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基础(化学部分)word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基础(化学部分)word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基础(化学部分)word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学基础(化学部分)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自来水中可通入少量的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B 高纯度的硅单质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 过氧化钠可作为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D.醋酸可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Mg(OH)2] 17.我国稀土资源丰富。15062Sm 为稀土元素钐的一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212 B.中子数为150 C.核外电子数为88 D.原子序数为62 1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仪器选择正确的是

A.收集二氧化碳

B.分离水和乙醇

C.转移液体

D.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19.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K +、CO 32-

B.Mg 2+、SO 42-、OH -

C.Na +、NO 3-、Cl -

D.Al 3+、Cl -、NH 3·H 2O 20.下列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aCl B. CO 2 C. KOH D. NaCO 3 21.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 4的摩尔质量为16g

B.常温常压下1 mol CO 2的体积约为22.4L

C.16gO 2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

D.1mol ·L -1H 2SO 4溶液中c(H +)为1mol ·L -1

22.FeCl 3溶液可作为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中FeCl 3做氧化剂 D 反应中Cu 得到电 23.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 片为正极

B.Zn 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值增大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 2(g)+I 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C 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D 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注意:11~15小题有两组,你可以选做《化学与生活》模块或《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任一组。

《化学与生活》模块

26.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

B.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C.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27.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措施与补充微量元素无关

..的是

A.食品中加糖 B酱油中加铁 C.奶粉中加锌 D食盐中加碘

28.下列关于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药物只来自于植物

B.使用青霉素前不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C非处方药无毒副作用 D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29.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氨基酸

B.葡萄糖

C.淀粉

D.植物油

30.下列材料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

B.水泥

C.陶瓷

D.塑料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26.下列能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钾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酒精 D稀醋酸

27.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卤代烃 C.油脂 D蛋白质

28.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

3CH=CH

2

和CH

3

C≡CH B.CH

3

CHBrCH

2

Br和CH

2

BrCHBrCH

3

C.CH

3CH

2

CHO和 CH

3

OCH

2

CH

3

29.加热条件下,下列物质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是

A. CH

3CH

3

B. CH

2

=CH

2

C. CH

3

CHO

30.咖啡酸存在于野胡萝卜、荞麦等物质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

9H

10

O

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lmol咖啡酸最多只能与1 mol Br

2

反应

D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43.(5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

(2)④和⑤两种元素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①和②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④的单质在元素③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4.(5分)乙烯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能发生如下转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定条件下,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5.(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用等质量的铝和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得到的3组实验数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是③和_______ (填实验编号,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实验中“收集100mL H

2所需时间改为“测量相同时间内生成H

2

的体积”,可选用的

排水量气装置为右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46.(5分)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取0.2克药片硏碎后加入30mL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3.6mLCO

2

气体(标准状况下)。(设药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计算:(1)药片中CaCO

3

的质量分数。

(2)所加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462分-1,又知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6.93×10-2×0.12) (B) 15分(C) 30分(D) 1/(4.62×102×0.1)分 答案:(B) 2、某一级反应, 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1%时,需要t1秒, 若将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一倍, 加快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降低为起始浓度的1%时, 需时为t2, 则: (A ) t1﹥t2(B) t1=t2 (C) t1﹤t2(D) 不能确定二者关系 答案:(B) 3、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B) 一级反应(C) 三级反应(D) 二级反应 答案:(B )

4、反应A→B(Ⅰ);A→D(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E2,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 (A)提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 (C) 延长反应时间(D) 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答案:C 5、由基元步骤构成的复杂反应:2A→2B+C A+C→2D,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速率方程(已知:-dC A/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 则 (A)dC c/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B)dC c/dt=1/2K A1C A2-1/2K A2C B2C c+1/2K A3C A C C (C)dC c/dt=2K A1C A2-2K A2C B2C c+2K A3C A C C (D)dC D/dt=-K A3C A C C 答案:(B) 6、反应Ⅰ,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1, 反应Ⅱ,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2,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一碱 1.定义: 2.常见的碱 3.碱的通性 二酸 1.定义 2.常见的酸 3.酸的通性 三.盐 1.定义 2.常见的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四.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氢气的反应 (3)与水的反应 五、氟 剧毒最活泼的非金属 + 2 + Q 2 + 2 = 4 + 六、溴、碘 溴液态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紫黑色固体 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 七、硫 1.物理性质俗称“硫磺”,浅黄色,黑火药主要成分,密度 2.078g/cm3 非金属性比较活 2.化学性质 (1)、硫与非金属反应 + (无色刺激性气味) 2+ 2 +=(酸雨) +(毒臭鸡蛋气味) (2)、硫与金属反应

