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和母语迁移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

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作者:田琳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8期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如果语言习得者希望自己的第二语言既流畅又准确,单靠言语输入是不充分的,还需要文化输入来帮助学习者消除语言的障碍。
本课题拟通过对文化主要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关联性的分析,探求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和影响,以期使第二语言的习得达到最优效果,使学习目的和成效更为明显。
关键词文化第二语言习得影响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74Impact of Cultur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IAN Li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if those who want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both smooth and accurate speech input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but also cultural input to help eliminate language learners obstacl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pass on cultural factor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and impa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to achieve optimal results, so that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effect is more obvious.Key words cultur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mpact“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人们逐步提高其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的过程”。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华槿颜众所周知,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外部因素包含环境因素,即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有人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有人在规律的教学环境下掌握第二语言。
这两种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于习得的自然属性,后者偏向于营造一种目的语环境,例如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让老师和学生完成处于目的语的教学环境中,模拟自然环境,来实现二语习得的目的。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和社会距离等因素也是重要外部因素。
至于内部因素,则更加复杂,母语的迁移,智力,动机,学习态度,方法策略,情感认知等等,都会造成习得效果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在实际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哪种因素的影响力更大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实例来探讨。
一、环境因素差异所导致的二语习得效果异同探讨(一)自然环境下的的二语习得自然环境,也就是指学习者处于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在第二语言国家或者社团中,日常交际用语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潜移默化和实际应用中不自觉习得目的语。
如同儿童习得母语,一直处于目的语环境,并没有老师系统地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就像儿童学习母语汉语一样,没有父母会按照“拼音,汉字,听说读写。
”的顺序,依照“语音,词汇,语法”的体系来讲解,但是儿童会从简单的字词习得,例如“爸爸”,从单字词过渡到双字词阶段,从电报式表达过渡到完整的表达。
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也具有某种相似性,目的语的输入刺激学习者进行分辨,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在反复的实际操练和不断输出后,掌握目的语。
比如,很多人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女子运动员福原爱,她对汉语的掌握就属于在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
她出生于日本,从小学习打乒乓球,四岁时来到中国,跟随中国教练学习,和中国孩子一起训练,十几岁时又加入辽宁乒乓球俱乐部,这样的经历让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具有鲜明的辽宁口音,在词汇的使用上也习惯说东北方言词汇。
福原爱对汉语的习得就是在自然环境下实现的,她没有系统地针对性地参加课程,也没有以学汉语为主要目的,她只是生活在中国,不断的输入让她掌握了汉语的语音和含义,不断地输出让她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操练汉语,因此她在长年累月中习得了汉语,而且是具有方言特色的汉语。
试论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语 言 研 究
陆碧静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母语迁移 对二语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汇 习得的影响
摘要: 母语 迁移是影 响二语词 汇 * - 7 得 的一个重要 因素 。 再 比如 研 究表 明母语 迁移是影响二语词汇学 习重要 因素之 一.二语 我们 中文“ 做” , 可是在不 同的语境下 有不 同的英文来 与 词 汇语音 、 语 义、 搭配 以及学 习策略 等方面都会受到来 自母语 之 相对 。 的正迁移 、 负迁移的影响。 1 ’ h i s i s t h e f i r s t t i m e f o r me t o m a k e c h i c k e n s o u p . 做鸡汤 We c h o s e h e r a s o u r mo n i t o r . 做班长 关键 词 : 母 语 迁 移 二 语 词 汇 习得 T h e y a r e d o i n g h o m e w o r k n o w . 做作业 1 . 语言迁移概念 I a m w o n d e r i n g i f y o u , d a b l e t o v i s i t U S n e x t w e e k ? 做 客 语言 迁移 研 究 始 于 2 O世纪 4 O 、 5 O年代 的 美 国 ,O d l i n I n e v e r p r o mi s e d t o l e n d y o u my c a r : y o u mu s t b e d r e a m— ( 1 9 8 9 : 2 7 1 指 出迁移是 目标 语和其他任何 已经习得f 和可能 尚 i n g ! 