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结构力学是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下面将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1.静力学知识点:(1)力的分解与合成(2)平衡条件及对应的力矩平衡条件(3)杆件内力分析(4)支座反力的计算(5)重力中心和重力矩计算方法学习方法: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并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应力学知识点:(1)应力的定义和类型(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2)应力的均衡方程(3)材料的本构关系(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塑性等)(4)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学习方法:应力学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要掌握应力的计算方法和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需要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3.变形学知识点:(1)应变的定义和类型(线性应变、剪应变、工程应变等)(2)应变-位移关系(3)杆件弹性变形分析(4)杆件的刚度计算学习方法:变形学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应变的计算方法和杆件的变形规律,可以通过编程模拟杆件的变形过程或进行实验验证。

4.强度计算知识点:(1)材料的强度和安全系数(2)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3)梁的强度计算(4)刚结构的强度计算5.破坏学知识点:(1)破坏形态(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2)材料的断裂特性和疲劳破坏(3)结构的失效分析(4)杆件和梁的屈曲分析学习方法:破坏学是结构力学的进一步深入,要了解不同破坏形态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提高预测和识别破坏的能力。

学习方法总结:(1)理论学习: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并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

(2)练习和实践: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和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不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交流和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完整版)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完整版)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完整版)结构⼒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法第⼀章绪论§1-1 结构⼒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结构的定义:由基本构件(如拉杆、柱、梁、板等)按照合理的⽅式所组成的构件的体系,⽤以⽀承荷载并传递荷载起⽀撑作⽤的部分。

注:结构⼀般由多个构件联结⽽成,如:桥梁、各种房屋(框架、桁架、单层⼚房)等。

最简单的结构可以是单个的构件,如单跨梁、独⽴柱等。

⼆、结构的分类:由构件的⼏何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类1.杆件结构——由杆件组成,构件长度远远⼤于截⾯的宽度和⾼度,如梁、柱、拉压杆。

2.薄壁结构——结构的厚度远⼩于其它两个尺度,平⾯为板曲⾯为壳,如楼⾯、屋⾯等。

3.实体结构——结构的三个尺度为同⼀量级,如挡⼟墙、堤坝、⼤块基础等。

三、课程研究的对象材料⼒学——以研究单个杆件为主弹性⼒学——研究杆件(更精确)、板、壳、及块体(挡⼟墙)等⾮杆状结构结构⼒学——研究平⾯杆件结构四、课程的任务1.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以保证在荷载作⽤下结构各部分不致发⽣相对运动。

探讨结构的合理形式,以便能有效地利⽤材料,充分发挥其性能。

2.计算由荷载、温度变化、⽀座沉降等因素在结构各部分所产⽣的内⼒,为结构的强度计算提供依据,以保证结构满⾜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3.计算由上述各因素所引起的变形和位移,为结构的刚度计算提供依据,以保证结构在使⽤过程中不致发⽣过⼤变形,从⽽保证结构满⾜耐久性的要求。

§1-2 结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的概念:将⼀个具体的⼯程结构⽤⼀个简化的受⼒图形来表⽰。

选择计算简图时,要它能反映⼯程结构物的如下特征:1.受⼒特性(荷载的⼤⼩、⽅向、作⽤位置)2.⼏何特性(构件的轴线、形状、长度)3.⽀承特性(⽀座的约束反⼒性质、杆件连接形式)⼆、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1.计算简图要尽可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和变形特点..............,使计算结果安全可靠;2.略去次要因素,便于..。

..分析和...计算三、结构计算简图的⼏个简化要点1.实际⼯程结构的简化:由空间向平⾯简化2.杆件的简化:以杆件的轴线代替杆件3.结点的简化:杆件之间的连接由理想结点来代替(1)铰结点:铰结点所连各杆端可独⾃绕铰⼼⾃由转动,即各杆端之间的夹⾓可任意改变。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课件第八讲力(内蒙古专用)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课件第八讲力(内蒙古专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考点二 弹力
形变的 分类
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力时会产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 形状的是___弹__性__形变;
塑性形变:物体在产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的是 _塑__性____形变
弹力 物体由于产生_弹__性__形__变___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 定义 压力、拉力等
8.(202X·福建改编)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 对跳板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以使跳板产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方向竖直向上
9.(202X·广东)如图所示,物体A保持静止,画出A所受重力G和拉力F的示
意图。
10.(202X·邵阳)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
点 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几__何__中__心___上;重心越低,则物体越____安__稳_
常见 重力 估算
一部普通智能手机重约__1_._5__N_; 一名中学生重约__5_0__0_N_
一本物理课本重约__2_—___3_N;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两物体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 有关 D.只看到苹果落向地面,没看过地球飞向苹果,所以只有地球对苹果 施加了力,苹果没有给地球施加力
___测__力__计___的__轴__线__方__向__不__一__致______。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停表的重力,如图二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是_____2_.4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停__表__拉__弹__簧__的__力(选填“停表的重 力”“停表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停表的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纲要求】1. 知道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平行四边形定则;2.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 理解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4.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并且能用直角三角形及正交分解法求分力。

