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隧道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秦岭翠华山隧道安全专项方案

秦岭翠华山隧道安全专项方案

改建铁路西安安康增建第二线XKS-1标秦岭翠华山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电气化局西康二线项目五分部目录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二、工程地质、水文情况三、进洞及洞口明挖段开挖、支护1、边仰坡开挖防护2、进洞施工四、隧道爆破掘进1、Ⅲ类围岩开挖作业2、Ⅳ类围岩开挖作业3、Ⅴ类围岩开挖作业五、钻爆施工1、钻爆设计2、钻爆作业3、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4、超欠挖控制5、爆破安全距离计算六、装碴运输七、初砌施工方法2、初期支护八、通风、供水和供电技术措施1、施工通风2、施工供水3、施工供电九、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十、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1、火工品的安全管理2、钻孔安全保证措施3、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装碴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5、隧道支护安全保证措施6、洞内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7、洞内防火与防水安全保证措施8、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9、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安全措施⑴、软弱破碎带施工安全措施(2)、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3)、突水、突泥地段施工(4)、岩爆地段施工十一、大断面软岩隧道控制变形技术及防坍塌措施1、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2、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措施十二、环境保护的技术保证措施十三、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十四、应急救援预案一、工程概况西康铁路增建二线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地处秦岭北麓低中山区,平均海拔670~1400m,最高海拔为1440m。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太峪以西多为基岩峭壁。

分布有众多“V”型侵蚀谷,基本呈南北向展布。

既有西康线工程设置依次为小峪隧道、洋峪河中桥、天池隧道、太峪河大桥、太峪隧道、康峪隧道、南五台隧道等,隧道进口位于小峪,进口段距既有线80~90m,出口位于青沟,隧道出口距既有线20~30m;洞身除进口段下穿既有小峪隧道,距离较近外,其余洞身距既有西康线较远。

隧道最大埋深625m,洋峪沟(D1K68+150)处埋深约140m(距拱顶),太峪河(D1K72+260)处埋深约65m(距拱顶),西岔沟(D1K73+200)处埋深约120m(距拱顶)。

(整理)秦岭公路隧道施工工艺

(整理)秦岭公路隧道施工工艺

秦岭公路隧道施工工艺一、洞口开挖洞口施工是保证能否尽早进洞,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一开工首先做好洞口地段施工场地的平整和风、水、电等临时设施的准备工作,为整个隧道的全面展开施工创造条件。

洞口开挖前先修建、拓宽施工便道,完成洞口段截水沟。

之后以挖掘机辅以松动爆破的方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边、仰坡采用预裂爆破,减少对边坡的扰动,开挖后及时采用锚喷网做好边、仰坡防护。

洞口段Ⅱ类围岩地段开挖前,首先对拱圈部位的堆积岩体进行管棚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并做好洞口排水设施。

二、洞身开挖隧道开挖中,根据围岩地质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洞口Ⅱ类围岩为堆积体,自承能力差,施工中采用超前支护,短台阶法开挖。

Ⅲ类、Ⅳ类、Ⅴ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时区别不同围岩采用合理的进尺,选用合适的钻爆参数,以达到既提高施工进度,又能保证施工安全的目的。

(一)洞口段Ⅱ类围岩开挖1.施工流程Ⅱ类围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

台阶长度拟定为3.0m,实际施工中根据施工情况调整。

上台阶开挖石碴直接坍落到下台阶装车运输。

施工中严格遵循开挖—循环、支护—循环、边挖边支护;支护完成后,为保证洞口安全,及时安排洞口模筑砼衬砌施工。

施工流程见图8.2.1。

2.钻爆设计Ⅱ类围岩施工原则为“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

钻爆施工原则为多打眼、少装药、弱振爆破,降低爆破振动对围岩的扰动。

Ⅱ类围岩钻爆设计见图8.2.2。

3.开挖方法隧道开挖时采用YT-28型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孔,配备简易钻孔台架,实施光面爆破,由于岩体较破碎,埋深浅,爆破时选用低威力的2#岩石硝铵炸药,严格控制装药量,采用短进尺,弱爆破技术,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Ⅱ类围岩地段开挖进尺为1.5m,开挖后及时完成施工支护,尽快施作模筑衬砌,做到开挖一段,衬砌成形一段。