做 梦 未完全习得1的语言之间 的共性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J a r v i s he T ma n a g e r ma d e t h e i f n a l d e c i s i o n . 做 主 &P a v l e n k o ( 2 0 0 8 : 1 ) 则认 为 “ 迁 移是 一个人 关于 一种语 言 的 4 . 母语 迁移对搭 配的影响 知识对他另一种语 言的知识或使用产生的影响” 。 英语动词是很注重搭 配的 ,一个 动词和不同 的介词或副 语言迁移是一 种“ 跨语 言影响 ” , 包 括 了母语 对其他语言 词搭配会表现不 同的意义 。在背词 汇时我们都知道不光要背 的影响 。跨语言影响不仅影 响学 习者 习得二语 的速度 和最终 词还要背词组 。给些易懂的例子 : 的成功 ,也会影响他们 习得 的路线——或学 习所经 历的阶段 a s k a b . T o d o s t h .让某人做某事 和顺序 ( S c h u m a n n 1 9 7 9 ; S t nb a l e 1 9 8 4 ) 。 由此我们 可 以类 推 到很 多动词 都可 以有这 样 的表达 方 2 . 语言迁移的表现 形式 式: t e l l , a s s i g n , o r d e r , e n c 叫m e n a b l e , w i s h等 等 都可 以套 在外语 习得 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客观存在 的 现象 。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母语迁移” 现象 。 根据这一 用 , 可是我 们往往没有可 以地记下很多 时候这样 的套 路是不 理论 , 在二语的习得过程中 , 学习者的母语 的使用习惯会直接 对 的, 如: 影响到第 二语 言的习得 , 起到积极促进或 消极干扰 的作用 。 根 花时间做某事 s p e n d s o m e t i m e d o i n g s t h 据教育心理学 的原理 ,母语 由于其与外语 的相似成分而对外 期待做某事 l o o k f o r w a r d t o d o i n g s t h 语习得产 生的有益 的 、 积极的影 响叫做正迁 移 , 它能促进学 习 阻止做某事 p r e v e n t s b f r o m d o i n g s t h 者对外语 的掌握与运用 ;母语 由于其与外语 的相异成分而对 推迟做某事 p o s t p o n e d o i n g s t h 外语 习得产生的不利 的、 消极的影响叫做 负迁移 , 是学 习者掌 免于做某事 a v o i d d o i n g s t h . 握和运用外语 的障碍。在 习得过程 中, 正、 负迁移 同时存 在并 假 如我 们不分类记住这 些词 , 理所 当然地认 为“ 做某事 ” 共 同作用于外语习得。 就是 “ t o d o " 那就错 了。 英汉 习语 中存在着大量不对等的习语 , 学 习者在学 习这些 习语时 以母语 知识 作为思考 的 出发 点 , 理 3 . 母语迁 移对二语词汇的影响 ( 1 ) 母 语 迁 移 对 二 语 词 汇 语 音 的 影 响 解 起来 就有较大 的难度 。 其实英汉两种语言在语 音方 面差 异是很 大的。汉语 的辅 5 . 学 习策略 音有很多是对不上英语辅音的 , 原 因的发音方式也 由很大 的。 学习一门语 言便是要 了解 和掌握该 民族 的思 维。英汉两 所以有时按照汉语的发音来拼英文 的习惯是行不 通的.也是 种文化不论从 发音 、 拼写 、 句式 、 乃至文化渊 源上 皆有很 大的 我们仅仅依靠背词汇是不能说一 口流利 的英语 的 , 在学 不可取的。其 中 h h / 这个音对 于大部分 中国学 习者来说是很 差异 , 难不念错的 , 如把“ t h a n k y o u ” 念成 “ s a n k ” 。再如 , 很 多学 习者 习外语过程中母语介入时很正常的 ,我们常常分不清楚 自己 经 常 习 惯性 地 在 轻 辅 音 后 面 加 上原 因 ,把 “ l e n t ”念 成 说 的英语地不地道 ,只能有意识地 培养 自己的跨文化交 际意 “ l e n t e r ” 。作为中国学 习者对于一些和汉语拼音有着类似成分 识 , 靠平 时多接触原版英文杂 志 , 多看原版 电影 , 积 累语言文 的英语音标应该不觉得 太难 ,因为它们在汉语 中均 能找到发 化知识 , 才有 可能一步一步地把 自己的英语练 习地 很地道 , 减 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基本 相同或相似 的对等音素 , 例 ̄ n / b / 。 / p , , / 少母语负迁移 的影响 f l , / g / , / k / , , n / 等等。在发这些音时 , 完全可 以借助我们拼音 的发 参考文献 : f 1 1 戴 曼纯 , 论 第S - 语 言词 汇习得研 究『 J ] , 外语 教学 与研 音方式来发这些音。 可是除了上述的 , 也有些音是我们很头疼 的, 如, ? , , I t r / , I t ? / , , j u , , / d ? /  ̄等。遇到这些音 时中国学习者是 究: 2 0 0 0 . 在是头疼 , 只能借助 与之将近似的来凑数 了, 语 音负迁移就形 『 2 1段静 红, 英语运用 中的非母语特 性与词汇深度 习得[ J ] , 河南机 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0 0 8 . 成 了。 『 3 ] 孙秋晨. ? ? 母语 迁移与第二语 言习得[ J 】 . 太原城 市职业 ( 2 ) 母语迁移对 于词 义的影响 以颜色 为例 , 其实汉英对 于颜 色有着不 同的认 知 , 我们不 技术 学院学报. 2 0 1 1 ( 0 4 ) 『 4 ] 唐承 贤 , 第二语 言 习得 中的母语迁 移研究述评 [ J ] , 解 能硬是要用 我们 的汉语思维来认知很多英语词汇 。请看一下 放军外国语 学院学报: 2 0 0 3 . 的例子 : f 5 1 袁玲 丽 , 王 文铃 . 语 思维对 二语 词汇 习得 的负迁移[ J 】 , ①L i n d a w a s g r e e n w i t h e n v y w h e n J e n n y w a s p r o m o t e d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8 . L i n d a看到 J e n n y 升迁 , 心中满怀嫉妒 。 作者简介 : 陆碧静 , 南宁职 业技术 学院 . 讲师 。 外国语言学 ② Q u a n t i t i e s o f b l a c k t e a h a s b e e n i m p o r t e d . 与应用语言学。 大量 的红茶进 口了。 不要误解 , ” b l a c k t e a " 不是 ” 黑茶 ” , 而是英语 里的” 红茶 ” 。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摘要:本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与影响,阐述了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的策略,以期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第二语言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一、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1.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新疆的汉语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接受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指导,却是近期的事情。
解放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基本上“对比教学法”-“翻译教学法”。
比如,前一时期在新疆使用的中小学使用教材,甚至中高等教材就是在以“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编写的,教材的练习中翻译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时,也不是地问“这个字,词,句在维吾尔语里怎么说?怎么翻译?”总之,在长期的汉语教学过程,翻译是教学的手段及目的,学生靠母语学汉语,甚至完全依赖于母语。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任何事物都包括矛盾的两个方面,双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
