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第20课《青山不老》(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0.青山不老课时练一、填空题1.选出正确的读音所处环境(chǔ chù)________ 情不自禁(jīn jìn)________参天杨柳(cēn cān)________创造奇迹(jī jì)________生命归宿(sù shù)________波光粼粼(pō bō)________2.多音字组词。

载zǎi________ zài________恶è________ wù________ ě________宿sù________ xiǔ________ xiù________参cān________ shēn________cēn________3.根据解释,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载zǎi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zài①装载;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③充满④且,又。

记载.________ 怨声载.道________ 千载.难逢________ 载.歌载舞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________ (2)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________(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________(4)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险恶—________ 领悟—________ 恭敬—________6.添枝加叶(补充词语)________的大树________的波光________的狂风________的环境________的设想________的波浪7.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①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 27《有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 27《有的人》

(内容上的对比:3--6 )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对比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前后呼应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初读感知
(内容上的对比:4--7 )
有的人
前后呼应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 “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 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 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 神永存。
新知探究
自由读第二--四小节理解、对比、体会:
(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
(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师生齐读)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

纪的
念 鲁




活——死 骑 遗臭万年 死——活 俯 流芳千古
随堂练习
思考
(1)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2)有的人指的是几种人呢?
两种人。
随堂练习
给下列形式字组词
儒( 儒家 ) 孺( 妇孺 ) 垮( 击垮 ) 跨( 跨越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第20课 有的人》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第20课 有的人》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卷
二、标题
1.(3分)“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3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3分)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
草》
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4.(3分)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这首诗中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表达的意思一样的一句是
(2)朗读并试着理解这首诗。

(3)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二、标题
1.D;2.D;3.√;×;√;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7题;共46分)1.(6分)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淤.泥(yūwū)肆虐.(nüèxuè)归宿.(sùxiù)盘踞.(jūjù)土炕.(kàng kēng)拐杖.(zhàng zàng) 2.(6分)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的波浪的环境的设想3.(2分)《青山不老》中,下列对课文倒数第2段中的“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上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B.指老人靠植树造林发家致富,同时帮助村里的人富起来的理想。

4.(2分)下列对课文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山将会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5.(2分)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C.“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这句话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D.“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6.(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了(填人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填事件)的故事,赞扬了(填人物品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作业一、选择题选择题。

1.《有的人》这首诗是作家臧克家为纪念谁而作的()A.鲁班B.鲁肃C.鲁迅D.鲁达2.下列诗句与“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B.俯首甘为孺子牛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D.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3.“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4.“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下列词语哪一项不是这样的人的品格()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助人为乐舍己为人C.大公无私乐于奉献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5.“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除了鲁迅,下列哪一项中都是这样的人()A.雷锋彭德怀周恩来陈毅B.张思德李大钊汪精卫任弼时C.焦裕禄周佛海叶挺邓中夏D.任长霞顾顺章江姐徐向前6.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诗句的一项是()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7.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一项是()A.《故乡》《孔乙己》B.《狂人日记》《阿Q正传》C.《祝福》《论雷峰塔的倒掉》D.《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8.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统治者想流芳百世,可实际上早已臭名昭著;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的革命战士,却让人民群众无比崇拜和爱戴B.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春天一到,青青的野草就会把他的名字遮盖住,再也看不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中,有误的一项是()。

A.排闼.(tà)山郭.(ɡuō)B.恩赐.(cì)威胁.(xié)C.璀.璨(cuǐ)肆虐.(nüè)D.潺.潺(chán)铁锹.(qiū)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华的握笔姿势不对,老师三番五次....矫正都不管用。

B.你起床或者不起,时间就在那里走着,不紧不慢....。

C.我爱你黄河,你的浩瀚与日月同辉....,在我心中激荡。

D.游西湖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依然风雨同...舟.。

3.下列句子中与“他喜欢弹琴”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难道他不喜欢弹琴吗?B.他喜欢弹琴吗?C.他是喜欢弹琴的。

