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总论
审计学总论(ppt 90页)

同年10月1日实施。 ❖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4年1月1日实施。 ❖ 1995年以后,独立审计准则陆续出台并实施。 ❖ 2006.2,48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出台※
❖ (2)领会:概念、本质、对象、职能、特点 ❖ (3)综合应用:
①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区别和联系 ②社会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教学重点
1.审计定义及属性 2.审计对象 3.审计职能 4.审计分类 5.CPA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1.1 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新中国的民间审计
❖ 建国初期,对不法资本家偷漏税审计,在中央主管财政的陈云 大胆的聘用注册会计师,民间审计在建国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
❖ 1956年,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注册会计师随即退出历史舞台。
❖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 定》规定外资企业会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催化剂:1721年 英国“南海公司” 破产事件
❖ 基本案情
当时“南海公司”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泡沫经济使“南海公司”破产。股 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审计,斯耐尔 以会计师的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诞生。
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审计学》第一章 总论

33
1、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4月审计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 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 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 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 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4
2、我国民间审计引进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25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 ①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1918年《会计师暂行章程》 ❖ ②我国注册会计师第一人—谢霖 ❖ ③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竞争更趋激烈。企业为了 在竞争中求生存,十分重视加强内部的经济监督,实行事前预防性的 控制,内部审计的重点逐步由过去的财务审计转向以内部控制审计为 基础的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广泛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并逐步 开展经营审计,将提出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把评价和 改善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重要的服务领域。
19
(2)1844年到20世纪初的英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0
(3)20世纪初美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1
(4)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对注册会计师审 计目的和方法的影响
22
(5)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 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审计的本质在于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4
受托责任论
5
受托责任论
发展阶段 受托责任 财产保管责
审计学01总论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在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 关系的变革,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 展过程。在西方,政府审计的产生早于民 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产生。 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 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 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 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政府审计 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审计的概念,可以概括出审计的三个 基本特征,即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1、审计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 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保证 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财产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财产的所有 者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但并不亲自参加经营 管理,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财产所有者 迫切希望了解与自己有经济联系的经济组 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需要对负 有
第一章:总论
• • • • •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审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四节:我国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 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 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我国审计理论界基于我国的审计实践, 对包括审计概念在内的一系列审计理论问 题进行了研究。1989年我国审计学会在一 次审计理论研讨会上,将审计的概念表述 为:“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 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 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 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 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现代意义上的民间审计是伴随18世纪 初期到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完成而开始 的。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美国的民 间审计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 后,随着资金市场的发育成熟,证券交易 的业务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顺应 证券市场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要求,资产 负债表审计已无法满足需要,美国率先进 人会计报表审计时代。20世纪40年代至6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审计技术也 在不断完善,抽样审计方法普遍运用,制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

(三)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管 理机关的规模有了扩大,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也促使了授权 管理方法的普遍使用、授权层次的增加和授权范围的扩大。 这样,部门和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就有必要对其下属各层次 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 计也就因此而产生。
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要有一定的合法经济收入和经费保障,不受被审 计单位的牵制。对于国家审计,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 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对于注册会计师 审计,由于其是民间组织有偿服务,国家对其收费标准做出规定,保证其生 存和发展,同时也规定除了正常的业务收费外,不允许与被审计单位有其他 经济依附关系。
目录
1 1 2 3
审计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我国审计的种类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4
5 3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为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 位的受托经济责任,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 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 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 的活动。 上述定义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 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 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并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 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鉴证既为 被审计单位服务,又为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授权者或委托 人服务,这一职能更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 中。
(2)人员独立 人员独立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报告,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在形式上不应存在 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审计人依法行使审 计职权时受到法律保护。在精神上,审计人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按照审计 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独立进行审计,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做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3)经济独立
审计学 总论

