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药物新剂型
药物新剂型有哪些

药物新剂型有哪些关于《药物新剂型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际上,伴随着社会发展持续发展趋势,每个技术专业的课程也在快速发展趋势,例如各种各样药物制剂专业的出現,类型和种类全是在迅速增长的,这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及其一些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非常大的协助,并且现在有许多的药品新制剂出現,那麼下边就为大伙儿实际来介绍一下,现阶段药品新剂的几类种类。
1、小型胶囊剂:通称微囊剂,系用纯天然或生成的纤维材料将固态或液體药品包囊而成的直经为1~500μm的细微胶襄。
小型胶囊剂有很多优势,最先,经微囊化解决的药品,表层遮盖着一层高分子材料膜,降低了药品与外部触碰的机遇,针对遇气体易空气氧化霉变的物质可具有维护功效,有利于存储,另外也遮住了药品的欠佳味道。
次之药品用高分子材料物质包囊后,在消化系统中一般不被消化酶融解,药品释放出来时最先血液渗透到微囊,融解囊内的药品,随后沿着囊膜內外的浓度值差向扩散,直到內外浓度值做到均衡,这可做到增加药品功效的功效時间。
2、穴位敷贴给药系统:就是指将药品做成应贴于皮肤的控释制剂,药品经皮肤消化吸收而起全身医治功效,该系统给药便捷,不会受到消化道要素的影响,药品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个别差异较小,有益于设计方案给药使用量,并可随时随地停止给药,患者善于接纳。
3、喷雾剂:是指将药品做成液體、混悬剂或乳浊液与适合的缩小汽体(如空调氟利昂、二氧化碳及N2等)装于具备闸阀系统的抗压密闭式器皿中,应用时借空气压力将內容物呈雾粒喷出来的中药制剂。
如治疗哮喘的喘乐宁喷雾剂,应用时要是将喷涌口指向口腔,在呼吸时按压闸阀,药品就可以吸进去气管。
喷雾剂应存储于凉在黑暗中,防止曝晒、碰撞等。
根据上边的內容详细介绍,大伙儿应当掌握到有关药品新剂的一些种类了吧!尽管说并并不是每一个人全是医师,可是针对这种药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那麼对协助我们健康保健人体,科学研究药物治疗一些病症,都可以产生非常好的功效。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药物新剂型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药物新剂型可以改善现有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对于一些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一、药物新剂型的分类药物新剂型是对传统剂型的改进和升级,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利用纳米技术把药物分散成纳米级别的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2. 控释剂型控释剂型可以把药物按一定的速度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3. 脂质体药物脂质体药物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制成一种新型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4. 喷雾剂型喷雾剂型可以快速地把药物带入患者的呼吸道,从而缓解症状,提高药物的使用便捷性。
二、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药物新剂型的研发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1.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药物新剂型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通过纳米级别的尺寸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纳米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纳米级别的控制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等。
2. 控释技术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按一定的速度、时间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控释技术的研发需要掌握这样一系列技能:材料学技术、分析技术、系统生物学和数学建模等。
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也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制成新型药物。
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有: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等。
三、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前景药物新剂型的出现和研发将会改变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的几个应用前景:1. 应用于抗癌药物纳米药物和控释剂型等新型药物在抗癌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纳米技术、控释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可以制作出更有效、更安全、更便于使用的抗癌药物。
简述新剂型的概念

简述新剂型的概念新剂型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治疗需求,研发出的新型药物制剂。
它是在现有的剂型基础上,通过改进或创新,使药物的特性和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新剂型的研发需要围绕着临床需求、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到成功的研究结果。
新剂型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投入成本和风险性,但对于药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新剂型可以克服传统剂型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同时还能够增加药物的选择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日益扩大的药物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下面从临床需求、物理化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新剂型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需求新剂型的研发必须从临床需求出发,针对患者的病症和药物的特性进行定制化。
比如,前些年随着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不断增多,许多制药企业纷纷研发出了控释剂型的降压药物,以确保患者可以长时间维持血管舒张状态,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而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传统的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因此研发新型的靶向药物,针对癌细胞进行特异性的治疗,就成为了当下的热点研究方向。
二、物理化学特性新剂型的研发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制定最适合的剂型。
例如,在使用针剂时,必须对针头和针筒的大小、材质进行精准的选取,以避免使用中出现流动性差、沉淀多、或药物分解失效等问题。
而口服剂型中,一些药物容易被胃酸分解,造成药效部分丧失,因此需要在制剂中添加一些稳定剂或包衣材料,以增强药物在肠道中的生物利用度。
