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与江湖伦理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与江湖伦理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其中,侠义精神和江湖伦理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以及江湖伦理,并分析其对于人性、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侠义精神的内涵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
正直、勇敢、无私奉献、秉持公正与正义等特质都是侠义精神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主人公们不畏困难和危险,追求真理与正义,并保护弱者免受欺压,金庸展现了坚守道德信仰与追求公平正义的高尚情操。
从江湖到社会江湖伦理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江湖被视为一个法外之地,尽管存在着强者欺弱、私斗与尔虞我诈的现象,但在江湖中,人们仍然期望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忠诚、信义、友情、亲情等等,在江湖的压迫环境下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金庸通过描绘江湖伦理关系的错综复杂,展示了人性的善恶并存以及人与人之间纠结的关系。
侠义精神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金庸武侠小说中深刻揭示了侠义精神对于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影响。
金庸所塑造的侠客形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于英雄故事的渴望,更是通过让读者思考正义与邪恶、善与恶存在的本质以及如何在复杂社会中保持道德坚守。
侠客们在世俗利益和情感纠葛面前选择了正义和公平,表达出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并唤起了读者对于道义和人性的思考。
结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江湖伦理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通过描绘勇敢正直、无私奉献、追求公平正义的侠客形象以及复杂纷乱的江湖关系,金庸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思考不仅在小说中有所启示,也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与江湖伦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并为读者提供了珍贵而有启发性的文学体验。
参考文献:1.金庸,《射雕英雄传》,天下霸唱,2005年。
2.金庸,《神雕侠侣》,明窗出版社,1994年。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深厚的侠义观。
侠义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最纯粹的道德标准之一。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金庸笔下的侠士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胸怀,勇敢无畏,义薄云天。
他们在尊重道德规范的同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敢行事,敢于挑战强权,维护正义和公正。
他们心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坚持道德之心,有志于改善社会状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的侠士使用剑与拳,披挂在红衣下,笔下充满高雅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要有一颗热爱天下苍生,心存公正和仁爱的心。
其中最重要的(亦是金庸小说的核心),就是坚持正义,反对邪恶。
他的侠义人物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追求武功,更重要的是在“武斗”之外,他们都在尽力践行和宣扬正义。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表现出的侠义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他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慷慨的胸怀。
他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深深的爱与同情,他懂得为人处世,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他的侠义正义与拯救苍生的赤诚之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选择,成就了他最后后的统领天下。
除了正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个精神核心,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金庸的侠义人物,往往是对感情非常执着的人。
如《天龙八部》中段王爷,为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坚守宏图霸业的梦想,最终中兴大宋。
他为了爱情,不惧牺牲自己,放弃一切个人的利益,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无谓的英勇牺牲(其实不一定需要做到这样,但是却体现出人物的高贵和忠诚),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是侠义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中,也体现在故事主题和剧情发展中。
他的小说往往讲述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和战争,呈现了人们的决心和意志,透彻地展现了侠之大者应该具备的道德高度和人格魅力。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他笔下的侠客形象,不仅令人神往,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侠义精神的力量。
本文将以金庸武侠小说为基础,探讨侠义精神在其中的体现。
一、江湖义气的传承江湖义气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典型的侠义精神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侠客们常常结成群体,形成江湖,共同抵御邪恶势力。
这种义气的传承,给人们传递了一种力量,让人们相信只要凝聚在一起,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是一个草原英雄,他一直追求着“大义凛然”的侠义精神。
他与慕容复、虚竹等伙伴结成了有“神雕大侠”之称的五岳剑派。
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历尽千辛万苦的江湖险恶。
二、以义挑战权威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凭借着自己崇高的侠义精神,勇敢地挑战邪恶势力和权威。
他们以身涉险,英勇拯救无辜,无惧于权势的压迫。
这种以义挑战权威的精神,让人们对侠客们充满了敬仰和支持。
《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是金庸笔下的一个极具侠义精神的角色。
他不仅反对当时江湖上腐败的势力,还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伤害无辜。
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各大武林门派和权威势力对抗,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存在。
三、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往往心怀大义,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己救人的场景频频出现。
这种伟大的侠义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之光,让我们相信善良是可以战胜邪恶的。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为了救赵敏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功力,甚至毁容。
他的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坚信,只有以善良与仁爱的精神面对世界,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美好的江湖。
四、正义的追求与不计前嫌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始终追求着正义的价值观,他们不计较前嫌,用行动证明了侠义精神的力量。
他们坚持着心中的信念,无论是面对强者还是环境的压迫,都从不退缩。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联手对抗蒙古侵略者,他们用智慧与勇气成功地保卫了中原。
他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压力,都以正义追求为导向,为正义而战。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正直、仁爱和无私奉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谈中。
他的主人公往往是正直勇敢、忠诚仁爱的人物,他们以保护弱者、伸张正义为己任。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虽然出身平凡,但是他心怀侠义,勇敢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他不仅帮助了无数被压迫的人民,还救了无数的生命。
他的侠义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成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楷模。
除了主人公,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配角也展现了侠义精神。
他们或是忍辱负重,为了正义而默默奉献;或是勇敢无畏,舍己救人。
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小说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真实。
他们的侠义精神在小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上。
他的小说中往往有着复杂的阴谋和纷争,但是最终都会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方式结束。
这种情节安排体现了金庸对侠义精神的坚持和信仰。
他通过小说告诉读者,正义和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侠义精神是永恒的力量。
除了情节,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他的人物往往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道德困境,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使得金庸的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向读者传递了正义、仁爱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思考探讨,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简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简析摘要:中国武侠小说经历了多次创新运动,而第三次创新运动的代表就是金庸等人。
他们把武侠小说带到了文化的境界。
严格地说,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文化武侠小说”,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让武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体。
“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人格典范。
武侠亦是中国文化中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
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这即是武侠精神之本质。
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
这些笔墨体现了金庸传统的文化观、道德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武侠小说解析;侠义精神;儒家文化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其中,“义”是具有相当低位的一个符号。
而在侠士生活中,“义”可以说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得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低,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射雕英雄传》的侠义精神分析

《射雕英雄传》的侠义精神分析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描写了南宋时期侠客们为了抵御外敌和维护正义而英勇奋斗的故事。
小说中有很多侠义精神的表现,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进行分析。
