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精品

最新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精品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一、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亿公顷,占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109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30%;铀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磷灰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镍、锡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0%,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铜8350万吨,黄金万吨;非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宝石、金刚石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世界首位。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生物资源总量580多万吨,鱼类2300万吨,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境内280余万个湖泊,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外贸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二、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GDP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GDP同比下降。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俄罗斯是经济下降幅度最大,也是“金砖四国”中表现最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唯一出现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2009年,俄罗斯政府充分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应对危机的挑战,俄罗斯政府积极制定了以稳定金融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反危机计划,投入资金约3000亿美元,2009年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见效,2010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俄罗斯经济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

2012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2013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低迷状态。2014年俄罗斯经济遭遇多重冲击,包括石油价格急剧下跌、欧美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和卢布贬值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颓势明显,增长速度只有。2015年俄罗斯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和西方国家继续制裁,经济继续疲软,俄罗斯GDP 呈的负增长。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从历史上看,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石。原因是各国经济关系的逐步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产生过程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俄罗斯就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的贸易中来,俄罗斯获得本国生产力发展的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外贸易,俄罗斯国家执行了非常多次关于对外贸易的革新,在策略进展方向的部分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历史变革与其实践的情况下,了解国家的对外贸易的进展方向,我们探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对策,我们可以借鉴它的创新之处。首先探究了俄罗斯国家现在对外贸易的状况以及特点。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国家外贸的原因。随后探究了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最后,结合俄罗斯外贸存有的问题,给出了完善俄罗斯外贸的建议,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获得启发,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对外贸易;分析;启示

Analysis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foreign trade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e reason is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production process to accelerate. Russi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ussia received the funds of nation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is foreign trade, Russia many times of foreign tra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which caused great changes in the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its practic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foreign trade, we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and countermeasures, we can From its innovation. The paper first probes into familiar with Russia's current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to understand the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Russia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foreign trade, familiar with the Russian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 composition,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factors. Then understood the proble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development need to fa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foreign trade being the problem, give the perfect suggestion of Russian foreign trad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inspired to make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to be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ssia; foreign trade; analysis; enlightenment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

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 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十二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经济波动、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也即NNP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主要问题有: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量、全社会消费、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变动率等。 3.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 致的? 答:方法主要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在统计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项。即GNP=C+I+G+(X-M)

最新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精品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一、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亿公顷,占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109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30%;铀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磷灰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镍、锡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0%,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铜8350万吨,黄金万吨;非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宝石、金刚石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世界首位。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生物资源总量580多万吨,鱼类2300万吨,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境内280余万个湖泊,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外贸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二、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GDP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GDP同比下降。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俄罗斯是经济下降幅度最大,也是“金砖四国”中表现最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唯一出现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2009年,俄罗斯政府充分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应对危机的挑战,俄罗斯政府积极制定了以稳定金融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反危机计划,投入资金约3000亿美元,2009年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见效,2010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俄罗斯经济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 2012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2013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低迷状态。2014年俄罗斯经济遭遇多重冲击,包括石油价格急剧下跌、欧美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和卢布贬值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颓势明显,增长速度只有。2015年俄罗斯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和西方国家继续制裁,经济继续疲软,俄罗斯GDP 呈的负增长。