+ 2+ +=(硫粉处理散落贡滴) 八、氮气 1.物理物性 气态占空气78% 无色无味气体 降温---液体、固体 2、氮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3 +(灰色) (2)、与氧气反应 +2(无色) +2=2(空气中很容易) 2+=2+ (3)、与氢气反应 +32 九、氨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气----氨水---铵肥 2、氨气易液化 -33.35℃,常压---液态+大量热 十、金属通性 80%金属元素,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余为固态,绝大多数是银白色,只有金为

黄色,铜紫红色。电、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1、铝 比较活泼显+3价 (1)、与氧成致密氧化膜(常温) 4+3=2 (2)、与水受热 2+62+3 (3)、与酸反应 (4)、与碱反应 (5)、铝盐 水解 净水,灭火器原料 2、铁 分布最广元素之一,合金性质优良,光亮银白色金属,7.8 g/cm3熔点153℃,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坚韧性 比较活泼,常显+3价或+2价 (1)、铁与非金属反应 3 +2 2 +32 + (2)、铁与水反应 3+4+4 (3)、炼钢、炼铁

2020年清华大学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doc

2020年清华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 业设置 2020年清华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更新:2019-12-19 16:37:13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清华大学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包含清华大学有哪些系、清华大学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清华大学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清华大学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新雅书院二、清华大学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 城乡规划(本) 建筑学(本)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本) 水利科学与工程(本) 工程管理(本)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本)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本)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热能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本) 车辆工程(本)

工业工程(本)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本) 航空航天工程(本)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科学与技术(本)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自动化(本) 软件工程(本)材料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 工程物理(本)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本)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信息与计算科学(本) 数理基础科学(本) 物理学(本) 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本) 基础医学(本) 公共健康卫生(本)药学院药学(本)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 会计学(本) 经济与金融(本)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本) 经济学(本) 管理学(本)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 历史学(本) 哲学(本)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 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一、简答题 1.反应Pb(C 2H 5)4=Pb+4C 2H 5是否可能为基元反应?为什么? 2.某反应物消耗掉50%和75%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t 1/2和 t 1/4,若反应对该反应物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则t 1/2: t 1/4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3.请总结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各有哪些特征?平行反应、对峙反应和连续反应又有哪些特征? 4.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时通常有哪几种近似方法?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5.某一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时有限的,且等于 k c 0(C 0为反应物起始浓度),则该反应是几级反应? 6. 质量作用定律对于总反应式为什么不一定正确? 7.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写出下列基元反应速率表达式: (1)A+B→2P (2)2A+B→2P (3)A+2B→P+2s (4)2Cl 2+M→Cl 2+M 8.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何? 9.什么是链反应?有哪几种? 10.如何解释支链反应引起爆炸的高界限和低界限? 11.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二、证明题

1、某环氧烷受热分解,反应机理如下: 稳定产物?→??+?+??→??++??→??? +??→?432134 33k k k k CH R CH R CH RH CO CH R H R RH 证明反应速率方程为()()RH kc dt CH dc =4 2、证明对理想气体系统的n 级简单反应,其速率常数()n c p RT k k -=1。 三、计算题 1、反应2222SO Cl SO +Cl →为一级气相反应,320℃时512.210s k --=?。问在320℃ 加热90min ,22SO Cl 的分解百分数为若干?[答案:11.20%] 2、某二级反应A+B C →初速度为133105---???s dm mol ,两反应物的初浓度皆为 32.0-?dm mol ,求k 。[答案:11325.1---??=s mol dm k ] 3、781K 时22H +I 2HI →,反应的速率常数3-1-1HI 80.2dm mol s k =??,求2H k 。[答 案:113min 1.41---??=mol dm k ] 4、双光气分解反应32ClCOOCCl (g)2COCl (g)→可以进行完全,将反应物置于密 闭恒容容器中,保持280℃,于不同时间测得总压p 如下: [答案: 1.1581a =≈;-14-12.112h 5.8710s k -==?] 5、有正逆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的对峙反应: D-R 1R 2R 32L-R 1R 2R 3CBr 已知半衰期均为10min ,今从D-R 1R 2R 3CBr 的物质的量为1.0mol 开始,试计算10min 之后,可得L-R 1R 2R 3CBr 若干?[答案:0.375mol]

【人教版八下册英语单词表】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答案

【人教版八下册英语单词表】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答案 【--入党申请书提纲】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分享了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及答案给大家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活性炭放进冰箱内除去异味 B.被蚊子叮咬后涂抹肥皂水 C.用醋酸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食品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变质了 2.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⑴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⑵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⑶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⑷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应经常食用以防患佝