【考点梳理】考点一: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 ,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 ,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 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要点诠释: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因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 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考点二:共点力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 点力.(我们这里讨论的共点力,仅限于同一平面的共点力)要点诠释:一个具体的物体,其各力的作用点并非完全在同一个点上,若这个物体的形状 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 有影响的话,我们就认为物体所受到的力就是共点力.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认为拉力 F 、摩擦力 F 1 及支持力 F 2 都与重力 G 作用于同一点 O.如图乙所示,棒受到的力也是共点力.2.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F 1+F 2≥F≥|F 1-F 2|.在共点的两个力 F 1 与 F 2 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改变 F 1 与 F 2 方向之间的夹角 θ ,当 θ 角减小时,其合力F 逐渐增大;当 θ =0°时,合力最大 F=F 1+F 2,方向与 F 1 与 F 2 方向相同;当 θ 角增大时,其合力逐渐减小;当θ=180°时,合力最小 F=|F 1-F 2|,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①最大值:当三个分力同向共线时,合力最大,即 F max =F 1+F 2+F 3.②最小值:a.当任意两个分力之和大于第三个分力时,其合力最小值为零.b.当最大的一个分力大于另外两个分力的算术和时 ,其最小合力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算术和的绝对值.要点三、矢量相加的法则要点诠释:(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左图所示)。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初中物理)第7章 力(解析版)

(初中物理)第7章 力(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
.游泳.皮划艇.蹦床.举重
【解析】手对桶的提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则二者的关系是=
=cm =cm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
==
=G=×490N≈81.7N
、测量物体重力前,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②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力使弓形变
.力使跳板弯曲
.力使弹簧伸长
.力使木箱由静止变为运动
表示,如图所示:==
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
比值=
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可得,=G′=×882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力可以被定义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才能存在力,这是力的物质性。

施力物体是指施加力的物体,而受力物体是指受到力的物体。

例如,当人推车时,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当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但当球离开脚时,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力。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以及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例如捏橡皮泥、拉弓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在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常常使用其他字母表示力,例如重力用“G”表示。

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为了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

力的示意图可以用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A。

石头没有受到力,而鸡蛋受到了力。

B。

鸡蛋受到的力比石头大。

C。

鸡蛋和石头受到同样大小的力,只是鸡蛋易碎。

D。

鸡蛋没有受到力,而石头受到了力。

改写:A。

石头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而鸡蛋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B。

鸡蛋所受到的外力比石头所受到的外力大。

C。

鸡蛋和石头所受到的外力大小相同,只是由于鸡蛋易碎,所以更容易破碎。

D。

鸡蛋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受力和物体易碎性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力”指的是外力,而不是物体本身的内部力。

改写:当电风扇工作时,它对空气施加了力,使得静止的空气开始流动,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小车会向电风扇的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类似的装置可以应用在一些交通工具上,例如飞机、气垫船和轮船等。

但是,这些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无法工作,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这意味着没有物体可以受到力的作用,也没有物体可以给其他物体施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知识点梳理与训练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七章第一节力》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赵洪伟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第一节是整个力学部分比较重要、非常基础的一节,涉及了很多的知识点和考点,现列举如下: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力至少跟两个物体有关(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因此“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发生力的作用的依据”。

例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力的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方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例2:观察图中的两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力的三要素
在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因为它们都能影响里的作用效果
例3: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
4、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现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里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作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出所画力的作用点;
(3)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4)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
(5)在箭头的旁边标上力的符号,有时还可以标上力的大小。

例4:如图所示,有一铅球放在水平桌面上。

请画出铅球对桌面的压力和示意图。

5、力的单位
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例5:下列物理单位中,力的单位是()
A.千克B.牛顿C.帕斯卡D.焦耳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的。

例6: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着陆器携带月球车将在月球的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为避免着陆器与月球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选择松软的月球表面降落B.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
C.临近月球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D.临近月球时打开降落伞减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