以义为重
在小说中,侠客们都以义为重,他们认为做人要讲究道义、信义、正义,而不是只追求金钱、权利或者享乐。
例如,郭靖、黄蓉夫妇义无反顾地救助草民,欧阳锋等人则恃势欺人,残害百姓,这种道德操守上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侠客们的高尚品质,不仅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爱国情怀
小说中描述了金国入侵南宋的历史背景,侠客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了国家的安危而不惜牺牲自己。
例如,郭靖父母宁死不屈,杨康冒死保卫西夏,段誉和乔峰联手抵御蒙古铁骑等等。
这些英雄的行为,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也鼓舞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保护弱小
侠客们不仅保护祖国,也关注着社会上的弱小群体,包括妇女、儿童、老人等等。
他们对弱小群体展现出同情和关爱,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他们免受侵害。
例如,郭靖夫妇收养了穷苦女子李萍,杨铁心为了救出幼童小龙女而奋斗,乔峰救助慈善堂的孤儿等等。
这些行为体现了侠客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成为了许多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旨在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进行探析,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1. 侠义精神的概念与特点1.1 侠义精神的定义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格理想之一,强调个人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保卫正义等价值观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侠客与俗士之别金庸小说中通常有两种角色:一类是秉持着正义和仁爱原则、以行侠仗义为乐、不谋私利的“侠客”;另一类是只注重功名利禄、追求权力地位、缺乏道德底线的“俗士”。
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侠义精神的特点。
1.3 侠义与情义的关系金庸小说中,侠客之间的情感纽带往往是他们忠诚于朋友、亲人、恩师等情感纽带所致。
侠客之间基于信任和忠诚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坚守侠义精神的决心。
2. 金庸小说中典型角色的侠义精神解读2.1 “仁者无敌”--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以其宽厚仁爱、坚持正义原则的形象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之一。
通过分析郭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金庸作品中这一核心思想。
2.2 盟主无敌--黄药师黄药师是《笑傲江湖》中创立丐帮并最终成为盟主的角色。
他践行着对穷困百姓施以援手、平息祸乱的侠义精神。
黄药师的形象使读者对金庸小说中的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谋士与侠客--王重阳和杨过通过对比《笑傲江湖》中谋士王重阳和侠客杨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庸小说中,谋士与侠客之间并非是敌对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追求正义的存在。
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强调了金庸作品中所传达的侠义精神。
3. 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3.1 坚持正义与仁爱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们坚守着道德准则,始终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保护无辜者。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摘要: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
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武侠小说;金庸;侠义精神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特有的人格典范。
武侠亦是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
在《史记 ? 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此乃武侠精神之本质。
在金庸的小说中,围绕侠义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
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
这些笔墨体现了作者传统的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得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低,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1]。
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胡斐在佛山镇上为钟阿四一家打抱不平,敢于和闵天南较量,一心要株杀这“南天一霸”。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救仪琳,也全无个人打算,他不管采花大盗田伯光武功多么高强,凭着一腔热血就舍命与田伯光死缠,使仪琳免遭毒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
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
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金庸侠义精神文化研究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
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
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
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
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
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
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
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
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
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
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
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
“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
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
”(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
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
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
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
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
②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
《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
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
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
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
③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
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
《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
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
金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⑤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着一切为前提的。
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
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觉真挚感人。
以上,我们从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看,侠义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写道:“在我所写的许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喜欢的。
”⑥其实,这也是金庸着力塑造的几个侠义形象。
在下文中,拟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两个人物。
先说郭靖。
这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
有人称他是“完美的近乎于假”的英雄。
郭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家国仇恨,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说“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
”只要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的大原则,他是从来不含糊的。
他自小在蒙古长大,对蒙古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包括与拖雷结拜,与华筝订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
但是当蒙古覆灭金国之后,又欲吞并大宋的时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将领抵抗蒙古南侵。
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黄蓉共守襄阳,鞠躬尽瘁;在《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他夫妇二人双双自尽殉国。
直到这里,郭靖“大侠”的形象终于是塑造完成了。
他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被引为经典,他本身也是在实践着这句话。
他对杨过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
”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他选择自尽,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铭。
为国家、为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我们在前面论述“侠”的内涵时提出的观点。
郭靖赴难,就是如此,,所以无愧于江湖上人称“郭大侠”。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评介道:“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应该有更大的肯定。
”⑧“侠”还应具有的品格是仁和义,在郭靖身上,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郭靖和黄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疗伤,为不让人知晓,黄蓉欲杀傻姑灭口,书中写道-------“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之间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又想: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的很了。
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
”⑨这里从黄蓉的心理活动展示了郭靖平时的做人准则“坏人可以饶恕,好人决不能错杀。
”侠只能损己利人,而不能损人利己。
傻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女,为了自己的安危杀之灭口,这等事郭靖杀了头也作不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是。
还有对于欧阳锋,郭靖三番几次的相救,他却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终到了危机的关头,他还是相救了。
洪七公说的好:“乘人之危,岂是我辈侠义道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