4.钻爆施工Ⅱ类围岩短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钻孔装药可平行作业,上下台阶开挖均采用YT-28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孔,当完成钻孔后,及时用高压风清孔,人工装药,导爆管起爆。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 施工组织设计..................................................................................................................... 1-1 1.1施工条件....................................................................................................................... 1-11.1.1工程条件................................................................................................................. 1-11.1.2自然条件................................................................................................................. 1-4 1.2料场选择与开采 ......................................................................................................... 1-131.2.1可研审查意见....................................................................................................... 1-131.2.2料场选择............................................................................................................... 1-131.2.3料场开采............................................................................................................... 1-19 1.3施工导流..................................................................................................................... 1-191.3.1水文特性............................................................................................................... 1-191.3.2导流标准............................................................................................................... 1-20 1.4主体工程施工............................................................................................................. 1-201.4.1概述....................................................................................................................... 1-201.4.2施工支洞............................................................................................................... 1-211.4.3主隧洞工程施工................................................................................................... 1-331.4.4 控制闸工程.......................................................................................................... 1-431.4.5控制闸交通洞....................................................................................................... 1-441.4.6 金属结构安装...................................................................................................... 1-44 1.5施工交通运输............................................................................................................. 1-451.5.1 对外交通运输...................................................................................................... 1-451.5.2 场内交通运输...................................................................................................... 1-47 1.6施工工厂设施............................................................................................................. 1-481.6.1砂石加工系统....................................................................................................... 1-481.6.2混凝土拌和站....................................................................................................... 1-501.6.3综合加工厂........................................................................................................... 1-501.6.4 机械保养厂.......................................................................................................... 1-501.6.5 炸药库.................................................................................................................. 1-511.6.6 施工供风、供水.................................................................................................. 1-51 1.6.1 施工供电.............................................................................................................. 1-51 1.6.8 施工通信.............................................................................................................. 1-52 1.1施工总体布置 ............................................................................................................. 1-52 1.1.1布置原则............................................................................................................... 1-52 1.1.2分区规划............................................................................................................... 1-53 1.1.3土石方平衡及堆渣规划....................................................................................... 1-54 1.1.4工程占地............................................................................................................... 1-55 1.8施工总进度................................................................................................................. 1-56 1.8.1编制依据和原则................................................................................................... 1-56 1.8.2 施工分期.............................................................................................................. 1-57 1.8.3 施工总进度.......................................................................................................... 1-57 1.9主要技术供应 ............................................................................................................. 1-59 1.9.1 主要建筑材料...................................................................................................... 1-59 1.9.2 劳动力供应.......................................................................................................... 1-60 1.9.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1-601 施工组织设计1.1 施工条件1.1.1工程条件1.1.1.1工程地理位置秦岭隧洞工程黄三段为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南起黃金峡枢纽左岸坝后泵站压力管道出水闸,北至三河口枢纽右岸坝下游300m附近的控制闸,全长16.48km。

秦岭天华山隧道施工方案

秦岭天华山隧道施工方案

2.2.1.1秦岭天华山隧道2.2.1.1.1工程概况秦岭天华山隧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境内,为秦岭南麓低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均海拔1000~2400m,最高海拔为2420m。

地表自然坡度40~70°,隧道沿线通过板房沟、庙沟、烂泥沟、小板房沟、南沟、七里沟及麻河较大沟谷,各沟内常年流水,水量较大。

隧道进口位于宁陕县新场乡板房沟马家坪,高程1439.246m,出口位于麻河,高程1093.596m。

隧道整体埋深较大,一般埋深300~500m,最大埋深约1016m,最浅埋深位于庙沟内,埋深约32~70m。

隧道纵坡依次为-25‰、-20‰的单面下坡。

除板房沟和麻河外,其他各沟内均无公路,只有人行便道,地形条件较差,交通困难,无法通行。

板房沟和麻河有简易公路,大型车辆可以通行,由板房沟至麻河的简易路可通过国家级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隧道起止里程为:DgK108+888.4~DgK124+877,隧道全长15988.6m。