偻病 ⑸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A.(1)(2)(4) B.(2)(4)(5) C. (1)(3)(4) D. (1)(2)(4)(5) 3.右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能助燃的物质不仅只有氧气,氯气也可以支持氢气的燃烧 4.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对一些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B.家庭卫生与相关原理:水中加入洗洁精去油污——溶解油污 C.实验操作与安全:稀释浓硫酸——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CO2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固体遇稀盐酸有气泡放出,则固体可能含碳酸根 B.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C.合金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耐腐蚀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一)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2.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易燃性,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元素的质量份额较高。3.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4.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和组成。 5.氟、、溴、碘等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电子,统称为元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态存在。 6.氨基酸的通式是。 7.硫蒸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被还原。8.满载货物的卡车比空车的性大,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 9.质量为0.6T的汽车,起动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103N,阻力为8.0×102N,汽车的加速度是 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力一致。 10.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被举高的重物都具有能。物体自由下落时,能逐渐转化为能,而它具有的机械能。 11.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类是由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二、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横线上。每题2分,共12分) 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其内部的能量。 A.核裂变 B.核聚变 C.燃料燃烧放出的 D.化合反应放出的 2.与地幔软流层活动无关的是。 A.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B.地震和火山 C.矿藏的形成 D.潮汐现象 3.通常,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 A.加热 B.光照 C.加热或光照 D.加催化剂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基因突变 D.适者生存 5.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水和蛋白质 B.脂类和蛋白质 C.糖类和蛋白质 D.核酸和蛋白质 6.产生春夏秋冬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轴不垂直于黄道面 B.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C.地球公转的速率变化 D.地球公转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元素周期律 2.摩尔根 3.动量定理 4.物质的量 5.科学实验

化学生物学小论文 (3)

化学生物学论文 班级:2009级化学生物学班 姓名:冯昊源 学号:2009111123

酶结构研究的内容概述 【摘要】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所以又称为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在温和的条件(如温室、常压和水溶液中)下以很高的速度和效率进行。所以,酶是维持生命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没有酶就没有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也就没有生命。而酶的催化活性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酶结构的研究成为了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酶结构研究的举例,重点介绍酶的1到4级结构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酶结构酶结构研究

1 引言 1.1 酶的概念 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绿色植物、某些藻类和细菌能够以简单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原料,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动物和大多数细菌可以通过摄取外界营养物质,经过分解、氧化、合成等过程,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结构材料。实际上,所有的生命现象(如生物个体的繁衍、生长、分化、代谢、运动等),都是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结果。生物体内进行的所有这些化学变化都由一种特殊的物质,即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所以又称为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在温和的条件(如温室、常压和水溶液中)下以很高的速度和效率进行。所以,酶是维持生命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没有酶就没有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也就没有生命。酶和一般的化学催化剂一样,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酶能够稳定底物形成的过渡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所以一般的化学催化理论和规律,同样适用于生物催化体系。 1.2 酶的催化作用特性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各种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而且也作为生物体内不同能量之间转换的中间体。与一般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有高度专一性、高度催化效率及其催化活性的可调节性和高度的不稳定性(变性失活)等特点.酶的这些性质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物质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互相适应. 1.3 酶结构概述 酶属生物大分子,分子质量至少在1万以上,大的可达百万。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酶所催化的反应物即底物,却大多为小分物质它们的分子质量比酶要小几个数量级。 酶的活性中心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蛋白的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底物接触。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存在不同的功能基团,如-NH2.-COOH、-SH、-OH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方法,几种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的复杂分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自由基参加的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拟定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般方法。 重点与难点: 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反应的级数与反应的分子数,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以及反应的速率的描述方法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的活化能的概念),链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动动学方程的推导方法。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反应用于生产实践所遇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和热力学的局限性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必要性,它的实际意义。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各种因素(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2.研究反应的机理(历程)。 化学动力学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它要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的因素,必须了解体系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宏观动力学阶段,主要从宏观上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确定反应的级数,在此阶段,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并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 第二阶段,包括从宏观动力学到微观动力学的过程,以及从微观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在这一阶段,建立了各种反应的速度理论,如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链反应,单分子反应速度等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分子束和激光技术应用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使人们进入到了态--态反应的层次,研究不同量子态的反应物和产物的速率,以及反应的细节。 化学动力学理论还不能象热力 学理论那样系统和完善。 §11.2化学反应速 率表示法 反应系统中反应物的消耗和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 将1.0 g氧气和0.1 g氢气于300 K时在1 dm3的容器内混合,试计算每秒钟内单位体积内分子的碰撞数为若干? 设O2和H2为硬球分子,其直径分别为0.339和0.247 nm. 2.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阈能为8 3.68 kJ/mol,试分别计算300 K及500 K时,具有足够能量可能分解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分数为多少? 3. 某气相双分子反应, 2A(g) ---> B(g)+C(g),能发生反应的临界能为100 kJ/mol.已知A的相对分子量为60,分子直径为0.35 nm,试计算在300 K时,该分解作用的速率常数k 值. 4. 松节油萜(液体)的消旋作用上一级反应,在457.6 K和510.1 K时的速率 常数分别为2.2×和3.07× min-1,试求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 a,在平均温度时的活化焓和活化熵. 5. 在298 K时某化学反应,如加了催化剂后使其活化熵和活化焓比不加催化剂是时分别下降了10 J/(mol·K)和10 kJ/mol,试求不加催化剂与加了催化剂的两个速率常数的比值. 6. 在298 K时有两个级数相同的基元反应A和B,其活化焓相同,但速率常数k A=10k B,求两个反应的活化熵相差多少? 7. 某顺式偶氮烷烃在乙醇溶液中不稳定,通过计量其分解放出的N2气来计算其分解的速率常数k值,一系列不同温度下测定的k值如下所示: T/ k 248 252 256 260 264 k×/s-1 1.22 2.31 4.39 8.50 14.3

