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篆书千字文
唐李阳冰《篆书谦卦碑》欣赏

唐李阳冰《篆书谦卦碑》欣赏
李阳冰书法欣赏《唐李少温篆书谦卦碑铭》上下合辑(节选),明嘉靖5年张大用跋,清道光张幼轩题签。
《谦卦碑》颇采古文奇字更有异形,释者或难分辨。
可见之录文,所误不少。
其曰: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
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
唐李阳冰书。
唐|李阳冰篆书《三坟记》

唐|李阳冰篆书《三坟记》潜斋游艺 2019-12-16 10:17:28《三坟记》,又称《三坟碑》,李季卿撰,李阳冰书,立于唐大历二年(767)。
叙述的是立碑人李季卿迁葬他三个哥哥的事情。
此碑旧无翻刻的明确记载,但前代学者已有今存之石为翻刻的推测。
此碑的翻刻大约在北宋,今存碑隋唐五代高215cm,宽93cm,两面刻,共23行,行20字。
现存于西安碑林。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
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
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
世称少监。
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
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
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
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
”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先侍郎之子曰曜卿字华名世才也弘毅乐易机符朗彻既冠遭家不造诸季种藐植之以□艺博之以文行始调秘书正字授右卫骑曹转新□尉豪猾未孚立信以示之礼浮窳未复本仁以示之义领长安尉直京师浩穰决贼曹繁剧有立断焉焯见焉左迁普安郡户掾赋古乐府廿四章左史韦良嗣为之叙文集十卷□卿字万天骨琅琅德□文蔚识度标迈弱冠以明观国莅鹿邑虞乡二尉巍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甲科第之进等举之尝游嵩少夜闻山钟赋云□ 继也洪炉沸鼎火半死巨壑重林风稍止无间□□未已词人珍之转金城尉曹无受谢吏不敢□卿字荣宽栗柔立于穆不瑕起家拜灵昌主簿己丑岁小冢宰李公彭年尚其文翰署朝邑簿时漆沮决溢冯翊昏垫酾渠楗菑股引脉散下土得漧上腴成赋人到于今赖之文集百一十二篇乌戏三英孝友曾闵俦也文学继业璇碧产也纯固含章杞梓材也昊穹生德宜受封福仅逾强仕以讲阴堂未盈一纪三坟相比思其咎职讯之逢占占者邵权曰霸陵故茔葬不违禁害于而家岁摄提格乃贞阳卜而祔大坟三坟以东南为伯仲叔貤之若雁行然大历建元。
《论篆》(唐)李阳冰撰

《论篆》(唐)李阳冰撰《论篆》(唐)李阳冰撰《论篆》,一卷,唐李阳冰撰。
李阳冰,字少温,曾官缙云县令,官至将作监,故世称李监。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精于篆书,师承秦篆,开合变化,瘦劲圆活,骨清姿媚,与初唐楷书作风实为一家眷属。
宋朱长文称:“阳冰篆品入神,自秦李斯以仓颉、史籀之迹,变而新之,特制小篆,备三才之用,合万物之变,包括古籀,孕育分隶,功已至矣。
”据李肇《唐国吏补》载:李氏(阳冰)自称:“斯翁(李斯)之后,直至小生。
”其篆书历来被宗为楷模,对后来书坛影响极大。
然今所存碑刻皆后世翻本,大失本来面目。
曾勘定《说文》为三十卷,不传。
后人论篆,往往视唐李潮与阳冰为一人,实误。
此编据《篆学琐著》本校勘。
论篆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
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
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
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
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蔡中郎以“豐”同“”;李丞相将“束”为“柬”,亦鱼鲁一惑,泾渭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揽笔长叹焉。
天将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皇唐圣运,逮兹八叶,天生克复之主,人乐维新之命,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畴咨故实,诚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
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仰圣朝之鸿烈,法高代之盛事,死无恨矣。
王次仲,秦始皇时制八分,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
又王次仲,始皇时载《序仙记》,始皇征不至,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飞而去。
高清经典|李阳冰篆书《三坟记》