三、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在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新剂型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方式,调控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实现药物疗效的最优化。
比如,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静脉滴注的药物,可以研发控释剂型或慢释剂型的制剂,以减少药物的次数和剂量。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是指在现有药物基础上,通过新的药物剂型和技术手段改善药物的作用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学教育中应该深入探讨和传授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首先,药物新剂型包括缓释剂型、控释剂型、靶向剂型、纳米药物等。
它们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位置,减少副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药物新剂型的性质和特点,如储存条件、制备工艺、释放规律等。
并且学生应该了解药物新剂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物新剂型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其次,药物新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纳米技术等。
它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变药物分子结构和性质,提高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在教学中,应重视药物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如DNA重组、蛋白质表达、纳米材料制备等。
学生应当了解药物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如基因治疗、蛋白质药物和纳米药物等。
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习药物新技术与传统药物相比的差异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研发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教学中应当强调药物新剂型新技术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意义和应用,能够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同时,教学应当严格遵循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伦理和法律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以提高药物研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是药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药物的新剂型口服缓控释制剂

二、设计缓控释制剂时应考虑的 问题
所谓治疗指数(TI)可以用可耐受的最高血 药浓度(C*max)和能产生合适治疗效果的 最低血药浓度(C*min)之间比值来表示。
第5页/共86页
剂量间隔(τ)和治疗指数(TI)
之间的关系。
对于具有线性、单隔室模型特性的药物来 说 , Theeuwes 和 Bayne[2] 给 出 了 其 剂 量 间 隔 (τ)和治疗指数(TI)之间的关系。
④肠溶制剂(Enteric coated products):中国 药典2000年版将肠溶制剂定义为:“肠溶制剂 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 或几乎不释放,而在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 释放的制剂”。肠溶制剂是延迟释放 (Delayed-release)制剂的一种类型。
实际上,国内外一般文献中,此类词语没有 严格统一,往往还与其它一些词语相串用, 如extended release, timed-release, slow-release等 等
第2页/共86页
(二)名词术语
①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dosage form):中国药典2000年版 二部将缓释制剂定义为:“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 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 (immediate release)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 的制剂”。
第24页/共86页
②将药物颗粒均匀分散于生物可降解性或 非生物可降解性固体骨架中,通过药物扩 散或骨架溶蚀或二者共存来控制药物释放。
第25页/共86页
③将药物均匀分散于水凝胶型骨架材料中, 这种材料遇水后形成自表面至中心(surface to center)的溶胀,药物自溶胀层中扩散释 放,达到控制释放速度的目的。
药物新剂型的总结

药物新剂型的总结导言药物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有新的药物问世,以满足人们对治疗和健康的需求。
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制剂形式的分类,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和应用对改善药物的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药物新剂型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特点及应用前景。
1.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一种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剂型,其特点是粒径在1-100纳米范围内。
相比传统药物,纳米药物具有以下优点: - 增加药物溶解度:由于纳米尺度的效应,纳米药物的比表面积较大,可大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 延长药物半衰期:纳米药物可以延缓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药效。
-提高靶向性:纳米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粒径、表面修饰以及药物的包覆获得更好的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目前,纳米药物已经在肿瘤治疗、局部药物释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纳米药物研发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药物的研发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等。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药物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控释药物控释药物是指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的剂型。
相比传统的即时释放剂型,控释药物具有以下优势: - 减少服药次数:控释药物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降低药物副作用:控释药物可以保持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的稳定血药浓度,减少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 改善疗效: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控释药物可以实现持续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
常见的控释药物剂型包括缓释胶囊、缓释片剂和注射剂等。