本标段负责施工DgK121+325~DgK124+877,长3552m。

本标段隧道DgK121+325~DgK122+473.422洞身位于直线上,DgK121+325~DgK124+877。

隧道内纵坡为-13‰。

结合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天华山保护区影响,本隧道设横洞二处。

辅助坑道总长度262.34m。

秦岭天华山隧道辅助坑道设置表2.2.1.1.2工程地质隧道通过区主要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击飘石土和坡积块石土,泥盆系中统大理岩、变质砂岩等变质岩类,燕山期花岗岩、闪长岩等岩浆岩类以及分布在断层破碎带内的破碎岩和断层泥砾。

2.2.1.1.3围岩分级本隧道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围岩 2407m、Ⅲ级围岩550m、Ⅳ级围岩470m、Ⅴ级围岩70m,Ⅴ级洞口浅埋段40m。

2.2.1.1.4不良地质隧道洞身通过f35、f36、f37、f35四条断裂构造。

2.2.1.1.5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该隧道由隧道工程架子一队负责施工,设出口横洞、出口疏散横洞共2个工作面。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方案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第二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21)第三章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29)第四章编制依据 (42)第五章编制原则 (42)第六章编制范围 (43)第七章工程概况 (43)第八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46)第九章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 (52)第十章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 (61)第十一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组织 (133)1第一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安全保证体系2.1、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2、安全管理体系2.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指挥部成立以指挥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指挥长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

2)机构配置指挥部设安全质量监察部,安全质量监察部下设安全组,下设专职安全员。

施工作业队设安全室,配置专职安全员。

2.2.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指挥长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共青团安全监督岗。

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2全组织检查落实。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4)项目开工前,由指挥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措施,对隧道开挖、爆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运输及通风防尘等作业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

5)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项目施工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1)针对工程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安全监督岗岗员、班组长及从事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爆破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方法

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方法
5


90年代后期至今,广州、深圳、南京等地 相继地铁开通 南京、杭州、福州琅岐等正计划修建过江 隧道
6

修筑隧道和利用地下空间从原始时代起就已成为 人类营生的一种方式。 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才使它成为土木工程学的 一个学科,并应用近代工程技术修筑了很多隧道。 隧道是修筑在地面下的通路或空间,但孔径太小, 属于所谓管道范畴的除外。1970年经合组织 (OECD)的隧道会议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 197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隧道会议从技术 方面将隧道定义为: 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 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 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10
古希腊萨摩斯隧道
11
路易斯· 法波莱 (Luis Favre)
陕西汉中“石门”隧 道
圣哥达隧道的——圣哥达基 线隧道贯通后,超 越日本青函隧道, 成为世界上最长的 铁路隧道,全长57公 里
日本——日本青函
隧道1961年3月开始 动工,1988年3月10 日贯通,全长约54公 里。
20

(4)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 抓斗成槽,也可采用多 头钻和切削轮式设备成 槽。连续墙不仅能承受 较大载荷,同时具有隔 水效果,适用于软土和 松散含水地层。

21

(5)混凝土灌注桩加锚杆(索)支护技术。在孔内放 入钢筋或钢索后注浆,达到强度后与桩墙进行拉 锚,并加预应力锚固后共同受力,适用于高边坡 及受载大的场所。
隧道施工方法
秦岭终南山隧道
1
一. 隧道工程发展
二. 隧道施工方法
2
一. 隧道工程发展


当今人类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开发。向地下 开发可归结为:地下资源开发、地下能源开发和 地下空间开发三个方面。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 “线”的利用向大断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 进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隧道协会(ITA)提出“大力开 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口号。 顺应于时代的潮流,许多国家将地下开发作为一 种国策,如日本提出了向地下发展,将国土扩大 十倍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下空间的利 用历史是与人类文明史相呼应的,它可以分为四 3 个时代: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可不是一般的工程,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一切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条公路隧道横跨了山脉,直接在地下挖了个大洞,能让大家不再绕山走,节省了时间,也让我们更容易通行。

不过,光是想想就知道,这项工程可得费劲了。

毕竟,秦岭的山可是挺高挺险的,你想想,在那样的山里打隧道,得有多少难度?不过,施工的方式很特别,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确保“地基稳”。

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隧道能不能在山里开挖而不塌方。

要是山里面一不小心出了点儿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

施工前,得进行大量的勘探工作,像个“侦探”一样,了解山体的情况。

别小看这个,山体的土质、岩层的分布,甚至是地下水的情况,都得一一搞明白。

你想想,要是在山里打个洞,土层没稳住,一不小心发生塌方,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得先把这些“潜在危机”都排除在外,才能放心开工。

