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动物学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医学实验动物学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创伤修复是创伤学乃至整个医学中最重要又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其中,建立理想稳定的创伤动物模型是现代创伤外科领域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一个符合临床发病过程和符合影响创面修复主要因素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创伤后机体各系统及局部创面的演变规律,为临床针对性地治疗、护理创伤病人提供基础资料。
笔者根据自己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的实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对几种实用的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综述如下。
1 创伤修复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主要根据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目的为原则。
选择的原则应注意 4 点1. 1 注意选择与人相似的实验动物如猪、狗、羊、兔、大鼠和豚鼠。
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创面愈合进展情况常选择与人皮肤组织结构相似的猪、狗和豚鼠,它们也同样适宜于有关创伤休克的研究。
鼠由于对一般炎症反应敏感,故适合用于创面脓毒症和创面用药的研究。
1. 2 意动物的种类、品系特点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如豚鼠> 兔> 狗> 小鼠。
热原反应宜选用兔和豚鼠,不宜选用大鼠和小鼠。
做心功能测压宜选用狗、兔,其次是大鼠。
在放射、烧伤复合伤的实验研究中常选用狗、大鼠和小鼠而不选兔,因为兔照射后常引起休克而死亡。
1.3意动物实验的重复性与可靠性为了增强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必须严格控制动物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在饲养管理、实验与环境条件、季节、消毒情况、实验步骤、药品的规格、药物剂量、给药途径以及实验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要保持一致,才能保证重复的可靠性。
1.4 注意实验动物的一般要求和特殊性在选用动物时除需要遵守实验动物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到不同研究项目对动物的特殊要求,在实验中应尽量排除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种类及特点

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种类及特点一.小白鼠(mouse)小白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
其温顺易捉,繁殖力强,价格低廉,对实验动物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此是药理学实验最常用的动物,特别适用于需要大样本的实验,如药物筛选、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等。
小白鼠对多种疾病有易感性,可以复制多种疾病模型,如癌症、肉瘤、白血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癫痫、药物依赖性、痴呆症等。
二.大白鼠(rat)大白鼠亦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受惊时有攻击性,易对实验者造成伤害,应注意防护。
大白鼠也可用于多用实验和复制多种动物模型,如复制水肿、炎症、缺氧、休克、发热、胃溃疡、高血压以及肾衰等动物模型;大白鼠的垂体-肾上腺功能很发达,常用来作应激反应、肾上腺及垂体等内分泌功能实验。
大白鼠的高级神经活动发达,因此,也广泛用于脑功能定位、神经元细胞外记录等实验中。
三.家兔(rabbit)家兔属哺乳纲,啮齿目,兔科。
其特点是性情温顺,易于饲养。
常用于与呼吸功能、泌尿功能、心血管功能有关的实验中,如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呼吸衰竭的处理、血压的调节和心衰的处理等。
因家兔对致热源敏感,故常用于研究解热药和检查热源。
此外,因家兔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故也广泛用于药物的血管刺激性及溶血性的研究。
四.豚鼠(guinea-pig)豚鼠又称天竺鼠,荷兰猪。
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
其特点是性情温顺,对组胺和结核菌敏感。
常用于复制哮喘、组胺过敏、结核病模型,以研究平喘药、抗组胺药以及抗结核药的作用。
也用于药物安全性试验中的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
五.猫(cat)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与兔相比,猫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强,血压相对稳定,但极具攻击性。
常用于去大脑僵直、下丘脑功能以及血压方面的实验。
六.犬犬常用于观察动物对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降压药及抗休克药的研究等;经过训练,可与人合作,很适用于慢性实验,如条件反射试验。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1.小鼠(Mus musculus)小鼠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们具有以下优点:体型较小,易于养殖和繁殖,生命周期短,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因操作和遗传研究。
小鼠的基因组也已经被完整测序,因此具有强大的遗传研究价值。
此外,小鼠与人类的基因和生理相似性较高,对于疾病模型和药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大鼠(Rattus norvegicus)大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科学研究的模型动物。
与小鼠不同,大鼠体型较大,更接近人类。
它们也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易于驯化的特点。
由于大鼠具有相似的生理和解剖结构,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因此在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中得到重要应用。
3.猴类(Macaca)猴类作为体型最接近人类的实验动物之一,被广泛用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它们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社会行为和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特征,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神经系统发展、认知和行为等。
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和伦理问题的存在,猴类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
4.兔子(Oryctolagus cuniculus)兔子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尤其在毒理学和皮肤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兔子的皮肤较为敏感,与人类相似,因此在皮肤刺激和过敏性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兔子的相对较大的体型和较长的寿命,使其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优势。
5.豚鼠(Cavia porcellus)豚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常用于研究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与人类相似,且易于养殖和繁殖。
豚鼠对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反应也较为敏感,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