控释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治疗更加便利和安全,尤其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3. 软胶囊软胶囊是一种以软胶囊壳为包装的剂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特点主要包括: - 易于吞咽:软胶囊剂型通常具有光滑的外壳和易于吞咽的大小,适用于一些有吞咽困难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
- 可改变药物释放方式:软胶囊壳材料的选择可以影响药物的释放方式,从而实现控释或缓释的效果。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第一代) 、常规剂型(第二代) 、缓控释剂型(第三代) 、靶向剂型(第四代) 、时间脉冲释药剂型(第五代) 。
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
第三至第六代剂型是药物新剂型的主要内容,也可统称为控制给药系统。
其中可分为速度性控释、方向性控释[1 ]、时间性控释和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系统系统。
1.速度性控释给药系统速度性控释剂型是指用任何的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速度的给药系统。
这是发展最快的日趋成熟的给药系统,这类给药系统的上市产品数量每年几乎以指数速度递增,它包括速释性剂型和缓控速释性剂型。
2.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方向性控释剂型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埋,形成可在体内可动性地指向靶组织释药的给药体系。
Widder (1979)提出靶向含义有 3 级:1 级是制剂特异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2 级是选择性地指向器官的特殊(病变)部位;3 级是指向病变细胞内输送药物。
目前正在开始研究的指向细胞核修复缺损或异常基因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可称为4 级。
根据系统的靶向作用可分为:局部靶向、物理机械靶向、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特异性靶向和复合型靶向。
微粒体系等。
3 .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速度性和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只与血中或靶位药物浓度有关,而与时间无关。
但时辰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心率、体温、血流量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等都存在明显的日内节律变化,导致一些疾病(如哮喘、心绞痛、高血压)节律性发作,按照生理和病理节律的需要设计的释药方式符合节律变化的药物制剂,以适应生理和治疗的要求。
这种药物制剂称为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又称时间脉冲给药系统。
一般分外调式和自调式控制脉冲,又可分单次脉冲、多次脉冲、自调式脉冲。
4.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由于制剂技术的进步,许多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限制已被打破。
药学中的药物新剂型与给药系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
加强药物新剂型与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特性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为药物新 剂型和给药系统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强化创新药物研发
鼓励和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特别是针对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药物,通过优化药物设 计和合成路线,提高创新药物的成功率和研发效率。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实验室检测
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评估药物对生理指标 的影响。
临床观察
观察受试者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评估药物的安全 性。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 不良事件报告:收集并记录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 良事件,分析其与药物的关联性。
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安全性评价标准
药物对生理指标无显著不 良影响。
技术挑战
药物新剂型的研发需要突破多项技术难关,企业需要加 强技术创新能力。
监管政策对药物新剂型影响分析
法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存在差异 ,企业需要加强法规研究和应对能力 。
市场挑战
药物新剂型的市场推广需要投入大量 资金和人力资源,企业需要制定科学 合理的市场策略。 Nhomakorabea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策略
市场需求与前景展望
市场需求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药物新剂型 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医药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 竞争和法规要求。
前景展望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新剂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例如,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兴治疗技术需要 相应的药物新剂型作为支撑;智能给药系统的出现也将进一 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浓度等。
药物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药物新剂型——植入缓控释制剂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研
究发展
植入缓控释制剂是经手术植入皮下或经针头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是一种大有前途,值得产业化生产新剂型。
这个剂型的特点在于可以消除因间歇给药和药量不均匀而产生的峰谷效应,并在特定的作用部位以恒定的速率持续释药且维持治疗浓度,使得较小的治疗剂量即可达到疗效;可以避免口服用药造成的胃肠道因素影响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获得较一致的生物利用度;植入型控释制剂的释药速率通常为限速过程,因而能得到较平稳的血药浓度。
同时,由于植入型给药制剂通过植入皮下或脏体内释放药物起到治疗作用,因此不存在表皮吸收障碍,能很快到达体循环;药物准确作用于靶位,可避免对体内其他组织的副作用。
并且,还可以避免一些药物的迅速代谢,延长其体内的半衰期。
特别适用于难以用其他途径给药的药物。
植入型制剂通常作用时间较长,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频繁注射给药。
比起其他缓控释制剂,还有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有严重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可随时中止治疗的优点。
综上,植入剂在避孕、抗癌、抗菌、抗风湿痛和降血糖方面有着非常可人的开发前景。
植入缓控释制剂最开始在1937年,就是以避孕为治疗目的而出现的。
