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腹部断层解剖学 2脊柱区理论课件

腹部断层解剖学  2脊柱区理论课件

颈椎
胸椎
腰椎
2.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颈段
胸段
腰段
3.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 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硬膜外脂肪 黄韧带 棘间韧带
胸段矢状面解剖及影像
经胸椎正中的矢状层面(MRI FSE T2WI)
第1胸椎椎体 脊髓
胸椎棘突 蛛网膜下腔
胸椎椎间盘 黄韧带
食管
腰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经腰椎椎弓根的横断层面(CT)
腰大肌 横突 椎弓板
腹主动脉 第3腰椎椎体
椎弓根 硬脊膜囊
竖脊肌
经腰椎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CT)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 后纵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四).脊髓及被膜
• 位于硬脊膜囊内,为前后 稍扁的圆柱形,其各段大 小和外形不同
• 被膜:硬脊膜、蛛网膜和 软脊膜
脊柱区断层解剖
1.经椎弓根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 主要特征:椎管为完整性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3.椎间孔
位于椎管前外侧,
其内的脊神经根呈
软组织密度,周围 椎体
有低密度的脂肪组 脊神经根

脊柱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脊柱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掌握脊柱各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熟悉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对人体的意义。

3. 掌握脊柱关节的解剖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人体脊柱标本、解剖图谱、解剖模型。

2. 实验设备:解剖台、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镊、放大镜、解剖镜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1)观察脊柱的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

(2)观察脊柱的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3)观察脊柱的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2. 观察脊柱的骨性结构(1)椎骨:观察椎骨的组成,包括椎体和椎弓,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

(2)椎间盘:观察椎间盘的构成,包括髓核、纤维环、上下的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

3. 观察脊柱的关节结构(1)椎间关节:观察相邻上下关节突构成的下关节突在下一脊柱的上关节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稳定,不向前滑。

(2)椎弓峡部:同一脊柱的上下关节突之间,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内方延续,并与中线联合成棘突。

4. 观察脊柱的韧带结构(1)前纵韧带:正常不显影。

(2)后纵韧带:节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间,横断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为3-5mm。

(3)棘上韧带:连接棘突,起固定作用。

(4)棘间韧带:连接相邻棘突,起固定作用。

(5)横突间韧带:连接相邻横突,起固定作用。

5. 观察脊柱的神经结构(1)椎管:椎体后方,纵行半透明区。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椎体、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颈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侧位清楚。

6. 观察脊柱的运动机制(1)颈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2)胸椎:可进行屈、伸等运动。

(3)腰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的骨性结构: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构成脊柱的骨性支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目录
概述 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脊柱区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脊柱区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脊柱区断面解剖及影像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标志性结构 三、脊柱区结构的配布特点
一、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 所配布的区域。
(一)椎骨
✓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棘突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峡部
环状骺板
椎孔 椎弓板 椎 椎弓根 弓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及7个突起 (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棘突
✓骨松质:位于骨结构的中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2.椎管及内容物
✓硬膜外脂肪 低密度影 椎间盘
✓硬脊膜囊 呈圆形或椭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 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 脑脊液和脊髓。
脊髓 竖脊肌
✓椎内静脉丛 位于硬 膜外间隙内,在CT平 扫上不能单独显示, 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 度影。
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上→下)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 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分区: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骶尾段
二、标志性结构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和肩胛下角 6.竖脊肌
显示为低信号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身体、保护脊髓、连接头部和四肢的作用。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结构提供帮助。

1. 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脊柱由一系列骨骼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

它们连接成一个柔韧的整体,能够承受身体负重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提供支撑和运动功能。

2. 椎骨的解释:椎骨是脊柱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们呈环形结构,骨质较硬且有弹性。

每个椎骨都有一个圆孔,通过这些圆孔形成的脊柱管内有脊髓通过。

椎骨之间由关节连接,形成了整个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椎间盘的解释: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骨的软骨结构,位于椎骨之间。

它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凝胶样核心组成。

椎间盘具有减震、缓冲和吸收压力的功能,对脊柱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4. 脊髓和脊神经的解释:脊髓是脊柱内的主要神经组织,是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心。

