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阅读训练】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东游B而日中时/近也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一儿/以日初出远2. 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问其故故:②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③孰为汝多知乎孰:3.翻译下面的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孰为汝多知乎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B2.故:所以汤:热水孰:谁3.(1)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2)谁说你知识渊博啊?4.①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
②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③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更要不断学习。
⑤多与人交流,我们会有不一样收获。
知识点归纳第二人称代词:你、汝、尔、君、若、子、女(通假字通“汝”)翻译时要做到“信:准确;达:通顺;雅:语言优美”。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阅读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着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而日中远也(2)及其日中如探汤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正午(2)热水2、(2分)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3、(2分)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参考答案1、(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2、孔子不能决也。
3、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5、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原卷+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真题训练(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真题训练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部书中的学术观点属道家学派,而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阅读文言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节选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用“/”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停顿符号。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6.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少.( )选汤.( )汤7.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8.《伯牙鼓琴》选自《》。
由于这个传说,后来人们用“”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文言文阅读。
约不可失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③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一:当初。
④罢:取消。
9.给词语“期.猎、是.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多选)A.时期B.约定时日C.这D.就是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是日/饮酒乐/天雨 B.是日/饮酒/乐天雨C.是日饮酒/乐/天雨11.关于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
B.认真对待双方约定,是对别人的尊重。
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5、《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分)1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①盘盂()②孰为汝多知()()17.解释加粗的字。
(3分)故:去:日中:沧沧:及:汤: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③孰为汝多知乎?19.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3分)答案20.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答案:参考答案15、《列子.汤问》道家儒家16、① yú ②shú zhì17、原因、距离、正午、清凉略带寒意、到至、热水18、略19、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0、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小学语文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归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岁月、力求上进的肉体。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五.1.zhì ,“知”通“智”,聪明。
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略。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
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而日中远也(2)及其日中如探汤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正午(2)热水2、(2分)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3、(2分)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参考答案1、(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2、孔子不能决也。
3、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5、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6、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盘盂(yú)②孰为汝多知(shú)(zhì)
2、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
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儿根据视
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4、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5、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6、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着名代表的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原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