开挖隧道的方式也很讲究。

一般来说,隧道施工有几种方法,比如“分段爆破法”和“盾构法”这些。

说到爆破法,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就像在电影里,炸药一爆,山就“开花”了。

但现实中的爆破可没那么简单。

每一颗炸药都得精确到位,确保既能炸出想要的岩洞,又不会引发山体的不稳定。

换句话说,打隧道就像是跟山脉玩“捉迷藏”,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有时候爆破不适用,怎么办?没关系,咱们还可以用“盾构机”。

这种机器厉害了,就像是给隧道装上了个超级大“钻头”,在地下慢慢转动,把岩石都搅碎,自己一边转一边把碎石清理掉。

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稳妥得很,适合那些土质较软、岩层比较松散的地方。

用盾构机开挖,隧道的壁面还特别平整,后期施工也更省力。

在隧道打好后,还得进行支护。

没有支护,山体的压力一大,隧道可能就会变形,甚至垮塌。

所以,隧道壁上得加装一些支撑结构。

常见的支护方法有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等。

喷射混凝土就像是给隧道披上一层坚硬的“外衣”,让隧道更加牢固。

至于钢拱架,则是通过钢材的支撑力,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更加稳定,减少变形的风险。

秦岭输水隧洞施工方案设计

秦岭输水隧洞施工方案设计

秦岭输水隧洞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与特点秦岭输水隧洞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穿越秦岭山脉,具有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工程全长XX公里,设计流量为XX立方米/秒,是国内同类工程中的佼佼者。

二、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本方案遵循“安全、高效、环保、创新”的原则,采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和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力争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施工方法与工艺隧道掘进采用盾构法、钻爆法等多种工艺相结合,根据地质条件变化灵活调整施工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监控系统和信息化施工技术,实时监控隧道掘进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洞内排水采取分段拦截、集中排放的方式,防止水患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四、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实施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五、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坚持“绿色施工”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作业方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六、工程进度与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XX年,分为前期准备、主体施工、装修调试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各阶段都有详细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七、资源与设备配置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作业需求,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优先选用国内先进、性能稳定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八、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实施质量责任制,对质量问题实行追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LS-C1合同段秦岭隧道施工方案蓝商高速公路LS-C1标项目部二OO六年四月三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主要技术指标第四章:施工机械配备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第六章:施工组织及劳动力安排第七章:施工平面布置图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一章 :确保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1.1 蓝商高速公路施工图纸;1.1.2 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的规范、标准及有关文件;1.1.3 对施工现场的调查资料。

1.2 编制范围1.2.1 本工程为陕西蓝商高速公路线最长的隧道,秦岭隧道左线长4692M,我方施工长度2595M;右线长度4779M,我方施工长度2590M。

1.3 编制原则1.3.1 安全第一的原则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按施工方案组织进行安全施工。

1.3.2 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1.3.3 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对关键工序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择最佳方案。

1.3.4 确保工期的原则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安排好工程进度,搞好工序衔接,确保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1.3.5 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属特长隧道的特点,选派有隧道施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人、财、物、设备的合理配置。

1.3.6 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节约临时用地、搞好环保、认真实施文明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述2.1 工程简介本工程属西部大通道陕西蓝田~商州高速公路的一个标段。

本标段全长2.7KM,其中隧道单线长5185M,路基110M,4*3m盖板涵一道;隧道单面纵坡2.055%,最大埋深386M,隧道穿大断面裂带左线105M,右线120M,可能产生二级岩爆区,单线长度2880M,Ⅱ类围岩415m,Ⅲ类围岩1725m,Ⅳ类围岩3045m。

行车道宽度0.5+3.75×2+0.5M,行车限高5.0M,检修道净宽0.75M,检修道净高2.5M,应急停车带6处,人行横道4处:2×2.85M,车行横洞3处:5×5.70M。

2.2 工程概况本工程工程量较大,隧道开挖土石方50多万m3且运距在2KM以上,浇注各类砼8万多m3,耗用各类钢材4000多吨。

单口掘进长度达2595m,工期较紧,计划30个月完成,投入的各类机械设备和人力也相当多,通风问题是隧道施工关键的一环,要着重解决隧道的通风,才能保证实现预期目标。