它起始于脑干并延伸到腰段,将神经信号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位。

脊髓之间有31对脊神经从脊髓出来,分布到全身各处,负责感觉和运动的控制。

5. 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这些曲度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减少重力对脊柱的压力,同时提供灵活性和吸震功能。

6. 脊柱的常见问题:由于生活方式、姿势不良、过度使用等因素,脊柱常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例如,脊椎侧弯(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疼痛、运动受限和神经问题等。

7. 保护脊柱的方法:为了维护健康的脊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

8. 脊柱的扩展应用:解剖学中关于脊柱的知识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到脊柱的结构和力学原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第一部分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第一部分
寰枢关节是寰椎与枢椎之间旳两个车轴
关节和两个磨动关节。
上位颈椎
背面观
颈椎整体观
隆椎
钩突

钩突



钩椎关节囊
维持寰枢关节稳固性旳构造有:
关节囊、寰枢前膜、寰
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等。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环枕后膜 椎动脉
项韧带
椎动脉行程
椎动脉 第六颈椎孔
覆膜与前纵韧带
覆膜
后纵韧带
(1)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2)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3)
(4)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一部分
脊柱、脊髓 应用解剖
一、脊柱
(一)、椎骨旳基本形态与构造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椎上切迹 横突肋凹 椎下切迹
下关节
(二)、各段椎骨旳特征
1、颈椎:
(1)、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 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2)、钩椎关节(Luschka’s 关节) (3)、UTAC---即Unco、Transero、Articular complex称钩突、横突、关节突复合体。
颈椎上面观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棘突
环椎、枢椎 (1)
上面观
前面观
环椎、枢椎 (2)
下面观
背面观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和枕骨
髁关节面构成椭圆状滑膜关节,有松弛 旳关节囊,能作相互垂直旳两个轴上旳 运动。

脊柱骨折精品PPT课件

脊柱骨折精品PPT课件
16
脊柱骨折
屈曲压缩型: 以前柱压缩 损伤为主。
17
脊柱骨折 腰椎屈曲压缩损伤
18
脊柱骨折
▪ (2)伸直型:常发生于颈腰和腰椎,高处坠 落,患者仰面落地,腰部被障碍物阻挡,使脊柱过 伸,发生前纵韧带撕裂,椎体分离和附件骨折。
19
脊柱骨折
(3)垂直压缩型:属于 爆裂型损伤,
▪ 高处掉落的物体纵向打 击头顶,或
4
脊柱骨折 应用解剖生理
▪ 脊柱由33个椎骨 构成,是负重、运动 吸收震荡及平衡肢体 的重要结构,并具有 支持保护内脏和脊髓 的功能。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脊柱骨折 应用解剖生理
▪ 1.椎骨的结构: ▪ (1)共性:由小到大排列的椎体与椎弓,由薄 到厚的椎体,左右对称性结构,椎管容积和前后 径与横径。椎弓上存在两对上下关节突,两个横 突和一个棘突。颈椎横突有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椎体与椎弓融合成为椎孔,众多椎孔构成为椎管, 容纳脊髓和马尾。椎弓根较细部位有椎上、下切 迹,相邻切迹形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节段脊髓 血管通过。
21
脊柱骨折
屈曲牵张型: 以中柱和后 柱牵张损伤 为主
22
脊柱骨折
(5)侧屈型损伤 高处坠落一侧臀部 着地重物打击一侧 躯干发生椎体一侧 压缩骨折,对侧受 牵张暴力,引起神 经根或马尾损伤牵 引性损伤。
23
脊柱骨折
(6)屈曲旋转型损伤
脊柱受到屈曲和向一 侧旋转的两种复合暴力 作用,造成棘上、棘间 韧带牵拉损伤,旋转轴 对侧的小关节囊撕裂、 关节突关节脱位,椎管 变形,脊髓受压。
伤科学
1
脊柱骨折
Spine Fracture
2
脊柱骨折
▪ 概述 ▪ 应用解剖生理 ▪ 病理-分型、机制 ▪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表现 ▪ 治疗-原则、标准治疗、传统治疗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脊柱解剖新概念简介•脊柱解剖新是指对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脊柱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理解,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解剖学知识。

•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保护脊髓、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重要作用。

对脊柱的解剖学知识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内容•脊柱骨骼结构:详细介绍脊柱的构成和各个部分的命名及特点,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

