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人张--

合集下载

211020647_当代泥人张彩塑艺术价值

211020647_当代泥人张彩塑艺术价值

天工|2022年第34期[摘 要]艺术的价值在于借助外在物质形式,显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泥人张彩塑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至今,在于其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与时俱进,关注当下时代,不断地创新发展。

[关键词]彩塑;泥人张彩塑;当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4-005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悦.当代泥人张彩塑艺术价值[J].天工,2022(34):58-60.张 悦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当代泥人张彩塑艺术价值作者简介:张悦(1972—),女,汉族,天津人,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彩塑制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是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泥巴是最原始、最廉价的自然资源,但艺术家用灵巧的双手、卓绝的智慧赋予它生命,让它以另一种姿态呈现给世人。

单调的色彩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与情感表达,于是就有了彩塑的出现。

古代彩塑多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留存至今,著名的彩塑有敦煌莫高窟菩萨像和山西平遥双林寺韦驮像等。

伴随着时代的繁衍与变革,彩塑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与意义。

一、独特的艺术之美泥人张彩塑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当年颇受清宫廷赏识,皇家的御用文玩多为玉器珐琅等用料奢华、精雕细琢之物;泥人张当时被召进紫禁城为皇家捏制各种“御制”彩塑,可见泥人张彩塑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标志着泥塑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泥人张把传统的捏制泥巴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泥人张所塑对象形体比例结构准确,人物的神态表情形象,动态舒展生动,更注重性格气质的塑造,使作品达到“外在形”与“内在神”的和谐统一。

作品风格写实,色泽清雅,描绘细腻,与简单的小泥娃娃判若云泥,作品精妙绝伦,赵朴初、吴作人、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曾题词或著文予以颂扬。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问题研究作者:何梦恬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7期摘要:在中华民族浩繁的历史文化中,天津的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韵味。

这座历史古城拥有着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保护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发展,还能活跃天津的文化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标志,天津泥人张彩塑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自身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天津泥人张;开发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一个优秀的城市必将拥有着优秀的人文文化。

天津这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十分重要的城市,其文化底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其中的民间文化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津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很多,例如民间艺术四绝(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板年画、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雕)、饮食文化中的四大名吃(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猫不闻饺子)以及天津相声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民间手工艺人的意识形态,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值得保护和发展的。

虽然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都很有特色,却依旧难以避免与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的问题,倘若不及时地进行保护,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将岌岌可危,而天津也会因此失去他原有的魅力。

但是,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去保护和传承发展呢?本文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泥人张彩塑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历史和目前困境的分析,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设想,用以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之道。

一、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发展历史天津泥人张创立于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创始人是张明山,他从小就追随父亲学习泥塑的制作,并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上融入西方雕刻技法,创立了中西结合独树一帜的泥塑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形神俱佳,栩栩如生。

浅谈中国民间雕塑艺术——以天津“泥人张”为例

浅谈中国民间雕塑艺术——以天津“泥人张”为例

天津的“泥人张”雕塑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明山,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颜色真实,效果传神。

无论是从艺术表现效果还是整体造型效果来看,天津“泥人张”雕塑艺术在技艺方面非常精湛,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传神、生动。

徐悲鸿先生非常认可天津“泥人张”,他认为天津“泥人张”摆脱了中国传统雕塑常使用的夸张和意象的造型方法,以活生生的人物原型作为表现对象,塑造的人物比例准确,解剖结构符合客观规律,肖像刻画传神、动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一些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渐被遗忘,甚至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如,目前天津“泥人张”这种民间艺术的形态已经不多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趋向多元化,人们的艺术消费方式也从传统的艺术形式转移到多媒体方向,特别是在全球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和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下,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如何保持自身的审美价值并积极创新,从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成了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首先,传统民间艺术要不断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审美观念,在自身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规律中寻找突破的可能性,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

其次,在雕塑的对象上,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

民间艺术传承人应该主动创新,在艺术作品中加入更多的自我情感,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人物真实的面貌。