或对某种方法全面赞同,或为所采用方法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失望,乃至一概否定。
比如说,新疆汉语教学的普遍提倡用直接发(如果借鉴的是真正的直接法的话)以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介绍、词汇对照及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新疆的实际来讲,这种理念仍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因缺少教学法理论方面较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在教学中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怕翻译”,产生了完全否认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的影响研究

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的影响研究作者:宋小林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01期[摘要]母语迁移是一种语言发展现象,在外语学习中研究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运用母语习惯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有助于将母语与第二外语有机结合,提高二语习得的质量,尤其是词汇的习得质量。
本文首先对母语迁移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指出了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巧妙利用母语迁移强化第二外语词汇学习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母语迁移;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45-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68 [本刊网址]http://引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掌握第二外语就掌握了一门技术,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频繁展开,外语学习逐渐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在第二外语学习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域、环境、语言习惯等等,其中母语迁移也是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
母语迁移是语言现象的一种,是二语词汇习得的必经阶段,母语的发音、语义、语境、词汇组合对于第二外语词汇学习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正确对待母语的正负迁移,巧妙运用母语迁移中的有效因素,提高二语词汇学习效率和水平,是语言学习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语言迁移的概念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就率先对语言迁移现象开展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有研究表明语言迁移是指已经掌握或习得的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影响现象,这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不同语种的共性与差异之问,使语言互相影响,相互借鉴。
还有学者认为语言迁移是人为活动的一种,是人类关于一种语言的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施加的影响。
语言迁移是跨国家、跨语言的现象,对除母语外的第二外语学习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是决定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重要基础,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顺序和方法、进度,甚至影响其学习第二外语词汇的策略。
浅谈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与 目的与形式不同时,母语会对 二 语习得产 生消极影响,甚至产生干扰 作用 ( t f ec) 也就是 “ iee ne, n rr 负迁移” 。 随 着 语 误 分 析 理 论 的 发 展 , Sl e— ik r(9 2 n e 17 )发现在学习第二语言 的 过程 中,学习者会建立一个依赖于母 语 但又 不 同于母 语 和二 语 的语 言系 统 ,于是便提 出了 “ 中介语 (nel — it a rn
“ 习得” (c us in aq it )与 “ 习” io 学 ( ann )之间 的区别 是由语言学家 1 rig e
S .D.K ahn 在 其 监 控 理 论 ( n— rse mo i
有很多词汇在汉语 中无法找到相对等 的 词 。例 如 ,英 语 词 组 “ meia A r - c n em” 中文中就无法 占到对等词, Dra 在 因为这个词组与美国历史有着密切的 联系:而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无法 真 正了解 “ 肖”的深 刻含义 。 生 其 次,许多词汇在两种语 言中有 着 同样的含义,但其 引申义却有很大 的区别 。例如 ,在西方婚礼上 ,新娘
tei 。 中他提到了一个很重要 的概 hs) 其 s 念 “ 迁移 (a s r” t nf ) 。此假设认为:二 r e 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之前 ,已经养成 了一套母语习惯 ,这些习惯会影响外 语学习;当母语和 目的与的形式相同 或 相 似 是 , 母 语 会 促 进 二 语 习 得 ,产
生 积极 影 响 ,也 就 是 “ 迁 移 ” 正 ;当 母
响 ,在辅 音 之 间添 加 一个 元音 ,如 co & : 会被 中国学生都成/uk/ ok uk / k :?。 ()词汇方面 ,词汇 的出现往往 2
浅析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醚塑姐浅析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吴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睛要j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和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
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
正迁移和负迁移。
凡是母语对夕}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
我们称其为正迁移,R旋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迁移。
一方面。
母语与英语有着相通之处,可以促进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就.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学习者应利用其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