1.3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主体不同分类(教材P12)
政府审计(国家审计)
• 主要特点:强制审计 • 主要内容:政府财政收支审计与国有企业审计
内部审计
• 以内向服务作为其工作目的,对外不起鉴证作用 • 内部审计只有相对的独立性 • 具有广泛的审查范围
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独立审计)
• 受托审计 • 审计的有偿性 • 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 收支,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是 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责范围。
1.4 审计组织机构
政府审计机关的国际组织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 是政府审计机关的国际组织,它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 的的非政府性组织,于1968年在东京正式宣告成立。 • 该组织的宗旨是互相介绍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和促进 各国最高审计组织更好地完成该国的审计工作,并向各 国审计机关提出建议。 •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 一般涉及两个当事人:委托人和受托人(代理人),资 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核心和本质内 容。 • 按资财委托主体不同 – 公共受托责任 – 非公共受托责任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教材P1)
• 合伙制企业: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审计界基本一致的观点:
• 客观基础:经济责任关系 • 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者管理的内部分权 • 直接原因:责任授予者对责任承担者所负责任履行情况 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需要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
审计人 独立第三方
实 报 计 施 告 审 计 审 审 权 审 计 授 计 结 受 或 果 接 托 委 委托经营管理资财
审计学 总论

第1章总论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1.1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宋代。
在20世纪初期以前的历代王朝,皇家审计一直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毫无社会(民间)审计可言。
西周时期:在周王之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政令。
其中,天官(亦称太宰或冢宰),居百官之长,掌邦国之治,并总揽财政大权。
在天官之下设有司会官职,掌国之百物财用,为计官之长。
天官之下所设的宰夫一职虽也隶属于行政系统,而且地位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却具有审计的性质,可以视为我国审计工作的滥觞。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皇家审计从西周开始已进入萌芽时期。
秦朝在中央设有御史大夫,并在诸郡设监察御史,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监察系统;还在全国实行了自下而上定期呈报财务报告的“上计制度”。
秦王朝在我国审计发展史上起着奠基的作用。
汉朝在中央也设有御史大夫,并监管上计之事。
且西汉时,上计制度已日臻完善,并制定了“上计律”,使之有法可依。
注意:上计制度是战国时期沿袭下来的一项制度。
秦汉时期,由御史大夫自上而下进行的御史监察制度和由诸郡县自下而上进行的上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由中央控制全国的监察系统,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但在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司审计职责的机构。
隋朝在中央设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共六部,分管全国政务。
其中,都官施财政经济监察大权。
都官之下设比部,为专司监察审理事物的审计监督机构。
唐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专司监察、弹劾之事。
至隋唐始,我国的皇家审计有了专设的独立机构,并把比部置于执行司法职能的刑部之下,从而提高了审计的地位;加之,唐时御史监察制度更趋完善,使审计工作与监察工作相结合,因而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皇家审计进入了一个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王朝取消了唐时的比部,使审计之事置于都磨勘司,吏部、度支、盐铁三司之内。
后实行改制,罢去三司,审计之事仍沿袭唐制,复归刑部所属比部掌管。
1审计学 总论

(1)组织上的独立; (2)人员上的独立; (3)经济上的独立。 3、权威性。审计机构的决定被审计单位要遵照执行,审计
机构的报告能取信于外界。
第一节 审计的涵义和特征
4、广泛性。是指审计范围的全面性。 5、客观性。审计机构和人员站在独立的立场,公正地、不
审计人
(第三关系人)
⑥
④
⑤
③
委托人
①
(第一关系人)
②
被审计人 (第二关系人)
①赋予经济责任;②履行经济责任;③委托审计;
④进行审计;⑤提供资料;⑥报告审计结果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宰夫 2、秦汉:上计制度 3、隋唐:比部 4、宋朝:审计司、审计院 5、元明清时期:无审计机构 6、民国时期:审计部,《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 7、建国后:从80年代初开始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三)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者 1、所有者或上级管理者 2、国家 (四)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 1、经济活动责任 2、经营管理责任 3、会计信息责任 4、其他信息责任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二、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偏不倚地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动因
审计是为检查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而 产生的,两权分离是审计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所有者不能 亲自检查财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局限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检查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
审计学教材总论