2.3 工程地质2.3.1 本段地质复杂,有较大的脊斜和断裂带。

2.3.2 地层岩性本工程岩层主要为强风化-微风化黑云斜长片麻岩。

2.3.3 地震本段所处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对应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

2.3.4 水文地质特征本路段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0℃。

元月平均气温-1.4℃,7月份平均气温27℃。

最低-21.20℃,最高43.30℃。

平均降水725.30mm。

7~9月份较集中,占全年56%。

本段施工用水较方便,隧道左侧有一小岩底沟,常年有水,可供施工使用。

2.4 施工条件2.4.1 隧道进入需修3.6m左右的便道,现在已经和C2标共同修建了一条约3.5m宽的施工便道,局部位置还需改建才能满足大型材料,机械的进场.2.4.2 施工用电需从外电网接入,需架设10KV左右的高压线路和安装1000KVA,500KVA,300KVA三台变压器才能满足整个隧道的用电需要,现在我部通过现有线路已临时安装了500KVA的变压器一台,只能满足前期的用电需要。

2.4.3 施工场地狭窄,布置困难,有4户民房紧挨洞口,急需搬迁。

2.5 工程特点2.5.1 隧道段面大,有个长120M左右的断裂带,断裂裂隙发育,地质条件极差。

2.5.2 施工对策隧道Ⅱ类围岩破碎带施工时要制定详细的地质预报探测工作,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岩体,采取短台阶法施工,按照“管超前、快封闭、短开挖、强支护、紧衬砌、勤测量”的指导思想组织施工,确保隧道不塌方,做到稳中求快。

洞口明挖地段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必须进行爆破施工的地方采用小型控制爆破,以便保护洞口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主要技术指标3.1 进度计划3.1.1 施工准备主要需要完成便道、供水、供电、临设等临时工程,组织设备、人员、材料进场。

拟用50天。

3.2 主要技术指标3.2.1 隧道开挖支护指标(单口)Ⅱ类围岩:45M/月Ⅲ类围岩:80M/月Ⅳ类围岩:150M/月3.3 隧道衬砌指标12M整体钢模板台车 140M/月3.4 主要项目进度计划3.4.1 主要项目进度计划施工准备:2006.1.10~2006.4.1洞口明挖:2006.4.1~2006.4.15洞身开挖支护:2006.4.15~2008.6.15洞身衬砌:2006.8.1~2008.8.15洞内路面:2008.8.15~2008.9.15竣工交验:2008.9.15~2008.9.303.4.2 施工进度计划(见秦岭隧道施工进度计划表)第四章施工机械配备4.1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见附表)。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5.1 总体施工方案5.1.1 秦岭隧道为复合衬砌设计,按喷锚构筑法施工。

本合同段由出口掘进,分幅开挖仰拱、及时衬砌,完善配套设施的施工方案。

采用大功率风机、大口径软通风管压入式隧道供风技术。

5.1.2 采用YT28风动凿岩机打眼,非电毫秒雷管控制光面爆破。

5.1.3 初期支护采用YSP45锚杆机打注浆锚杆、RZ-5喷射机喷砼、人工架立钢支撑、ZL50C装载机装碴、三菱双桥自卸车运碴。

5.1.4 洞外设大型搅拌站,砼采用集中搅拌、砼运输车运输、输送泵入仓至12m长的整体液压钢模台车。

5.2 施工方案5.2.1 洞内施工供风施工供风采用20m3/mm电动空压机,洞口设空压机房,安装8台20m3/mm电动空压机,4台12m3/mm油动空压机。

由Φ159~Φ200 mm的钢管送风至工作面。

5.2.2 洞内施工通风排烟共安装6台通风机每个单洞3台,采用咸阳风机厂SD-1NO10A压入式通风机,电机功率110KW,Φ1300mm的通风软管,每1000米设一加压站,每个洞口设一台,K70+050和K69+050设一加压站,分级加压送入新鲜空气,保证洞内施工时的通风排烟.5.2.3 施工防尘方案施工防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佩带防尘口罩相结合。

5.2.4 施工排水本工程隧道施工为逆坡掘进,坡度为2.055%,进洞前先做好洞顶截水沟和防护排架,保证洞口施工安全,开挖后及时在两边开挖临时排水沟,将隧道里水源引入临时排水沟排出洞外。