苯文从舨两方面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利用母语,避免滥用母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母语的俄既镧同】母语;英语学习;正负影响一、母语影响英语学习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
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称其为正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量酹毵而—个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种语言,母语,这种语言就必将成为他终身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个人学习外语,尤其是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即在学生对外语剐系熟悉之前,母语是可以吸取经验的唯—语言体系,这样—来,很容易就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结构运用于外语学习,也就是说,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们对于这种作用看法也不一致。
但终归有了一些共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肯定有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的影响对外语学习起积极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
负的则为干扰因素,给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第二语言为英语,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
对比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l 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母语被认为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的来源,是外语学习的绊脚石。
浅析二语习得的几点影响因素

浅析二语习得的几点影响因素摘要:母语,语言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特点中的不同方面会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年龄以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也对二语习得产生一定影响,了解和认识这些方面对二语习得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有非常大的帮助和影响。
关键词:母语;学习观念;动机;学习策略;语言学能倾向;认知风格第二语言习得,通常简称二语习得,是指人们逐步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能力水平的过程(王宗炎,1985)。
二语习得涉及语言的、认知的、环境的等多方面的因素。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对二语习得本质与过程的不同的认识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灵认知和社会认知三种不同认识论下的二语习得理论与范式。
迁移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Lado,R.1957),是指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的影响。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促进作用)和负迁移(干扰作用)。
如果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特点相似或相同则母语会促进第二语言的最终习得。
反之,如果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特点差异比较大则会产生负迁移,这种迁移会使得语言学习困难较大或错误增多。
语言迁移又可分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
语际迁移是指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迁移,这种迁移会对语言的习得产生很明显的影响。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常不由自主地认为英语的表达与汉语相似或一致,在表达某种意思时,他就会使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语法特点、发音方式来表达英语中非常不同的概念。
例1.Please receive my apologize.(apology)。
在这句话中,语句使用者错误的使用了动词来代替本应是名词的词。
汉语使用中词性的使用比较灵活,有的词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但英语这种更重形合的语言则更注重形式本身。
因此,如果用汉语的规则去学习英语,无疑会让英语的学习困难变大。
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习得对语言环境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曾葡初教授来看,他把语言学习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背景和母语迁移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作者:曾小敏
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5期
摘要:文化背景和母语迁移现象在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影响明显,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本文在讨论这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克服消极,利用积极以达到加强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背景;母语迁移;第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55-02
所谓母语,主要指本民族的语言,而第二语言则是指区别于母语的其他语言,如我们经常所学的英语。
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主要是指我们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与文化背景现象一直是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迁
移”(transfer)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原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这一现象。
对于中国人来说,原有的汉语知识对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迁移。
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如果把母语的语言习惯正确地运用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当中,而这种借用刚好符合外语的习惯,这就是正迁移;反之,借用的母语使用习惯不被使用第二外语的本国人所接受,这就是负迁移。
除此之外,母语自己的文化背景对第二外语的习得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专门就文化背景和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与研究。