1.1.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 1.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 2.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果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 3.现代科学技术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财产所有者
报告结果
委托经济责任 履行经济责任
经营管理者
审查业务
委托业务
接受审查
第 审三方计
经营权
审计人员
独立
财产经营者
❖ 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一朝梦醒
❖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 法》,对股份公司的成立进行严格限制;
❖ 公众开始清醒,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 南海公司身上;
❖ 7月份开始,外国投资者首先抛出南海股票,撤 回资金;
❖ 投机热潮冷却,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 ❖ 12月份股价最终仅为124英镑,年底政府对南
➢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 1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作为交 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同时还获得了对南 海和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南海神话
❖ 1719年底传闻炒怍:
➢ 大量可实现利润; 高达60%股利支付率
❖ 公司股价:
➢ 1719年中: 股价为114英镑 ➢ 1720年1月起 股价狂飙,掀起投资热潮 ➢ 1720年7月: 股价高达1050英镑
❖
我国古代审计发展阶段
西周
秦汉
隋唐宋 宋朝
元明清
产生了 审计的
雏形
为审计 发展 奠定了 基础
审计 职能 进一步 扩大— —比部
最早 出现 “审计” 一词
审计 的
衰退 阶段
暗查御史向下查 逐级上报
秦汉时期
“上计”制度与御史监察制度并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南海公司事件
英国人罗伯特·哈利于1711年建立了南海公司, 因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718年英王乔治一世亲自担 任公司董事长;1720年南海公司将大约1000万英磅 的国债换作公司股票,数月后股价泡沫上涨超过 1000%,致使债权人和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
英国议会组织的调查发现,公司会计记录严重
主要观点:审计是一项由独立身份的第三者针对 某一经济或会计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分析 和评价,借以确认或解除当事人经济责任的一种 经济鉴证活动。 代表者:AAA、日本审计学家三泽一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 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 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 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效益性进行审核检查的经济监督、经济 鉴证或经济评价活动。
v 本章计划课时:4学时为中国经济界奥
斯卡奖的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各个奖项在
北京饭店揭晓。众望所归、冲破重重障碍刮起审计
风暴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最终获得了分量
最重的年度大奖。”
v
“ 2004 年 6 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
随着大型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 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单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 理之需要产生的。
(1)奴隶社会时期——萌芽。西周“司会”、庄园审计
(2)中世纪及近代——发展 (3)20世纪40年代——现代内部审计产生。根源:国际
垄断组织的分权制管理。 (4)1941年布瑞克《内部审计学》(第一部内审著作);
v 以上四种类型,从权威性和独立性来看,审计机构 所处之地的领导层次越高,越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国家审计人员 社会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
与审计组织相关的机构:
v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v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v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v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v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v 财政部门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概况 1、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划分
第一阶段
发展阶段 古代审计产生
发展时期 夏禹萌芽时期
第二阶段
封建王朝审计 昌盛衰弱
第三阶段 近代审计逐步演进
西周初步形成、秦汉最终确 立、隋唐宋日臻健全、元明
清衰弱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
第四阶段 现代审计振兴发展
新中国振兴时期
失实,存在明显舞弊行为。南海公司事件催生了英 国1720年《泡沫公司取缔法》,至其废止的1825年 之间,英国出现了“百年无股票”的现象。
参与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名查尔斯·史 内尔 的人,他原本是在学校工作,教书法及会计。
他通过对南海公司账目的查询、审核,提 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了公司存在舞 弊行为、会计记录严重不实等问题,但没有就 公司为何编制虚假的会计记录表明自己的看法。
v 审计委托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当其财产委托被 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要 委托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 行监督。审计人要对审计委托人负责,要审查被审 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提出审计报告。
2、审计双重属性的统一
必须按照国际审计惯例的基本要求,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借鉴国际先进的审计 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的 管理水平。
询 向管理 领域深 入发展
制度基础 审计、抽 样审计、 计算机辅 助审计
社会公众
二、审计产生、发展的历史启示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
础。 从审计行为的萌芽状态到现代审计体系的
形成,都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而
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有关。
v 受托经济关系中:三个关系人,委托人,受托人, 被审计人。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 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公司破产纪录。由于该公司虚报盈利的行为被披露 后股价急剧下跌,投资者及公司员工损失惨重,纷 纷提出投诉。美国国会、司法部、劳工部和证券交 易委员会先后介入调查,除了暴露出安然公司与政 坛要员关系密切的丑闻外,承担审计工作的安达信 公司自然难辞其咎,并因涉嫌故意销毁数千份有关 资料而受到国会的质询。”
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了一份让人
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
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中有19页都是关于对各级