•脊柱关节结构:介绍脊柱上下相邻椎骨之间的关节结构,包括椎间关节、椎弓根关节和椎体关节等,以及这些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脊柱韧带及肌肉:对脊柱周围的韧带和肌肉进行解剖学描述,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韧带、多肌筋膜等,以及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脊柱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描述脊柱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情况,包括脊柱动脉的分支、神经根的走行和分布等。

•脊柱发育和变异:介绍脊柱的发育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如脊柱裂、脊柱侧弯、脊椎畸形等,帮助了解这些疾病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脊柱手术解剖:对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和学生,提供脊柱手术解剖的详细知识,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和手术风险的相关解剖学基础。

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为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提供解剖学知识基础,降低手术风险。

•为脊柱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新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促进脊柱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推动脊柱健康的维护和康复工作。

以上是对“脊柱解剖新”的简要概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带来更多关于脊柱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认识,为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脊柱肌肉解剖

脊柱肌肉解剖

脊柱肌肉解剖
脊柱肌肉解剖涉及多个肌肉群,这些肌肉群协同工作以支持脊柱、保持姿势、实现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以下是关于脊柱肌肉解剖的一些基本信息:
1.竖脊肌:这是位于脊柱两侧的主要肌肉群,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位于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则位于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竖脊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脊柱后伸和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当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和脊柱伸。

此外,上固定时,竖脊肌还能使骨盆前倾。

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点位于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点位于肩
胛骨内侧缘。

菱形肌的主要功能是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菱形肌收缩可使脊柱胸段伸。

3.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位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止点位
于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的主要功能是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此外,上固定时,胸锁乳突肌还能提肋助吸气。

除了上述主要肌肉群外,还有其他一些肌肉也参与脊柱的稳定和运动,如背阔肌、多裂肌、回旋肌等。

这些肌肉群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同工作,以实现脊柱的各种运动和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解剖脊柱肌肉时,需要注意肌肉的起止点、主要功能以及与其他肌肉群的协同关系。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脊柱和周围组织,避免损伤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区的表面解剖

髂后上棘连线平第2骶椎 棘突 菱形区:由左、右髂后上 棘与第5腰椎棘突和尾骨 尖的连线构成。 骶外侧嵴为骶神经阻滞麻 醉的标志。 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 第12肋的交角。是肾囊封 闭的进针部位。



脊柱的连结

脊柱周围的韧带 椎体之间:前方有寰枕前膜、寰枢前膜和前纵韧带
后方有翼状韧带、齿突尖韧带、十字韧
脊柱的关节:椎间关节(成对,关节突关节)
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 突间相连结,机能上形成联 合关节,关节突的关节面扁 平,属微动关节。 每个关节可绕三个基本运动 轴做微小的运动。
脊柱的关节:钩椎关节
(Luschka’s joint)
脊柱的关节:钩椎关节
(Luschka’s joint)
由第3~7颈椎的椎体上面侧缘明显向上 突起的椎体钩和上位椎体的相应部位呈 斜坡样的唇缘所组成。椎体钩的后方为 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 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 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 随年龄增长,椎体钩常出现骨质增生, 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引起椎动脉 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等颈椎 病。

2.关节囊薄而松弛,韧带少而弱,关节运动幅度就大。 相反,则运动幅度小。
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3.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好,则关节运动幅 度大。相反,则运动幅度小。 4.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小,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 则妨碍关节的运动幅度。 5.儿童少年的关节囊、韧带和肌肉中的水分较多, 伸展性较好,关节面软骨较厚,弹性也好,骨质中有 机物较多,可塑性较大,有利于关节运动幅度的增大 。 6.女子关节囊、韧带、肌肉中的水分和脂肪较多, 伸展性较好,椎间盘较厚,因此女子的关节运动幅度 通常比男子大。
康复训练对关节的影响
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运动幅度是指运动环节绕关节某一运动轴进行转动的 最大活动范围。 一般来说运动幅度较大的关节,稳固性较小,而稳固 性较大的关节则运动幅度较小。因此,关节的灵活性 和稳固性是对立统一的。 关节的运动幅度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构成关节关节面面积大小差别愈大 , 运动幅度愈大。