俄罗斯进出口

一、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 首先,研究选取1995~2008 年这一段时间区域以及特定一组国家来考察俄罗斯对外贸易 的情况,特别是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比重情况。从出口角度看,在所选取的目标国家中以乌克兰(Ukraine)和德国(Germany)所占比重居首,而捷克(Czech)、波兰(Poland)、罗马尼亚(Romania)、匈牙利(Hungary)、保加利亚(Bulgaria)等中东欧国家则占据很少的份额;而进口情况亦大致相同。这说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俄罗斯的贸易重点是欧洲,中东欧国家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只占据很少的份额。在1995 年至2008 年的十几年间,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在俄罗斯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都在波动中缓慢下降,使得原本就很微小的份额变得更加微不足道,如图表1 所示。而在俄罗斯进口贸易中,捷克所占比重下降得非常明显,而中国则一跃成为俄罗斯的进口大国(如图表 2 所示)。 200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12%)、德国(16%)继续维持与俄罗斯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而英国(7%)、法国(6%)、美国(7%)以及中国(11%)也成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国家,中东欧国家中除波兰(10%)异军突起外,其它国家仍然占据很小的比重(如图表3)。俄罗斯对波兰贸易的大幅增加是由于2007 年大选后,波兰政府有意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而俄罗斯也相应取消了对两国之间肉类贸易的限制,但是2008 年俄格冲突后,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又开始恶化。在2008 年俄罗斯的进口贸易中,中国、德国在选取的国家样本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英、美、法,中东欧国家的比重仍居于最低(如图表 4 所示)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函数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净资本流出函数 IS -LM -BP 模型 均衡汇率 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4.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6.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7.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 9.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03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10.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问: (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 (2)若1英镑的市价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 11.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轿车,现在商店的报价为3500英镑,问: (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能否成交? (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轿车? 1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13.设某国呵呵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 10(Y .102mY M M 20 X X Y 2.025T 26 G G 20 =I0=I 0.8Y +28=C 0d 亿美元单位:+=+===+=== 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和贸易赤字(或盈余)。 14.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有什么不同? 15.设一国的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最新政策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 3.1.1 贸易主管部门 俄罗斯主管贸易的政府部门是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农业部、联邦海关署等。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主要职责是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管理对外贸易,签发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的外汇业务,制定出口检验制度,审批有关对外贸易的协定或公约等。海关总署执行俄罗斯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政策,办理关税业务和报关业务等。 3.1.2 贸易法规体系 在俄罗斯,与贸易相关的主要法律有俄罗斯联邦《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原则法》、《对外贸易活动国家调节法》、《俄联邦海关法典》、《海关税则法》、《技术调节法》、《关于针对进口商品的特殊保障、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联邦法》、《外汇调节与监督法》、《在对外贸易中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措施法》等。 3.1.3 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自1991 年起,俄罗斯对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取消了垄断性外贸管理体制,所有在俄境注册的企业均有权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包括中介业务。除部分商品受许可证、配额等限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已放开经营。 【进口管理】(1)配额管理。俄罗斯对食用酒精、伏特加酒、烈性炸药、爆炸品、爆炸器材、烟火制品、原糖等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2)许可证管理。对两大类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第一类属于特殊商品,包括化学杀虫剂、工业废料和译密码设备。第二类属于需要按俄总统和政府规定的特殊程序进口的商品、技术和科技信息,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放射性原料、贵金属、宝石、麻醉剂、镇定剂、两用材料和技术、可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个别原材料和设备等。 (3)产品标识和认证。俄罗斯境禁止销售无俄文说明的进口商品。对酒类制品、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设备等产品,禁止销售无防伪标志及统计信息条的产品。 对化学生物制剂、放射性物质、生产废料以及部分初次进口到俄罗斯的产品,尤其是食品,需在进口前进行国家注册;工业、农业和民用建筑等用途的进口产品需具备卫生防疫鉴定。 俄罗斯联邦海关2005年1月发布的《需强制认认证的进口产品》中主要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酒精和非酒精饮料、纺织原料及其制品、机器设备和音像器材等部分进口产品实行强制胜认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 概念题 1、我们将本章阐述的收入决定模型叫做凯恩斯模型。什么原因使得凯恩斯模型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呢? 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 求唯一的决定。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完全取决于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竖直的。而由于本章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所做的假设是价格水平 是固定的,与凯恩斯模型的假设相同,所以我们使用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也因此 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 2、什么是自主性变量?在本章中,我们规定总需求中那些组成部分是自主性的? 自主性变量是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东西决定。本章中我们假设:总需求的自主性 开支(autonomous spending—C*)、自主性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I0)、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0)、税收(taxes—TA)、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TR)、净出口(net export—NX)是自主性的。 3、根据你对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同意并实施政策变动所需时间的了解,你能想到有关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任何问题么? 对于经济学家和政客们来说,在某一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很困难,因此一项政策的决 定常常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动。如果在经济衰退 过后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时候才决定好通过减税改善前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过时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4、为什么将比例税所得与福利制度等机制成为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详细解释它如何并且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 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一步步具体地加以干预。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状态时,投资需 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会变小。这意味着自动稳定器的存在使我们期望产出波动可以 比没有这些自动稳定器时的幅度减小。 例如:失业救济金是失业者即便在没有工作时也可以继续消费,因此,当总产出下降时,转移支付增加。这意味着有些人在失业时领取救济金比没有救济金时需求降低的 要少,这会使乘数变小而使产出更加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代里,较高 的失业救济金和较高所得税率是经济周期波动自1945年以来没有以往那样剧烈的原因。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 俄罗斯作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贯穿东西、联系南北的枢纽地位,整体上维系着世界贸易一体化。对外贸易是俄罗斯获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转型以来的俄罗斯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在实践和决策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对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以及对外贸易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俄罗斯经济发展和确定对俄贸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介绍,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结构、相关的政策的分析。并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趋势作了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对外贸易;世界经济体系