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不失传统之本的基础上更加适应中国时代审美的需要。

通过研究天津“泥人张”雕塑,笔者发现天津“泥人张”作品和其他许多泥塑作品具有很多共同之处。

笔者将天津“泥人张”与其他泥塑作品对比发现,其他很多泥塑作品都受到天津“泥人张”的影响。

天津“泥人张”彩塑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其作品主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人物,种类繁多,包含各行各业,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30项】1.杨柳青木版年画2.泥人张彩塑3.挂甲寺庆音法鼓4.杨家庄永音法鼓5.大沽龙灯6.汉沽飞镲7.刘园祥音法鼓8.林亭口高腿子高跷9.海下文武高跷10.北仓“(虫八)蜡庙小车会”11.天津京剧12.评剧13.卫派河北梆子14.风筝魏风筝15.杨村糕干制作工艺16.天津皇会17.天津天后文化信仰18.葛沽宝辇出会19.天津时调20.京东大鼓21.天津相声22.骆派京韵大鼓23.李派快板书24.雷琴拉戏25.回族重刀武术26.拦手门武术27.霍氏练手拳28.北仓少练老会29.北少林武术30.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第二批50项】1.排地歌谣2.秦城歌谣3.小王庄民间吹打乐4.韩家墅上善道乐5.锣鼓艺术·北塘飞钹6.东于庄同乐花鼓7.金狮大轿8.塘沽河头落子9.高王院莲花落10.寺各庄竹马会11.宝坻皮影戏12.竞技麻将13.无极拳14.鲍式八极拳15.李式太极拳16.毕式“一指禅”拿手推17.永良飞叉18.大六分村登杆圣会19.独流通背拳20.古典戏法21.杨柳青剪纸22.大郑剪纸23.盛锡福毡礼帽制作24.老美华手工制鞋25.老美华中式连袖男装制作26.老美华津派旗袍制作27.汇蚨源吉祥手工布艺28.义聚永高粮酒传统酿造29.义聚永玫瑰露酒传统酿造30.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造31.狗不理包子制作32.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33.耳朵眼炸糕制作34.大福来锅巴菜制作35.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36.赤土扣肉制作37.独流老醋酿造38.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39.古铜(银)鎏金器修复及复制40.津门蔡氏贡掸制作41.刘海空竹制作42.周记宫灯制作43.皮影雕刻44.盆罐村制陶45.“一掌金”速算46.达仁堂清宫寿桃丸47.潮音寺民间庙会48.独乐寺庙会49.运河文化(杨柳青段)50.天津茶楼文化。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泥为原料,以手工塑型、彩绘等技艺制作而成。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天津泥人张彩塑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传承必须注重技艺的学习和保留。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技艺非常独特,需要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才能掌握。

传承人应当切实学习并继承这些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手工艺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传承人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技艺传承给后人,这样才能保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其次,传承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是与时俱进的,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传承人应当学会创新,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这门手工艺。

再次,传承需要注重市场开拓和宣传推广。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天津泥人张彩塑,才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手工艺。

传承人应当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和活动,向公众展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艺术魅力,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媒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天津泥人张彩塑。

最后,传承需要注重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购买和收藏手工艺品、参观手工艺展览等方式来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天津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发展经验与启示是注重技艺的学习和保留、注重创新和发展、注重市场开拓和宣传推广以及注重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好,才能使天津泥人张彩塑这一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光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


对于塑造,张钺在他着的《“泥人张”彩塑技法》 一画中这样写道:“泥塑的彩塑是用湿润软和易 于捏塑的黏土,将形体大局依附于骨格的肌肉运 动、衣纹变化、面部表情等,自内而外地逐步塑 造而成,通过塑造把一切可以观察的色相、体积、 造型、神态等综合的体现出来,成为体质、神态、 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并足的塑像。它不单形象地 表现人物,而且是“随类赋色”地刻划了人物的 丰采,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凝眸欲语”的有 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在绘色时又须运用绘画 的技巧,用勾描、渲染、烘托地达到苍劲、秀丽、 典雅、素质、艳美的目的;表达出雅而不俗、丽 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明山的《和合二仙》取材于神话传说中 的寒山、拾得(即和合二仙)。民间取和 谐、合好古训之意。作者没有着重用鲜艳 的色彩达到这一效果,而着重在塑造上- 除了把二仙的面部刻划得欢笑外,作者更 着重在衣纹上的处理,使衣纹在笑、蟾在 笑、手捧的牡丹在笑,加上淡雅的色彩, 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欢快、吉祥的场面。 张景祜的《惜春作画》构图完整,人物婀 娜之态及衣纹的质感都在塑造上表现出来; 色彩华丽高雅、人物情感交融,使人觉得 是一幅立体的工笔人物画。