试计算该反应在298K时的实验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 8. 对下述几个反应,若增加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则其反应速率常数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1) NH4+ +CNO- --->CO(NH2)2 (2) 酯的皂化作用. (3) S2O82- + I- --->P 9. 在298 K时,反应N2O4(g) 2NO2(g)的速率常数k1=4.80× s-1,已知NO2和N2O4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51.3和97.8 kJ/mol,试求 (1)298 K时, N2O4的起始压力为101.325 kPa时, NO2(g)的平衡分压? (2)该反应的弛豫时间? 10. 用温度跳跃技术测量水的离解反应: H2O H+ + OH-,在298 K时 的弛豫时间τ=37× s,试求该反应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常数k1和k-2. 11. 在光的影响下,蒽聚合为二蒽.由于二蒽的热分解作用而达到光化平衡.光化反应的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增加10K反应速率所增加的倍数)是1.1,热分解的温度系数是2.8,当达到光化平衡时,温度每升高10K.二蒽产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12. 用波长为313nm的单色光照射气态丙酮,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CH3)2CO +hv---> C2H6 + CO ,若反应池的容量是0.059 dm3,丙酮吸收入射光的分数为0.915,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下列数据: 反应温度:840 K照射时间t=7 h

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八年级全一册 绪言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古代化学: ①、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 ②、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 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 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 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 有几千万种。 4、化学现象: (1)、纳米铜属于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2)、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3)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4)用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船体。 5、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 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

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属的活动性、(在....条件下)能与....发生反应等 性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4、重点实验 (1)右图仪器的名称:研钵和研杵 (2)颗粒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固体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导管口冒气 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①向硫酸铜溶液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有蓝色变无色 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记住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蓝色固体硫酸铜白色固体 胆矾溶液(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氢氧化铜蓝色固体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1)点燃前:白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黄色火焰,发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内 焰最暗。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 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化学生物学专业(理学类)(精)

化学生物学专业(理学类) 一、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名称:化学生物学 专业代码:070303W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 在校修业年限:3—8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和系统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理论和较广泛的化学与生物学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化学与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良好的科学实验素质,能在化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新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较强的敬业、创业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综合素质好,就业面宽,适合在化学与生物学相关领域从事化学、生物、医药(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及相关产品生产、研究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毕业生应获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①系统地掌握化学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过比较全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理论的训练及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 ②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的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 ③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读、写、听、说(“四会”)能力;能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数据的输入和处理;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研信息的方法。 四、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 五、主要课程: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基础实验。 模块一(化学方向):化工基础、化工基础实验、高分子化学、谱学基础、合成化学。 模块二(生物方向):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 模块三(药物化学方向): 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现代生物制药技术。 六、学位课程: 邓小平理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基础实验。 七、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八、最低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79.5学分(含课外学分)。 1、最低教学总学分:169.5学分。 (1)理论教学136.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7.5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59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13学分;专业模块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33学分,其中必修28学分,选修5学分。 2、课外学分:10学分。 九、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学分学时构成表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或许常常在思索:怎样才能是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的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飞起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件用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那么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化学?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行行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无知己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例如研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是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学是如此的奇妙,在没有学习化学前,你可能只知道食盐不过是一种调味品,可当你学习化学后,就会发现食盐的用途可多了!食盐除可用作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有食盐验制造的新产品。诸如此类,学习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劲儿知道他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他们利用他们来制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由此可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的铜生成。就象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但实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化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级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他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化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二十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以超过三千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技成果,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4b15692258.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浅谈化学生物学