Abstract Russi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it played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ussia in the world economy penetrates east-west and contract the north-south hub, maintaining the overall integration of world trade. So, Russi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nowadays.. The reason of choosing this subject i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Russia's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prosp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foreign trade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Therefore, to make a study of Russia's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and outlook can help to have a grea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n the world economy. Key words :Russian economic;international trade;world trading system

宏观经济学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俄罗斯对外贸易改革及其影响

俄罗斯对外贸易改革及其影响 胡国松、董建蓉 2013-2-27 17:19:46 来源:《欧洲研究》1997年第4期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代表东方阵营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经互会”(CMEA)于1991年1月正式解散。“经互会”的解散改变了前“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对外经贸环境,各国针对这种变化纷纷对本国对外经贸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本文主要分析和阐述“经互会”解散后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对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和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产生的影响。 胡国松:1964年生,1990年获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硕士学位,现为西南石油学院工商贸易系讲师。 董建蓉:西南石油学院工商贸易系。 通讯地址:四川南充西南石油学院工商贸易系(637001) 1991年1月,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相互间贸易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经互会”终于宣告解散,从此,俄罗斯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年11月,俄罗斯发布了《关于俄罗斯境内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的第213号总统令,宣布彻底废除对外经济联系的国家垄断制,规定任何企业都可以自由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总统令发布后,俄罗斯对外贸易自由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政策改革也全面铺开。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及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将对俄罗斯对外经贸关系及东西贸易关系产生极大影响。 一

从1949—1991年的52年间,前苏联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在“经互会”框架内进行。 在“经互会”框架内,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根据“经互会”会议(“经互会”最高权力机构)确定的“五年协定”有计划地进行。成员国之间的年度贸易以实现“五年协定”为目标,按双边达成的贸易备忘录安排。成员国相互贸易的价格以“转帐卢布”(一种记帐单位,用于成员国之间办理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及信贷的清偿工具)计算。这种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有极大差异,在部分类别的商品贸易中,价格差异相当突出。例如能源产品的价格,在“经互会”成员国的能源产品贸易中,价格是根据世界市场五年的价格,通过移动平均方法计算,然后按套算汇率将其折算成“转帐卢布”。从总体上讲,“经互会”的能源产品价格较世界市场价格低得多,而制成品价格(往往根据双边谈判确定)一般又高于世界市场价格。由于前苏联向其它“经互会”成员国出口的主要是石油和原材料产品,而进口主要是制成品,因此其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贸易条件的不利是前苏联向其它“经互会”成员国的一种“援助”或补贴。 1991年,“经互会”解散,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俄罗斯同其它独联体国家和其它前“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贸易价格上逐步同世界市场价格接轨,在支付、结算方式上改由硬通货进行。 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使俄罗斯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和改革。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口自由化和出口管制。 1992年初,俄罗斯取消了大部分商品的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数量限制,进口政策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自由化。但是对于部分商品的进口仍由国家控制,这些商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 莫斯科公国 伊凡三世自称沙皇 伊凡四世 改革,接受西方文明 领土扩张,北方战争 查理十二 叶卡特琳娜女皇 十月革命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戈尔巴乔夫 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 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 (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

