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三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动物 植物 人》资料植物杂说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动物 植物 人》资料植物杂说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资料植物杂说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

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有动物没有的叶绿素,基质,植物有细胞核,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有些特例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有些没有叶绿素,有别的光合作用元素,植物有细胞壁,没有神经系统,没有感觉。

分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

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但许多多细胞的藻类也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们与植物的最重要区别就是水生和陆生。

我们可下这样一个定义;植物是适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雄配子囊,胚在配子囊中发育。

这些重要区别说明植物与藻类十分不同,因此五界系统中把藻类列入原生生物界。

亚里斯多德将生物区分成植物(通常是不移动的)和动物(时常会移动去获取食物)两种。

在林奈系统里,则被分为了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

后来,人们渐渐了解过原本定义的植物界中包含了数个不相关的类群,并将真菌和数种藻类另行独立而成新的生物界。

然而,对于植物仍然有许多种看法,不论是在专业上的,还是在一般大众的眼中来看。

而也确实,若试图要完美地将“植物”放至单一个分类里是会发生问题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植物”这一词对现今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所立基的种系发生学的概念之间的关连性并不是很清楚。

当使用植物界此一特定的分类时,通常会是指三种概念的其中一种。

由小至大,这三个类群为:一般在非学术的场合里,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会被称做植物,但它们无法组成一种分类,并且有些物种和真正的植物之间并无很近的关连性。

大约有375000种植物,且每年都会有更多的物种在科学界里被发现到且描述。

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

一般有叶绿素,无神经,无感觉。

分藻类、蕨类、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白玉蜗牛
盖罩大蜗牛
散大蜗牛
• 亮大蜗牛
褐运玛瑙蜗牛
小组实验:观察蜗牛的形态
•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蜗牛 的形态。小组成员之间 说一说你看到了蜗牛的 哪些部分组成?
• 将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特点画下来。
蜗牛的基本形态(一)
壳:蜗牛体外有一个坚硬的贝壳;
贝壳螺旋分数层,由顶层到底层有 规则的变大,有各种颜色和斑纹。 整个体躯长圆锥形(尾端略细尖), 柔韧,休息时缩藏于贝壳内。
蜗牛的冬眠
•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 牛会冬眠,在热带生 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 眠,休眠时分泌出的 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 闭壳口,全身藏在壳 中,当气温和湿度合 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 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 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 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 为“齿舌”。
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 记录。
3、蜗牛(二)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蜗牛的生活环境
•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遥远的 古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 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
•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 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对环境反应敏感 。
在花坛里,草地上,大树周 围同学们肯定见到过可爱的 蜗牛。
可曾想过它是怎样爬行的? 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它喜欢吃什么? 它冬眠吗?
它是怎样排泄和呼吸的? 在那软软的皮肤色果冻似的身体里面到底隐藏 着怎样的秘密呢?带着这么多的问题,于是蜗 牛的观察活动就要开始了……

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教育学生关爱动物、珍惜植物、保护环境,培养生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 植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3.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人类具有思维、语言、情感等特征,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环境。

4.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特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第3-4课时: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分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第5-6课时: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分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4. 第7-8课时: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5. 第9-10课时: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动物、植物和人类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概念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 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

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

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教案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植物、人》教案

《动物·植物·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板书课题)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兔子萝卜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莲花青蛙二、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生孩子人会说话都可以走路黑猩猩会爬树…………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⒈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自然》到《常识》,再从《常识》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变化。

教材从内容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科学素养。

哪么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实的的结晶。

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科学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日与日俱增。

科学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我们的科学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探究、认识活动。

《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水、材料、食物等六个方面的几十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认识三年级上册的任务,就是参加这几十个活动。

参加了这这几十个活动也就是学习了科学。

因为科学课就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来完成的。

并且要求学生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要有更多的发现,增长更多的聪明才智。

⒉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的特点:⒈重视对学生典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由于带有典型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更高的教育价值,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6动物、植物、人》(3)-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6动物、植物、人》(3)-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动物植物人教学章节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动物植物人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这一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把植物、动物和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里面暗含着让学生找出生命的共同特征,本科教学内容有两个层次:一是找出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进行比较,引出动植物生长的共同需求: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了解动植物之间虽然在外形、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有许多不同,但有时生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甚至相互依存。

二是找出植物、动物、人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这一环节实际是本单元的总结。

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让学生知道人类也是生物,也具有作为生物的生命特征和需求;最后用集合图的形式表达出有生命的物体、动物、植物、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2.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

科学探究: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2.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萝卜和兔子生长情况的图片、有关黑猩猩和其它类人猿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师: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与相同,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今天,我们来研究动物与植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2.揭题。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自主学习:1.找出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1)师讲说一个关于兔子与萝卜的故事。

(2)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找找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3)再看看P22的图,说说萝卜和兔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4)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讨论的情况。

(5)全班交流: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要求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A.不同之处:a .植物一般固定在一个地方,而动物一般能到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难点知道植物、动物、人的相似。

教学准备
萝卜、兔子等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尺蠖等动植物的录像资料或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教师故事导入新课:兔子与萝卜的故事。

(边讲边出示兔子的标本和萝卜或者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导入)
2、模仿兔妈妈问:你(兔子)和萝卜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代表小兔发言。

4、再问:萝卜和兔子也有相似之处吗?
5、小组讨论。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出示萝卜和兔子从小到大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兔子标本萝卜会比较动物与植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6、全班交流汇报萝卜与兔子的不同与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二、再次比较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图片(老虎、金鱼、水草、大树……)
2、提问:这些动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小组讨论、记录。

4、代表发言。

5、教师小结:
实物投影能通过语言、文字交流比较结果;知道动植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三、比较人、动物、植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1、提问:人是动物吗?
2、出示:人与黑猩猩。

3、小组讨论:人与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四、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的趣事。

1、播放录像。

(奇妙的动物、奇妙的植物)
2、谈话: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的趣事吗?上前来说给我们听听。

播放录像资料了解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五、小结:
我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食物、水、空气和生活的空间;我们生长,我们也会死亡。

实物投影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不同;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板书设计
2-4 动物〃植物〃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