总结起来,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类、兔子和豚鼠。
它们各具优势和特点,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这些动物,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
然而,随着伦理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于动物实验的道德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探讨,推动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减少动物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动物实验利与弊(2021年整理)

动物实验利与弊(2021年整理)动物实验指的是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来研究各种疾病和药物的安全性、效用等问题。
尽管动物实验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其利与弊也始终备受争议。
本文将分别从实验效果、道德伦理、局限性等方面来讨论动物实验的利弊。
利:1. 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许多重大的医学发现都是通过动物实验获得的。
这些实验数据对于认识人类生命系统,探索人类疾病机制和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保障人类安全:动物实验对于疾病的治疗、药品的研发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比于人类直接实验,动物实验能够更大程度保障人类安全。
3. 与替代方法的结合:动物实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科研手段,它通过结合不同技术和方法,如细胞培养、生物芯片、人体模拟等来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动物实验所产生的动物痛苦。
弊:1. 动物人格:许多人认为动物具有一定的人性和情感,这使得动物实验的道德伦理问题备受争议。
虽然科学家认为动物与人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很多人仍然会把动物看作有灵魂、有意识的生命,这使得动物实验时常引起公众的争议。
2. 生命权利:另外,一些反对动物实验的人认为,生命是平等的,人类无权剥夺动物的生命权。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许多实验动物会被栽钳、切割、注射毒药等,这些会给实验动物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3. 局限性: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因此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在动物体内成功,但在人体内无效。
因此,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研究方法和替代品来替代动物实验。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在研究人类疾病和探索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复杂的伦理问题和数据局限性也使得努力发掘新的研究方法和替代品成为必须。
最终,必须在利益、危害和伦理的平衡中,找到合理的动物实验道路。
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6.抗炎试验 大鼠足跖浮肿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筛选抗 炎药物的方法。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反应很 敏感,常用它来进行关节炎的药物研究。 7.行为学研究 大鼠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具有行 为情绪的变化特征,已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 活动的研究。 如迷宫试验、跳台试验及成瘾 性药物的行为学研究等。
17.大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但盲肠 功能不发达。不耐饥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 双子宫。胸部和鼠蹊部各有三对乳头。胰腺 十分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染色 体为21对,寿命3~4年。
18.生理数据
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率 475(370~580)次/分,呼吸频率85.5(66~ 114)次/分,通气量7.ml,耗氧量2000mm3/g体重, 麻醉时收缩压116(88~138)mmHg。
在微生物和各种实验研究中,以小白 鼠最为普遍,有英国种、法国种、德国种 和瑞士种等,而以瑞士种最著名。目前我 国各生物制品、医学研究单位繁育的小白 鼠多为昆明种,该品系为封闭种群,最早 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缅甸而来,在昆明繁殖, 经过多年培育繁殖而成,该品系小鼠体型 较大,繁殖力强。
第二节 大鼠(Rat; Rattus norregicus)
3.生物效应测定和药物效价比较 如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鉴定工作, 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实验,各种药物效价测定 (通过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在一定条件下进 行比较,以定出供试品的效价)等实验。 4.微生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 因小鼠多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适合于研 究感染血吸虫、疟疾、马锥虫、流行性感冒、 脑炎、狂犬病等。
6.避孕药研究 小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妊娠期很短,仅 21天,生长速度很快,因此很适合避孕药和 营养学实验研究。如常选用小鼠作抗生育、 抗着床、抗早孕、中孕和抗排卵实验。
动物试验的利与弊

动物试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用于测试新药物、化妆品、食品和其他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虽然动物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健康和安全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批评。
本文将从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利:1. 动物试验可以帮助人类治疗疾病动物试验是发现新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动物试验中,科学家可以测试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人类寻找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例如,通过动物试验,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对治疗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帮助的药物。
2. 动物试验可以确保人类产品的安全性动物试验可以确保人类产品的安全性。
在动物试验中,科学家可以测试新产品的安全性,以确保其不会对人类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通过动物试验,科学家可以测试新化妆品的安全性,以确保它们不会对人类皮肤造成伤害。
3. 动物试验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动物试验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理和疾病机理。
例如,通过动物试验,科学家可以了解某些药物如何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弊:1. 动物试验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和苦难动物试验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和苦难。