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三)扩大公开性 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公开性和具备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党制下搞政治多元化。 (四)重新认识苏联与世界的关系 改变了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新的安全观:不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别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不再牺牲别国的安全,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决权。 “新思维”的内涵:改变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国家关系上,强调国家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 放弃冷战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政局失控导致政治体制“根本改革”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 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全民投票直接选举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选。 设立俄罗斯总统,并且赋予他很大的权力,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苏联国家大厦下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地雷。在俄罗斯即将出现一个新的,与苏共中央没有任何联系,并且基本不依赖于苏联政府和苏联总统的权力中心,出现一个与苏联竞争的国家。 ——罗?麦德韦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 “8?19”事变及其后果 1991年8月19日,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并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告苏联人民书》: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决心采取重大措施,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幻灯片41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称这是一次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号召俄罗斯公民反击,举行无限期总罢工。 “8?19”事变后,苏联国内掀起了一场独立的浪潮。 8月20-21日,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8月27日,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宣布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31日,吉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场把核武器控制器交给了叶利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 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 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 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也即NNP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 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 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 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主要问题有: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 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 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量、全社会消费、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变动率等。 3.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致的? 答:方法主要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 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在统计上,用于购 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项。即 GNP=C+I+G+(X-M)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 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 ;GNP ;GDP 缩减指数;CPI ;PPI ;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 、B 、C 三个厂商,A 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 、C 和消费者。其中B 买A 的产出200美元,C 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 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 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 为多少; (3)如果只有C 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 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 是多大; (2)投资I 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 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 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是一国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战略之一,不同的外贸发展战略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资源型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下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虽使得俄罗斯经济得到发展,但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且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俄罗斯想尽快的走向世界前列必须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的竞争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走出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它还有一端路程要走。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文化背景 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疆域和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地缘优势,而且有着独一无二而又极为深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这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不仅决定了俄罗斯人与他国人民不同的处世哲学和社会价值观,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常常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以一种特立独行的面貌令世人刮目相看。 二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 1999年底,时任俄总理的普京提出,国家应当积极支持本国企业的外经贸业务;要建立联邦出口支持署,向本国厂商提供出口担保;坚决抵制国际商品和投资市场上外国对俄的歧视做法,制定俄反倾销法并付诸实施;加入国际经济关 系调节机构首先是加入世贸组织。 2000年,俄贸易部采取较为严格和积极的贸易政策,加大国家对出口的支持力度;消除国际市场上外国对俄商品的限制;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俄不再提供单方面让步,而要求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年中,俄政府在其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及近期措施计划中确定了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继续使俄与国际分工体系实行有效的一体化并促进经济的结构改革,以此作为稳定经济体制和加速经济增 长的最重要条件。 2000-2001年俄对外经济政策的方向是:保证俄商品、服务、劳动力以最佳条件进入国际市场并合理保护国内商品、服务、劳动力市场;保证引进对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资源(如:资本、技术及俄本国不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和服务);保证良好的国际支付地位;保证遵守对等原则,使相互的让步和义务达到良好的平衡。 2007年,俄外贸政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国家调节措施保证进出口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高俄商品的竞争力并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者,推动“入世”进程,扩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在扶持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采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和国家担保在内的措施,提高俄出口潜力和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构成中的比重;举办各种展览会推动俄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实施灵活的关税调节措施。在关税调节领域,主要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商品生产者,吸引投资和提高俄罗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年内俄共出台了65个相关政府令,修改商品名录和进出口关税,还多次调整了奶、肉、粮、油等与民生直接有关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实行临时降低进口税和提高出口税等措施,对保障国内市场商品和农产品供应,克服临时短缺,抑制通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