D.他不能不喜欢弹琴。

4.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C.“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这句话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D.“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5.下列四组句子中,不能用“虽然……但是……”连接的一项是()A.爷爷已经很老了。

爷爷坚持每天做运动。

B.地球很可爱。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C.这件衣服很漂亮。

这件衣服太贵了。

D.天空中有美丽的月亮。

天空中有闪烁的星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fǔ làn
shuāi kuǎ
jì niàn
fǔ shē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ái jǔ
shī shǒu
bù xiǔ
r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给gěi________ jǐ________ 当dāng________ dàng________
3.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dāng dàng)________牛马。

②有的人他活着为(wèi wéi)________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chǔ chù)________是青春的野草。

4.写出近义词
匆匆—________ 痕迹—________ 遮挽—________
确乎—________ 徘徊—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颓废—________ 迷惘—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怒________ 捶________ 俯________
恕________ 睡________ 府________
垮________ 活________ 骑________
夸________ 括________ 椅________
7.”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 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 . 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 . 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 . 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8.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A .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 .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热情赞颂)
D . 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崇敬、赞扬)
9.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l③ 炽热(chì) 思忖(cǔn ) 橙色(dēng) ________
11.给“敝帚自珍”这个词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解释______
A .
B . 遮掩
C . 破旧
D . 自己谦称
1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改正过来
①襟怀坦白明则保身无精打采 ________
②白虹贯日漠然致之深恶痛绝 ________
③相提并论颓唐不安不屑置辨 ________
13.修改病句
①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互相交际,通过这种交流和交际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②他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到大学课程。

③他的脸色不很苍白,眼神也跟平时不一样。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14.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_________
是的,我曾在飞机上鸟瞰这片林海, ______的,给过我许多冲动,但没想到置身于这______的小道上时,又有了新的冲动,为的是布满于台阶、石缝、树身的 ______的青苔,而不再思念雨中花港的______柳叶了。

A . 绿阴阴绿沉沉绿茸茸绿莹莹
B . 绿沉沉绿阴阴绿茸茸绿莹莹
C . 绿沉沉绿阴阴绿莹莹绿茸茸
D . 绿阴阴绿莹莹绿茸茸绿沉沉
15.黄校长来参加某班班会,班长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______
A . 校长,您的光临,是我们全班同学的骄傲。

B . 校长,您来参加班会,请多加关照。

C . 校长,您来参加班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D . 校长,您有空来参加班会,真是我班同学的莫大荣幸。

16.将画线部分改写,使之与上文构成对偶句
①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②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枫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17.扩句
①瀑布飘落下来。

②风筝飞起来了。

③我走过去。

18.缩句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②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③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19.填空
①本课的副标题是________,用副标题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_______
③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

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词语反复如:________;句子反复如:________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

刻:
________,烂: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②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③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21.填空
《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________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________周年写的。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式,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
________人。

22.判断正误:《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二、阅读题
23.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l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3)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4)
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24.阅读诗选,回答问题
笑的昙花
臧克家(1944)
收获——镰刀割下希望的金果,农人脸上,有了笑,笑,也只是昙花一朵。


臧克家(1945)
在战争里,八个年头的风雪日子,都在流亡中磨过去了,今年,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天,夜最长,也最寒冷。

(1)
“笑,也只是昙花一朵。

”这句话的含义怎样理解?选出正确一项()
A . 形容这笑容是很甜美的。

B . 形容这笑容的甜美是有限度的。

C . 形容这笑容持续的时间很短。

D . 形容这笑容持续的时间很长。

(2)
“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天,夜最长,也最寒冷。

”这句诗的含义怎样理解?选出正确的选项()
A . 这是对当时自然气候的真实说明。

B . 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揭示。

C . 诗句表明诗人对胜利本身充满失望。

D . 诗句表明胜利后的社会充满令人失望的现象。

(3)
从下面的内容中分别选出能够简明正确地表述两首诗的中心的项。

()
A . 希望与失望
B . 丰收谷贱农家忧
C . 瞬间光明最可贵
D . 金果变苦果
E . 苦难之后更苦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