽔湿内⽣,郁⽽化热;。
胡陵静教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胆囊癌术后经验

胡陵静教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胆囊癌术后经验作者:李航段彤李后地胡陵静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5期摘要:胆囊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中医认为胆囊癌与肝脏关系密切,肝郁气滞为基本病机。
胡陵静教授治疗胆囊癌经验丰富,认为肝郁脾虚、癌毒内蕴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主张以扶正祛邪为治则,健脾益气以扶正,疏肝理气、解毒抗癌以祛邪,标本兼治,疗效较好,特此总结验案2则。
关键词:胆囊恶性肿瘤;疏肝健脾;验案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5-0099-03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及胆囊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因其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病隐匿、易扩散转移,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属晚期[1]。
文献报道晚期的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胆囊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对于不可切除的胆囊癌,新旧版指南均推荐行治疗性化疗或放疗。
治疗性化疗已被证实可以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2],但是在化疗期间,因化疗药物的特殊性,使化疗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白细胞减低、免疫功能遭受破坏、肝功能受损及相关神经毒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中医典籍中并无胆囊癌的病名,根据其右上腹疼痛、不思饮食、黄疸、进行性消瘦等临床表现,多归属为“积聚”、“胁痛”、“腹痛”及“黄疸”等范畴,现代医家认为其与中医学肝胆病变密切相关[3-5]。
如《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灵枢·胀论篇》曰:“胆胀者,胁下脹痛”,也描述了胆囊疾病的主要症状。
胡陵静,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多种良恶性肿瘤,对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颇有心得。
笔者有幸跟诊,受益颇丰,今试析胡师医案2则,介绍如下。
胆囊癌病人中晚期喝什么中药好

希福中医肿瘤知识科普
胆囊癌到了中晚期,患者由于疾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耗、肿瘤的侵害, 体质普遍较弱,此时的治疗多以扶正为主,再配合祛邪的 中药,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机体,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 量,延长生存时间,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人参、党
参、西洋参、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等
不过中医治疗并非简简单单的用药,有的患者对中并不了解,认 为只要按方取药即可,其实中医治病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在治疗 时中医会根据每位病人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表现等情况,结 合患者的体质,进行对症治疗,抓住病人的虚、热、寒、实证型,
制定出个体化对症药方,一人一方
才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 用药。当然治疗的作用也有一个限度,袁希福老中医提出:“中 药在治病的过程中起作用往多了说最多50%。而余下的50%则 来源于患者及家庭,患者要有信心、有毅力,加上家人在背后鼎 力相助,不断给予鼓励、支持,时刻与癌症抗争,这才可以实现
康复目标。”
治癌神医孙镇昌湖北八十八岁的土郎中,人称治癌活神仙

治癌神医孙镇昌湖北八十八岁的土郎中,人称治癌活神仙
2005年,那年我42岁患结肠癌中晚期了,并感染到肺部,我做完结肠手术后。
迅速找到孙镇昌老先生开了中药方,喝完一年中药后,肺部的癌症结消失了,我接着喝了五年。
现在身体状况非常好,7年没有复发。
后来我介绍很多癌症病友喝孙老先生的中药,我亲眼目睹孙先生治好许多癌症病人,感到他的药方非常神奇,便要求跟着他学医,看到我虚心好学,时间一长,孙先生干脆带着我学医,他把自己积累几十年的妙方传给了我,处方是两种二十六味普通中草药。
一副药方是:川牛膝、苦参、土茯苓、生地榆、天葵子、蜈蚣、夏枯草、海藻、石见穿、蛇舌草、生黄芪、女贞子、薏仁、茯苓、白英、山慈菇、焦楂、枳壳、灵芝、枸杞子、香柄、沙参、鱼腥草、败酱草、仙鹤草、陈皮。
每副药重约600克,剂量是一般药的两倍,60元/副,三天喝两副,一月20副。
2我想通过网络把他的药方传给更多的病人。
孙先生治疗理论是先手术,给癌细胞致命一击,再口服中药,调节人体机能,与癌细胞展开长期搏斗,最终将癌细胞完全消灭,中西结合是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
刘渡舟、任继学、顾伯华、魏长春等8位名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

