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 表达与交流2.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观察法?A. 实验观察B. 自然观察C. 调查访问D. 模拟实验3. 下列哪种工具主要用于测量长度?A. 量筒B. 天平C. 刻度尺D. 弹簧秤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铁器生锈B. 光合作用C. 水蒸发D. 火药爆炸5.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非金属单质?A. 铁B. 氢气C. 铜D. 氧气6.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鲨鱼B. 蛇C. 蝙蝠D. 麻雀7.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反射C. 小孔成像D. 平面镜成像8. 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核能9.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混合物?A. 氧气B. 空气C. 水D. 食盐水10.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自然现象?A. 电脑运行B. 汽车行驶C. 四季更替D. 台风登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______法。
13. 常用的能量单位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4.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5.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6. 请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
17. 请简述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18. 请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9. 请简述太阳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0.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种植豆芽的实验。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引言:担任小学科学教师是一项重要而有责任的职业。
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以便能够向学生传授有关自然界和科学原理的知识。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担任小学科学教师职位,招聘考试已经成为常见的选拔方式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些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质不属于无机物?A. 糖B. 水C. 空气D. 金属答案:A. 糖2. 加热过程中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称为:A. 溶解B. 冷凝C. 融化D. 凝固答案:C. 融化3.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光合作用?A. 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B.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C. 通过阳光照射吸收二氧化碳和水D. 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答案:C. 通过阳光照射吸收二氧化碳和水4. 下面哪项不是地球自转的现象?A. 日出日落B. 四季交替C. 星空的运动D. 白天黑夜的变化答案:B. 四季交替5. 下面哪种动物属于冷血动物?A. 鱼类B. 猫C. 鸟类D. 猩猩答案:A. 鱼类二、填空题1. 钢是由铁和_______以及其他元素混合而成的。
答案:碳2. 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的副产物是_______。
答案:氧气3. 地球上最大的星星是_______。
答案:太阳4. 身体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答案:细胞5. 地球上的水分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
答案:海洋三、简答题1. 简述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折射现象。
答:光的传播原理是光按直线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介质的界面,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偏折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由介质之间的光的速度差异引起的,光在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会向法线弯曲,而光在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会离开法线。
2. 简述生物的适应环境的原理。
答:生物通过适应环境来生存和繁衍后代。
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生物具有遗传性的变异,即基因的突变或基因的重新组合,使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生改变。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收集证据D. 撰写论文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A. 科学素养的培养B. 探究与实践C. 知识与技能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C3. 下列哪个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量法D. 比较法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主要领域?A. 生命科学B. 物理科学C. 地球与宇宙D. 艺术与审美答案:D5.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式?A. 分析B. 综合应用C. 归纳D. 情感体验答案:D6.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个方面的能力?A. 记忆力B. 理解力C. 创新能力D. 逻辑思维能力答案:C7.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方式?A. 分组合作B. 小组讨论C. 个人独立完成D. 全班讨论答案:C8. 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 掌握实验技能B. 激发学生的兴趣C.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D. 提高学生的成绩答案:C9.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方法?A. 直接观察B. 间接观察C. 实验观察D. 网络查询答案:D10.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哪个方面的发展?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A、B、C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______、收集证据、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2.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与实践、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知识与技能3. 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观察、测量法4.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主要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物理科学、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五套)

小学科学招聘考试试题一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对计2分,多答、错答或不答计0分)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小学科学教师考编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考编试题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现象?A.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B. 自转产生四季变化,公转产生昼夜更替C. 自转产生潮汐现象,公转产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 自转产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公转产生地壳运动2.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河水C. 蒸馏水D. 果汁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部B. 茎部C. 叶绿体D. 花朵4. 下列关于电路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B. 开关是电路中用来储存电能的设备C.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同D. 电阻是电路中用来消耗电能的元件5. 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A.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B. 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C. 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D. 以上选项均正确二、填空题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将________和________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 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形态存在。
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并给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例子。
2. 描述一下太阳系的构成,并简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解释什么是化学反应,并给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
四、论述题1. 论述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2. 讨论科学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并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3.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 描述一个小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情景,并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科学招聘考试试题

小学科学招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太阳系中的行星?A. 地球B. 月球B. 火星D. 金星2.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A. 呼吸作用B. 蒸腾作用C. 光合作用D. 分解作用3. 下列哪种物质是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煤炭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大脑C. 肝脏D. 皮肤5.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蜥蜴B. 鲸鱼C. 蛇D. 鳄鱼6. 哪种元素是水的组成部分?A. 铁B. 氢C. 铜D. 银7. 下列哪种现象与地球的磁场无关?A. 指南针的指向B. 极光的形成C. 候鸟的迁徙D. 雷电的产生8.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A. 铁块B. 氧气C. 石头D. 塑料9. 下列哪种现象是化学反应?A. 水的沸腾B. 铁的生锈C. 冰的融化D. 玻璃的破碎10.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缓全球变暖?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增加森林砍伐C.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 减少水的循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周期称为________。
12. 植物通过________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13. 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________组成。
14. 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葡萄糖和________。
15.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________。
16.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
17.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________。
18.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________。
19.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
20. 月球的引力约为地球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22.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23. 请解释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并举例说明。
四、实验设计题(共30分)24.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小学科学考编试卷