一直到1975年美国人口理事会国际避孕药研究委员会(ICCR)研制出了第一个用于避孕的皮下植入剂,由芬兰的Leiras药厂生产的Norplant。
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等就年龄的影响,平价和身体质量指数的疗效,安全性及配置,通过调查相关的用户满意度和分析一个III期临床试验的亚组数据,进行了两低剂量左炔诺孕酮宫内避孕系统的研究。
最后得出不论年龄或奇偶校验的安全性和耐受性,LNG-IUS 8和LNG-IUS 13都非常的有效[1]。
常言道,药用辅料,制备工艺和仪器设备乃药物制剂发展的三大支柱。
植入缓控释机制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药用辅料的发展,其中应用广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注册,作为一条支线一直默默推动着注入缓控释制剂的产业化发展。
属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如羊肠线、胶原蛋白、胶原海绵、人体生物敷料等,从1992年起FDA就开始对用于医疗产品的牛提取物做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于1998年颁布了“FDA评审和行业指南:含动物源性材料
的医疗器械”。
欧盟也在2000年发布了欧洲系列标准EN 12442“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不断随着时代细化优化标准,2003年欧盟在93/94/EEC 的基础上,又推出了2003/32/EC指令“医疗器械制造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中疯牛病传染性因子的风险考虑”。
后来,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在2004年将EN 12442系列标准采用为国际标准,同时增加了第四部“TSE因子去除和灭活原则及其验证试验”。
我国,紧接着在2009年,将前三部转化为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目前第四部也正在转化的过程中[2]。
这些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颁布和推行,也良好地推动了植入剂的产业化步伐。
在整形外科方面,植入剂早早就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拥护。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追求生活得健康,更追求生活得美丽。
植入剂在医疗美容方面的应用自1981年就开始了,胶原蛋白植入填埋剂等相应产品也早已投入产业化生产,用于深皱纹,伤疤,嘴唇增厚等,到现在已有很多在FDA获批的产品,常用的有CA公司的Zdeyrm,NJ公司的Alloderm,NJ公司的Cosmoderm等[3]。
在传统中医治疗领域,早有经络穴位埋植方法,此方法是指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羊肠线、药物等埋植材料埋植于体表的特定穴位,通过经络、穴位作用于相关脏腑,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改变其病理状态,属针灸学分支。
随着可植入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埋植疗法的埋植物和治疗模式的更迭,经络穴位埋植法有望更趋于安全、稳定、可靠,走到更多患者的身边。
现有的投入使用的植入生物可降解材料除羊肠线外,还有异体组织,例如常用于治疗哮喘的兔脑垂体;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PDS);胶原蛋白等[4]。
植入缓控释制剂常使用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直接灌装法,压膜成型法和熔融成型法。
然而,近年来才从国外引进的热熔挤出技术(HME),和传统制剂技术相比,有着不适用溶剂,工序少,可连续操作,提高药品生物利用度等优势[5]。
将HME技术应用到中药领域,可以改善甚至一步步解决大量具有显著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如灯盏花素、紫杉醇、黄连素。
青蒿素、葛根素和水飞蓟素等溶解性小,味道差等问题,提高中药制剂的可控性和顺应性,故在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上的大力推行是刻不容缓的,此举有望推动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植入缓控释制剂在眼科疾病的防治中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其工作原理是在眼内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克服全身毒性大、玻璃体内半衰期短的缺点,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等的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研制的川穹嗪眼部植入剂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它应用前文提到的热熔挤出技术制备,按照科学严密的实验方案,做体内体外以及药动学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实验数据,最后得出其对眼球后段疾病的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的正面结论[6]。
一方面证实HME技术在中药领域难以估量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肯定了植入剂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难以忽略的优势。
在抗癌方面,氟尿嘧啶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抗癌产品,将其制为植入剂剂型有降低药物在全身的使用剂量,减小毒副作用,在肿瘤组织周围以合适的治疗剂量长时间作用的优点。
氟尿嘧啶植入剂于2003年在芜湖众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业化,商品名为中人氟安。
在产业化过程中,他们着重对原辅料混合时间,上冲压力和下冲压力,原料药粒度,混合转速和干燥温度等反复实验得到最优的工艺流程[7]。
这个中人氟安的成功案例,在实现植入缓控释制剂产业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企业的成功,不仅是她单个团体的成功,也标示着中国企业不可估量的研发生产力量。
参考文献:
[1]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 Dan Apter, et al.The Effect of Age, Parity and Body Mass Index on the Efficacy, Safety, Placement and User Satisfaction Associated With Two Low-Dose 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Systems: Subgroup Analyses of Data From a Phase III Trial [J]. Plos One,2015:1-14.
[2]章娜,徐丽明,等. 浅谈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和监管现状[J].中国药事,2013,27(8):779-786.
[3]柯林楠,王晨,等. 注射型胶原蛋白填充剂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02:18-24.
[4]谢伟杰,张永萍,等. 穴位埋植材料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3):45-47.
[5]王艳宏,姜霁洺,等. 热熔挤出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327-334.
[6]魏俊花,李佩,等.川穹嗪眼部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160-1164.
[7]徐刚,胡朝奇.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氟尿嘧啶植入剂制剂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