高清经典|李阳冰篆书《三坟记》
篆刻与篆书
李阳冰篆书《三坟记》
《三坟记》是为李曜卿兄弟三人建的,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二年(767年)刻。
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
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
”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
局部放大
先侍郎之子曰曜卿字
华名世才也弘毅乐易
机符朗彻既冠遭家不
造诸季种藐植之以□
艺博之以文行始调秘
书正字授右卫骑曹转
新□尉豪猾未孚立信
以示之礼浮窳未复本
仁以示之义领长安尉
直京师浩穰决贼曹繁
剧有立断焉焯见焉左
迁普安郡户掾赋古乐
府廿四章左史韦良嗣
为之叙文集十卷
□卿字万天骨琅琅德
□文蔚识度标迈弱冠
以明观国莅鹿邑虞乡
二尉巍守崔公沔洎相
国晋公□□甲科第之
进等举之尝游嵩少夜
闻山钟赋云□ 继也洪
炉沸鼎火半死巨壑重
林风稍止无间□□未
已词人珍之转金城尉
曹无受谢吏不敢□卿
字荣宽栗柔立于穆不
瑕起家拜灵昌主簿己
丑岁小冢宰李公彭年
尚其文翰署朝邑簿时
漆沮决溢冯翊昏垫酾
渠楗菑股引脉散下土
得漧上腴成赋人到于
今赖之文集百一十二
篇乌戏三英孝友曾闵
俦也文学继业璇碧
产也纯固含章杞梓材
也昊穹生德宜受封福
仅逾强仕以讲阴堂未
盈一纪三坟相比思其
咎职讯之逢占占者邵
权曰霸陵故茔葬不违
禁害于而家岁摄提格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斯之后第一人:李阳冰篆书作品赏析(高清大图)

李斯之后第一人:李阳冰篆书作品赏析(高清大图)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
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卒于贞元初年(785-787)。
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
为李白祖叔。
曾为缙云令、当涂令。
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
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
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李阳冰以篆书为已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
自称:“斯翁(李斯)之后,直至小生。
曹喜、蔡邕不足道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
”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三坟记》《三坟记》,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二年(767年)立。
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
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此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
《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
”清赵宦光云:“阳冰得大篆之圜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
”清孙承泽又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
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
”(《庚子消夏记》)。
《拪先茔记》《拪先茔记》,唐大历二年(767年)李季卿撰,李阳冰书,碑残,高171厘米,宽79厘米。
14行,行26字。
现存西安碑林。
原碑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刻的。
拪,是迁字的古字。
因为李季卿迷信风水,把他祖先的坟墓,由灞河岸迁到风栖原。
(书法字帖)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高清版

(书法字帖)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高清版
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高清版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所编,它的撰作,相传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是当年梁武帝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
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又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
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
周兴嗣的《千字文》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故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
唐代李阳冰86字铁线篆书瘦劲通神!

唐代李阳冰86字铁线篆书瘦劲通神!
李阳冰铁线篆书欣赏《城隍庙碑》又称《缙云县城隍庙记碑》,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阳冰为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并书。
因刀兵所及,原碑石断裂,文字残缺。
现存为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缙云县令吴延年根据搨片重刻,保存得颇为完整,惟题记下面立石人的官爵姓名缺蚀三字。
此碑书法瘦劲通神,中锋行笔,结体委婉自如。
释文: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尔。
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
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
及期大雨,合境告足。
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来源:书法欣赏、书画名家鉴赏。
唐代李阳冰铁线篆《三坟记》欣赏及用笔、结体、笔顺和章法,赶紧收藏!

唐代李阳冰铁线篆《三坟记》欣赏及用笔、结体、笔顺和章法,赶紧收藏!李阳冰,生于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
字少温,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房。
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
世称少监。
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
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
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
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
”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李阳冰《三坟记》是为李曜卿兄弟三人建的,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二年(767年)刻。
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
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
”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
该作系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
”《三坟记》用笔、结体、笔顺和章法铁线篆用笔讲究圆润浑厚,笔划粗细一致,横平竖直,曲线圆转流畅,线条力求挺劲自然。
入纸藏锋逆入,收笔回锋。
其笔划可理解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笔划要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关键要写出力度。
结体上整字外形一般呈竖向长方形(比例3:2),讲究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主要注意向背揖让、天覆地载、排叠包围、独体主次等关系。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2、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