财政审计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仅披露了国家
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中
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的违规事实,还披露了
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地震灾区有关地方政府虚报、
一、审计的概念
什么是审计? “审计是查帐”吗? “审计就是会计师事务所所从事的业务”吗?
审计定义的典型观点
v 查账论
主要观点:审计就是会计检查 代表者:AICPA、IFAC、英国会计团体联合 理事会、中注协
v 责任关系论 主要观点: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综合的经济
监督活动。 代表者:中国审计学会
v 经济监督论
组织机构的独立:要求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 职的审计人员,并应独立于被审单位以外,与被审单 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不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
业务工作的独立:业务工作的独立就是要求审计人员 依法行使职权,独立地对被审事项做出评价和鉴定, 而不受任何方面的影响和干扰。
经济来源的独立:它指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需要的 经费,应当有合法的来源和法律保证,不受被审单位 的牵制。
瑟斯顿等创立内部审计师协会。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注册会计师审计 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 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南海公司事件),发展 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阶段
时间 审计 内容 目标
详细 审计
1844年 -20世 纪初
会计 账簿
差错 防弊
第三节 审计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照审计执行的主体分:
审计
政府审计 由国家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单位
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所实施的审计。
指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独立、专职人审计机
内部审计构和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所
实施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
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也称民间审计。
v 3、完善审计体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审计体制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是
决定审计作用和效果的关键。 (2)财审分立是建立和健全审计机制的基本原则;
审计机构的独立程度和权威性的高低是实施审计监 督的基本条件;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则是 设置审计体制、实施审计监督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2001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新闻指出, 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 的事实,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 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 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个 月的银广夏以跌停板价格复牌,一路狂跌。经过史 无前例的15个连续跌停后在10月8日止住跌停。股 价从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亿元的流通 市值无形蒸发,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
审计学
v 理论抽象 v 实践性强
本学科特点
内容提要
v 概述:第一章 v 审计基础理论与技术: 第二章至第九章 v 审计实务: 第八至十五章
v 通读与精读 v 对比与归纳 v 理解与练习 v 融会贯通
学习方法
应试技巧
v 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v 捕捉主要信息 v 答题简洁,突出要点
第一章 总 论
2、社会审计组织形式
v 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单独挂牌执业,只能加入会 计师事务所执业。
v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国家财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依 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单位,实行自收自 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
v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可以设立三种
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即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及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不准
(一)按审计范围分为: 全部审计与局部审计
(二)按审计执行地点分为: 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为: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四)按审计间隔周期分为: 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
第四节 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一、审计组织体系
(一)审计机构的设置 审计机构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机构。 现代审计组织体系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
个人独资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和创办股份公司形式的 会计师事务所。
3、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1)在监事会之下设内部审计组织。 (2)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在各职能管理部门之 上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代替总经理执行日常监 督工作。 (3)在财务部副总经理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 部门进行审计监督。 (4)在主计长领导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 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一)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 (二)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允性)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v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
发展的基本情况、审计产生的动因和审计的基本 假定;掌握审计的概念及内涵、分类及审计组织 体系的组成与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明确审计工 作的重要性。
v 教学重点:审计的内涵,审计的基本分类,审
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v 教学难点:审计的基本假定。
v 教学方法:运用案例设问及启发式教学。
第五节 审计的基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