小学科学考编试卷### 小学科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通过什么部位吸收水分?A. 根B. 茎C. 叶D. 花2. 以下哪个不是动物的分类标准?A. 有无脊椎B. 有无翅膀C. 有无四肢D. 有无羽毛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1天B. 1个月C. 1年D. 1世纪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A. 刮风B. 下雨C. 地震D. 打雷5.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大脑6. 以下哪个是化石燃料?A. 煤炭B. 太阳能C. 风能D. 水能7.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8.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真菌9.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间是?A. 早晨B. 中午C. 傍晚D. 深夜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A. 蛋白质B. 脂肪C. 维生素D. 空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植物的种子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12.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_______、小肠、大肠等。
13.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_______方向。
14. 动物的分类依据之一是_______的有无。
15.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_。
16.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17.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18.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_______组成。
19.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
20. 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_______措施,以减少伤害。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21. 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22. 所有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2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
()24. 打雷是天气现象之一。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 评价与反思2. 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A. 生命科学B. 地球与宇宙C. 技术与工程D. 数学与逻辑3.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下列哪个操作是错误的?A. 用手拿取药品B.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C. 注意安全事项D. 清洗实验器材4. 下列哪个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学科学教学?A. 探究式学习B. 讲授式学习C. 合作学习D. 任务驱动学习5.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A.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B.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C. 形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D. 学会解数学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述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
2.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请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5. 请简述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一课时,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并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2.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授《地球的自转》一课时,通过讲解、演示实验和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等方式进行教学。
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共35分)请根据以下内容,设计一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案:课题:《磁铁的性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如磁极、磁性等。
2. 能够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磁铁的基本性质。
2.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教学难点:1. 磁铁磁性的理解。
2. 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磁铁、铁钉、铁片等实验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学科测试题(一)一、选择:(每题2分,共40分)1、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_______。
A、直立茎B、缠绕茎C、攀援茎D、匍匐茎2、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的环境中。
A、潮湿B、干燥3、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_______。
A、相同B、不同4、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
A、逆时针B、顺时针5、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_______、_______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
A、高压输电B、变电站变电6、家庭电路常用的是_______电路。
A、串联B、并联7、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_______。
A、相同B、不同8、两个磁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互_______,异极相互_______。
A、吸引B、排斥9、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_______光。
A、红B、绿C、蓝D、白10、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到温水中左右手对同一盆水的感觉_______。
A、一样B、不一样11、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时期到一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
A、幼儿期B、青春期C、童年期D、中年期12、雌蕊是由:柱头、花柱、_______三部分构成。
A、花丝B、花药C、花瓣D、子房13、检验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实验是________。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在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时,可闻到臭味。
14、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A、神经B、大脑C、脊髓D、心脏15、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少年儿童每天需要_______。
A、9---10小时B、12---14小时C、7---8小时D、14---16小时16、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_______。
A、弹性B、弹力C、拉力D、重力17、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一些物体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我们说,这些物体具有_______。
A、弹性B、弹力C、拉力D、重力18、冬虫夏草属于_______。
A、动物B、植物C、病毒D、真菌19、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_______。
A、直根系B、根系C、须根系D、贮藏根20、酸奶是人们利用新鲜牛奶做原料制成的,制作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加入_______。
A、酵母菌B、乳酸菌C、病毒D、纯牛奶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1、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2、各种形式的能量是不可以转换的。
()3、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 )4、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5、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6、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 7、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 8、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全都是一样的。
( )9、热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也不同。
()10、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 )参考答案:CA BAB AB BBBA D B AB D BB A BA DBB√××√√√××√√试题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水的三种形态是水、、。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3、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老花眼镜的镜片是,教学投影器的反射镜是。
4、心脏是人体的,耳廓具有的作用。
5、生物体是由构成的。
6、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造成的。
7、食物链是从开始,到终止。
8、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9、信息是用传递的。
10、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还可以降低。
11、生物圈包括三层:大气压、、。
12、填出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发明者,电灯、飞机。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里:(14分)1、植物生长的养料绝大部分是从()中来的。
A、土壤B、绿叶C、阳光D、沙漠2、在( )中可以找到古代生物化石。
A、岩浆岩B、沉积岩C、卵石D、金属矿3、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
A、地球B、土星C、木星D、火星4、()是能溶解的物体。
A、白糖B、面粉C、碎石子D、木块5、水由液体变成气体会( )热量,从液体变成固体会( )。
A、吸收B、放出C、不吸收也不放出6、听说过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吗?它是()增多引起的。
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三、判断题:对的写“R”,错的写“W”(每题1分,共5分)1、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3、打开冰箱门可以降低室温。
()4、水结成冰体积不变。
()5、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 )四、实验分析题:(每题4分,共8分)1、晓明说:“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太阳在绕地球转动。
”对吗?为什么?2、据观测:在海滨,白天陆地比海面气温高;夜晚海面比陆地气温高。
请你根据这个情况推测,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五、1、填空:(每空0.5分,共8分)(1)三维目标是指( )、( )、()。
(2)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依法()、爱岗()、( )学生、尊重()、()从教、()、()治学、团结()。
(3)“知识就是力量”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的名言。
(4)当你发现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车正在逃跑,你应该记住逃跑车的( )、( )、()等特征。
(5)不惑之年是指()岁。
2、猜成语(5分)彩色电视( ) 单口相声( )鹦鹉学舌()节日焰火()八分之七( )六、联系实际,说一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么?(科学学科)5分七、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选择一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300字的感想。
10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试题(四)一、新课程理论部分(20分)(一)、填空。
(16分,每空0.5分)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__________,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课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__________。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__________观、__________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3、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__________者,也是新课程的_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
5、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课程__________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__________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
( 二)、简答:(4分)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二、专业知识部分(80分)(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_____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