一、文化背景及母语迁移现象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一)文化背景影响
一般来说,由于有文化的差异,母语对第二语言在学习中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
例如,有些语汇在汉语中有贬义色彩,而在英语中却没有。
如“狗”,汉语中有“走狗”、“狗汉奸”、“狗腿子”等贬义词,而“dog”一词在英语里却无不好之意,并常常用其表示“忠实”、“友好”和“可爱”等褒义,因而很多学习英语者由于受汉语文化背景影响,很难理解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竟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
另外,中国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生活习惯差异也使两种语言运用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吃了吗?”“你上哪儿去?”这些客套话,如果把它们对等地翻译成英语,外国人一定会觉得你是在邀请他们吃饭或是打听他们的私事。
另外,中国人有谦虚
的文化传统,受到别人赞扬时一般比较含蓄,不主动承认,如别人说:“你长得很漂亮”,中国语言运用会说“哪里哪里”,而西方人一般将别人的赞美视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就会大方地说"Thank you", 如果硬将汉语的文化背景运用到英语中,外国人会觉得你比较难理解。
(二)母语迁移现象
1、正迁移
同样,第二语言以英语为例,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属印欧语系;汉语是表意文字,属汉藏语系,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却有许多共通之处,正迁移现象十分明显。
如在语音上,汉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英语基本相同,英语有元音[i:][a:][u]等,汉语中韵母也有单元音i、e、o,学生学习元音并不困难。
在词汇上,英语与汉语都讲究词根+词缀的构词方法,如英语中的后缀tion,汉语中的“子”,都用来与词根构词。
语法中也是一样,汉语讲究“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语法,英语也是同样,如:“I like English.”(我喜欢英语),英语汉语都是一样的语法习惯。
2、负迁移
尽管正迁移方面不少,但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还是远远强于正迁移。
如在语音上,汉语普通话使用四声声调区分意义,属于声调语言,而英语没有声调之说,只有重音与节奏之说,属于语调语言。
而且汉语辅音较英语要少,一般都用于拼音开头的声母,而英语中辅音比较丰富,可以用在结尾做闭音节的词,而且可以有复辅音,辅音与辅音相连,有些辅音如等,汉语中没有,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容易读错,常常把think读成sink。
在词汇上,汉语与英语词汇并没有进行一对一的翻译,有些汉语词汇在英语中也许找不到对应的语汇,特别是如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如see a book,译作看书而不是看一本书。
当然语汇的运用与语言的文化背景关系很大,有些语汇汉语与英语的理解是不同的,如lover, 英语中有“情夫”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则用做“知心爱人、恋人”的意思,有褒义。
在语法方面,汉语的时态用助词“了”、“着”、“过”表示,动词并无时态变化,单数变复数也是通过助词完成,如“我”与“我们”的变化,而英语却是依靠名词+“s”或“es”来完成,这些负迁移现象对英语这种第二语言的影响是极大的。
二、正确利用文化背景与母语迁移现象,加强第二语言习得
(一)摆脱负迁移影响,加强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是在所难免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学习语音时准确地进行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最大限度地找出两者的差异,并尽可能地遏制母
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出现“Chinglish”现象。
同样,词汇学习要多查字典,以便能弄清单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一个汉语词汇有多个英语单词对应时,不要望文生义,最好是通过阅读上下文去仔细体会词汇的准确意义。
在语法学习中,对于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法现象,如单复数变化,遇到第三人称单数和名词复数的问题时,老师在讲授时应当反复强调加深印象。
而对于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老师也要讲清楚汉英的差异,并反复地督促学生进行练习。
(二)克服文化差异干扰,加强第二语言习得
关于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学家拉多(Robert 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所以在英语学习时,要注意学习英美文化中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知识,摆脱母语的习惯思维模式,这样在用语时就不会问及例如对方的年龄、职业、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隐私问题,不会出现“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等让英美人觉得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来。
另外,如"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好),在英语习惯里也很少用,外国学生尊称教师为"Mr."、"Mrs.”或“Miss"等,而不用“teacher”,这些文化差异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向学生讲解并强调。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差异的干扰呢?现今不少学者认为,应当通过背诵的方式来加强这方面的克服力。
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
让学生背诵,正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目标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目标语言的理解,从而积累了使用目标语言的经验。
这正符合了Krashen的语言输入原理。
三、结束语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
希望通过各种的努力,能使学生充分利用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克服语言文化差异,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凤欣.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
[2]余立霞.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3]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4]吕红梅,姚梅林.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J].阴山学刊,2004(1).
[5]仲宁.“淡化语法”应该缓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4).
[6]刘登祥.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