椎间盘在受到压力时发生形态变化,当人体经过一天的劳
动、行走、跑跳之后,椎间盘受压而变薄,脊柱长度变短。
人在休息睡眠时,身体处于水平位置,椎间盘所受压力解
除,脊柱又恢复原来长度。

人体高度早晚有差异,变动范围在1~3cm。测量标准身高
时规定在早晨起床后进行是以此为依据的。
椎间盘
髓核
脊柱运动时,椎间盘产生楔形变形,髓核的位置也发生变动。 脊柱前屈时,髓核挤向后方,后伸时挤向前方,侧屈时挤向对侧。 在提拉杠铃时,必须注意杠铃靠近身体,保持屈膝直腰姿势,以预防椎间 盘突出。
带、覆膜和后纵韧带 椎弓之间:寰枕后膜和寰枢后韧带、黄韧带 棘突之间: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横突之间: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连结

椎间盘 脊柱的关节 椎间关节和钩椎关节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腰骶关节
椎体前方:寰枕前膜、寰枢前膜和前纵韧带
带前 纵 韧 前 纵 韧 带
前 纵 韧 带 寰枢前膜
寰枕前膜
棘突之间: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各颈椎棘突尖与枕骨之间,有一条三角形韧带称项韧带
黄韧带
前 纵 韧 带
后 纵 韧 带
棘间韧带
椎间盘
第2颈椎向下至第5腰椎的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相连结。椎间盘共23个。
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软骨环构成。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纤维软骨环是由同 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它有防止髓核外溢的功能。 ●椎间盘的弹性结构具有缓冲震动的功能,是人体内重要的缓冲装置。
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脊柱区的内容



境界与分区 表面解剖 脊柱骨骼 脊柱区的层次结构 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 重要的局部重要结构 椎管及其内容物

脊柱区的境界与分区
境界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外侧界: 斜方肌前缘、三 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 胸壁交界处、腋后线、髂 嵴后份、髂后上棘至尾骨 尖的连线。

脊柱区的境界与分区

分区
项区 下界:第7颈椎棘突至两侧肩峰 的连线。 胸背区 下界: 第12胸椎棘突、第12肋下 缘、第11肋前份的连线。 腰区 下界:两髂嵴后份及两髂后上棘 的连线。 骶尾区 两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三点间所围成 的三角区
脊柱区的表面解剖




肩胛冈连线平第3胸椎 棘突。 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7 胸椎棘突 骶管裂孔和骶角:骶管 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 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 腰椎棘突
脊柱的关节:寰枕关节
第1颈椎与颅底之间的连结 关节面呈椭圆形,头可绕此关节的矢状轴和额状轴进行运动。
脊柱的关节:寰枢关节
第1颈椎与第2颈椎 之间连结形成由三 个独立的关节构成。 这三个关节只有一 个垂直轴,头可绕 此关节的垂直轴做 回旋运动。
脊柱的关节:腰骶关节
脊 柱
●由全部椎骨、椎间盘、韧带和关节构成。 ●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 ●从侧面观察,成年人脊柱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这些弯曲使脊柱起弹簧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脊髓和脏器,承受较 大的负荷。 ●新生儿脊柱只有胸部和骶部后凸,在婴儿抬头时(第3~4个月)出 现颈曲,从第6个月婴儿能坐开始,直到会站立时出现腰曲。
脊 柱
●长期坐姿不良可引起脊柱出现不正常的病理弯曲(如驼背),从 而引起胸廓变形,影响心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因此,少儿时
期应特别注意正常的坐立姿势、合适的桌椅高低和均衡地发展
身体各部肌肉。 ●脊柱可绕三个运动轴进行运动,如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
状轴做侧屈运动,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还能环转。
●脊柱以腰部运动幅度为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前 纵 韧 带
前纵韧带
椎体后方:后纵韧带、覆膜、齿突尖韧带、 十字韧带和翼状韧带
后 纵 韧 带
覆膜
后纵韧带
椎体后方:齿突尖韧带、十字韧带和翼状韧带 齿突尖韧带
翼状韧带
寰椎十字韧带
为寰椎横韧带及其上下延伸的纵束所形成 可以防止齿突向后脱位。
椎弓之间:寰枕后膜和 寰枢后韧带、黄韧带
黄韧带
寰枕后膜和寰枢后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