在有仰拱地段及时完成仰拱及回填砼,同时完成中心排水管的安装和两侧设计边沟,将水引至两侧边沟排至洞外,在没有仰拱地段及时做好设计边沟以防地面积水渗透到下层,导致隧道基底软化。

5.2.5洞口施工方案本标段隧道口仰坡岩土体由第四系坡残松散堆积体及强风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

这种特殊的组合再加上特殊的水理性质,使得洞口斜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时极易产生浅层工程滑坡,根据设计院意见设置2.4米长的护拱,厚60cm,采用ф6(分布筋)*ф22(受力筋)的双层钢筋网(参照明洞配筋图)和C25混凝土(参照衬砌混凝土标号)。

从设计图和实际情况上看,洞口段埋深较浅,不能采取大范围的刷坡。

只能从加强施工措施上考虑,减少洞口挖方量,尽量减少对边坡的扰动。

仰坡设计开挖坡度为1:0.5,为保持稳定根据设计院意见可调整到1:0.2~0.25,以利于保证仰坡的稳定,支护参数为ф22砂浆锚杆间距1.5×1.5米,长2.5m。

挂ф6钢筋网,网格为20×20cm,喷C20砼,厚度为10cm。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施作截水沟→仰坡开挖→仰坡锚喷支护→明洞上半部分开挖并留核心土→施作双排超前小导管→小导管注浆→架设3榀钢支撑(长1.2米)→挂钢筋网→喷射砼至设计厚度→环形开挖0.6米→架设1榀钢支撑→挂钢筋网→喷射砼至设计厚度→环形开挖0.6米→架设1榀钢支撑→挂钢筋网→喷射砼至设计厚度→施作钢筋混凝土护拱2. 4米长。

5.2.6.洞身开挖5.2.6.1 Ⅱ、Ⅲ类围岩施工方案:支护参数:Ⅱ类围岩浅埋段: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30cm。

ф25中空注浆锚杆,L=3.5M,间距100×75cm,ф6钢筋网,15×15cm,I20a钢拱架,纵向间距进洞时根据设计院意见调整为60cm,其他为75 cm ,C25喷砼25cm,C25钢筋砼衬砌45cm.Ⅱ类围岩深埋段: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L=4.5M,环向间距35cm。

ф25中空注浆锚杆,L=3.5M,间距100×80cm,ф6钢筋网,15×15cm,I18钢拱架,纵向间距80cm,C25喷砼22cm,C25砼衬砌45cm.Ⅱ类围岩抗水压段:ф50超前注浆小导管,L=4.5M,环向间距35cm。

ф50花管注浆,L=7.0M,间距100×80cm,ф6钢筋网,15×15cm,I18钢拱架,纵向间距80cm,C25喷砼22cm,C25钢筋砼衬砌60cm.Ⅲ类围岩段:ф22超前砂浆锚杆支护,L=4.3M,环向间距40cm。

ф22砂浆锚杆,L=3.0M,间距100×100cm,ф6钢筋网,15×15cm,H-13×15格栅钢架,纵向间距100cm,C25喷砼18cm,C25砼衬砌40cm.本标段Ⅱ类围岩有Ⅱ类围岩浅埋段、Ⅱ类围岩深埋段、Ⅱ类围岩抗水压段三种结构形式,主要分布在洞口浅埋地段及洞身断层破碎地段,针对围岩情况采用不同的复合式支护方案,施工中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支护、强支撑、紧衬砌,以确保施工安全。

Ⅱ类围岩浅埋段和Ⅱ类围岩抗水压段采用留核心土的微台阶法施工, Ⅱ类围岩深埋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

Ⅱ类围岩钻爆开挖前先按照设计作好超前小导管,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2米以内,施爆后,及时处理危石,并在一个班8小时内实施初喷砼5cm厚左右,出碴完成后利用钻孔台架立即架设钢架支撑,之后,焊接钢筋网片,施作锚杆,再进行第二次喷射砼支护,使喷砼达到设计厚度。

上台阶超前80米后,进行下部、仰拱开挖作业,并及时进行下部的锚喷及钢支撑施工,使钢架支撑及时闭合,形成整体。

模筑砼施工在围岩收敛达到规范要求后进行,模筑砼先做仰拱和C15片石砼回填,仰拱施工为保证通车,采用半幅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