浅谈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新的前沿性交叉科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哈佛大学的Schreiber教授和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 教授为主要倡导发起者,而国内最初是在2000年北大药学院倡导建立了化学生物学系,随后化学生物学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化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致病因子对生命过程的干扰和破坏;药物的防治是对病理过程的干预。化学生物学是在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和融合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它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并结合多种程度如性状、蛋白质以及基因的实验,为新药发现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也是为攻克疑难杂症打开了新的窗子。 化学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是很广泛的。它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化学、生物运动化学、生物助学与化学基因组学、化学模拟与仿生化学、药物及外源物质和化学生物技术等,旨在揭示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从而发展生命调控的化学方法,进一步提供生命研究的化学技术。简单地说,第一是化学物质的获得,可以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第二是化学物质的生物化学功能,即研究化学物质与生物大分子(包括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相互作用及分子识别;第三是化学物质的生物学功能,即化学物质对细胞功能的调控(笼统地说,第二和第三都是化学物质生物活性的研究);还有就是化学物质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这是与生活生产联系最直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简单地说,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正向研究法(从生命现象到相应蛋白质的发现和研究)和逆向研究法(利用特殊方法选择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其体外功能)。除此之外,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也上升到了基因层面,给人更加根本具体的正常与非正常生命现象的解释。基因方面的研究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比如从遗传疾病患者或者由X光照射引起突变的基因中选择出非正常性状,然后寻找基因和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而研究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次生基础科学,在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医学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一)-学生

5202 反应 2O 3→ 3O 2的速率方程为 - d[O 3]/d t = k [O 3]2[O 2]-1 , 或者 d[O 2]/d t = k '[O 3]2[O 2]-1,则速率常数 k 和 k ' 的关系是: ( ) (A) 2k = 3k ' (B) k = k ' (C) 3k = 2k ' (D) -k /2 = k '/3 5203 气相反应 A + 2B ─→ 2C ,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 A 和 p B ,反应开始时 并无 C ,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 (A) p A - p B (B) p - 2p A (C) p - p B (D) 2(p - p A ) - p B 5204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 (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 (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 (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 5207 气相基元反应 2A k 1 B 在一恒容的容器中进行,p 0为 A 的初始压力, p t 为时间 t 时反应 体系总压,此反应速率方程 d p t / d t = 。 - k (2p t - p 0)2 5208 有一反应 mA → nB 是一简单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d c A / d t = kc A m , c A 的单位为 mol ·dm -3, 时间单位为 s ,则: (1) k 的单位为 ___________ mol 1- m ·dm 3( m -1)·s -1 (2) 以d c B /d t 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和题中给的速率方程关系为 B A A A 1d 1d 'd d m m c c k c k c n t m t m =-== 5209 反应 2N 2O 5─→ 4NO 2+ O 2 在328 K 时,O 2(g)的生成速率为0.75×10-4 mol ·dm -3·s -1。 如其间任一中间物浓度极低, 难以测出, 则该反应的总包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N 2O 5之消耗速率为__________ mol ·dm -3·s -1,NO 2之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0.75×10-4, 1.50×10-4, 3.00×10-4 5210 O 3分解反应为 2O 3─→3O 2 ,在一定温度下, 2.0 dm 3容器中反应。实验测出O 3每秒消耗1.50×10-2 mol, 则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氧的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d ξ /d t 为_______________ 0.75×10-2, 2.25×10-2, 1.50×10-2.。 5211 2A +B =2C 已知反应某一瞬间, r A =12.72 mol ·dm -3·h -1, 则 r B = , r C =_____________r B =6.36 mol ·dm -3·h -1, r C =12.72mol ·dm -3·h -1 5212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A +3B =2C 的反应速率, 并写出它们间关系为: 。r A = 13r B =1 2 r C 5222 有关基元反应的描述在下列诸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 基元反应的级数一定是整数 (B) 基元反应是“态-态”反应的统计平均结果 (C) 基元反应进行时无中间产物,一步完成 (D) 基元反应不一定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5223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 k C 表示,则 k C 应为: (A) 3.326 (mol ·dm -3)-1·s -1 k C = k p (RT ) (B) 3.0×10-4 (mol ·dm -3)-1·s -1 (C) 3326 (mol ·dm -3)-1·s -1 (D) 3.0×10-7 (mol ·dm -3)-1·s -1 5224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