。‘泥人张’的作品是以塑为根本为骨法,而画 则是使造像达到体积、光色合一的更接近真实的 人物在创作上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创作方法- 文者肖长青秀文雅,武者肖短虎背熊腰。张钺的 《乐在其中》就是要表现一个文雅傲骨的文人- 着重了刻划面部表情和手的动态,衣服线条单纯、 色彩淡雅,展示出高超文雅、天真淡泊的文人气 派。塑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件作品中借此抒 情,展示出一个超脱、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此 外,‘泥人张’的作品有许多仕女的形象。张玉 亭的《渔妇》很近似白描或敷施淡彩的仕女画。 整个造型简洁单纯,线条流利明快,加上淡淡的 色彩,使塑像具有朴素、单纯、圣洁感。同时, 她温柔娴静的姿态,又令人感到是一个中国古代 美女的典型。

泥塑(天津泥人张)

泥塑(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运用固有色彩,注重表现真实性,色彩搭配注重明度对比,适当运用补色对 比,多运用黑色、深红、深蓝、深绿、中黄等较重色彩,色彩效果较为厚重、朴实、苍劲。
制作工序
天津泥人张彩塑制作工艺过程有六部分:准备泥料、塑造泥人、阴干泥塑、入窑烘烧、实施彩绘和道具制作。
准备泥料
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处有一层红色黏土(俗称胶泥),其黏性强,含沙量小,适合作为制作泥人的原 料。泥土经过晒干、制泥浆过滤、沉淀等多个步骤,后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为熟泥,这便是制作天津泥人张彩 塑需要的泥料。
谢谢观看
天津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禧,他在承袭前两代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张技术应服从神态,神态 应服从主题。重视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注重人物细节刻画和真实感。服饰运用一定的装饰纹样,注 重工艺性和装饰性。
天津泥人张第四代及第六代传人继续传承天津泥人张一贯的造型特征,以写实为主,神情适当夸张,比例精 确,造型生动,并且吸收国画中的用笔特点及杨柳青年画中的装饰性,追求形象、动态、肌理上的工艺美。
泥塑(天津泥人张)
天津市传统美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历史渊源
03 制作工序 05 传承保护
目录
02 文化特征 04 题材作品 06 社会影响
泥塑(天津泥人张),天津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已有180年的历史。其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 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天 津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泥人张的简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泥人张的简介

泥人张的简介张明山(1826-1906),名长林,祖籍浙江绍兴,天津著名的民间艺人。

泥人张彩塑创始人。

其父名张万泉,原本为一小书吏,后来由于丢失了职业,从江南流落到天津。

张明山自幼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因而成为嗜好。

张明山心灵手巧,善于观察社会,且极富想象力。

他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

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

他经过细心揣摩和刻苦实践练就了一手好绝技。

他操作时优游自得,能在与人接触瞬间触手成像,而且逼肖其人,令人倾服,遂得泥人张的誉称。

清代咸丰初年曾为在天津舞台演出的余三胜塑像,边看边捏,形神毕肖,一度轰动津沽。

张明山继承了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古典小说和古典诗词等艺术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

他的泥人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他塑造的泥人,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既有古代侍女,又有市井百姓。

多选自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小说戏曲中的角色,还有现实生活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形象。

因为闻名遐迩且技艺超群,他被称为南北塑像者之冠。

我国著名画家、教育家徐悲鸿称赞他是我国了不起的民间艺人,是民间雕塑家。

张明山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

《蒋门神》是张明山现实主义题材中的力作。

蒋门神像通高只有11厘米,人头不过蚕豆大小,他却把一个恶霸的狰狞面目刻划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艺术大师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其代表作品有《少女》、《品箫》等。

他曾获巴拿马国际赛会一等奖和南洋各地展览会的奖状和奖牌20多件。

泥人张彩塑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张明山的儿子兆荣(字玉亭)和续荣(字华棠)、孙子景祜、曾孙张铭等都是他的后代传人。

随着几代人杰出的艺术成就,泥人张彩塑艺术已经由一个家族的民间技艺发展成为社会性的艺术事业,同时为国家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 术品,经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 创始,直到世界认可。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 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 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 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汉族民间手工艺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于神话、戏剧、小 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 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 近代的生活气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 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 “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 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 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 骨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 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 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使人们在一般中 ,字明山,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 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座谈, 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 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 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 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 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 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 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 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 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 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 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 是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1座中国 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 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 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 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