在动物试验中,动物可能会被注射药物、暴露在有毒物质中,或者进行手术等,这些过程可能会对动物造成痛苦和伤害。
2. 动物试验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人类动物试验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人类。
动物和人类的生理和疾病机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在人类中并不适用。
例如,某些药物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在人类中并不显著。
3. 动物试验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果动物试验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在动物试验中,一些因素,如动物的生理和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因此,动物试验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论,这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动物试验有其利与弊。
虽然动物试验可以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确保人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但是动物试验也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和苦难、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人类,甚至可能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应用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 活率高,雄性好斗。
现在是17页\一共有99页\编辑于星期四
3 、突变系小鼠
突变系小鼠有143种,常用的有:
➢侏儒症:体型小,缺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
现在是20页\一共有99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遗传病和遗传学研究
1.遗传性疾病动物模型:如家族性肥胖、遗传性贫血、全身性红斑 狼疮、侏儒症等为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措 施,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基因研究:重组近交系、同源近交系及转基因动物研究 3.遗传分析:小鼠的毛色变化多样,常作为小鼠遗传学分析中遗传标
现在是27页\一共有99页\编辑于星期四
大鼠(Rat)
大鼠 脊椎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啮齿目 鼠科 大家鼠属
褐家鼠种
现在是28页\一共有99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来自特点(一)一般特性①昼伏夜动的杂食性动物,喜欢吃熟肉。 ②性情温顺,一般不会攻击人,被激怒、袭击、抓捕时易
攻击人,体内缺乏VA时常咬人或二鼠咬斗致死
⑤淋巴系统发达,性成熟前胸腺最大,易患淋巴系统疾病 ⑥雌鼠乳腺发达5对,3对位于胸部,2对位于腹部
⑦小鼠无汗腺,靠尾部散热
⑧有20对染色体
现在是6页\一共有99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生理学特性
①消化:胃容量小,肠道短,消化能力差,不耐饥饿 有100多种细菌共存,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合成必要 的维生素;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内环境稳定 ②呼吸:呼吸频率140~210次/分,平均163次/分 ③泌尿:肾脏的特殊组织结构尿液高度浓缩,每次1~2滴 ④骨髓:为红骨髓,终身造血 ⑤寿命:开放饲养1.5~2年,无菌小鼠3年 ⑥体温:体温37~39℃ ⑦血量:总血量占体重的1/15,一次采血0.5ml
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

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从20世纪以来人类医学上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动物在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被用于不同的医药实验中,有在不伤害人类的基础上生产适于的药物的优点。
但这一行为并不人道且不完全被公众认可。
因此也有缺点。
首先,动物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
从人类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医学事业就开始了发展的脚步,由于医学发展的初期人类文明有局限性,早期医学主要为原始医药和经验医疗,主要由人类自身实验完成,是靠偶然发现和经验积累而发明的治疗方法。
而到16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哈维通过对大量动物的解剖,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从而打破了宗教对人类医学的禁锢。
从此动物实验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以呢?(自此,医学有了如何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次,动物实验有助于疫苗的发展。
20世纪以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难很多都是由恶性传染病的大规模扩散所引起,由于缺乏有效地手段控制,每次爆发都有很大量人病人死亡,尤其是鼠疫、天花、肺结核、白喉等传染病。
但提取这些传染病病原体,然后注射到动物体内,可以从这些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从而制成疫苗用于传染病的治疗。
疫苗的使用,最终基本上消灭了这些疾病。
所以疫苗的研制必须依赖于动物实验。
最后,动物实验对兽医学发展提供了帮助。
早在西周时期军队中就已经有了专职兽医来治疗“兽病”,并且他们为了治疗战马的“马肘溃”、“马膝折”、“马蝱”而进行了大量实验来找出合适的药材。
并发明灌药、手术及护养等综合医疗措施来提高军队战马和家畜的存活率。
同时早期兽医也通过宰杀不同的家畜并在《周礼》中总结了古代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
由此看来动物实验在早期兽医学的发展上的作用不容小觑。
动物实验也有缺点。
第一,动物实验是非人道主义的,不被动物保护者所认可。
美国哲学家汤姆‧雷根在他的《论证动物权利》一书中提出另外一套理论,尝试用以下论据去证明动物拥有权利:(1)所有属于“生命主体”的动物均拥有相同的“内在价值”(2)所有拥有“内在价值”的生物都拥有生存以及不受伤害的权利(3)很多动物都符合“生命主体”的定义(4)故很多动物应拥有生存以及不受伤害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阶段愈高,其功能、结构、反应也愈接近人类,如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最类似于人类的。
他们是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牙科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的理想动物。
我国南方和印度生产的猕猴有很多特性与人相似,可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
例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阿米巴脑膜炎、南美锥虫病、间日疟和恶性疟,以及自发性类风湿因子,奴卡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对痢疾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也较敏感。
猕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但实际中,非人灵长类动物属稀有动物,来源很少,又需特殊饲养,选择有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也并非只有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具有相似性。
许多哺乳类实验动物在某些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方面也与人类近似。
可从如下几方面来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的实验:
1. 组织结构
哺乳动物之间,有许多组织结构上的相似点,因而其生命功能基本过程也很相似。
如猪的皮肤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其上皮再生、皮下脂肪层、烧伤后的内分泌及代谢等也类似人类,故选用小型猪做烧伤实验研究较为理想。
2. 系统功能
许多动物各系统的功能与人类是相似的,如犬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在毒理方面的反应和人类也比较接近,适于做实验外科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两栖类的蛙和蟾蜍,大脑很不发达,当然不能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但在做简单的反射弧实验时,则很合适,因为最简单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两栖类脊髓已发展到合乎实验要求的程度,且其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分析。
3. 生理特性
许多哺乳类动物与人类一样,其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三者成正比关系。
发热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的高。
恒温动物的体温昼夜有一定变动范围,变动情况与行为类型有关,一般夜间活动的动物凌晨2时至3时是一日的峰值。
了解这些与人类的细微差别对具体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由于动物的临床生理观察指标随动物种类、年龄以及周围环境变化而有所差异,因此正常参考值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实验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4. 体液成分
动物血液性状与人类一样,包括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与功能有关的各种指标之间都有一定联系,如若红细胞数目高,那么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会高。
体内的排出物有粪便、汗和尿液。
鸟类粪便和尿液汇合于泄殖腔一同排出体外,而哺乳类有各自的排泄孔道。
尿液的排泄量和浓度与水的摄入量有关。
饮水多时,尿多而淡;反之,则少而浓。
一般来说,淡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低渗的,海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等渗的,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尿液是高渗的,特别是沙漠中生活的动物,这种倾向性更明显。
水分供给少的动物尿液以尿酸为主要成分,水分供给充足的动物尿液以尿素为主要成分,而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则以氨为主。
尿液的酸碱度因动物食性不同而有差异。
草食类动物尿液呈碱性、粘度高,而肉食类动物尿液呈酸性,且有特殊的臭味。
5. 疾病特点
实验动物有许多自发或诱发性疾病,能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人类类似疾病过程与特点,可用于研究相关的人类疾病。
如突变系SHR大鼠,其自发性高血压的变化与人类相似,并伴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如脑血栓、梗死等症状。
猫是弓形虫的宿主,是弓形虫研究中是一个很好的材料。
同时,在研究白化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方面,也较为理想。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可感染其他动物不可复制的人类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麻疹、痢疾、疟疾等。
因此,可作为研究这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疫苗研制的理想动物。
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做试验,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动物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为实验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本书前面已介绍了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实验动物能简化操作,使实验易于成功。
狗的甲状旁腺位于两个甲状腺端部的表面,位置比较固定,而兔的甲状旁腺分布得比较散,位置不固定,因此,做甲状旁腺摘除实验选狗而不用兔,而做甲状腺摘除实验则选兔更合适。
狗是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信号作为条件刺激来进行条件反射试验。
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是分别存在、独立行走的,而人、马、牛、猪、狗、猫这些神经不单独行走,混合行走于迷走交感于或迷走神经之中;如观察减压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时,则必须选用兔,这3根神经中,白色、最粗者为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可立即造成肺水肿的动物模型。
家兔的胸腔结构与其他动物不同,当开胸和打开心包胸膜,暴露心腔进行实验操作时,只要不弄破纵隔膜,动物不需要人工呼吸,给实验操作带来很多方便,很适合于做开胸和心脏试验。
家兔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最易产生发热反应且反应典型、恒定,而小鼠、大鼠的体温调节不稳定,所以,我们选择家兔做发热和检查致热原的实验研究。
小鼠体型小,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操作和观察。
对外来刺激、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均很敏感,所以,各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微生物、寄生虫的研究,半数致死量的测定都选用小鼠。
大鼠无胆囊,不能选做胆囊功能的研究,而适合做胆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研究。
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
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岛退化适合于糖尿病的研究。
豚鼠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因而,对维生素C的缺乏很敏感,适合于维生素C 的实验研究。
豚鼠易于致敏,适于做过敏性研究。
鸽子、家犬、猴和猫呕吐反应敏感,适合做呕吐试验;家兔、豚鼠等草食动物呕吐反应不敏感,小鼠和大鼠无呕吐反应,就不宜选用。
大多数实验动物,猴、犬、大鼠、小鼠等按一定周期排卵,而兔和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只有经过交配刺激,才能排卵。
因此,兔和猫是避孕药研究的常用动物。
5. 实验结果
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因为动物和人毕竟不是同一种属,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而在动物身上有效的药物也不等于临床有效。
加之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点,所以,肯定一个实验结果最好采用两种以上的动物进行比较观察。
所选的实验动物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常用的实验序列是小鼠>大鼠>狗>猴>小型猪。
用近交系动物做实验研究,结果易于重复并能进行定量比较,但不同品系具有各自不同的敏感特性,在近交系育成过程中所造成的近交衰退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对近交系动物的使用更要慎重,避免因滥用动物而导致在人体上的失误,从而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6.结论
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
因此,动物的物种进化程度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比较优缺点后,应尽量选择结构、功能、代谢方面与人类相近的动物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