刘渡舟、任继学、顾伯华、魏长春等8位名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胆囊炎、胆囊结石变通大柴胡汤(刘渡舟)[组成]柴胡18g,大黄(后下)9g,白芍9g,枳实9g,黄芩9g,半夏9g,郁金9g,生姜12g。
[功能]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方解]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疏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之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利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芩均有利胆、抗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变通一贯煎(顾伯华)[组成]生地12g,首乌9g,枸杞9g,茵陈12g,虎杖12g,生大黄(后下)6~9g,生山楂12g,鸡内金(研粉分吞)3g,麦芽12g,玫瑰花3g,佛手6g,绿萼梅6g。
[功能]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属肝阴不足者。
临床以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方解]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开胃消食化滞,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疏肝和血;佛手、绿萼梅疏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为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剂。
朱培庭治疗胆囊癌经验

朱培庭治疗胆囊癌经验标签:名医经验;朱培庭;胆囊癌;中医疗法胆囊癌是胆道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好发年龄为50~60岁,临床上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仅以手术治疗为主,不仅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而且预后极差[1]。
朱培庭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从事中医药防治胆道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40余年,中医理论深厚,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古,在汲取中医学精华的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勇于探索创新,融中、西医学为一体,形成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辅的诊疗特色。
朱老对本病重视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治病必求其本”,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
现将朱老治疗胆囊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胆病从肝论治中医学认为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与胆,构成表里关系。
《难经·三十五难》云:“胆者,肝之腑。
”即《灵枢·本输》所云“肝合胆”是也;又《东医宝鉴》曰:“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灵枢·本输》云:“胆者,中精之腑。
”说明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现代医学认为,胆囊癌的发生是胆囊结石长期的物理刺激,加上黏膜的慢性炎症、感染细菌的产物中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流行病学显示,70%的患者与胆结石存在有关,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者是无结石者的13.7倍[2]。
因此,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
而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汇入毛细胆管,再依次流入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
最后经过胆囊管,储存于胆囊并浓缩。
由此可见,胆囊癌的发生与肝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药被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癌功效,使得寻求其治疗的胆囊癌患者日渐增多,从中受益患者也日渐增多。
因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都希望找到“擅长用中药治疗胆囊癌的老中医”。
对于胆囊癌,中医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下丰富经验。
传统中医认为,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与“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有关,因而治疗时始终贯穿祛邪与扶正兼顾的原则。
相比如今攻有余而守不足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攻守兼备的中医治疗尽管在缩瘤速度上有所不足,但安全、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等优势,仍使其在胆囊癌的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无法或不愿意西医治疗患者,往往能通过中医保守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除了可对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外,中医治疗还能很好地与西医互补,往往有助于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因能直接切除病灶,手术一直是临床治疗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灶的切除,手术往往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早期甚至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实现根治。
然而,手术具有创伤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容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时间。
同时,因只能切除局部可见病灶,残留在机体内的癌细胞容易在术后“乘虚而入”,引起复发、转移,其是目前手术失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围手术期配合中医治疗,通过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软坚散结等法,往往可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坚持用药还有助于预防复发、转移,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放化疗期间配合中医治疗,往往有助于提高放疗、化疗敏感性,增强放化疗疗效,并有助于预防和改善治疗毒副作用,促使治疗安全、顺利地完成。
因此,建议确诊胆囊癌患者尽早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并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用药,以改善预后。
已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近四十年的袁希福院长,对于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有着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多能依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施治,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多年来,在其用药下,已有众多肿瘤患者通过规范的中医治疗获益,甚至包括一些病属晚期患者。
部分参考案例:
郑谢天(化名),胆囊癌,河南禹州人
求医经历:2012年3月初,郑谢天被确诊为胆囊癌,于3月30日在郑州人民医院切除了胆囊。
术后仅三个月病情复发,查出肝转移灶,继续行两次射频消融,可疗效却不理想,2012年10月27日复查,又一次发现肝部转移灶。
绝望之余,郑谢天想放弃治疗,偶然的机会,郑谢天妻子看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关爱生命》一书,书上对中医治癌的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决定尝试下中医。
郑谢天于2012年11月2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袁希福院长依三联平衡理论为其诊断治疗,开了20付药。
吃了五天,郑谢天感觉舒服了,腹胀减轻了很多。
吃到100付左右,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病灶没有了。
此后,继续巩固用药。
2019年12月7日,袁希福院长探望郑谢天时,他刚从工厂赶回来午休。
据其妻子介绍:他目前在一家近300人的假发厂做监工,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
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每天家务活、照看孙子都没有问题。
饮食、睡眠、体力都正常。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治疗历史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多能使胆囊癌患者获益,特别是在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老中医的情况下。
因此,胆囊癌患者对中医治疗要有信心,更要有信心能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提示:胆囊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