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佩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重阳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菊花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阳节的诗词文化著名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重阳节与现代社会节日意义的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庆祝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11 起源时间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112 相关传说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重阳节作文九九重阳节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
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
陪姥姥过她的节日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
刚到一半,姥姥姥爷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
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
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
话说“路边的野花你别采”,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
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
分了送给姥姥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
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爷背我爬的。
现在姥姥姥爷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
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
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
重阳节祝福语1、久久的健康围着你,久久的好运缠着你,久久的爱情追着你,久久的智慧牵着你,久久的开心随着你,久久的祝福全都送给你,祝九九重阳,久久快乐!2、九月重阳节,菊花飘香来,秋风送思念,短信送祝福,愿你愁容散,笑容添,开开心心过重阳,乐乐呵呵心也甜,平平安安一辈子,健康幸福到永远!3、九月九重阳又聚首,欢乐无限多,快乐又开心,久久的祝福,久久的祝愿,愿你的生活幸福如意,祝你的人生健康平安,愿你的工作顺风顺水,祝你的事业如日中天!重阳节的祝福短信4、九月九重阳节到了,祝你好事成双,爱你的人给你九十九朵玫瑰,朋友给你九十九份祝福,家人给你九十九份关怀,生活给你九十九种收获,时刻都是九九艳阳天。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以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民间的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日子。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一、起源与发展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做贵人的老人,具有非凡的医术。
他发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易患寒症,因此他传授了一种饮药的方法,称之为“茱萸救毒酒”,并鼓励人们在这一天饮用这种酒。
久而久之,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习俗逐渐丰富,既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也有祭祖、敬老、避邪等传统。
汉代以来,重阳节逐渐成为尊敬和感恩老年人的节日,并且和长寿、康宁等寓意联结在一起。
二、主要习俗1.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秋天的一个好时节,登高赏秋成为了人们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去郊外或高山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展望未来的美好。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赏菊,观赏菊花的美丽。
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 感恩敬老:由于重阳节和尊敬老年人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这一天会去探望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送上贺礼和祝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活动,表彰杰出的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4. 插茱萸:民间流传着插茱萸能够驱鬼避邪、辟邪防病的说法,因此重阳节是插茱萸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重阳节当天采摘来自山上的茱萸,插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寓意带走厄运,祈求平安幸福。
三、地方特色重阳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方的重阳节特色:1. 公益重阳:自2013年起,中国将重阳节定为“全国爱老助老日”,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括义诊、送祝福、为老年人讲座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重阳文化节:在一些城市,重阳节会举办盛大的文化节活动。
例如,浙江绍兴的重阳文化节以龙舟赛、茶文化活动和乌篷船展示为特色;广东潮州的重阳节以欢乐赛龙舟、民俗活动和灯饰展览等为主要项目。
重阳节-百度百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阳节-百度百科篇一:重阳节资料重阳节的资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佳节。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双阳相重,故称“重阳”。
又称为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现在我国还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我国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西北部的陕北,正好是收割的季节,一般过重阳节是在晚上,而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民保持了传统的习俗,一般都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一个是为了欣赏美景,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思念我们的亲人们。
插茱萸:也是为了辟邪,跟我们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赏菊:这个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喝菊花酒: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
吃重阳糕:希望大家来年步步登高,一个吉祥的好兆头。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它既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诗篇农历九月初九,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上巳节的资料

上巳节的资料上巳节,又称为“重阳节”、“巳镇节”、“朔山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于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被视为祛除厄运、祈求好运的吉祥日。
上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从历史渊源、习俗庆典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上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
相传,周武王姬发在周朝的建立者。
据《尚书》记载,姬发为纪念他造福人民、治理国家的功绩,立下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的命令。
因此,上巳节也被视为周朝礼制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逐渐融入了民间信仰和各地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习俗庆典是上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的广渠门、陕西的石首和湖南的岳阳楼等地,都有盛大的上巳节庆典活动。
人们会扮演神仙、妖魔和民间角色,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和文艺表演。
这些庆典不仅展示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乘船演舞、登高采菖蒲、放风筝等,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上巳节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祭祖祈福。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尊崇和纪念先人的情感。
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会到祖根地,祭拜先人的灵位,并焚香祷告,祈求祖先的保佑和传承后代。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张贴“巳镇贴”和悬挂红色绳索、吊坠等物品以求保平安。
这些习俗传承至今,使得上巳节成为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除了习俗庆典,上巳节还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上巳节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
人们在这一天可以欣赏到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这些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大量观众。
此外,上巳节还承载了历史记忆,让人们对过去的辛劳和奋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传承和弘扬上巳节的传统,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上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庆典活动,还是祭祖祈福和文化表演,都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特质。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的某一天)庆祝。
重阳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重阳节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千岁老人,名叫张仪,他发现自己的居住地病疫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他意识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阳气渐衰,阴气上升,引发疾病,于是他向村民传授了一些避邪的方法,使得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为了纪念张仪,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集会祭拜,由此形成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习俗1.踏秋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人们喜欢踏青登高,欣赏秋景。
登高的活动象征着向往美好生活,远离疾病和困苦。
2.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同时,也是缅怀先人,感恩和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
3.佩茱萸、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物品,具有驱邪避病、祈求平安的寓意。
人们会佩戴茱萸,或者在门上、窗台上插上茱萸来祈求平安和祝福。
4.喝菊花酒:菊花在重阳节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因为菊花能够祛湿去寒,具有抗菌、降血压等功效。
人们会将菊花泡在白酒中饮用,以庆祝节日和增加身体健康。
5.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红枣和桂花等制成。
重阳糕形状饱满,色香味俱佳,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除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重阳节崇尚尊老敬老。
重阳节被尊称为"老人节",人们在重阳节会尽孝敬老,重视与家人团聚,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其次,重阳节强调疾病预防。
重阳节正值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易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高锻炼和食用有益健康的菊花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重阳节资料大全

重阳节资料大全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大节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在重阳节,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人们在登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绽放,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感受秋天的美好。
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的植物。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佩戴方式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祭祖的习俗。
资料1重阳节来历:

1、重阳节来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
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
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
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
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为什么把农历九月九日叫做重阳节呢?《易经》曰:“以阳爻为九”,“九”被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
传说,东汉年间,有一道士,他能知道未来之事。
有一次,这个道士预言:他的徒弟恒景,全家二九相重这一天会遭大难。
但如果这一天佩戴茱萸,再带着菊花酒躲到高山上去,就可以避开这场灾难。
恒景照师父的话做了。
到了晚上,他们全家从躲避的高山上归来,发现牛羊鸡狗果真部死光了。
从这时起就有九月初九登高避邪的风俗。
每逢这一天,全家人登高,饮酒赏菊,还把茱萸和菊花采下戴在身上和头上,以求平安长寿。
这一传说,多少有点迷信色彩,但在金秋送爽,风霜高洁的九九艳阳天,登高望远,喝酒、赏菊、赋诗,不仅是一件赏心乐事,而且十分有益于健康。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重阳节又定为“敬老节”。
把这一天定为“敬老节”,不仅合适,而且很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有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
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节日起源其一:
重阳节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